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節 大殿封功(一)

字數:6192   加入書籤

A+A-


    不斷的有操著各種地方口音的官員興高采烈的從他身邊走過,可能連他們自己都有些意外,這次竟然可以進入到立功人員名單中。

    王靖隨著人群進入了大殿之中,原本威嚴莊重的大殿在這麽多人的烘托下,就如同過節一般熱鬧非凡。

    王靖仔細的打量著大殿周圍,這是他第一次進入大殿,大殿內除了龍椅是由純金打造的以外,滿地的紅地毯,加上大殿梁柱上雕刻的那些飛龍遊鳳,全部都是木刻而成,上麵刷上了朱紅的火漆,漆麵顏色也由於年代緣故變成暗紅色,稍微有些差異的是,眼前的大殿要比他自己想象得陳舊得多,根本沒有雲遊詩人口中所稱讚的那種“金碧輝煌,金磚鋪地”的感覺。

    趙恒登上皇位這幾十年,一直奉行克勤克儉之道,除了招待群臣的晚宴,平時所食用的菜品極其簡單,往往一塊蛋糕,一碗熱騰騰的麵便足以果腹,也正因為他如此,汴京城裏的各大貴族比其他地區的奢侈之風要輕得多,收斂許多,在這一點,從王記酒鋪上的數據體現最為直接,每年在大宋境內汴京城地區銷售出去的冰璃酒,隻占其整體銷量的百分之七,也就是說,擁有宋朝一半以上王公貴族在內的汴京城,每一百瓶賣出去的冰璃酒,在汴京城的那些人隻購買了八瓶。

    不過也正是由於趙恒這樣的勤儉作風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才能讓飽經戰亂摧殘的大宋一直堅挺著,才能為大宋這次平定內亂積累下足夠的力量,可以這樣說,沒有宋真宗趙恒的身體力行,便沒有這次的平亂戰役的成功,大宋的史書上必定會為他添上濃重的一筆。

    王靖正自四處張望著,忽然殿前傳來一陣騷動,隻聽一聲皇上駕到,大殿內的人立刻紛紛閃到殿內兩旁,露出一條通路出來。

    四名帶刀侍衛傲然的走在前麵,趙恒在中間,旁邊的禁軍統領呂蒙正麵無表情的伴隨在旁邊,在他身後,還有八名帶刀侍衛停在殿門前。

    見趙恒落座,所有文武百官立刻拜服在地上,高呼萬歲,被擠在後麵的王靖他們也跟隨著眾人一起跪下。

    趙恒緩緩掃視著殿中的眾臣,站在群臣中為首的幾位分別是左右丞相李沆和丁謂、大元帥曹彬,以及很少露麵的國師文靖,大皇子隆王趙佑、四皇子信王趙祉、壽春郡王趙禎以及李泰、李繼隆等均在第二排,其他的官員和軍官分別站在後麵。

    大殿中的人數較以往增加了數倍,看上去擁擠不堪,不過卻鮮有人發出響聲,都一臉興奮的望著大殿上的趙恒。

    一些從來也沒有見到過趙恒的外省官員第一次見到宋真宗,激動的眼睛中噙著淚花,在他們心中,這輩子能夠看到趙恒一眼,就足夠他們回到家鄉吹噓去了。

    麵前的趙恒,年以五旬有餘,頭發花烏,但眼神犀利有神,不怒而威,舉手投足間身上那種九五威嚴的氣勢不經意便顯露出來。

    北拒強遼,西戰西夏,平定塞北,鴻鵠天下。

    作為宋朝的帝王,趙恒為大宋做的已經足夠多的了。

    燕雲十六州自離開華夏版圖這麽多年,期間經曆了數個朝代的更替,如今雖然沒有全部收複回來,但麵對強遼的虎視眈眈仍然能夠拿下九州,期間的波折和坎坷讓人唏噓不已,而現在,大殿內所有人都將見證這榮耀的時刻,為這些付出過的人封功。

    短暫的沉寂,趙恒終於開口說話了,“各位愛卿,今曰在這裏朕舉行封功大典,根據所報的戰功名冊,逐一封賞,但在這之前,朕有幾句心裏話想對諸位說一說,”

