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真有昆侖天闕?
字數:5912 加入書籤
望著腳下飛掠而過的壯麗山河,突然有所感慨。
我對夏陽說道:“古人登高而望,才覺一覽眾山小,隻是不知道要花多久才能攀上這絕巔,而我們隻要坐著飛機,就能將這山河大地的壯麗盡收眼底,你個傻逼還說要找天路,我就問你天上即使有神仙,他們有飛機嗎?”
夏陽一臉鄙夷地看著我說道:“這能特麽一樣嗎?神仙又不需要加油才能飛。老天啊……要是給我一個機會,我情願獻祭身邊的這位小哥,換我一份仙緣。”
他邊說邊裝模作樣祈求上蒼。
“嗬嗬,繼續演,老天要是真有眼,早特麽劈死你個傻逼了。”
夏陽拍了拍旁邊的傘包,哈哈笑道:“哈哈,劈吧,劈吧,你可和我在一架飛機上,我學過跳傘,穩得一匹,但老子不會教你怎麽開傘的,你就等著落地成盒吧。”
……
我們就這麽邊鬥著嘴,邊嚼著和石頭差不多的肉幹,看著遠處一一拋向身後的大西北風景。
中途,直升機在一處山腳下落下一次,加了次油。
我也挺佩服夏陽這家夥的辦事能力的,事前應該什麽都算計好了,連這麽荒僻的,城鎮都見不到一個的地方,還能找到人開車給他運來油罐子等著。
直升機吃飽喝足了,又呼嘯升空。
就這麽又飛了一段時間,夏陽看了眼下麵的群山,隨後對照著手上的地圖看了又看。
嘀咕道:“青藏高原……塔裏木盆地交界處……那天闕……應該就是在……。”
他邊說邊在地圖上用手劃拉著似乎在找位置,然後還從包裏翻出一些照片,在那一張張翻看。
雖然他說得很輕,但是我還是聽見了天闕這兩字。
我本以為這家夥隻是對那神跡感興趣,剛才也不過是和我打趣而已,沒想到這家夥竟然真的在找那天闕。
之前上班的時候看過類似的傳聞,說什麽昆侖山上有不死樹、不死水及涼風山。
找到不死樹,淌過不死水,登上涼風山就可以肉身不死不滅。
涼風山上還有懸圃山,攀上懸圃山就可以獲得呼風喚雨的神通。
懸圃山再往上去就是天帝居住的天闕,踏進天闕,便能成仙。
可是這特麽也不知道哪裏來的野料,夏陽作為生意人,接觸點風水玄學還有理可循,但這種瞎幾把亂吹的傳聞難道也會信嗎?
我還在揣摩著他的心思,這家夥卻在直升機左右兩邊機窗來回觀察了幾遍。
對照著手中的一遝照片翻了又翻,一手托著下巴沉思了一會兒之後終於落座。
他拍了拍駕駛艙,指著前方一座山頭喊道:“西北方向,那座山頭,找個地方放我們下去!”
我順著他指的地方看去,那座山頭比旁邊的群山都矮了不止一頭,山體大部分還能見到些蒼翠的綠色,他難道找的就是這裏?
我伸手摸了摸他的額頭。
他一下拍掉我蓋在他額頭上的手掌,並叫道:“媽個雞,有病呐……”
我看了看他說道:“我去,也沒發燒啊,我以為你犯了高原病,呼吸道感染發燒把腦子燒壞了呢……”
夏陽齜著牙說道:“你特麽才有病呢,老子可是練過內功的,倒是你這個死宅男,我看趕緊把氧氣罩接上吧,嘴唇都有些紫紺了,我怕你等會兒下了飛機就躺屍了。”
他撿起一個氧氣瓶接好了氧氣罩,然後遞給我,告訴我擰開旁邊那個氣閥就行。
開始還不覺得,被他這麽一說我的確有些感到心慌氣短,我接過氧氣罩往嘴上一套,吸了幾口感覺舒服多了。
我套著氧氣罩,甕聲甕氣地說道:“人家馬爸爸那麽有錢,也就練個太極養養生,他比你有錢有勢,年紀還大,總比你怕死吧,人都不著急找什麽昆侖天闕,你丫不是腦子壞了是啥?”
夏陽翻了我個白眼說道:“你懂個屁,他一大把年紀了,在俗世他有錢有權好使,找到了天闕又如何,難道那裏還用人民幣嗎?放著雞頭不做去做鳳尾嗎?”
我反駁道:“奶奶個腿的,你不也是活得挺滋潤的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不是一樣的道理?”
夏陽被我說得一時語塞,轉過頭去看下麵的風景去了。
我繼續說道:“我不和你扯這些有的沒的,我們來說說實際的,我也看過些關於昆侖的古籍,雖然關於昆侖的所在,眾說紛紜,但《山海經》、《淮南子》等先秦文獻中的天柱昆侖山即陽城析城山,在現在的山西省晉城,漢後地理認證上的昆侖的確是靠近這片沒錯,但是你既然找特麽傳說中的天闕,怎麽不去山西析城山?”
