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第一百五十七章
字數:7341 加入書籤
距離赴長安之期愈近, 擇選出的邊軍精銳絲毫不敢懈怠, 每日加倍訓練, 務求演武時不出半點差錯, 做到完美無缺。
因訓練強度增大,趙嘉提前儲備的箭矢, 竟然被雲中騎和上郡騎兵耗費一半。
一次清點物資, 趙嘉現問題,迅找到魏悅和李當戶, 嚴肅表示,從庫中取箭無妨,但是, 以鵝毛製尾並漆成黑色的必須留下!
“此乃入長安演武所用。”
如果用完了, 整齊度就會大打折扣, 絕對不能忍!
趙嘉神情肅然, 氣勢全開, 不容許任何反對意見。歸根結底, 後勤物資是他在調配, 不幫忙就算了,還要添亂, 信不信他撒手怠工?
軍營之中, 第一不能得罪的是夥夫, 比夥夫更不能得罪的就是軍需官。
強壓之下, 魏悅和李當戶唯有承認錯誤, 保證絕不再犯。
得到滿意答案, 趙縣尉方才轉身離開。
目送他的背影,李當戶搓搓後頸,看向一旁的魏悅:“季豫,原來阿多的性子是這樣?”
“怎樣?”魏悅挑眉。
“……沒啥。”李當戶難得聰明一回,瞬間閉嘴。野獸般的直覺告訴他,想歸想,有些話最好不要出口,否則後果會相當不妙。
繼箭矢之後,趙嘉又6續檢查過長戟、槍矛、刀盾和備用的甲胄馬具。隨後讓匠人抓緊調配顏料,將備用的武器皮甲統統刷一遍,以防中途出現損耗,時間倉促來不及補充。
物資齊備,沒有查出錯漏之後,趙嘉又開始調整隊列。
五百步卒分成十隊,每隊十人一行,五行列陣。高在前,矮在後,皮甲束緊,武器齊備。
三聲木哨之後,軍伍立在校場中,以軍鼓旗幟為號令,或進或退,或以盾成牆,或持長戟槍矛對陣,從屯長至隊率,乃至各隊兵卒,恍如置身戰場,拚盡全力,喊殺聲震天。
三鼓之後,操練告一段落。
兵卒重新列隊,行動有序,未見半點散亂。在旗幟的指引下,皆昂挺胸,持槍鵠立,眼中有鐵。
趙嘉立在高台上,單手按住佩劍,俯瞰校場,滿意頷。
衛青和趙破奴身著鐵甲,同時邁步上前,揚聲道:“軍侯令,操練優,賞!”
“武!”
五百軍伍用長戟和槍矛頓地,齊聲出高喝。
恰逢王主簿來軍營交接一批甲胄,見到如此軍容,不免心生感歎。
“趙縣尉高世之才,將相之器!”
