第290章 第 290 章

字數:3686   加入書籤

A+A-




    高句麗的求助信送達天京的時候,整個大晉朝堂都轟動了。按照常理, 金鑾殿上的大朝要初一十五的時候才會召開, 可是藩屬國的求助都送到了天京了, 就是為了不寒了藩屬國的心,朝廷還是在得到了消息的第三天就召開了大朝會。

    而高句麗使節團, 也破例與會, 其中宣讀高句麗的求助國書的,便是高句麗王世子李霂,而他的兩個弟弟李露李霜兩個也跪在他的身後, 其中李露還穿著代表著國子監學生的這一身份的藍色圓領袍。

    老實說, 看著皇後跟皇帝一起出場並且跟皇帝並肩坐在上頭的龍椅之上的時候, 高確和李霂兩個就瞪大了眼睛。

    雖然他們早就知道了。可是知道跟親眼所見那是兩回事。如果不是牢記著今天的任務, 他們都要當殿彈劾了。

    賈琰可不管這些高句麗使節是什麽想法, 或者說,就是知道了, 她也不在乎。

    耳邊聽著高句麗的求助信, 可這心裏卻不知道為什麽,浮現出了上輩子的棒子國的人對大明朝的侮辱。在另一個時空,大明朝也曾經應棒子國所請,出兵援助這些家夥?可是結果呢?想想後世那些棒子國的影視劇裏麵對大明王朝的各種黑,賈琰就有一種把這些家夥都丟出去的衝動。

    要想讓這些家夥真正記得中原的好, 那就必須讓徹底征服這個國家, 並且把這個國家並入大晉的版圖, 否則, 現在這些家夥會可憐兮兮的跪在地上求你,等數百年後,天知道他們會是一副什麽樣的嘴臉。

    坐在皇帝的身邊,賈琰的神色可以說是漠然的,甚至皇帝看得出來,她有些不高興。

    其實當時發現賈琰不高興的人可不是一個兩個,當然,大多數人都以為賈琰隻是因為東瀛人作亂而不悅。

    就比方說兵部右侍郎丁慶安就如此道:“啟稟萬歲,啟稟娘娘,依臣愚見,這東瀛人乃是典型的兩麵三刀的陰險小人,朝廷應該出兵,狠狠地給他們一個教訓才是。”

    禦史台禦史胡餘遲疑了片刻,出列道:“啟稟萬歲,臣以為,東瀛人本來就是海外蠻夷,雖然說他們有自己的王室,可是王室大權旁落,國內大大小小的領主互相征伐不休。更不要說柯承業受命南下平定嶺南。想來這些東瀛人是被柯將軍壓製得狠了,因此才會乘著柯將軍不在東海四處作亂。”說著,胡餘冷哼了一聲,又道:“隻是這些人顯然是被柯承業給打怕了,因此不敢在我的大晉沿海作亂,隻能去找高句麗的麻煩了。”

    一句話,就是東瀛人欺軟怕硬,沒了柯承業這座大山,就四處蹦躂。而高句麗純屬倒黴催的,對這些倭寇全無提防,這才中了招。

    樞密院使相丁濤也出列,道:“啟稟萬歲,臣有話想問高句麗王世子。”

    “準。”

    丁濤就轉身對李霂道:“有一件事情本官很好奇,希望王世子能夠為本官解惑。”

    李霂可憐巴巴道:“哪敢勞動大人?大人請說,我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有王世子這句話,本官就放心了。”丁濤道,“本官好奇的是,為何高句麗建了一百八十艘巨艋,卻不在這海防上多多費心呢?若是當初高句麗把建造巨艋的錢糧都用在修築防禦工事之上,如今高句麗也不會被東瀛人長驅直入了。”

    李霂當時就傻眼了。

    好在他的反應也不慢,眨了眨眼,強自鎮定下來,對著上麵坐著的皇帝拜了一拜,道:“啟稟皇上,有句話叫做拒敵於國門之外不如拒敵於千裏之外。我高句麗建造那麽多的巨艋,本來就是要拒敵於千裏之外。”

    丁濤道:“這麽說來,高句麗建了一百八十艘巨艋是真的嘍?”

    李霂的背上一下子爬滿了冷汗。

    至於站在門口的高確,他的臉一下子變得慘白。

    他萬萬沒想到,王世子李霂竟然中了這麽簡單的語言陷阱。

    李霂驚慌地道:“不,我……”

    “這就奇怪了。高句麗每年上報給朝廷的戰船隻有二十二艘,如果高句麗要反擊倭寇,直接上報朝廷,朝廷也不是說不能網開一麵。可是,高句麗竟然偷偷地造了一百八十艘巨艋,還不算二等的戰船。王世子可以解釋一下嗎?”

    整個金鑾殿一片嘩然。

    其實很多人事先都已經知道這個了,要不然,跟胡餘這樣的禦史台出了名兒的、喜歡跟上頭唱反調的愣頭青也不會如此。

    李霂都傻眼了。

    李露的反應要更快一點。雖然隻是一個庶出王子,之前又進了國子監,但是李露比任何人都清楚高確和李霂的行事。顯然,為了救國,這兩位事先肯定給上國幾位重臣送了厚禮,滿心以為人家會為他們說話。也不想想,在高句麗背著上國建造了那麽多的巨艋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今天上國對高句麗的視而不見。

    可是,作為高句麗王子,李露無法對自己的祖國置之不理,而且,作為高句麗的王子,他的心中也有怨氣:憑什麽?憑什麽高句麗不能按照自己的願望給自己建造戰船?憑什麽?憑什麽高句麗的軍國大事要聽別人的?

    這股怨氣,這股對祖國的熱愛之心,驅使著李露抬起了頭,揚聲道:“雖然我是離國之後才知道此事,但是,作為一國王子,我也想知道,為什麽高句麗不能建造巨艋!”

    金鑾殿上,一片寂靜。

    賈琰這才慢悠悠地開口,道:“的確是個好問題。不錯,當年高句麗的戰船問題,是高祖皇帝派遣使節親自與你們的世宗大王談下來的。二十二艘戰船,乃是你們的世宗大王親口提出的。這份文件至今還封存在勤政殿內。怎麽,你不知道嗎?”

    李露當然知道。

    事實上,按照他們高句麗王室的記載,世宗大王在他本人的日記裏麵就寫過,國與國之間,從來隻有實力對比而沒有永恒的敵人。這二十二艘戰船是高句麗世宗大王對比了高句麗跟大晉的實力以及考慮過倭寇之害,這才定下的數量。那個時候,東瀛已經亂了兩百多年,而高句麗世宗大王在自己的日記裏麵就寫過,東瀛還會亂上百年。但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東瀛亂了數百年之後,總有一天會迎來統一。

    這份日記,便是會高句麗王室的祖訓之一,而高句麗之所以會建造那麽多的巨艋,跟這份文件裏麵說的東瀛即將統一一事有很大的關係。

    “臣惶恐。娘娘。”李露趴在地上,道:“娘娘,作為庶出王子,臣對我高句麗世宗大王了解是有限的,至少,世宗大王的手劄,臣從來不曾見過,隻是從父王和王兄的口中聽說上片言隻語。臣也是後來才知道,父王之所以會建造那麽多的巨艋,是為了抵禦倭寇之害,或者說,徹底解決倭寇之害。”(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