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波瀾

字數:8708   加入書籤

A+A-




    錦衣衛與東廠情報準確的故事在民間可是大名鼎鼎的而其中又以生在明初的開國功臣宋濂身上的故事最有名事情世人皆知話說有一天晚上宋濂家裏來了客人他自然要招待客人陪其飲酒次日上朝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問他當時的情況宋濂一一作了如實回答等宋濂回答完畢朱元璋哈哈大笑誇讚宋濂誠實還把一幅畫拿出來給他看卻是宋濂家待客時的情形。

    而現在張信非常有理由相信這肯定是宋濂的客人出賣了他或者那些客人之中肯定有一個是錦衣衛的不然他哪裏知道得那麽清楚當然也有可能其實這件事情就是朱厚與宋濂兩人在演雙簧其目的就是讓世人知道錦衣衛情報的厲害讓世人心存敬畏之心。

    不過也不能否認東廠能力不夠其實東廠還是有些用處的至少嚴刑逼供欺壓百姓屈打成招栽贓陷害之類的手段要比一般官府衙門強情報當然也很準確隻不過要在事情生十天半個月之後等風聲傳到東廠時他們就知道這件事情啦。

    其實也可以理解東廠辦事都是明來明去的隻要懷疑一個人根本懶得去打探清楚事情的真相直接破門去把人捉回來然後再按自己的意思處理說你有罪就算你比天上的雲朵還要清白也可以把你染成黑色知道自己接手的東廠是什麽樣之後張信徹底無語起來心中的敬畏全部消失而且有崇拜破滅的感覺。

    不過張信隨之振奮起來既然東廠與自己的想像中的不同那麽就把它改造成自己心中的樣子反正朱厚已經把東廠交給自己全權負責那麽自己怎麽弄皇帝應該不理會的在得到朱厚肯定的回答之後張信就開始興致勃勃的改革起東廠來。

    先當然是東廠蕃子地素質問題。不過經過文官們的打擊東廠中的那罪大惡極的人已經死得差不多了留下的隻能夾著尾巴做人根本囂張不起來而且東廠中因而空缺出許多職位來卻沒有人上來補缺。主要是沒有保障的情況下東廠地人數急銳減連人都沒有那也不用談什麽素質了。

    當然對張信來說缺人而已這有什麽難的借著地裁革錦衣衛的機會張信找陳寅和王佐商議然後在裁革名單上一圈。須臾之間東廠再次滿額起來如果不是顧忌因為動作太大招朝廷百官非議。張信恨不得把錦衣衛裁下的數萬人歸於自己揮下。

    雖然屬於裁革人員但是錦衣衛中也不缺乏好手的特別在陳寅與王佐的幫助下張信招收的都是骨幹級人才基於張信的再造之恩那些人對他自然都非常感激所以張信指揮起來當然得心應手況且錦衣衛與東廠雖然名稱不一樣但是做的工作毫無差別。並沒有新手之說一補上實缺馬上就可以開始工作啦。

    人是有了但是他們地素質還須提高做秘密工作的怎麽能暴露在世人麵前呢為了改變手下的觀念張信把後世地一些諜戰故事改頭換麵的說給他們聽什麽潛伏啊、秘密檔案之類的讓他們認識到自己這行的本質。東廠蕃子頭目們自然是聽得如癡如醉表示以後一定遵從提督大人的吩咐做什麽事情都要隱秘進行。

    張信何嚐聽不出他們這是言不由衷觀念從來都是非常難以改變的張信也不要求手下馬上接受新的行事方式不管他們是出於什麽樣的心理答應這樣做起碼這是好的開始反正在張信地堅持下東廠就這樣漸漸的消失在京城百姓眼裏。除了官署還掛著牌子。不時聽到裏麵有動靜表示那還有人存在之外再也沒有聲息。也沒有聽到東廠蕃子欺壓百姓的事情百姓們自然而然的這功勞歸於朝廷大臣們。

    如果有人關心京城變化的話肯定現似乎是在數天之間城內新開許多的商鋪之類的經營場所而且掌櫃夥計的脾氣似乎非常暴躁根本不像是在做生意的這是因為張信把東廠分成一明一暗兩個部分啦明地就留守在官署聽候差遣暗的全部派出去打聽消息而且還規定除非是特別嚴重的事情如果沒有皇帝或者自己的命令不允許任何人私自行動。

    反正在當時條件地允許下。張信已經把東廠弄得麵目全非。要不是在現在這種特殊地情況下。東廠蕃子們早就抗議嘩變了。當然。經過張信這麽一弄。如果不出意外地話。東廠再展那麽十幾二十年。真地可能變成張信想像中地情報機構。