得到大佬如此高評,趙嘉連忙拱手,謙稱過譽。
他的練兵之法,除借鑒後世,更多取自先秦典籍,甚至有一部分直接取自秦軍。隨著訓練不斷加深,他莫名生出懷疑,秦軍的將領,至少是大部分將領,八成都有強迫症。
軍隊要齊,營帳要齊,行進之間的步距都恨不能用尺子量。
大概也是這種較真和嚴肅,才練出秦之銳士,鍛造出橫掃天下的強軍。
操練之後,趙嘉同王主簿一同核對物資,確認沒有任何疏漏,王主簿返回郡城,趙嘉暫將軍務托於魏悅,準備離營三日,暫時返回畜場。
春耕早已經開始,幾場細雨之後,田間6續出青苗,沒過多久,就長成大片青綠,蔥蔥蘢蘢,甚是喜人。
在趙嘉的帶動下,沙陵縣內,麥田的數量不斷增加。
秋熟之後,不少人家的主食不再是單一的粟米,而是會添些新花樣,例如蒸餅、包子、饅頭以及寬片的湯餅,還有加了高湯的細麵。
為增加產量,邊郡大幅推廣牛耕和堆肥。隻要不遇天災人禍,全年風調雨順,畝產基本能達到一石半乃至兩石。
趙嘉請教過郡內老農,知曉地力所限,如果要進一步提升產量,必須從種子上下功-夫。
在景帝賞賜田畝之後,趙嘉就組織數名有經驗的農人,依靠手中的資源,每歲擇選優質穀穗,單圍出一片田地,對穀種進行改良。
付出總會有收獲。
從去歲開始,成效已初步顯現。
普通的粟種,畝產兩石就是豐收。經過優選的種子,畝產基本過兩石,甚至能接近三石。
趙嘉此次撇開軍務,返回縣中,主要是牽掛家中的試驗田。
此次前往長安,少則數月,多則一年,勢必要留在都城。時間拖長,必然要錯過秋收。因牽掛良種之事,不在離開之前親眼確認,他無論如何不能放心。
而且,趙嘉有種想法,他手中資源有限,如果換做長安,成效必將更為顯著。
但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沒有見到天子之前,一切就隻能停留在設想,無法保證一定能夠實現。
策馬回到畜場,遠遠就見到散落在草地上的羊群。
之前商隊西行,除了黃金、珠寶和香料,還帶回不少作物的種子。
趙嘉分到少部分,交給熊伯和虎伯試種。之後驚喜現,其中竟然有苜蓿,而且是紫花苜蓿!
比起原有的牧草,這種植物營養價值更高,而且春秋皆可播種,抗旱抗寒,禽畜都能使用,堪稱是牧草之王。
隻是帶回的種子不多,無法大麵積種植。
現如今,僅趙氏畜場有一片長成的苜蓿。為留種,四周還用圍欄圈起來,以防牛羊采食。
除了苜蓿,商隊還帶回了胡麻和胡蘿卜的種子。另有幾種水果,可惜種下去多數未能成活。
趙嘉請教過農人,總結出的原因是,這些水果對生長溫度有一定要求,即使要種,也要到相對溫暖的地界。就雲中的氣候而言,再精心也沒法種活。
不提這些沒長成的作物,苜蓿、胡蘿卜和油麻的出現,足夠讓趙嘉驚喜。
商隊帶回的胡蘿卜和趙嘉記憶中有不小差別,個頭小不說,還不是作為食物,而是磨碎製成香料。
起初,趙嘉要把東西拿來吃,已經拜倒在周決曹腳下,和須卜力、輾遲勇成為病友的俘虜吃驚不小,連連擺手,用半生不熟的漢話表示,這不是食物。
“有-毒?”趙嘉挑眉。
想想土豆的原始形態,難不成胡蘿卜也是這樣?
“無-毒,是香料。”
若是有-毒,誰敢佩戴甚至塗抹在身上?
“沒-毒-就好。”
趙嘉鐵了心要吃,俘虜勸說無果。
為確保萬無一失,切開的胡蘿卜先喂給羊羔,等了半日,沒有現異常,才按照趙嘉所言,切絲切塊,炒菜煮湯。
胡蘿卜又稱甘荀,除了較高的營養價值,還帶著甜味。
後世如何暫且不論,在口糧種類不算豐富的漢初,洗幹淨分給孩童,哢嚓哢嚓幾口下肚,都是難得的美味。
至於油麻,趙嘉看了幾次,怎麽看都像是芝麻。通過俘虜的介紹,他肯定了自己的猜測。不過此物並非產於西域,據悉,是從一個叫身毒的地方傳去。
身毒?