夏陽見我似乎還有點常識便說道:“小樣兒,沒想到你還懂點,我就和你分析分析。先根據古代典籍所記載的昆侖山來看,它因傲立於群山,像一個根通天石柱,所以又稱為天柱昆侖,而它的山體呈碗狀又稱宛丘,很多人又稱之為昆侖丘。昆侖丘的話,就有史籍為考據了。人王伏羲於昆侖丘王天下,考察星象推演出太極八卦,晨考日出造乾坤六法,定八個節氣,並由此指導農耕,又擬婚喪之禮,終而建太昊部落,定王都於昆侖丘……”
我打斷他說道:“對啊,東方朔的《海內十洲記》中記載,昆侖丘,方廣萬裏,形似偃盆,下狹上廣,而析城山北部的聖王坪地貌就是形似偃盆,即古稱宛丘。而根據析城山的地帶分布又是典型的曖溫帶亞高山地帶,多雨的氣節更適合植物生長,所以才有昆侖之上還有懸圃的說法。這種環境作為王都無可厚非,那才是真正的昆侖所在吧。”
一口氣說了那麽多,有些氣短,我猛吸了幾口氧緩一緩。
夏陽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這些沒毛病,劉安的《淮南子》還記載了昆侖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再上倍之,則是天闕,登之往仙。這麽推算下來,昆侖丘即析城山聖王坪是伏羲王都,沒錯。但是!天闕不可能在那裏!”
我見夏陽如此肯定地說道疑惑地問道:“為什麽?難道史書所記有錯?”
夏陽會意一笑說道:“你啊,縱觀古今,哪有史書全是真的,都是真假參半居多。前麵那些根據史書記載我都信,但唯獨說天闕在析城山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我露出一臉疑惑,還有些期待,難道這家夥知道些什麽秘聞?
夏陽也不知道從哪裏掏了盒煙出來,點上後,慢慢道來:“我們按照常理來分析,所謂天闕,有兩種可能,一種說法,它是以訛傳訛,本來就子虛烏有的事情。不過是人王伏羲當時定都之後,用來祭天的,祭壇性質的一個地方。後人為了標榜伏羲的功績,不舍他這麽死去,最後給他臆想出來一個的歸宿。聽上去合理,但這種說法實際不可信,國都這種人流繁雜的地方,要是真有天闕,你得派多少人看守才行。而且《三家注史記三皇本紀》上明確說了伏羲立一百一十一年崩,他如果知道有這麽個天路他不走,大限將至難道等死嗎?所以這第一種說法……伏羲壓根就不知道有這麽個地方,其他的史料什麽的全是後世腦殘粉杜撰的。”
說實話我挺佩服這家夥的,研究的東西涉獵得很廣,前提是如果他不是騙人的話啊,畢竟這些狗屁的史書我聽都沒聽過,隨便他吹了。
我問道:“那第二種說法呢?”
夏陽嘿嘿一笑,遞過來一張照片給我。
我一看,瞬間眼睛瞪得碩大,驚異萬分。
照片上隻有一個單調的石像,充滿了滄桑氣息,看樣子就是那對背包客拍的。
但是吸引我目光的卻是刻在石像下身的兩個大字。
其中一個我認得,應該是古時候的“天”字,但是第二個字太潦草了,不能確認是什麽字。
這兩個大字下麵還有其他一些古老的字符,但文字太古,根本看不懂,整體感覺有點像一篇刻在石像上的祭文。
我問道:“你找到了這兩個人?這是他們給你的?”
夏陽點了點頭說:“為了這些照片我可花了不少錢,那對狗男女還挺貪心,也難怪這種被世俗侵染太深的人,仙緣在前,都把握不住。這個字我想你應該能看出來是天字,後麵那個字你猜是什麽字?”
我有種強烈的預感,難道真是“闕”字,因為那個字外麵的偏旁實在有點像一個門。
夏陽拍了拍我的肩膀說道:“我花了大價錢托人找了一個研究古文字的中科院院士,寄了信附了照片過去讓他幫我看下這是不是闕字,你猜怎麽著?”
“別賣關子了,說重點……”我踢了他一腳說道。
夏陽嘿嘿一笑說道:“這老家夥沒有回答,但是回複內容字裏行間的意思,他想要知道這石像的具體所在,花多少錢都行,所以我敢肯定這就是闕字。”
我露出一臉震驚:“難道真有天闕這麽個地方……”
夏陽隻是嘿嘿一笑,似乎自信十足的樣子。
過了會兒,他一把扯下我的氧氣罩說道:“媽個雞,讓你丫吸兩口緩一緩,還吸上癮了,省著點,感覺呼吸困難了再用,就這麽幾罐子,用完補給還沒送到的話,就你等著嗝屁吧。”
我看了下氧氣標量,剛才這麽點功夫已經用了五分之一了,趕緊摘下氧氣罩。
過了一會兒,直升機緩緩降落在一處稍微平穩點的岩石平台上。
夏陽示意我穿上衝鋒衣,我們換好衣服後,他將那幾瓶小型的氧氣瓶和兩個氧氣麵罩都塞進了我的背包裏,我一背還真有點沉。
隨後他拎起那個碩大的包,斜挎在肩上,就下了直升機,我也跟了下去。
下去之後,夏陽與駕駛員嘀嘀咕咕說了一通,然後一手拿著一摞照片,邊看邊走,我就跟在他的身後。
走了一會兒,背後才響起直升機起飛的呼嘯聲。
我問道:“他就這麽走了,我們等會兒要是回去怎麽辦?”
夏陽拉開拎包掏出個對講機,對我晃了晃說道:“我讓他找個背風的地方等我們,走之前用這個聯係就行。”
我哦了一聲,夏陽便走在前麵繼續對著照片上的線索,尋找當初那兩人走過的路線。
我們便一起踏上了追尋傳說中“天闕”的道路。(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