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算計之三
字數:4716 加入書籤
太尉陸平之所以對李壽如此在意,是因為根據反饋回來的情報,陸平得知,李壽做出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
當初,右路大軍以三條路線,分別虛張聲勢的向黑水河方向出擊,李壽率五千禁衛軍、二百親衛,兵發榆林穀,行至中途,便應刻接到了左路大軍已然發動奇襲的消息,在這種情況下,李壽有兩個選擇。
一個選擇是,跟那些門閥族兵一樣,在草原上分散出擊,劫掠黑水河周圍匈奴小部落的財富,不過,這種選擇有一定的風險性,那就是,千萬不要讓那柳城趕上來的匈奴鐵騎堵上,而且在一擊得手後,必須迅快撤回。
還有一個選擇就是,直接撤回無終城大營,這樣做風險最小,也最為穩妥,當然,這也是最懦弱的作法,毫無戰功和勝利品可言。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李壽做出的卻是另外一種瘋狂選擇。
李壽率領的五千禁衛軍,算得上是大齊帝國最精稅的部隊之一,在接到左路大軍出擊的消息後,竟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臥牛崗,並在那裏設下埋伏,堵住了一萬多名不願在草原上四散出擊,而選擇最穩妥方式,退回無終城大營的門閥族兵。
李壽宣布,他奉有朝庭密旨,征調族兵進行秘密軍事行動,如敢違令不遵者,殺無赦,當下還以雷霆之威,把部分不服的族兵領軍者幹淨利落的斬殺。
由於李壽在最初的無終城大營聚兵時,就給眾族兵地心中,留下了稍有違逆,必被無情殺戮的惡魔形象(雖然後來受到了陸恒的打壓,但算起來,二號惡魔的高位仍然可以穩居),再加上那近萬名族兵是分散而回的,麵對李壽的埋伏和優勢兵力,大多數族兵最終無奈地選擇了屈從。
當時,有很多族兵心中都想,現在讓你鬧得歡,等遇見恒少爺了,再跟你拉清單!
但讓這些族兵想不到的就是,接下來的日子裏,有如噩夢,李壽就象是放羊地牧人一般,用最凶厲的方法,驅趕著他們向西北疾撲而去,全然不顧惜馬力和人力,一路上,是永遠都不能停歇焉的急行軍。
如有掉隊者。斬!
如有逃離者,殺!
路上出現了大批累死的族兵和戰馬,衝關過隘,根本就是用人命來填,全不在乎死亡,也不在乎勝利成果,仿佛狂飆的颶風一般,永不停止前進的腳步。
太尉陸平所得到的消息,便是到此為止。這不審一名身患重傷的族兵,依靠裝死的本事,更在機緣巧合下,碰上了一隊在草原上四散出擊後,正打算回撤的族兵隊伍,才奇跡般保住性命,才把這個珍貴的消息帶了回來。
在得到這個消息後,做為一名職業軍人,太尉陸平的腦海中,迅速浮現出整個匈奴的地形圖,接著,近乎直覺般,他的意識停留在飲馬潭背後的匈奴重鎮——肅慎峽口上。
就是這裏了,李壽的目標定然是肅慎峽口了。
這時候,在太尉陸平的心中,對李壽既惱怒無比,又有幾分欣賞起來,同時還有著深深不解。
之所以惱怒無比,是因為李壽這樣做,那一萬族兵便幾乎沒有生還地可能了,這太大膽,也過人了,難道李壽就沒有想到後果?
而欣賞,則完全出自軍事角度,因為這個軍事行動計劃確實很大膽,而且跳出了常規思忖的範疇,超出所有人的意料,如果沒有置死地而後生的勇氣,是絕對不敢實施的,更何況,在行軍的路途中,要突破燕代、馬城等匈奴駐兵之地,隻要稍有耽擱,便會陷入匈奴鐵騎的重圍之中,那時,可就是必死無疑了。
當然,如果真能在出其不意之下,把肅慎峽穀給攻破下來,匈奴三大部落駐守地飲馬潭,因為所有的兵力,都在抗擊正麵左路大軍的攻擊,當李壽率領一支兵馬,以奇兵之姿忽然從背後出現,匈奴三大部落的崩潰滅亡可在意料之中。
不過,就算如此,失去的和得到的幾乎相當,就是勝利,也是一場慘勝。
李壽這樣做,實在是太過冒險了,李壽的真實意圖是什麽?