趙嘉總覺得有點熟悉,隻是一時半刻想不起來。唯有暫時拋開,等從長安歸來,組織商隊二度西行時再做計較。
因時間有限,趙嘉回到畜場後,並未下馬歇息,直接趕赴田頭,就今歲夏耕和秋收做出安排。
田地之外,圈中的牛羊將大批出欄,另有近百頭野豬,以及大量的雞鴨,都能為畜場帶來不菲的收入。
經過馴化,雞鴨的產蛋量都在增加,每天至少能收兩百枚禽蛋。
對孫媼等人來說,這已經是不小的收貨。趙嘉卻搖搖頭,比起後世,哪怕是小型養雞場,這點產量連零頭都算不上。
為保證青壯和傭耕有足夠的體力,趙嘉吩咐下去,每餐膳食都要管飽,而且要見葷腥。禽蛋取出部分,為眾人加餐。吃不完的用鹽醃製,應該能保存一段時間。
聞聽趙嘉歸來,衛青蛾第一時間趕到。
比起上次見麵,少女身上更添一股英氣。
嫌深衣礙事,穿上改過的胡服,左衽改成右衽,衣袖收窄,腰間束著革帶,長梳成髻。對麵看去,不似女子,倒更像是英姿勃的少年郎。
“阿多!”到了近前,衛青蛾猛地拉住韁繩,從馬背一躍而下,口中道,“要塞的事忙完了?能留幾日?”
“後日就要走。”趙嘉笑道,“阿姊這副打扮,是要出行?”
“這樣方便。”衛青蛾從馬背上取下一隻包裹,直接扔給趙嘉,“正好,我這裏有些好藥,原想給你送去。你既然歸來,就不用再跑要塞。”
“藥?”
“傷藥,都是醫匠新製。”衛青蛾又解下一隻包裹,比起之前,動作小心許多,“這裏是毒-藥,塗到箭矢上,隻需一小搓,”衛青蛾比劃出一點指尖,“十頭牛都能-毒-倒。”
“阿姊,我是去長安覲見天子,不是去打仗。”趙嘉有些無奈。
“有備無患。”衛青蛾認真道,“長安那些貴人,哪個不是七八個心眼。咱們出身邊郡,行事喜歡直來直往,保不準就要吃虧。上次你去漁陽,不就是差點被人埋伏?”
“那也用不著-毒-藥。”趙嘉耐心道,“有三公子同行,不會出事。”
“管他出不出事,東西帶著,我放心。”衛青蛾靠近趙嘉,低聲道,“記著,別人狠,你就要更狠!別信什麽能忍則忍,也別說什麽吃虧是福,什麽都能吃,就是不能吃虧!”
“阿姊……”
“阿多,你是沙陵縣尉,有大夫爵。”衛青蛾加重聲音,“沙陵的兒郎隨你入京,不能讓外人看輕咱們!”
趙嘉神情微頓,明白衛青蛾話中真意,用力點了點頭。
“阿姊放心,我省得。”
“那就好。”衛青蛾直起身,麵上重現笑容。見趙嘉神情依舊緊繃,笑道,“生死間走過一回,還有什麽做不得?阿多,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這還是你同我說的。”
趙嘉笑了。
他在改變,身邊的人何嚐不是如此。換做幾年前,衛青蛾固然會為他擔憂,但絕不會做出如此舉動。
東西交給趙嘉,衛青蛾話鋒一轉,言秋收之後,她會隨商隊再入草原。
“這次會走得更遠。”衛青蛾彎起馬鞭,抓在手裏,“應該能再到蘢城。”
“阿姊出時,我怕是還在長安。”
“無妨,又不是沒去過。”衛青蛾笑道,“其實我更想隨商隊西行,隻是短期內恐無良機。”
“如是西行,最短也要走上兩三年。”趙嘉道。
“我知道,不過是交賦,無妨。”衛青蛾鞭子一甩,道,“之前是我想差了,我乃衛氏家主,我子自為繼承人,未必一定要招贅成親。”
說罷,衛青蛾上下打量著趙嘉,遺憾地搖了搖頭。
“可惜阿多不成。”
趙嘉:“……”
他該鬆口氣還是備受打擊?
看著神采飛揚的衛青蛾,思及後世朝代對女子的束縛,趙嘉驀然生出使命感。
這次入長安,他該設法活動一下。甭管儒、道爭端如何,至少趁竇太後還在世,某些如枷鎖般的條條框框,還是一巴掌扇飛比較妥當。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