    “東廠朕已經交由你執掌。以後這類事情你就不要匯報給朕聽啦。”張信呈上來地文案朱厚根本沒有看。隨意擱放在一旁。而站在旁邊地黃錦自然小心翼翼地拿起文案。皇帝可以不在意。他可要把這東西保存好。以免皇帝以後要看卻找不出來。那就是黃錦地責任了。

    “臣遵旨。”張信回答道。心裏卻盤算著待會也該把累積今天地情報送一份給皇帝啦。雖然不是什麽重要情報。但是也好讓皇帝對這些情況有所了解。

    “張侍讀。聽說你家有一種絕世佳釀。比宮廷貢酒還要香淳美味。可真有此事?”朱厚饒有興趣地詢問道。這幾天費宏旁敲側擊地找自己要酒。朱厚才知道張信婚宴生地事情。對費宏讚不絕口地美酒自然有幾分興趣。

    似乎是天性使然。大明皇室一脈。對吃地東西不怎麽講究。可能是與經曆有關。明太祖和馬皇後災年常吃“麥飯野菜”。成祖祖朱棣最愛吃。就是一種菜飯合一、連湯帶水地麵食。以後曆代皇帝對吃地也不怎麽在乎。不管是山珍海味。還是五穀雜糧。隻要可以填飽肚子。當然。皇帝地膳食自然是美味地。

    雖然不在意吃地。但是大明皇帝們對喝地卻是十分鍾愛。明宮禦酒。由太監掌管地禦酒房釀製。有荷花蕊、寒潭春、秋露白、竹葉青。金莖露、太禧白、金盤露、瓊酥天乳等等。曆經百多年來地展。皇宮裏地禦酒已經有一百多個品牌了。

    而朱厚秉承先輩們地傳統對酒的抵製力非常低雖然年紀小但是興致來了也喜歡喝上幾兩還好朱厚隻是把酒當成調味品而已並不是愛酒如命之人並不像正德皇帝一樣因為酗酒而耽誤正事。

    “啟稟皇上臣家中確實有幾壇美酒。但是卻不能與宮廷貢酒相提並論。”張信誠實說道宮裏的酒都是經過千百年來釀酒大師們精心釀製的自己的酒哪裏能和人家比。

    “聽說這酒與眾不同。透明如水清洌之中帶著一股特殊的香氣卻不知味道如何。”朱厚有些向往說道。

    “既然皇上喜歡那待會可讓宮裏地內侍到臣府邸去拿。”張信笑道這才是名副其實的貢酒到時再那麽一宣揚佳釀還不名聲大振。

    “黃錦這事就交給你辦了。”朱厚吩咐之後也沒有再談論下去。相對美酒來說他更加在意的是這件事情:“張侍讀朕有件事情想聽聽你的意見。”

    “請皇上明示。”張信恭敬的回答心裏也有些困惑感覺。

    “朕想加封興獻帝為興獻皇帝興國太後為興國皇太後你認為如何?”朱厚期待說道想得到張信的肯定。

    “臣當然沒有意見隻不過朝廷百官必然會反對的。”張信沉默片刻沒想到朱厚還是沒有放棄這個打算啊。雖然最後表示讚成但張信還是勸說道:“皇上既然崇禮之事已定何必再節外生枝呢。”

    “張侍讀你不明白。”朱厚失望說道。

    “臣當然明白皇上仁孝但若是因為此事與大臣們再生爭執恐怕……。”總不能說黨爭誤國吧張信開始絞盡腦汁的想起理由來。

    “朕心意已決張侍讀就不必多言了。”朱厚輕輕歎氣。然後說道:“你先在乾清宮外等候。朕去幫你到清寧宮提醒下母後。”

    “微臣領旨。”知道皇帝在趕人張信隻好乖乖的告辭。

    不久之後。在幾個宮女地簇擁下綠綺嬌羞的向張信走來而張信也拋開心事微笑的迎了上去看來蔣後還是很體恤自己地沒有讓自己多等。

    “綺兒我們回家吧。”沒有理會旁邊的宮女內侍張信輕輕握著綠綺的小手說道然後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拉著綠綺朝宮外走去而綠綺卻害羞不前小手用力的掙紮起來畢竟按照古代的規矩女人不許走在男人麵前也不能與之同行在皇宮這樣守禮的地方綠綺不想給人留下無禮的印象。

