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朝會
字數:6801 加入書籤
說實話張信的想法其實也是非常不成熟的根本沒有經過深思熟慮隻是覺得既然楊廷和可以這樣做那為什麽不做得更絕一些反正現在太監們的勢力已經降到曆史最低點這時不痛打落水狗更待何時。
而朱厚剛剛登基正是想著大展鴻圖之時也想做出一翻成績讓朝廷百官心悅臣服起來加上也沒有認識到宦官對於他有什麽樣的作用而且對張信也非常信任種種原因綜合起來朱厚心裏有了定論。
“皇上可以查閱曆朝太監檔案經過對比皇上就可以知道當年二十監衙門全部內侍不過數千人如今恐怕已有萬數千人吧。”張信自己也不清楚這個數據是否正確反正不怕朱厚真的去查。
“張侍讀言之有理朕明白該怎麽做了。”朱厚斷然說道其實哪位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誰不想有一番作為讓別人刮目相看在青史上留下一個好名聲但是最後由於種種原因堅持不下去而已。
朱厚也是如此他是由宗室子弟的身份繼承大統的在陌生的環境裏更希望做出成績來讓朝臣認同而張信的提議更是讓他心動不已決心從本朝起斷絕內侍幹預朝政的根源給後世繼任者做一個榜樣。
可以說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朱厚明顯是被張信給忽悠了如果再過幾年朱厚應該明白這是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但現在他卻毫不知情被張信鼓動得滿腔熱忱熱血沸騰之下恨不得馬上開始朝會向大臣們說出自己的宏偉計劃。
“皇上拜見邵太妃的時間到了。”這時殿外傳來黃錦求見的聲音。朱厚這才冷靜下來知道如果沒有事情黃錦不會打擾自己的傳喚他進來之後黃錦恭敬的稟報道。
邵太妃。憲宗成化皇帝地妃子興王的生母朱厚的祖母朱厚登基之後把對父母的思念轉移到祖母身上規定好時間每天都要去看望她朱厚公務繁忙害怕自己忘記有這回事所以讓黃錦經常提醒。
“走。隨朕去拜見邵太妃。”心情舒暢之下朱厚也沒有想那麽多直接對張信說道完全沒有意識到除了皇帝與太監之外內宮中是不允許其他男人隨意進出地幸好朱厚年紀還小後宮還沒有充實起來。不然張信肯定少不了被言官諷諫。
如果換成其他臣子在這個時候肯定會委婉的拒絕朱厚的提議但張信還沒有經過禮官的培訓對這方麵的禁忌不怎麽了解既然皇帝叫道張信當然欣然前往。
朱厚與邵太妃見麵的情形其實也沒有什麽特殊之處與在興王府時拜見蔣妃沒有什麽差別。無非是關心慰問其身體情況心情怎麽樣吃喝用度有什麽要求沒有。然後就是說起天氣、風向之類的瑣事最後朱厚就借故要批閱奏折告退離去從頭到尾根本沒有張信什麽事也沒有他說話的地方。
而邵太妃給張信的印象卻非常好氣質高貴那是正常地畢竟在皇宮居住久了難免也得其中熏陶難得的是邵太妃有些清心寡欲畢竟受冷落幾十年了。如今自己的孫子當上皇帝。卻從來沒有對朱厚提出過什麽要求來在張信看來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張信認為換成自己應該做不到。
探望邵太妃之後從朱厚臉上露出的微笑就可以知道他現在的心情很好擺駕轉回乾清宮準備繼續努力批閱奏折一行人浩浩蕩蕩的朝乾清宮出途中路過一個裝修精美地大園子從規格來看與乾清宮有得一比。
“黃錦那邊是什麽地方?”皇帝出行時太監宮女都肅靜跟隨著也隻有張信敢在這個時候說話但張信還是知道基本禮節的聲音非常的輕微。
“那是坤寧宮是皇太後住的地方。”黃錦輕輕的瞄了一眼張信說的地方快轉過頭來悄悄的說道。
張信輕輕點頭表示明白也沒有再繼續好奇地詢問下去能在皇宮中被稱為皇太後的就隻有弘治皇帝的皇後、正德皇帝地生母張氏了傳聞弘治皇帝後宮之中除了這位張太後之外根本沒有其他妃子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張信暗暗的猜測著。
“張侍讀你在想些什麽?”當張信思慮飄飛之時朱厚的聲音傳來。
“皇太後。”張信下意識的脫口而出回過神來才現眾人已經回到乾清宮大殿之內而朱厚正站在自己的旁邊。
“什麽意思。”朱厚硬聲問道語氣透出不爽快之意可見朱厚心裏有些不待見皇太後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群臣的意思是希望朱厚能認孝宗弘治皇帝為父認皇太後張氏為母繼續孝宗一脈之嗣這讓天性孝順的朱厚如何能同意自然而然的也對張皇太後產生反感地心理。
“剛才路過坤寧宮時皇上為何不去給皇太後請安。”看到朱厚臉上地不爽張信意識到自己的麻煩來了情急之下聰明地智商迅占領高地馬上斂容肅穆責問朱厚來當然心裏還是有些忐忑不安的害怕朱厚當場翻臉。
“朕……”朱厚熟讀《禮》、《孝經》自然知道自己的行為有所不妥但是從來沒有人在自己麵前向自己提及過朱厚也自覺忽略過去總不能說自己對皇太後抱有成見吧若是旁人在問朱厚早就生氣拂袖而去了但看到滿臉正經之色的張信朱厚一時之間卻不知如何回答
“皇上可知百善孝為先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大明若以孝治天下則天下大治政通人和。”張信朗朗而談道:“皇上身為一國之君。當為天下表率。”
張信明顯帶有忽悠的成份但是雖然明代人非常注重孝順的傳統但是從來沒有人提倡過百善孝為先這個概念朱厚雖然也一頭霧水但也不妨礙他明白張信的意思隱隱約約覺得似乎張信說的非常有道理。
儒家先賢孔子曾經說過:孝德之本也崇尚儒家經典的讀書人當然把這句話奉為至理明言雖然朱厚不想承認朝臣們地提議。認皇太後為生母續弘治皇帝嗣但身為當朝皇帝供奉皇太後那是天經地義之事朱厚也沒有理由推脫想到這裏朱厚心裏也泛起了嘀咕難道張信和楊廷和他們的意見是一致的。也讚成自己續嗣?
