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合作

字數:8552   加入書籤

A+A-




    “若是郭侯爺喜歡我府中還有幾壇待會就送給郭侯爺讓你回家慢慢品嚐吧。”張信笑道心裏卻明白郭勳的來意肯定不會這麽簡單要知道這五糧液在京城商鋪之中都有出售雖然價格昂貴但是以郭勳的身份想買多少壇都可以怎麽會特意來和自己提及。

    “那就多謝張侍讀了。”郭勳拱手笑道。

    “郭侯爺客氣了。”張信笑道卻仔細留心起來他知道郭勳還有下文。

    “小侯還聽說張侍讀的朋友正準備再建一個作坊不知道是否有此事?”郭勳微笑說道心裏竟然有幾分緊張之色。

    “這話不假不知道郭侯爺是什麽意思啊?”張信心中一動以郭勳的能力難道不知道自己和沈園到底是什麽關係嗎?難道還想去打沈園的主意不成?

    “正巧小侯也有一位朋友在京城郊外也有幾畝地非常適合建造作坊若是張侍讀的朋友感興趣小侯可以代為引見。”郭勳笑道。

    “郭侯爺貴人事忙這些瑣事就不必煩勞你了吧。”張信輕輕笑道知道郭勳肯定不會為這點小事來的等著他說出自己的最終目的。

    “其實小侯的朋友是想與張侍讀的朋友合作隻是難以啟齒所以這才小侯前來說項不知道張侍讀認為如何?”看到張信還在裝糊塗郭勳無奈之下隻好委婉的說明來意。

    “合作?怎麽樣合作?”張信似笑非笑道看來自己小瞧販酒的生意了連郭勳都動心。可見這其中的利潤到底有多麽的大。

    “小侯地朋友說可以自己出資建造好作坊然後可以將建造好的作坊免費贈予張侍讀的朋友待張侍讀的朋友釀造美酒出售之後。可以從中分他一些紅利。”郭勳說完之後期待地看著張信與其他權貴不同郭勳對經營之道十分清楚畢竟要維持郭氏家族百多年不倒不是單憑家中的成千上萬畝莊園田地就可以了。

    與家族經營的商鋪相比收上來的田租還不夠郭家一個月的消費所以郭勳對朝廷要清查田地絲毫不擔心。反正自己又不是靠田租度日。郭勳已經打算好過幾天就把自己隱瞞的田地都上報給皇帝知道就推說是一時疏忽大意不清楚府中居然有這種事情還是聽到流言之後。才讓家人查清的這樣做不僅沒有罪過。反而會讓皇帝嘉獎的。

    憑著長年經營地經驗。郭勳非常明白蒸餾酒地價值。特別是讓手下打聽清楚生意地紅火程度之後。開始地時候也想打主意。後來查到沈園與張信地關係之後。雖然不舍也隻好放棄起來。但是聽到清量田地地事情。經過仔細查實。郭勳推測出來事情肯定與張信有關。

    這時手下把沈園準備開新作坊地事情匯報給他知道後。想起美酒生意地火暴。郭勳心中一動。幹脆找上門來。也中也有憑此讓張信妥協地心思。但是現在早就已經煙消雲散。本來就想起身告辭地。但是見張信追問起來。隻有把心裏地打算說出來。雖然知道事情肯定不會成功。但還是抱著一絲希望。畢竟京城地生意就這樣紅火。那麽要是銷售到大明各地。這其中地利潤可想而知。其實郭勳心裏還有一個打算。也是想借此機會與張信正式地攀上關係。要知道隻有利益一致地關係才是最為穩固地。不像現在地隻是點頭泛泛之交。

    “如果換成是郭侯爺。你會怎麽樣做?”張信微笑說道。看來郭勳地眼光非常高。別人隻是知道沈園地生意興隆。卻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多麽地賺錢。郭勳也不回答這個問題。隻是坦然自若地微笑。這還用說。當然是婉拒啊。

