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仁義之師
字數:4740 加入書籤
餘寫信給李信說要派大軍前來助項羽並非是因為憤是說得出做得到。在韓信拿下魏國不久前邊開路的代國七萬人馬已趕到離‘平陽’不遠的‘闕與’附近統帥是趙國一代名將夏說陳餘破常山王張耳時他立了功現為代國丞相。
韓信的三十萬大軍有一半還停留在‘蒲阪’附近一小半仍在做著打掃戰場看押俘虜的瑣事留在‘平陽’縣的隻有從龍門山渡河的三萬人馬。得益於這些年對兵馬的刻苦訓練再加上有一種舍我其誰的氣勢對於壓城而來的代軍以及緊隨其後的趙軍憑三萬人馬守城的韓信一點也不怯。他籌劃著用個什麽辦法靠比敵人少了一半有餘的兵馬大破‘闕與’的七萬代軍一個謀土道:
“厲來將軍用兵都是多多益善這一次是想以少打多不等兵馬聚齊就要與夏說開戰?”
“以精兵擊一弱旅還用得著以多勝少?”韓信從魏豹的王榻上站起身走到地形圖前道:“夏說自號仁義從不打不義之戰。有時候我常想不通這樣的一個人怎麽就能成為一代名將?天下哪有不義之戰勝利的那方說自己是正義的失敗的那一方還能反對?命都沒有了他拿什麽反對!”
“自古以來還是有三場著名的仁義之戰的!夏王朝第一帝文命商王朝第一帝子天乙。周王朝第一帝王姬他們所起地戰爭都是仁義之戰……”這個謀士也算是孔子的門徒鼓吹起仁義來自然是一套接著一套卻沒現韓信一聽他談起仁義一張臉已變得黑沉正要宏篇大論的證明仁義對戰爭勝負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韓信一聲怒喝:
“仁義。夠了!這三場戰爭又有哪一場不是靠詭詐的計謀贏的?王姬沒有薑尚他能擊敗商紂取得天下?無論是保衛國士不讓別國侵略疆土還是為得土地兵攻掠他國隻要是戰爭本質上雖有些不同但戰場上兩軍對陣又有什麽不同?戰場上短兵相接槍來戟去血流成河為了能保住性命。不管你是聖賢還是禽獸是代表正義地還是代表不義的每個兵卒都會竭盡全力的置對方於死地絕不肯把性命送給敵人。天下沒有一件東西能與勝利相比戰爭尤其是這樣隻要你勝了想把對方說什麽都行。所以兩軍一旦開戰隻有智慧之師、勇敢之師哪有什麽狗屁仁義之師。取得勝利的那一方自有人來稱頌他是仁義之師。所以仁義不是自己封的它隻會附在勝利者的身上。”
謀士見韓信狂怒知道一時半會沒有辦法說服再說下去隻怕韓信會一時惱怒斬殺了自己訕訕一笑找了個理由退了下去。食其聽罷韓信的這番言論。忍不住鼓掌道:“將軍這番辯仁義與不義隻辯得那些‘禮義廉恥仁義道德’常掛嘴邊的儒生們啞口無言含羞而退實在是大快人心!妙也妙也!現在常有一些跳梁小醜想教大王仁義真該讓大王也來聽聽將軍地這番雄辯!今日我就要押解魏豹前去‘陽’交給大王。臨行之前我想知道將軍會如何對付夏說這個假仁假義的仁義之師。”
“這個好辦!我打算親率一萬兵馬前去‘闕與’誘夏說出來然後讓剩餘的兩萬人馬從兩翼出擊三麵夾擊夏說的七萬人馬如此可勝也。”韓信道。
“好計策!可是……”食其麵露擔心之色。頓了頓道:“將軍親自誘敵萬一夏說以七萬大軍把將軍圍困起來將軍豈不是有性命之憂?”
“我料夏說不會圍困我!”韓信嗬嗬而笑十分自負的道:“夏說此人一根筋念念不忘所謂的仁義怕別人說他不義自會與我軍對壘而不戰等我軍來夠七萬人馬後方始開戰。我攻其不防破其不備三萬人馬足矣。”
“我一個說客軍事謀略方麵難攀將軍的項背將軍既然有把握看來破夏說隻在彈指一揮間。不過臨行之前我有一事需明告將軍也好讓將軍有個防備。”食其道。
“還請典客指教!”韓信十分恭敬的行了一個禮道。
“我常去趙代二國現代國的兵馬製度與各國兵馬皆不相通諸國多使用募兵製或是屯兵製最多是兩製齊用。陳餘使用的卻不是募兵製亦不是屯兵製而是沿襲古齊國地抽兵製將軍對戰之時還需小心。”食其說罷拱了拱手退出王宮大殿隻留下韓信坐在王榻上喃喃了一句:“抽兵製!”