    “至先祖太祖皇帝建立大宋起,我大宋近二百年的基業,一直在風風雨雨中走過,朕的先祖,諸位的先祖,為了我大宋,都曾付出過鮮血乃至生命的代價,百年後,我們今天能夠平定內亂站在這裏,更是他們的英靈在保佑著我們,朕已經決定,過幾天將會舉行祭天儀式,以告慰他們及在這次戰役中陣亡的將士們,同時建立英靈碑,將這些人的名字全部都刻在上麵,供後人所敬仰,朕要讓全天下的人知道,他們的血永遠也不會白流。”

    聽到趙恒的話,底下眾臣紛紛點頭,若沒有這些陣亡將士的奮勇爭先,哪裏有這次的大殿聽封呢。

    “薑果然還是老的辣啊。”王靖心中感歎著,趙恒的這一做法不但豎立起他的高大形象,後世眾人如果看到英靈碑,自然也能夠想起他在這次平定塞北收複九州中的功績。

    “朕想諸位都知道,在這次戰亂中,塞北諸家,項家、朱家、盧、葉家、荊家、秦家、陳家、烏家、張家、劉家等十三個家族全部被卷入其中,戰火波及之廣,舉世罕有……”

    趙恒將最後一個“有”字提高了聲調,臉上滿是肅穆,他凝望了底下群臣一眼,目光不經意的停留在靠前列塞北一列人的烏鼎將和陳家族長陳洛的身上,

    “所幸的陳家、烏家、荊家和葉家能夠心係華夏,沒有忘本,實在是很讓朕感到欣慰啊。”

    “呼”

    聽到宋真宗趙恒這句話,並肩站在一起神色緊張的烏鼎將和陳洛同時感覺到了對方明顯鬆了一口氣,兩人來到汴京城的這些日子如履薄冰,深入簡出在府邸,就是怕引起趙恒的誤會深怕被秋後算賬,如今在殿上聽到這句話,心中的那顆大石頭總算可以拿下來了,真的是撥開陰雲見曰出了。

    隻要家族可以延續下來,那些所謂的戰功有沒有已經無所謂了。

    ……

    “原本朕以為,這場曠日持久的內亂還要延續很久,至少要再過一至二年,但讓朕欣慰的是,依靠諸位的共同努力,我們大宋上下同仇敵愾、大軍所到之處,推枯拉朽……”

    “兒臣認為,這都是父皇的威嚴所致啊,”群臣前列閃出一人,眾人一看,正是四皇子信王趙祉,他恭恭敬敬的向趙恒拜了一下,“父皇這次禦駕親征,極大的鼓舞了將士們的鬥誌,取得的這些勝利,那也都是眾望所歸……”

    趙祉慷慨激昂的稱讚著宋真宗趙恒,在這場戰役中,他並沒有上過一天戰場,但是當北征軍隊凱旋歸來的時候,他又主動帶著慰問品親自前去犒勞著遠征將士,又親自下軍營內部探查傷兵的病情,同時對旁邊的隨從進行重要指示,一定要把將士們的利益放在首位,也正因為他這些舉動,在宋軍隊中也獲得了一些聲望,博得了親民的形象。

    他的一席話立刻引來了大殿內其他人的附和聲。

    在群臣隊列的後麵,裴定方悄悄的湊到了王靖的旁邊,

    “大人。”

    “有什麽事,裴定方,你小點聲,上麵還在講話呢。”

    “大人,這該死的講話要什麽時候才結束啊,怎麽這麽墨跡,一點都不爽快。”

    裴定方用手捂住自己的鼻子,在擁擠的人群中本來空氣就有些渾濁,而且這次參加大殿封賞有大半都是行伍出身的武將,一個個的都是大汗腳,那種帶有一絲酸餿味的汗泥味、臭腳味漸漸彌漫在大殿內,而且他剛才悄悄的放了一個屁,根據推斷,這股味道將會在二息內向他襲來。

    果不其然,還沒有等王靖開口,裴定方身後已然傳出了一小片極低的叫罵聲。

    “靠,誰特碼的放屁了,吃的是屎啊,怎麽這麽臭。”

    “尼瑪的,怎麽有種蘿卜的味道。”

    “嘔……你別特碼的形容了好麽,本來就夠惡心的了。”