如果說,這個軍事行動計劃,是李壽在沒有出兵時,就跟景宗皇帝商議設定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消耗門閥豪族的實力那麽,也太過明顯了,而且,李壽這樣針對性極強的做法,早晚會被所有人知道,那時,門閥豪族鬧然起來,便是景宗皇帝也保不住他的性命。
李壽是一個步犧牲自己性命,而保全皇統的人麽?太尉陸平認為,李壽不是。
那就隻有另外一種可能了,李壽想謀奪軍權,形成割據自立之勢,成為皇統、門閥豪族兩大勢力之外的一股新勢力。
這種可能是最大膽、最荒誕,同時又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推測。
李壽曾擔任過西北大帥,主持過西北軍政,雖然時間短,但著實打過幾場勝仗,威望頗高,在西北軍中培養出來了一批心腹,回到京都任宗正之職後,又想盡辦法把他的一些門客,也送到西北州郡擔任實職,盡掌西北政務。
太尉陸平猜測,李壽在以前,之所以隱忍不發,是因為他有兩大顧忌,一個顧忌是,他擔心他要是太早的流露出謀求自立的意圖,皇統的門閥豪族兩大勢力,很有可能會聯起手來,先把他象碾臭蟲一樣碾死。
不過,這個顧忌隨著車騎大將軍龐休被謀殺,皇統和門閥豪族形成水火不容態勢,已經消失。
現在再想想車騎大將軍龐休之死,竟然是‘河蚌相爭,漁翁得利’,事情的背後,定然少不了李壽那鬼魅般的身影。
李壽還有一個顧忌,就是軍權的有效掌握,大齊帝國的軍製是很特別的,無實銜軍職時,就算是再高軍事級別的長官,也無權調動邊郡州兵,但同時,如果有了軍權實職,在行兵布陣之時,可以暫時不聽從朝庭的號令。
這也就是所謂的‘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不過,這個‘不授’,是要有勝利保證的,如果自行其事,卻打了敗仗,那便要接受加倍懲罰。
也就是說,擔任宗正之職時的李壽,如果想謀求軍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現在,李壽授征北大將軍,右路軍統帥的實職,由邊軍組成的左路大軍,也在他的實權節製範疇之內,再加上以前擔任西北大帥,在軍中打下的堅實底子,他奪取西北軍權的機會已然成熟。
李壽,你也說的上是機關算盡呢,你的野心著實不小啊!
在看清看透李壽的一切布局後,太尉陸平在心中冷嗤,因為李壽敢這樣做,定然是得到了部分皇族勢力的支持,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打壓門閥豪族的勢力,再建皇統威權。
但太尉陸平覺得,李壽和那些皇族勢力的人,都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有著數百年曆史形成的門閥豪族,豈是能輕易消滅的,門閥豪族的人,早已深入人心,深入各個階層了,再說了,打壓一批,難道就不會再起來一批麽,要知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
所以,事情的關鍵,還是在京都,還是在權力中樞的穩定,李壽,雖有才華,但目光卻局限在局部,而不是天下,所以那才華也有限的很,從長遠來看,定然難逃滅亡的命運,暫時便讓他先得意去吧。
再說了,李壽這樣一整,到顯出一個好處來,那就是皇族勢力和門閥豪族勢力的對壘,因為李壽此刻的忽然表演,緊張的態勢到是會緩和下來,這可是一個好事啊。
做為一代軍神的太尉陸平,更崇尚的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戰略布局,動刀動槍,那是不得以而為之的事情,‘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那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太尉陸平雖然出身門閥豪族,但他更是大齊帝國的人,他絕對參考係不希望大齊帝國的內部,出現兵戈征伐之事,因為內鬥,無論哪一方獲得最終維特向量,最終傷損的都是大齊帝國內部的國力,都會給異族入侵中原造成機會。
建功域外,開疆拓土,那才叫本事呢,內部麽,大家鬥鬥心眼,發發小財,搞個偷襲暗殺什麽的,也就算是頂天了。
在把這一切都想清楚之後,太尉陸平便抱著看戲的心情,等待著李壽表演結果的到來,陸平從時間估算著,新的戰報應該快傳回京都了,到時,一切就該有了一個結果,就有熱鬧可看了。
太尉陸平就是不告訴景宗皇帝,甚至,他還房間隱瞞了部分消息,讓張崎推測無門,他就是想看看,景宗皇帝從地獄到天堂,又從天堂到地獄的變化表情。
太尉瞅著歲數比自己年輕,但看上去,卻比自己還顯衰老的景宗皇帝,惡意的想:當年,因為一時心軟,饒過了你的性命,最終卻使太子遇害身亡,這次,還氣不死你啊!
此刻,武英大殿中,靜謐非常,唯有殿外連綿不絕的雨滴聲,顯得分外刺耳驚心。
陸恒,你個小兔崽子,你在哪裏?
這聲聲雨滴,再次喚醒了太尉陸平,那堅硬如鐵石心靈的一抹柔軟,唉,歲數大了,便有些兒女情長了啊!(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