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翰林
字數:6888 加入書籤
“楊學士剛才皇上所言可是出自你之手。”散朝之後大學士毛紀悄悄的拉著楊廷和輕輕說道以為剛才朱厚的決定是楊廷和授意的其實也怪不得毛紀這樣想畢竟朱厚不過十四五歲對政事還缺少經驗毛紀理所當然的認為是楊廷和悄悄的向皇帝進策的。
“這次毛大人猜錯了。”楊廷和微微一笑道:“此乃皇上乾綱獨斷老夫並沒有向皇上陳言隻字片語。”
楊廷和現在心裏五味雜陳看到百官歡欣鼓舞的模樣就知道大部分官員已經對這位小皇帝開始信服起來楊廷和當初選擇朱厚為帝就是想到他年紀尚小容易控製當然並不是說楊廷和有謀逆之心隻不過他是想在朝中少一些肘製好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
沒有想到事情出乎他的意料自己挑選的皇帝看來並不是那麽容易糊弄的先是拒絕續孝宗嗣不用皇太子之儀即位然後又不同意眾臣給興王奉上的尊號繼而又反駁自己對王瓊的處置現在又沒有與內閣商量弄出這麽一件事來楊廷和忽然察覺自己似乎掌控不住以後朝廷的局麵了。
“這般說來皇上年少英明乃是大明之福啊。”毛紀由衷的讚歎起來與其他官員一樣受夠正德皇帝胡鬧的行為他真心希望現任皇帝是位英明之主。
“楊輔果然是慧眼無雙能從萬千宗室子弟之中辨別英才之君來。”大學士蔣冕也湊了過來看左右沒有閑人也忍不住輕輕歎道。而一旁的毛紀也深感同意。
“蔣學士慎言。”楊廷和淡淡的笑道。就算心裏再怎麽不舒服也不能在同僚麵前失去風度及暴露自己的內心想法。
“楊大人莫怪在老夫看來蔣學士是興奮過度這才口不擇言起來。”背後妄議君上不符禮禦史言官隨意可以上疏參奏。毛紀忙出來打個圓場但說話時也流露出一絲喜悅地意味來。
“失禮失禮。”蔣冕拱手笑道也難怪他這麽喜悅畢竟朱厚這次給了他一個揚名天下地機會以後說是名垂青史也不為過。
楊廷和不露聲色的與幾位同僚在談天說地片刻之後這才悠悠的回府用過午膳回到房中小憩一會然後出現在書房之中。那裏早就有人在等候。
“見過大人。”書房中等候之人模樣非常普通隨意在街上一放來回走幾遍也沒有人記得他的樣子。
楊廷和微微點頭徑直坐在書桌旁的椅子上順手拿起一本正德皇帝的起居錄認真閱讀起來這並非是楊廷和故意作做而是朱厚任命他主持編修武宗實錄所以楊廷和經常要看關於正德皇帝地資料而那人似乎已經習慣楊廷和的行為。楊廷和在認真看書的時候自己屏氣凝神的侍立一旁深怕有所打擾。
“宮中最近有何動靜。”不久楊廷和輕輕的起居錄擱放在一邊。和聲的詢問起來雖然大明律有規定不許外臣與宮中內侍有來往但是這條規定從來沒有人完全遵守過隻要皇帝住在宮中一天內外勾結的事情就人存在就算楊廷和現在身為輔大臣在朝中位高權重但也避免不了要時刻關注皇帝的最新消息。以免在自己被人設計也毫不知情。
“與往常一樣。皇上近日來除上朝之外就是在乾清宮批閱奏折。”那人恭敬地回答。
“這兩日皇上可有召什麽人覲見?”楊廷和輕微點頭。沉吟片刻之後繼續問道。
“昨日午後召翰林院的張侍讀覲見覲見之時皇上揮去左右連起居郎也不例外談話內容也無從知曉。”那人揖手說道:“在下辦事不力請大人恕罪。”
“不必如此你已經盡力了。”楊廷和微微一笑擺手說道:“之後呢那個張侍讀是不是回去了?”
“秘密會談之後皇上看起來非常高興然後去給邵太妃請安張侍讀也在其中從邵太妃那回乾清宮之後張侍讀給皇上進言皇上接著擺駕到坤寧宮給皇太後請安。”那人簡略的講述起來。
“張侍讀進言的內容你可知道?”楊廷和饒有興趣的詢問道到要看看一個攀龍附鳳的小舉子能說出什麽樣的話來居然能打動皇帝去給皇太後請安因為尊號之事皇帝與皇太後之間的關係僵硬這事在朝中也不是什麽秘密。
“張侍讀進言的內容大意是……。”那人詳細地講述起來。
“百善孝為先這話雖有偏頗但也不失為一句警世之言這張侍讀還算有幾分見識並沒有慎兒想像中的那麽不堪。”楊廷和自言自語的說道對張信的印象也改觀過來同時也是猜測皇帝既然有心改善與太後之間地關係那豈不是說皇帝對眾臣的提議也有些動心起來同意續孝宗之嗣了?