    “綺兒你是不是想相公我抱你出去啊。”看出綠綺的猶豫張信輕輕笑道況且自己在宮裏那可是凶名赫然若是誰敢胡亂散播傳言那休要怪自己不客氣了在張信充滿威脅地目光下旁邊的宮女內侍連忙擰過頭去不敢再注視前方。

    實事證明張信的威脅還是很有用的見到張信始終沒有鬆手的意思綠綺隻好乖巧的垂頭與張信並臂行走白嫩的小臉也不知道是因為寒冷還是因為害羞像是塗抹了一層胭脂一樣暈紅起來。

    而這時乾清宮中朱厚與蔣後正在密談。

    “母親張侍讀似乎不同意朕的意思。”朱厚歎氣道沒有得到張信的肯定他心裏總有些不安。

    “你不必在意張信雖然是個聰明人也明白幾分治國安邦之道但是見識經曆尚淺自然不會明白兒此舉地深意。”蔣後微笑安慰說道。

    “可惜不能和他說明。”朱厚讚同說道但還是有些失落感。

    “兒這種事情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朝廷中能明白此事者不過數人而已。”蔣後微微笑道心裏卻非常滿意張信的不明白。

    “母後說的可是張璁幾人。”朱厚若有所思的問道。

    “不僅是他們內閣六部的大臣想必心裏也是清楚的。”蔣後點頭說道明白又如何卻皆是頑固不化之徒。

    “看來朕要找張璁、霍韜他們商量下。”朱厚清楚隻要自己下此詔書。肯定少不了與群臣爭論這個時候輪到張璁他們出來站出來了。

    “兒你要記住像張璁這樣的臣子可以重用但是要時時敲打他們讓他們明白帝王之恩。”蔣後告誡說道。

    “朕明白母後之意。”朱厚點頭。隨後歎氣說道:“可惜張侍讀對三禮知之不深不然也可以幫上忙了。”

    “兒你不讓他參和這事是對的張信性情太溫和根本沒有爭強好勝之心若是讓他出來與百官爭執恐怕沒說上幾句就服軟了。”蔣後笑道認為自己對張信的性情了如指掌。

    “可是張侍讀主意多總是在關鍵時刻為朕解決難題上次若是不得他之助。恐怕朕也下不了台母後也沒有這快能進宮與朕團聚。”朱厚說道。

    “張信足智多謀是不假但就是太過懶散。整天想做個清閑富家翁這點非常不好若如此下去他什麽時候才能給綺兒爭個誥命啊。”蔣後皺眉說道顯然很不滿意。

    “綠綺姐姐若是想要地話那朕馬上下旨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朱厚笑道如果不是張信地原因自己還想給她個公主封號呢。

    “胡鬧也不怕讓人笑話。”蔣後搖頭笑道:“這是張信的事情。你沒事別理會。”

    “張侍讀地品佚不夠朕看什麽時候給他再升一級那綠綺姐姐就可以成為誥命夫人了。”朱厚提議道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而有誥命夫人之說現在張信官職是正六品還沒有資格為綠綺謀求誥命封號。

    “這是兒你的事情我就不管了。”蔣後笑道:“但是對於張信我還是很放心的像他這樣聰明而沒有上進心地人兒以後有什麽重要的事情都應該交給他處理。免得他太過清閑。總是在欺負綺兒。”

    蔣後說的含蓄但是朱厚卻明白她的意思。像張信這樣忠心而且沒有野心的人可以放心的重用不須要擔心什麽。

    “相公你怎麽了。”回到家中之後綠綺現張信似乎有些悶悶不樂的感覺。

    “沒事原先還以為你會被娘娘留在宮中沒有想到這麽輕易就放回來了害得我一肚子的說辭都派不上用場真是浪費之極啦。”張信歎氣說道。

    張信暗示的情意綠綺哪裏聽不出來心中自然歡喜之極但還是與往日一樣柔情似水地規勸張信該到書房讀書寫字啦還說學習貴在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溫言柔語之下張信也隻能乖乖的再次到書房中刻苦學習了。

    “誰說我不明白的。”書房之中張信自言自語說道他自然明白朱厚為何這麽堅持給興王加封尊號地原因朱厚所以掀起這場爭鬥表麵上看是因為他為興王的封號、祭祀典禮和稱宗入廟等問題與大臣們生了激烈的爭論。

    其實在少數人心裏都明白除去仁孝的原因之外由於朱厚是以藩王世子身份入繼大統不像其他皇帝一樣做過太子或者皇子與朝廷百官有過接觸初到陌生的環境自然心有疑慮追封沒有做過皇帝的興獻王為皇帝目的是維護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性。