    “是小侯冒昧了。張侍讀不要見怪啊。”郭勳陪禮笑道。心中卻沒有半點怨恨之意。反而覺得這是理所當然地事情。換成自己也是如此做地。隻不過心中失落也是難免地。

    “郭侯爺也是這樣做也是為了朋友。我怎麽會怪你。反而覺得若是與郭侯爺成為朋友。那是一件幸運地事情。”張信誠懇笑道。

    “張侍讀讚譽了。有負朋友所托。小侯心中有愧啊。”郭勳自然笑道。雖然沒有達成所願。但是郭勳雖然因此而失落卻不是難過。如果連這點承受能力都沒有。那何談混跡官場。隨即放下心思。準備與張信暢談一番。以彌補自己地過失。

    “侯爺的朋友是哪裏人啊不知道平日經營什麽?”張信好奇問道這話問得非常直白郭勳都沒有說自己的朋友是商人隻是說手中有幾畝地而已。

    “是徽州人就是經營些典當、刊刻出版之類的生意。”郭勳也沒有在意縱觀京城權貴哪個不認識幾個商人啊。

    “早就聽說侯爺喜好整理先人文稿而且還以自己的名義刊刻了唐代香山居士的詩集、文集所以認識的朋友也是風雅之人啊。”張信笑道。

    “小侯有自知之明這隻不過是附庸風雅而已張侍讀可不能見笑啊。”郭勳謙虛說道臉上閃過一道得色就是因為這樣做郭勳得到不少文人學子的肯定。

    接著這個話題兩人開始聊起先賢逸事起來非常有默契的不再提及合作的事情半個時辰之後郭勳找了個機會向張信告辭雖然張信再三挽留不過郭勳可能真有急事要辦堅持要走張信隻能遺憾的起來送客了。

    “真是失禮了若不是小侯還有公務在身一定要和張侍讀把酒言歡。”準備到門前之時郭勳也是一臉不舍說道。

    “郭侯爺放心肯定有機會的說不定過兩天我就要登門拜訪呢。到時郭侯爺可不能拒而不見啊。”張信笑道。

    “一言為定那小侯就在府中恭候大駕了。”郭勳喜笑道。

    “不過到時我可不是一人前去的會把沈園也帶上郭侯爺不要見怪啊。同時也希望到時可以見到郭侯爺的朋友。”張信輕輕笑道知道郭勳肯定明白自己在說什麽。

    沈園?郭勳稍微遲疑馬上想起怎麽回事眼睛一亮看著張信微笑點頭的模樣自然明白張信話裏地意思心中喜不自禁連聲答應說道:“張侍讀放心。小侯明白。”不過還是有些困惑。不明白張信怎麽突然改變主意。

    “有什麽不明之處我們到時再談。”張信也沒有解釋隻是笑著與郭勳揮手告別在這種情況下郭勳當然不好詢問隻有露出笑容行禮。心中卻是半喜半疑騎馬而歸。

    “來人去把沈先生請來。”等郭勳離開之後。張信招來一個仆役說道因為作坊現在已經交給自己心腹管理沈園不過是隔三五天才過去巡視主要精力還是放在銷售方麵在京城之中安家置業整天與商鋪酒樓的東家掌櫃商談業務所以張信要找他非常方便。

    不久之後沈園衝衝趕到張信府邸在客廳之中見到沈園之後張信也沒有廢話。直接把情況告訴沈園。而且還表明自己的態度。

    “大人既然生意這麽興盛。為什麽要和他人合作啊。”雖然不清楚郭勳的身份但是沈園也可以猜測出來肯定也是一位大人物不過聽張信地意思這人是沒有威脅的那麽為什麽還要和他合作想到近日來財源滾滾的情形還要以後美好的前景沈園再的不希望有人插進來分一杯羹所以才鼓起勇氣詢問起來。

    “聽說現在作坊裏的酒已經賣到斷貨有人已經預訂到明年三四月份了。”張信微微笑道看來還是在京城裏開商鋪賺錢啊。

    “大人說的不錯這隻是直隸各府而已待到明年開春各省的商人肯定聞風而至到時生意更加火暴地。”沈園喜悅說道。

    “你地生意這麽好那眼紅嫉妒的人自然不少吧。”張信問道。

    “這還要多虧大人維護。”沈園連忙起來感謝道想到前些日子收到的一撥撥權貴名刺知道如果不是張信從中出力的話自己現在肯定變得一無所有了。

    “沈兄雖然我知道這種酒的生意肯定會很紅火但是卻從來沒有想到這麽興盛居然連那些豪門世家都對這感興趣來。”張信搖頭歎道:“作坊那邊沒少有人前去窺視吧。”