說實話韓信打心眼裏看不起西魏、趙、代、燕、齊等諸國的兵馬。李信兵退‘彭城’百萬兵馬被項羽三萬騎兵盡破這更說明了諸國兵馬乃是烏合之眾加劇了韓信對諸國兵馬的看不起。當李信一道召令讓他從西往東連破西魏、代、趙、燕、齊等諸國兵馬他本來打算隻帶十萬精兵就夠了不過事後想了想手握重兵有手握重兵的好處也就對李信調撥來的兵馬照單全收。
“抽兵製?陳餘怎麽到了這個時候突然用古老的抽兵製如果真是這樣地話的確是有些不好對付。”韓信又喃喃了一句。
所謂抽兵製可追溯到齊恒公時代。那時齊國尚小為了爭霸天下管仲給他想了個抽兵的辦法。具體是這樣的把全國的百姓以五家為一軌設軌長一名。十個軌合在一起稱之為裏設一個裏司。四裏為一連設連長一名。十連為一鄉設良人一個。如此五戶人家為一軌每家出一個壯年這五個人編成一個伍由軌長率領。十軌為一裏。這五十人
了一個小戎由裏司率領。四裏為一連一連就有成一卒由連長率領。十連為一鄉也就是說一鄉有兩千人組成一旅。由良人率領。五鄉為一帥所以有一萬人組成一軍由一個大將率領。
平時農忙時這些人以裏為單位保護村莊地安全以及做一些簡單的征戰訓練。每月以鄉為單位組織一次較大的訓練教兵卒們攻戰之法以及陣形地排列。每年有兩次大規模的訓練。第一次是在春耕之前以帥為單位集合起一萬人馬演連大軍的陣形配合。第二次是在秋收之後也是以帥為單位集合起一萬人馬練習如何衝鋒陷陣。
—
這樣兵製地好處是顯而易見地同一卒伍的士兵他們從小時候就一起居住長大後又一起遊玩祭祀時互相祝福對方有死喪時互相勉勵彼此。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人哭泣眾人同哀。一旦打仗很自覺得他們都會用自己的性命保全對方的性命而活著的人為了替死去的人報仇拋棄掉所有的懼怕以大無畏地勇敢去殺死敵人。即使是在夜裏生了戰爭隻要有一個呐喊一聲。熟識的人就會往他身邊相聚不至於會被殺散。
然而這樣兵製的壞處也大得很它把每戶人家都牢牢焊死在原處不得遷移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會牽動整個軍製。而且這些兵馬調集起來極難沒有三五十年的磨合形成不了戰鬥力最致命的是無法大規模征兵隻適用於小國。所以。當諸多的小國被兼並之後尤其是到了戰國七雄的時代每次戰爭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兵馬靠抽兵製根本無法滿足戰場的需要。於是各個國家都放棄了抽兵製而改用募兵製或屯兵製。到了秦統一六國之後募兵製也逐漸的退出曆史舞台除了在戰爭時期才啟用平常所使用地全是屯兵製。這樣一來既可把土兵完全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專心致誌的練習格殺之術成就一支精兵到了戰時又能極快的組織起人馬靠人數的從多來左右戰爭的勝負。
按說韓信三萬精兵的戰力比夏說七萬由抽兵而得來地兵馬戰力高得不止兩個檔次可夏說的人馬都是鄉裏鄉親互相之間十分熟識一旦殺瘋起來憑三萬戰七萬又沒有十足的把握。
“抽兵……陳餘啊陳餘你怎會啟用如此古老的兵製?夏說你不是仁義之師嗎?要等我七萬人馬到齊才開戰那我就給你七萬人馬開戰七萬如果不夠再給你七萬如何?”韓信心中暗道嘿嘿一聲冷手寫了兩道將令。第一道將令命暫守‘浦阪’的陳嬰兵分兩路一部接防英布打掃戰場看押俘虜的活計一部來‘平陽’。第二道將令命英布率旗下所有兵馬前來‘平陽’將手下任務全部交由趕來的兵馬接手。
……深居‘陽’縣衙的李信連派十二路探馬前去打探‘武強’地消息可這十二路探馬合計四十八人就如泥牛入海再也不見返回。沒得到消息就是得到了最有用的消息此事從側麵也反映項羽應該就在‘武強’不然‘武強’周圍不可能密不透風、鳥飛不進。
“‘武強’西百裏就是這裏!”張良指著地上的地形圖道:“這個叫‘煮棗’溝的地方應該是個伏擊地好地方。‘煮棗’溝雖帶了個溝字可這裏並沒有溝是個十分適合騎兵作戰的平原。妙就妙在這處平原並非一望無垠兩側有兩片碩大的棗林枝葉茂盛密密麻麻絕對可藏得下數萬騎兵。”
“你說項羽究竟在不在‘武強’?”李信並未去看張良指向‘煮棗’溝的手而是盯著張良的雙眼問道。
“種種跡象表明項羽就在‘武強’!”張良頓了頓補充了一句道:“就算他不在‘武強’三萬騎兵肯定在‘武強’。”
“你說怎麽才能把項羽從‘武強’引出來與我們的騎兵決戰?”李信把眼往門外一掃見食其快步朝大堂而來笑道:“你別看我每天跟沒事人一樣其實我時時刻刻都在承受著一種煎熬不過這種煎熬似乎馬上就要結束了希望魏豹能把項羽給引出來。”
“大王!”食其走入大堂掩嘴嘻嘻而笑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韓信在河北戰場大顯神威沒等魏豹率兵趕到‘平陽’後邊趕到的漠北雄獅已把魏國兵馬團團圍住生擒了魏豹。”
“魏豹可好?”這個消息李信早已得知道。
“魏豹好的很能吃能睡隻是精神頭有些不好。這一路上啊臣試圖與他說話問問他為何不歸順大王走到今天這一步。嘻嘻可是臣說上十句話他也不說一句整日裏哀生歎氣的就如死了親娘老子!”食其又是掩嘴一笑道:“大王可要把他帶上堂來好好羞辱他一番?”
“把他先行看押起來吧!”李信道:“韓信現在所忙何事?”
“陳餘派夏說為大將正在‘闕與’準備攻擊‘平陽’他正忙著如何對付夏說呢?”食其把‘平陽’附近的局勢一一說了李信哈哈而笑道:“夏說不足為慮相信韓信戰他易如反掌。隻是……我怕韓信連勝兩仗犯了輕敵大計最後裁在陳餘的手上。聽說新近有個叫李左車的人投靠陳餘各種跡象表明這人對軍事頗有研究得讓韓信小心提防才是。你先下去吧過幾日再替我去見一見韓信。”(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