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事化小
字數:3197 加入書籤
殿前都點檢是什麽不知道,但太祖爺趙大的名字,元敬陽還是知道的。娘的,天底下哪有這麽巧的事啊?失竊的龍驃劍居然就在眼前,還是被我自己砍斷的!元敬陽拄著刀長大了嘴,足足站了有一炷香的時間才緩過勁來。
“快說,這把劍從哪兒來的?還嘴硬,我抽死你!”溫迪罕揚古和伯顏妥木帖將三個幸存的水賊倒吊在村裏一棵歪脖子樹上,一邊狠狠抽打他們,一邊喝問禦劍為何會落在水賊頭領手中。這三個水賊倒不是不肯說,隻是因為先被村民群毆,又被鞭子抽,人已經快虛脫了,哪裏還有力氣說話。
“行了行了,”禹邊雲拿過鞭子道,“你們這樣非得把人整死不可。先給他們喝點水,讓他們喘口氣再說。”
還真有心善的孩童,端過來一瓢陳年老醋,衝著水賊的嘴巴就灌了進去。水賊是被倒吊著的,一口酸醋沁入腦子和鼻腔裏,差點沒把他給整死。不過喝醋提神,這樣一刺激,倒把水賊最後的一絲元氣激發出來了。
“爺爺饒命、爺爺饒命,我說、我說!”
“快講!”
水賊咳嗽幾聲,道:“那是二十多天以前,我等去長江渡口附近幹活計,大頭領從幾個坐著小舟的江湖人手裏搶來的。”
溫迪罕揚古繼續問道:“是什麽樣的江湖人?”
水賊道:“是幾個著黑色窄袖胡服,打扮幹練的江湖人。不過他們都被宰了扔江裏了,到底是什麽人小的也不清楚。”
禹邊雲將折扇在指間翻來翻去,微笑著猜測道:“說不準就是暴雪坊的人。”
元敬陽絲毫沒有喜悅之情,道:“別管是哪個坊的人了。現在禦劍斷了,這可怎麽辦?”
禹邊雲道:“誰讓你花兩千兩叫人鑄了這口刀?你也不想想太祖爺的劍都兩百多年了,說白了就是個儀仗用具,還不一刀就削斷了?”
“儀仗用具?”拿著自個兒斷劍的唐世才皺起了眉頭,他可不認同這種說法。
元敬陽歎了口氣,問:“那現在怎麽辦?”
禹邊雲一攤手:“反正禦劍是找到了,拿回去交差唄,我們也能早些回平江了。”
“可禦劍斷了,這怎麽解釋?”
禹邊雲摸摸下巴,思忖一番道:“那就把水賊頭領的腦袋一起帶著,請江州本地的官府給個憑證,就說水賊禍害鄉間,還奪取了聖上祖傳的禦劍,大逆不道;而後被我等同雲劍門及村中百姓剿滅,事實也是如此嘛。至於禦劍——是被他自個兒玩壞了的。”
“這樣可行嗎?”
“當然可行。”
禹邊雲所料果然不假,這些天唐家村大戰水賊的事情早已傳到十裏八鄉。江州官府由於沒有兵符,不能輕易調度廂軍,隻能坐觀成敗。直到水賊被剿滅了,官府才派人前來慰問,表彰唐家村人保衛家鄉、同黑惡勢力作鬥爭的勇氣,還根據死傷賊人的數目,給每家每戶發了些銀子。而作為對抗水賊的領頭人,唐世才等人還被登記入檔案,成了江州本地的英雄人物。
元敬陽掂了掂沉甸甸的銀子,隻能說勉強不虧吧。經曆了一番腥風血雨之後,元敬陽等人終於重新登上馬車,踏上了返鄉之路。幸好有江州衙門開具的憑證,不然他們還得抱著顆發臭的腦袋吐上一路,到時候這輩子都不想吃的可就不光是米粥了。
“嗐,你說說,水賊為何能囂張到這種地步,竟敢圍攻村寨,屠戮鄉間?”一閉上眼就是死屍的感覺終於漸漸淡去,元敬陽才有空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禹邊雲道:“你應該想想為何江州一帶鮮有民團軍社。若是忠義社在江州紮根,你看誰敢為害鄉間?”
“被知隆興府事辛大人取締了。”未等元敬陽思考,崔宣雨倒先給出了答案。
元敬陽疑惑道:“雨兒,你是怎麽知道這些的?”
“那個姓竇的告訴我的。”原來辛棄疾作為知隆興府事,鏟除了自己轄區內的違法鄉社不算,還調度飛虎軍,順手幫臨近州縣也解決了這一問題。隻不過他取締的鄉社是否都有違法亂紀的行為,就不得而知了。會欺壓民眾的鄉社是沒了,但真正的匪徒作亂,直接受害的百姓沒有武裝組織抵抗,隻能先被魚肉一番。這真是進退失度,辛大人做事有時是會過火。
“原來是這麽一回事。”元敬陽算是明白了。可他又覺得仍有哪裏不對勁:一向待人和善可親的崔宣雨,為何提到竇思讓時竟然翻了個白眼,隻說句“姓竇的”,似乎頗為不屑,這不像她往常性格啊。元敬陽詢問兩句,崔宣雨更顯得不耐煩了:“唉,你別管。”
元敬陽見她少有這般表現,心裏慌了,還以為出了什麽事情。其實遠沒那麽複雜,就是那日水賊圍村,禹邊雲、崔宣雨和竇思讓同在唐家大宅避難,聊天之時竇思讓覺得崔宣雨舉止有禮還懂詩文,以為她是某個官宦人家的女子,出於禮貌便問了幾句。崔宣雨當然不能說出實話,隻能含笑敷衍。竇思讓自然會意,當時就冷下臉來,說了幾句“存天理滅人欲,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什麽的,惹得崔宣雨極為不悅。
後來禹邊雲私底下尋機將此事說與元敬陽聽,他才了解前因後果,寬下心來。
元敬陽啐了一口:“這他娘是誰想出來的理論?她要是餓死了,還能遇上我嗎?”
“說的是,”禹邊雲也比較反感這套理論,應和道,“我看他們呐,是得了便宜還賣乖。這類人,恨不得全天下的女子都被他納入樓閣,佩上貞操帶,隻供他一人享用呢!”
宋代有一項規定,官員不得與青樓女子發生身體關係,當然帶回家就隨你折騰了。可通音律、懂詩詞的名媛哪裏是人人都花得起錢帶回家的?更何況人家小姐不見得就願意。不排除某些讀過程氏兄弟和朱熹理學的人斷章取義,加以曲解,借以發泄自己的忿恨。
不管怎麽說,元敬陽一行人總算先回到了建康,他們要先找到道濟,展示一下成果(趙大的斷劍)。(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