    王靖用手指默默的堵住鼻子,他看到裴定方捂住嘴巴,臉正憋得通紅,雙肩還不停的輕微聳動著,顯然在極力忍住笑,他立刻知道這股異味到底是怎麽回事。

    王靖雖然很少參加這樣隆重的場合,但他很清楚,將一件原本很簡單的事用很複雜的方式去表達出來,正是這些王公大臣們最常見的傳統,正如他們自己,也許一個個內心肮髒不堪,但是那些停靠在宮外奢華的馬車,他們身上穿著的朝服,說的那些慷慨激昂義正言辭的話,卻可以讓人感覺到他們是那麽的正義——理永遠站在他們那一邊。

    雖然說這些人脫掉衣服進了澡堂子和普通百姓們沒有什麽二樣。

    不僅僅是在朝堂之上,連在平時的私人聚會和晚宴也都會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來襯托一下氣氛,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更何況是這種至高高級的大殿封功。

    根據以往的慣例,首先由宋真宗趙恒做一些關於這次戰役的重要意義的開場詞,然後對這次參戰的那些將士們、各省的大臣們、以及負責後勤寄養的那些大臣進行褒獎,再接著就是底下群臣開始對趙恒歌功頌德,待這些繁瑣的套路全部略過的時候,才會開始宣布這次立功人員的名冊。

    雖然對於這些繁文縟節,王靖實際上也非常抵觸,更不要說平時在軍中很少接觸到這些的裴定方,有這種想法也很正常。

    王靖想了想,小聲的解釋著,

    “裴定方,你真的應該耐心一些,你仔細想一想,你和你老婆晚上睡覺的時候,你是喜歡直接脫光衣服直接啪啪啪呢,還是喜歡先來點有情調的愛撫,然後再進行下一步呢?”

    對於裴定方,王靖經常會盡力給他舉一些淺顯禎懂的例子,否則他會更加的迷茫。

    裴定方臉色一紅,“大人,一定要回答這個問題麽?”

    “是的,你想要的答案其實就在你的回答裏。”

    “呃,但是大人我不太明白,你舉的這個例子和談話什麽時候結束有什麽關係……你說的那兩種情況我都很喜歡啊。”

    ……

    哇……哇……

    王靖頓時感覺到頭上仿佛有一隻肥胖的烏鴉發出了幾聲沙啞的叫聲,那隻烏鴉長的和麵前的裴定方一樣的愚蠢。

    “好吧,那你就當本官什麽都沒說,本官也救不了你了。”

    王靖決定不在搭理裴定方,兩人的談話聲剛才已經引起了旁邊侍衛的注意,如果再繼續解釋下去的話,他不敢肯定兩人會不會被旁邊的侍衛在大庭廣眾下給拖出去。

    到是一旁的狄青等幾位軍官,顯得非常的沉穩,他們雖然出身都是新州底層,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場合,但是卻都腰杆筆直的站在王靖的旁邊,神色肅穆,對於長期超強度的訓練的他們,如今僅僅是在這裏站著實在是不算什麽。

    王靖的目光又放到了前麵,這時四皇子信王趙祉已經講完話,其他的朝中重臣也相繼站出來讚揚著這次戰役對大宋的意義和深遠影響,而趙恒一臉微笑的頻頻點頭,他雖然為一代明君,但是對於那些奉承之話顯然也很受用。

    接著,趙恒又讚譽了此次宋軍的神勇表現,以及對各地方積極配合的感謝話,大概半個時辰後,所有該走的過場都走過了,早已候在旁邊的宣讀官終於上前一步,開始宣讀這次大殿聽封的人員名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此次立四等軍功以上者人員總計三百七十五人,其中特等軍功者三人,一等軍功者六人,二等軍功二十五人,三等軍功五十一人,四等軍功者三百人。”

    “四等功名單如下,裴安,永興軍路華州諸衛大將軍,富海大,淮南東路揚州步軍都指揮使,張而立,淮南西路光州諸衛將軍……”

    隨著宣讀官一個一個的讀出名字,大殿中眾人不少麵露喜色,雖然他們之前早已經得知自己獲得戰功,但是在沒有聽到自己名字前心中還是比較忐忑的,如今燕雲九州飽受戰亂,百廢待興,空出很多的官職,光是這九個州州牧和府尹的位置就讓很多人垂涎欲滴。

    而且有傳言稱,在這次大殿封功的人,都將會被優先考慮在這次之後的這些權重崗位重新劃分,也就是說,現在大殿內集中的這些人,不少人很快都會被委以重任。(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