“皇太後乃是後宮之主皇上若是有什麽為難的事情要是誠心向皇太後請求太後慈心之下想必皇上應該可以如願以償地。”張信輕輕暗示起來與之前的慷慨陳辭相比這句話非常輕微除了朱厚之外。旁邊的太監宮女根本沒有聽到。
“你是說……她能同意嗎?”朱厚這才恍然明白過來張信是希望自己從皇太後那入手得到太後的支持然後再反駁群臣的提議。設想雖然很好但是朱厚卻不知道這方法到底是否可行。
“那就要看皇上的誠意了。”張信自己心裏也沒有底但在這個時候隻有微笑說道絕對不能讓朱厚看出自己的底氣不足來朱厚遲疑不決的看向張信片刻之後覺得似乎可以試試看心意一決即刻揮手說道:“來人擺駕坤寧宮。”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尺猶擁被。”
這詩是明太祖朱元璋自內心的感慨。當然不管他當時是出於什麽樣地心裏做出這詩來但可以從詩中看出皇帝其實也不好當的。
“四鼓而興。未明視朝晡時聽政昏乃還宮。”
這是皇帝生活的寫照當然規定始終是規定規定是由人來製定的當然也由人而終結太祖皇帝製定下來的製定百多年來其實也沒有幾個皇帝做得到而朱厚因為皇帝的寶座還沒有坐熱所以才遵守祖宗的規定天還沒有亮就起來準備禦門聽政了。
皇帝如此勤政那底下地官員當然也要如此雖然已經習慣正德皇帝在位時候的清閑現在一下子要恢複早朝有些官員暗地裏叫苦卻不敢宣之於口表麵上個個歡欣鼓舞的讚成朱厚的英明之舉。
其實朝會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事情已經由內閣大學士們商議後上奏折給皇帝讓他批閱過事情已經定案下來朝會就是知會百官有這麽一回事具體決策根本輪不到他們做主朝會不過是個形式。
時辰到朱厚出現在大殿寶座之上文武百官行大禮參拜然後由執班太監唱道:“皇上臨朝有事緊奏無事退朝。”
底下官員為了顯示自己還是有用處的沒有玩忽職守紛紛的上前向皇帝奏起事情來無論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用皇帝自己費心應該歸哪個部門管地那個部門的長官自然會站出來分皇上分憂而其他閑著沒事做的官員也站出來說上幾句以顯示自己地存在。
花了半天功夫終於逐一把事情解決按理說這個時候執班太監再詢問一次群臣是否還有事情上奏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可以宣布退朝百官可以回家吃飯下午再來官署處理公務但今天卻有些特殊待群臣把事情奏完之後太監卻沒有出聲。
“諸位卿家可還有要事上奏?”朱厚淡淡詢問起來這話應該是執班太監的活怎麽皇上親開禦口啊其中必要緣由在官場混的無一不是心思靈活之輩馬上就猜測出皇帝肯定有什麽事情要說紛紛側耳聆聽起來。
“啟稟皇上今日之事已處理妥善並無其他要事。”朝會有朝會的規定雖然皇帝是問向眾人但負責回答的卻是今天朝會的領班大臣內閣大學士蔣冕。
“那就好。”朱厚滿意的點頭。然後微笑說道:“前日楊學士上奏說前兵部尚書王瓊當罪論死朕覺得稍為不妥不如給王瓊一個自辯的機會。各位卿家認識如何?”
