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大戰將起帝星移
字數:4145 加入書籤
金兀術統帥大軍倉惶北顧,而嶽帥也準備在襄陽之地迎頭痛擊,大軍圍困襄陽卻不急著破城,打的卻是一個圍點打援的主意。
而在此時,臨安城朝野上下均被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震怖了!
三月初,高宗返朝的第十天,趁著朝廷大將盡皆征討四方,朝中空虛的機會。
苗傅、劉正彥二人悍然發動政變,以高宗“失德”,“無道”,“得位不正”,“運用奸佞”等十大罪為由,強逼高宗退位,奉其為太上皇,軟禁在後宮之中。
數日後,也就是3月5日,隆祐太後為穩定朝中局勢,傳旨讓太子趙旉繼位,改年號為明授,自己垂簾聽政。
而剛剛抵達洞庭湖征討應天軍的張俊等人雖力主回師勤王,卻被悍不畏死的應天軍死死纏住,不得脫身。
一時間,南國境內風雲變幻,局勢瞬息萬變,難以揣度。
…………
襄陽城外。
嶽家軍的中軍帳內。
獲得這個消息的蘇長生忍不住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祭酒喜從何來?可否與我等同享佳訊?”正在議事的嶽帥見此情形,微笑著發問道。
蘇長生心念一動,果斷地扣下這個消息:“啟稟嶽帥,大喜事啊!嶽帥可知為何金兀術如此急於回師北還?”
嶽帥眼神微動,旋即驚喜道:“莫非?”
“然也!”看著眾將一臉好奇地圍觀他和嶽帥打啞迷,蘇長生微微一笑,沒有繼續賣關子:“北國急報:金寇偽太宗完顏晟病危逝世,海陵王完顏亮執掌金朝,大權獨攬。”
說著,蘇長生頓了頓,繼續說道:“而金兀術素與完顏亮不和,無論是為了身家性命還是搶班奪權,金兀術都再也無暇南顧,隻能回師北返了。”
此言一出,眾將皆喜出望外,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忍不住議論紛紛。
而嶽帥卻不發一言,沉吟許久之後方才開口說道:“傳我將令:牛皋率本部直取中原,趁此良機必須收回中原舊都汴京,如若不然,軍法問罪!”
“諾!”
牛皋聞言大喜,單膝跪地,重重叩首應諾!
自牛皋部歸建以後,嶽帥並未將其麾下部眾分割,擁兵三萬的牛皋赫然已經是嶽家軍實力最強的一部了。
論起麾下兵馬之雄,便是嶽帥本部也不如牛皋部之眾。
這種情況下,牛皋不免有些心裏惴惴,又有些糾結。
若是嶽帥讓他交出兵權,分割部眾他到底從是不從?
不從那是不可能的,嶽帥多年積威暫且不提,嶽家軍遠勝於他的兵力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威懾。
叛出嶽家軍自立門戶,牛皋既不能為也不願為。
但是若是讓牛皋交出兵權,對於嚐到了威福自用所帶來的快感的牛皋來說,不啻於是割肉放血,著實有些不舍得。
權力的滋味雖好,卻是一劑裹著蜜糖的毒藥啊!
如今這個情形卻是正合牛皋心意,既可以獨當一麵,繼續威福自用,生殺予奪又不需要傷了多年的同袍情義,一舉兩得。
牛皋接令的那一刻,蘇長生眼中不由閃過一絲驚詫,微不可察的紫意從眼眸身處閃過。
隻見牛皋頭頂的氣運在接下將令的那一刻,驟然發生了一絲改變。
本來牛皋的氣運乃是赤紅一片,名位混雜著軍中煞氣,看起來威風凜凜。
當他接令之後,卻是有一條細細的小蛇驟然從氣運中破體而出,頭頂兩個小包微微鼓起,無聲的嘶吼帶著幾分龍吟的味道,赫然已有蛟蛇之象。
若是風雲際會,未嚐沒有封土建製的王侯之命,至少也是有了一絲化蛟成龍的機會了。
“權欲動人心啊!”蘇長生並未言語,隻在心中暗歎一聲。
這蛟龍之相可非同凡響,非皇族親王名位不可成就,一般來說:蛟龍出,天下亂,乃是天下爭龍之時方才有機會出現的。
既然牛皋氣運既然有了一絲蛇化蛟的跡象,說明他的心裏恐怕並未他表現出來的那麽恭順。
不過這一切,蘇長生並未向嶽帥言明,牛皋不安分,他蘇長生又何嚐安分過?
以蘇長生的眼光看來,牛皋頂多也就是割據一方的格局,無傷大雅。
這方天地隻不過是邵子祖師的傳承空間而已,一切皆為虛妄,隻要自己的目的達成,成功承繼邵子祖師道統,其餘種種蘇長生卻是並不關心。
正所謂:我死後管他洪水滔天,若是承繼道統,奪得傳承,蘇長生自然不會在這方天地久留,所以……即便牛皋生出異心,那又何妨呢?
…………
嶽帥頒下將令之後,又沉吟了許久,最終方才下定決心,繼續說道:“張憲,你率本部五軍日夜圍攻襄陽城,務必攻克,否則軍法從事,知否?”
“末將領命!”張憲素來低調,不爭不搶,卻是嶽帥的左膀右臂,乃是隱為嶽家軍副帥的人物。
“襄陽戰事,至關重要,嶽帥為何?”領下將令之後,張憲忍不住開口問道。
“襄陽戰事雖重,何如十萬金寇?”嶽帥臉上帶著微笑,眼中卻綻放出驚人的寒芒,神情肅穆堅定。
“楊再興,嶽雲,王貴,董先,徐慶聽令!”嶽帥對張憲說完,又點了幾個名字。
其中嶽雲乃是嶽帥親衛營統領,董先親掌背鬼軍,乃是背鬼軍都統製,王貴乃是遊奕軍掌軍,王貴執掌選鋒軍,徐慶乃是踏白軍指揮使。
這些人盡皆是嶽家軍多年征戰積攢下來的箐華,更重要的是:這些將領麾下均有騎兵建製,乃是嶽家軍騎兵之精銳所部。
“末將在!”
嶽帥一聲令下,眾將紛紛俯首抱拳,靜候將令。
“遴選軍中騎兵,爾等隨我迎戰金寇,不破金寇,誓不還師!”
嶽帥沉著冷靜,眼神堅毅地看著輿圖,目光聚焦之處,卻是荊襄之間一個極不顯眼的地方。
“諾!”
眾將得令毫不猶豫,頓時單膝跪地,俯首聽令!
蘇長生見此情形也是感慨:嶽帥多年的威望,不過不容小覷。
戰陣之上,哪怕嶽帥要率他們赴死,估計眾將也不會有片刻的遲疑,乃是交托生死的信任。
隻可惜,相對比嶽帥曠古爍今的軍事才華,他的政治天賦著實感人得很。
或許這也是另類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