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前倨後恭

字數:4716   加入書籤

A+A-




    郭家村的集會還在進行,隻不過與會人士的位置出現了一些細微的變化。原本站在中間接受眾人目光弓雖女幹的元敬陽,此刻堂而皇之地加塞在了長老們的中間,擠得他們有些不適。而這些老頭盡管坐的不舒服,但還是和顏悅色地向元敬陽問起居。原本屬於村姑們端茶遞水一類的工作,都被長老們搶了去,用以奉承元敬陽了。

    “大宋皇帝特命我北上,從事機密之事,爾等切不可泄露出去,不得向任何六村以外的人說出我來過此處的事情,爾等明白?”元敬陽把腳蹺在桌上,兩手托著後腦勺,極力將椅子往後傾斜。

    “明白明白,俺們絕不會泄露小郎君行蹤的。”

    “那就好、那就好。”

    老人們在上頭奉承元敬陽,此前在下麵給元敬陽做“推拿”的兩個後生都覺得手掌生疼,痛不可當:到底是爵爺,方才已經用護身的皇氣將我們震傷了。完了完了,不趕緊貼塊膏藥真吃不住了!

    隻有郭歡心裏清楚,大宋向來有冗官濫封的傳統,他悄聲問元敬陽:“俺說小郎君,你年紀不大,開國男的爵位花了多少銀子?”

    “花了多少銀子?”元敬陽惱了,道:“這開國男是老子拿命換來的,你居然以為我是買的,也太看不起人了吧?”

    另有長老問道:“小郎君,您說是奉大宋皇帝密令來到金國辦事的,到底辦的是什麽事啊?”元敬陽道:“說了多少遍了,我身負機密任務,就連行蹤都不能輕易走露,你居然還問,沒帶耳朵來嗎?”他把那長老的疑問堵回去,開始一件件拾掇自己的物品。清點一番後,他發現少了樣東西。

    “我的香囊呢?”

    頭兩個月在臨別前,崔宣雨親手繡了隻新的香囊讓他帶著,那隻香囊代表了雨兒對他的牽掛,隻要有香囊在身邊,就仿佛雨兒也在。現在東西不見了,元敬陽甚至感到有些失魂落魄的。沒過太長時間,元敬陽就在郭歡的家裏看見了丟失的香囊——在郭歡的寶貝閨女身上。

    “原來在這兒——你怎麽拿我東西?”

    “誰拿你東西了?”

    “這香囊不是我的難不成還是你的?”

    “俺的東西怎麽就成你的了,你有證據嗎?”

    郭歡的女兒郭小滿看起來隻有十五六歲,跟他的孫女差不多。不過這也可以理解,老郭年輕時候在外浪久了,老大年紀才回鄉成家,子女年紀小也正常。而郭小滿年紀雖小,臉皮卻很厚,最初她收繳元敬陽武器的時候,見到了這隻做工精致的香囊,心生歡喜,就據為己有。現在她麵對原主人的質問,不為所動,甚至還叫囂著要對方拿出證據來。

    可元敬陽還真的有辦法證明東西是他的:“香囊裏麵放了二十四片幹茉莉花瓣,你有種現在打開來數!”

    郭小滿摘下香囊,打開來往茶幾上倒,卻什麽都沒有倒出來。“裏麵好像並沒有你所說的幹花瓣。”

    “你——”元敬陽愕然,他沒料到被山村裏的一個幺妹擺了一道。

    這個時候,郭歡走過來勸架:“行了行了,閨女,趕緊把東西還給人家。”郭小滿仍一口咬定:“這是俺的,不是他的。”郭歡道:“家裏有啥物件我還不清楚,我就從未見過你有這樣一個啥……小錢袋?快還給人家。”經過父親的又哄又訓,郭小滿嘟囔著嘴,心不甘情不願把香囊遞還給了元敬陽。

    郭歡問道:“這隻小口袋裏啥也沒有,小郎君為何如此看重啊?”元敬陽道:“阿公有所不知,這隻香囊是在下的發妻贈與我的。我北上之行凶險,有它在身邊會安心許多。”

    郭小滿在旁邊聽著二人談話,好奇地問:“北上?你是南方人?”她顯然是聽見了“小郎君”這一稱呼,意識到這個貌寢的山猴子不是尋常百姓,態度頓時有所改觀。

    元敬陽遇到過假恭實倨,現在又見識到了前倨後恭,心裏是很不悅的。然而他並未將情緒表現在臉上,反倒語氣平和道:“是啊,我是南方人,奉大宋皇帝之命北上執行機密要務的。途中遭遇歹人襲擊,才負傷流落至此”

    早在集會的時候,聽到“大宋皇帝”,郭歡就兩眼放光,現在回了自己家中,他終於迫不及待地問:“王師要打回來了?”