在張府袁方等人興衝衝的進房間把張信揪起來然後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聲音十分吵雜張信肯定聽不清他們在說些什麽內容張信也懶得理會他們吩咐仆役拿熱水毛巾來自己悠然的洗漱。
“什麽事情讓你們這般激動啊一個個的慢慢說來聽聽。”洗漱完畢覺得心清氣爽的張信這才回到房中詢問起來。
“子誠今天朝廷公布一件大事讓我等激動興奮不已。”孫進也沒有賣關子神情喜悅的直接說道。
明代並沒有禁止讀書人莫談國事的法令而且書生士子除了讀書又不用操心其他事情閑著沒事做地時候當然格外關心時政。紙上談兵並非隻有將軍們會。讀書人暢談朝政利弊地愛好似乎從古到今從來沒有斷絕過。
“正是如此朝廷此舉真是大快人心之極啊。”沈軒開懷笑道在張府待久了沈軒也不像當初那般拘謹起來與他人一樣開始言談無忌起來。
“朝廷此舉實行之後乃是天下百姓之福啊。”袁方非常讚同地說道。
“子任。到底生什麽事啦。”張信沒有興趣理會幾個在那裏繞圈子向張勝詢問起來。
“子誠不是我說你你身為朝廷命官居然一點也不關心朝政連朝中生何事你都要問我們以後如盡職盡責何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祉。”張勝歎氣責斥說道。
在場地幾人之中。沒有哪個人有張勝這樣的資格可以名正言順的教訓張信畢竟張勝是他的族兄在古代有長兄如父的觀念而且張信現在父母雙亡張勝可以盡到長輩的責任而且張勝也是出於好意才直言不諱地勸誡。“子任是我錯了以後我一定加以改正。希望你們幾位做個見證。”陪禮道歉對張信來說並不是件艱難之事況且張勝說的也有道理張信也認識到在官場混消息情報永遠是最為重要的。
“子誠也是初涉官場。以後注意就可以了。”看到張信真心認錯幾人也露出笑容剛才還真怕張信生氣把眾人的關係弄僵。
“到底有什麽喜事你們現在可以說了吧。”看到幾個的笑容張信也感到很高興友情果然是要經常嗬護的虛心接納朋友的意見容忍朋友對自己缺點的指責。做到這點還真是不怎麽容易啊。
“朝廷有令。從即日起逐一招回各地地鎮守太監。然後還要整治二十四衙門以後宦官之禍再也不會重演了。”袁方大笑起來身為官場子弟的他當然明白鎮守太監分駐各地的禍害。
“是啊從此以後朝政為之一清朝廷百官與萬民可以安心了。”孫進微微笑道。
從幾個人的話來看太監專權還真是不得人心可惜曆代皇帝就是喜歡作用太監讓他們無可奈何現在聽說朝廷要整治太監眾人當然興奮不已。
確實如此當朝廷的詔令公布天下之後各地的鎮守太監們如喪考妣原來囂張的氣焰頓時萎靡不振人心惶惶的等待著朝廷的召喚為非作歹貪汙受賄地事情也不敢再做下去深怕被別人揭現在可不比以前地方官員不再害怕他們了各地的禦史言官都想揪住機會參他們一本好在皇帝麵前立功表現。
有些聰明的太監開始轉移財產以備解職遣散回家好養老但蔣冕與地方官員也不是吃素的早料到他們有這麽一招眼睛雪亮地盯住他們的動靜一有什麽風吹草動馬上向上級官員匯報情況。
大明的官員可能治理地方不怎麽在行但是論起為官之道那可是拿手絕活裁髒陷害無中生有的事情非常嫻熟更加不用說有真憑實據不容太監們抵賴彈劾的奏折如雪花一般紛紛湧向通政司然後給朱厚過目朱厚看了越覺得自己英明無比地方太監居然這麽玩忽職守貪汙腐敗惡跡斑斑隨即隨手一揮把奏折轉交給大學士蔣冕讓其斟酌處理一定要嚴加懲戒。
太監們也是倒黴遇到一位從來沒有在宮中待過的皇帝對太監們根本沒有感情而且皇帝經常聽自己的父王在斥罵太監之禍然後再經過張信這麽一鼓動熱血澎湃的想做出一番功績來先就拿他們開刀。
不管整治太監有什麽樣的重要意義但事情不是由自己負責地張信也樂得作壁上觀悠閑自在地與幾位好友打趣聊天等待自己的假期結束。
清晨張信揮別幾位好友悠悠地去上班了被朱厚賜封為翰林院侍讀以來張信還沒有正式的在翰林院出現過連自己的上司級同僚還沒有認識皇帝給的幾天假期完結張信隻有乖乖地去翰林院報道了。
翰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文學家揚雄地《長楊賦》。即文翰之林。意猶文苑的意思最早是從唐朝武德年間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除文學之士外醫卜、方伎、書畫甚至僧道等皆可入選。以待詔於院史稱“翰林初置雜流並處”。