傾耳聆聽地群臣頓時沉默起來王瓊之事可是經由內閣大學士們討論商議之後做出地決定知情者更是知道這個事情是內閣輔楊廷和力成的如果讚成皇帝地意見那豈不是說與楊輔作對但反過來也是如果不讚成就是不給皇帝麵子那也……
“皇上仁慈。臣覺得可以給王瓊一個機會。”事實證明在朝中王瓊還是有幾個好友知已地聽到皇帝有意開恩怎麽可能不捉住這個機會紛紛上前進言起來而朱厚也樂見這種情況這說明楊廷和的勢力還沒有達到權傾朝野的地步。
“楊學士你認為如何?”朱厚微笑的向楊廷和詢問起來。
“臣並無異議。”一直默不作聲的楊廷和心裏當然不情願。但是昨天才收到皇帝的禮遇之恩現在也不好反對皇帝的意見要知道還沒有上朝的時候群臣可是對他大為羨慕的畢竟自大明開國以來也沒有幾位臣子讓皇帝專門派人為其上朝護行地。
況且楊廷和也有計較按照這個形勢來看。任王瓊再怎麽折騰最後可能保住性命但也沒有辦法再返朝與自己爭相了。何必為了他與皇帝鬧別扭呢輔要有輔的氣度不能在群臣麵前失去該有的氣量。
“那此事就交由刑部處理吧。”朱厚很滿意現在這個情況非常有成就感群臣以為皇帝沒有別的事準備聽到退朝的聲音盡早回去之時朱厚還有話要說。
“還有關於張永、韋彬等人的處置。”朱厚臉上帶著笑意說道:“楊學士認為不誅此曹則國法不正。公道不明。九廟之靈不安萬姓之心不服。禍亂之機未息太平之治未臻朕……。”
朕字拉長音明顯有停頓這讓大殿內的百官地心懸了起來先朝的時候他們已經受夠太監們的迫害現在終於報複回來難道皇帝想把他們從輕落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以太監那變態的心理如果他們以後再得勢的話在場的百官肯定沒有好果子吃連幾個大學士臉上也浮現凝重之色準備開口直言進諫。
“朕覺得深以為然除張永、穀大用有功於朝廷可解職回家之外其餘人等一律抄家斬示眾以警世人。”朱厚冷然說道隨意之間就決定這些人地生死。
“皇上英明臣等附議。”心急的毛紀上前一步準備直言相諫之時忽然聽到皇帝所說的內容連忙俯說道百官暗暗鬆氣之後當然馬上阿諛奉承起來反正說上幾句好話也不用費力皇帝既然愛聽那自己多說幾句又何妨。
“還有就是朕決定從即日起聽從諸位卿家之意招回鎮守各地地守備太監們但不可操之過急朕準備用一年時間完成這個目標。”朱厚侃侃說道把張信的意思複述出來讓負責此事的大臣拿出一個詳細處理些事的折子。
此話一出群臣激昂深明白宦官之禍的百官們當然毫不猶豫的支持皇帝的決定同時爭相爭做這個事情的負責人來朝臣們都知道如果能負責此事不僅在皇帝麵前露臉更是在天下人麵前揚名可謂名利雙收之舉啊。
“臣願意負責此事。”聽完朱厚的講述之後大學士蔣冕上前說道能為朝廷百官解決心頭之患他義不容辭而其他還為此事爭論不休地群臣也沉默起來誰敢和位高權重地內閣大學士爭名奪利啊。
“蔣學士能為朕分憂朕心慰之。”朱厚和顏悅色的說道:“除此之外朕決定整治二十四衙門效仿當年太祖之製驅除內侍中冗濫之人希望蔣學士一並為之。”
聽到朱厚這話太和殿內文武百官臉上浮現出不可置信地神色紛紛懷疑自己是否聽錯朱厚說的話仿太祖之製整治二十四監這可是百官夢寐以求的事情啊就算楊廷和主持朝政的數十天裏都不敢動二十四監現在聽皇帝的意思是要恢複當年太祖皇帝時候的情況太監宦官不允許幹預朝政而且還要把多餘的太監趕走。
“從即日起民間自宮者二十四監一律不許征用二十四衙門各司各職內侍皆有定員如有多出者按律遣散使其歸家。”看到殿內百官呆滯的模樣朱厚感到非常滿意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皇上聖明臣一定遵旨照辦。”百官有怎麽樣的反應蔣冕可管不著但聽到自己還要負責這件事的時候他感到非常的激動這可是轟動天下的大事啊如果處理的好在青史上可能會留下自己光輝的一筆。
太和殿內的百官都明白這點看蔣冕的目光也變得複雜起來有羨慕、嫉妒、不忿都在後悔剛才為什麽不爭這個差事。
“退朝。”
在朱厚的示意下執班太監傳唱起來聲音卻有些顫群臣這才收起心來恭送朱厚擺駕回宮早朝至此才算正式結束但百官卻沒有就此回去反而三五成群的對剛才之事紛紛議論起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