    元敬陽未曾想到郭歡會突兀地問出這麽一句話,他也不知該如何回答。

    郭歡忽然拉著元敬陽上了三樓,帶他站在陽台向南方觀望,還說:“你看。”

    “看什麽?”夜已二更,元敬陽放眼望去,隻有一片黑暗。

    郭歡又道:“你聽。”

    “聽什麽?”

    元敬陽隻聽到了寒風吹過馬陵道山穀的聲音。

    郭歡忽然背起了書:“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餘曰:‘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傷心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而後,他又吟道:“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元敬陽奇怪道:“這不是陸放翁的詩嗎,你一個北方人也聽過?”

    見元敬陽除此以外,再無其他反應,郭歡歎息一聲:“算了吧,俺多問了——小郎君以前可聽過馬陵道這處地方嗎?”他決定還是換個話題比較好。

    “馬陵道?莫不是孫臏和龐涓打仗的那個馬陵道?”元敬陽想起來禹邊雲曾經給他講過春秋戰國的故事,聽到過“馬陵道”這個地名。

    郭歡有些自豪道:“俺們這兒,正是孫臏殺龐涓的那個馬陵道,當年先父找墓地下葬的時候,還挖出過舊灶坑哩。這片地方,可打過不少仗喲。”元敬陽問:“除了戰國那次,還打過那些仗?”郭歡道:“遠的不談,就說近的吧。十年前忠義社聯合部分契丹人組成的複遼軍,曾經一度自此地北上襲擾大名府,但未攻克府城。幾個月後,金人調集大批兵馬於山穀兩旁及北邊甬道出口設伏,同時散布假消息,說大軍在西平、夏州遭困,一時不得回援。義軍中計,再度自甬道北上,嗬嗬……被殺得整條馬陵道,二十多裏排下來,盡是累累屍骸。”

    “不過嘛——”郭歡話鋒一轉,道:“還是有一部分人突出重圍,逃竄到了府城郊外,金兵花了不少功夫才將他們悉數圍剿。”

    元敬陽道:“那估計金人也損失不少吧?”

    郭歡冷笑一聲,道:“損失個屁,金人狡猾得很,才不會讓自己本族人白白送死,他們派出來與義軍首先交鋒的都是漢人和少數契丹人組成的阿裏喜炮灰,其中甚至有義軍中某些人的親戚。幾個月的激戰,到最後純粹是徒耗人口及財力,根本沒有傷到金人的元氣。”

    十年前,大名府、馬陵道,炮灰阿裏喜。元敬陽想到的是,或許耶律宓的未婚夫就是在後期的圍剿戰中被迫命喪於同族人的刀下吧,真是可悲可歎啊。

    “誒,對了——阿公,既然您說此地是通往大名府要道,那麽在前一陣子,有沒有一行六人,四男二女曾在馬陵六村歇過腳?”

    “你問的是不是你的同伴?”

    “難道阿公見過他們?”

    巧了,陳文溙一行還真的也來過郭家村,而且也是在郭歡家裏借宿過一天。此事就發生在不到半月前,郭歡記得很清楚。“四個中年男子一個尋常旅人打扮,三個商人打扮,兩個大娘子都佩著兵器,還挺貌美,是嗎?”他問元敬陽。

    “就是他們了!”得知分兵殿後,遲滯誤導暴雪坊的行動使禹先生他們旅途暫時安全,元敬陽安心了許多。他現在想知道的,是大隊人目前到哪兒了。於是他問郭歡:“阿公,他們在貴寶地住了一宿後,是不是朝大名府去了?”

    郭歡道:“來馬陵道,不往大名走,還能去哪兒呢?”

    元敬陽心想:我已然甩掉了暴雪坊,既然如此,我得趕緊同他們會合了。馬也沒了,隻能每天盡量多趕些路,才能慢慢縮短自己和大隊人的距離了。

    今夜元敬陽沒有再住牛棚,而是被安排在了專門的客房,還有仆人伺候,待遇與之前有天壤之別。顯然身份地位可比臉重要多了。

    經過數日波折,元敬陽總算安安穩穩睡了個踏實覺,次日一早收拾行囊準備前往大名府。

    可他並不知道,郭歡所言半真半假,陳文溙一行來此借宿是為真,而他們在之後去往大名實為假。說白了,郭歡給他指的路其實是錯的。在大名府,並不會有陳文溙等人等著與他會合,有的是暴雪坊的分坊。

    【*】出自唐·李華《吊古戰場文》

    【**】南宋·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