明代翰林院就開始拽起來了用“翰林之盛前代絕無也”來形容翰林院一點也不為過按品秩翰林院不過是一個五品衙門尚不如一個地方的知府。但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可以看出翰林院的重要。
翰林院是朝廷考議製度、詳正文書、谘議政事的機構翰林官地主要活動多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從事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等從這些工作可以知道翰林院其實就是相當於皇帝身邊的助力秘書屬於近臣的範疇而且權力也極大。國家的大事小事都要經翰林院之手隻是沒有決策權而已。
明代科舉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直接進入翰林院二等為翰林院庶吉士。取得翰林院的預備資格三等則委以地方基層官吏或其他職務可見能夠直接進入翰林院的實則僅科舉進士名列前茅者。
而張信不經科舉直接得進翰林院而已還是從小小的一個九品王府典簿升為六品的翰林院侍讀不知道讓多少人嫉妒得眼睛都紅了人家身為今科狀元才可以被授為翰林院地庶吉士。然後要熬幾年看表現。再通過考核才能升為編修而張信卻不用通過任何的考試審核。直接一步登天怎麽能讓人不憤恨。
雖然已經是朝廷六品大員按理可以乘轎進宮辦差了但張信卻不怎麽習慣坐轎子反正他住的地方離紫禁城也不遠幹脆步行而去沒過多久就到了皇宮城門拿出代表官職的腰牌給城門守衛查看之後才下令得以通行。
新官上任自然會有禮部官員上門指導宮廷禮儀張信在禮官的帶領下來到翰林院拜見自己的上司翰林學士經過翰林學士的吩咐叮囑之後張信一頭霧水的來到屬於自己的辦公場所至今張信還弄不清楚翰林學士到底說了些什麽內容除了滿口之乎者之之外張信對那位翰林學士根本沒有其他印象了。
翰林院可謂說得上是皇帝地檔案秘書室了建築當然非常之大廂房就有數十間每個房間裏都有人在忙忙碌碌的不知是真的太忙還是別的原因張信轉悠了半天卻現沒有一個人搭理自己鬱悶之下幹脆在走廊內閑逛起來。
“前麵地可是張侍讀。”走了不久張信忽然聽到背後有聲音似乎是在招呼自己不由傾足回頭觀望隻見有三個與自己一樣打扮的官員朝這邊走來臉上還帶著笑容。
“在下張信卻不知三位是?”看情況應該是衝自己來的張信不敢大意待三人走近時微笑拱手行禮起來。
“在下李時這位是翟鑾翟侍讀這位是顧鼎臣顧修撰。”李時熱情洋溢的向張信介紹起來語氣溫和讓人心生好感。
“李兄、翟兄、顧兄。”張信一一行禮道。
“不敢不敢前日聽聞張兄之名但一直未曾得見今日一見果然是風度翩翩俊逸不風凡啊。”不管李時這話是真是假但聽起來讓人十分受用。
張信當然謙遜的客套起來反正沒有弄清這幾人來找自己的目的之前張信心裏還是保持警惕的但似乎這三人真的沒有其他意思寒喧幾句之後就熱情地領著張信參觀起翰林院來繞著廂房為張信介紹起來翰林院地同僚來。
張信雖然心有疑慮但表現上卻欣然前往彬彬有禮的和同僚們客氣起來以後就要在這裏混了不管出於什麽樣地心理與同僚的關係看起來起碼要表麵和氣免得讓人覺得自己驕橫無禮。
“這位是楊慎楊修撰乃是內閣楊輔的公子。”不久之後李時把張信帶到一個廂房門前卻沒有敲門而進反而是停足不前在門檻外麵介紹起來。
翰林院的門窗並沒有用紙糊住而是鏤空的這方便上級的巡查正在奮筆疾書的楊慎察覺到外麵有動靜擰頭一看現是李時他們幾個還有一人從來沒有見過看到陌生之人微笑有禮的向自己打招喚楊慎也輕輕的點頭然後繼續埋頭書寫起來。
“張侍讀莫要見怪楊修撰最近正忙著整理先帝的起居錄已經吩咐翰林院諸人不要輕易打擾所以無暇出來與張侍讀暢談還請見諒。”翟鑾微笑的解釋道。
“既然如此那我們轉道而行吧。”張信無所謂的說道忽然覺得楊慎這個名字似乎非常熟悉仔細一琢磨張信馬上醒悟過來楊慎不就是後世三國演義電視劇主題曲臨江仙詞牌的作者嗎沒有想到居然能在這裏見到真人就是不知道他那詞寫出來沒有。
“張侍讀在想些什麽呢?”看到張信神思恍惚顧鼎臣在一旁提醒道。
“沒有什麽在下是想卻不知在下平日裏具體負責什麽事情?”張信歉意一笑知道這裏不是神遊呆的地方眼睛一轉迅找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