    這是要表明他的皇位不是繼承堂兄正德皇帝而是來自他父親這一脈地血緣關係也就是直接上承他的祖父孝宗皇帝隻有證明這點朱厚才會覺得自己繼承皇位天經地義的並不是因為給別人當兒子才可以即位的心中才能坦然執掌朝政。

    隻可惜楊廷和等幾個大臣雖然隱約明白朱厚的心理但是卻不能接受常年接受傳統理學熏陶大臣們心中自然會有自己堅持的信念無論如何也是不能接受朱厚決定的。所以隻有當做不明白朱厚的意思。

    當然張信也明白這也與皇權與相權之爭牽扯上關係想必朱厚心裏也不能容忍大臣們多次封駁自己的旨意也有想通過這件事情確認自己地權威的意思可能連那些大臣們自己心裏也不清楚。自己之所以屢次三番反對皇帝意見除了堅持理念之外還有想向世人證明朝廷之中還是士大夫與天子共天下的私人感情、信念、權力種種因素結合起來禮儀之爭哪裏會輕易解決啊。

    現在最讓張信覺得慶幸的是現在朱厚與大臣們還算保持克製雖然爭論不休。但還能處理朝政並沒有說因為禮爭而延誤政務的事情隻不過這樣的情況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反正張信對此不抱任何希望。

    雖然擔心這個情況生但是張信並不認為自己可以勸得動皇帝或者大臣們放棄這場爭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自己一樣站在特殊地高度看待這個問題的恐怕隻有當朱厚覺得自己的絕對權威沒有人可以挑戰地時候這場禮儀之爭才會結束吧。

    自己什麽時候也開始關心朝廷大事了張信啞然失笑看來與袁方他們混久了也受到他們地影響。不知覺中有了為國為民的念頭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哪怕自己想辦些實事恐怕也沒有這個機會現在自己唯一能做就是盡力約束自己地手下少給百姓添麻煩這時候張信感覺有些無助不由在心中恨恨想到。哪天把自己惹毛了讓錦衣衛把那些反對皇帝的大臣全部捉起來看他們誰還有話說可惜連張信自己也知道這不過是幻想而已。

    “子誠在裏麵嗎?”這時門外傳來孫進的聲音。

    “請進。”張信迅收拾心情高聲說道。

    “就猜到你在這裏。”輕輕推開房門孫進笑著走了進來聽仆役說張信不在內宅他就明白自己應該到哪裏找人了。

    “像我這麽刻苦努力之人。在書房中苦讀那是當然之事。”張信大言不慚說道。把孫進逗得哈哈大笑。

    “子雲兄找我有什麽事情嗎?該不會是特意過來讓我聽你笑吧。”張信不在意說道。反正天才總是不能為俗人所理解地。

    “子誠我們準備回去了。”談到正事孫進收斂笑容語氣有些傷感。

    “回去?什麽意思?”張信驚訝道。

    “回家回湖廣。”孫進輕輕笑道:“可能過兩天就走。”

    “為什麽在我這裏住得好好的怎麽突然間就想回去了呢?”張信皺眉問道難道是生了什麽事情不成。

    “進京都快兩年了都沒有回家探望父老叫我們情何以堪。”孫進追思說道:“再不回去恐怕連家鄉的模樣也記不清楚了。”

    “那也不用這麽急留下來陪我過完春節再走也不遲啊。”張信點頭不過還是提議道。

    “我也有此念可是家父一再來信催促說若不能在春節之日趕回家中就再也不認我這個不孝之子為之奈何啊。”孫進苦笑道看來回家後肯定少不了一頓責罵了。

    “子直他們也是如此嗎?”總不能因為自己而讓人家父子感情不和張信也歎氣起來雖然詢問但是張信也知道他們肯定是商量好了。

    “袁伯父已經派仆役進京接子直了而文昴受沈園兄之托要回去探親至於子任見我們都回去了他也想順道同行。”孫進微微笑道。

    “我看你們早商量好了就是瞞著我。”張信埋怨起來。

    “哪裏我們也是昨天才決定地今日清晨剛想和你說沒有想到你夫妻二人都被召見入宮了。”孫進忙解釋道。

    “那你們準備什麽時候起程?”張信問道。

    “子直他們已經去集市買馬了再打聽下有沒有最近回湖廣的商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天或者後天應該就可以出。”孫進輕聲說道。

    “缺馬就和我說一聲還去什麽集市。”張信搖頭說道集市裏的大部分是次等馬還不如自己弄幾匹軍馬呢。

    “我們不想太過招搖況且出了直隸我們就改坐船了馬匹就地處理若是好馬的話我們舍不得時該怎麽辦。”孫進笑道。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