    “不僅如此還有人出高價想從幾位師傅那得到秘方而且我手下地幾個夥計也有人許之以厚利還有幾個新來的夥計經不住誘惑跟人走了。”沈園苦笑慶幸說道:“還好聽信大人之言秘方隻有我和幾個心腹知道連負責處理酒地師傅也沒有告訴這才沒有讓人得逞。”

    “沈兄天下智者如海你真的以為秘方可以千年不泄嗎?”張信笑道:“民間奇人異士何其多你敢保證這些人之中沒有一個知道秘方?你不要忘記這秘方可是我從古籍上看到的既然有記載那說明肯定有人知道。”

    “那大人的意思是?”張信說的十分有道理想到一夜之間各地建起成千上萬家作坊沈園不由抹了把汗連忙求教起來。

    “以前我就已經說過這生意隻能保證興盛數年既然如此那當然是抓緊時間擴展生意。”張信說道:“但是全國市場這麽大你認為自己可以一個人占據嗎?”

    “大人我可以馬上再興建幾家作坊反正隻要作坊建好不用多久就可以回本這與計時儀的生意不同哪怕秘方泄露一樣可以營利啊。”沈園說道計時器的成本高被人模仿之後就沒有多少利潤了但是酒水生意卻不一樣因為酒是消耗品喝完之後肯定還要來買哪怕同行再多競爭再強。也會盈利的。

    “沈兄你迷失了可還記得自己的誌向?”張信認真說道。

    “當然記得可這有什麽關係啊?”沈園迷惑不解的問道。隻要自己地生意繼續興盛下去那離自己地目標又前進一步這不是很好嗎。

    “那當你成為名商時想得到同行的敬佩還是嫉恨?”張信問道。

    “大人地話我有些明白但是還不是完全清楚請大人明示。”沈園眼睛轉動似乎明白幾分。但更多的是糊塗。

    “雖然你是憑著本事才會把生意經營得這麽興盛。但是卻一人占據天下地市場你的同行隻會心存嫉妒久而久之就會疏遠你經營最講究交遊廣闊難道你不擔心以後成為一個獨商。落難之時想找個人幫忙也不行。”張信說道:“你平日不是羨慕京城裏的大商人出入權貴府邸也想融入其中嗎?這也是一個機會。”

    “大人是想我舍去一部分利益與京城商人交好?”沈園也明白。自己在京城裏經營這麽久雖然京城裏的商人對自己客客氣氣的但是那是看在自己有資源的原因其實根本沒有接納自己成為其中一員。

    “不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商幫團體京城也不例外如果你以為想在京城展那自然少不了和他們打交道況且他們在京城經營多年人脈資源不是你可以想象的。有他們地幫忙。你現在地生意利潤起碼可以提高幾成。”張信微笑道沈園沉默起來。雖然張信說的有道理但是他還不能這麽輕易的下定決心正在仔細的考慮著其中利弊。

    “和他們合作你不用像之前一樣辛苦尋找地方建造作坊招募夥計還要去官府辦理繁瑣的商籍憑證。”張信笑道:“憑他們地實力一個月就可以在京城建十幾個大作坊其他事情也不用你操心隻須要安心等著分紅即可。”

    “我還是比較喜歡自己經營。”沈園露出笑容顯然是已經下定決定然後說道:“但是也不介意與其他人合夥。”

    “這是明智的選擇。”張信笑道。

    “大人說過做生意一定要看得遠不能局限眼前地利益要考慮以後的展這個道理我一直銘記。”經過考慮之後沈園覺得應該聽從張信的意見。

    “能記得就好那你回去仔細考慮該怎麽與對方合作在能讓對方接受的情況下盡可能取得最大的利益。”張信笑道這些事情當然是交給專業人才來處理。

    把沈園送走之後張信這才鬆了口氣終於將事情妥善解決了看來以後行事要小心一點不要讓人捉住把柄不然就麻煩了要是讓人知道最近的流言事件是由自己策劃的雖然還不至於害怕但是指責漫罵聲太多也煩人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況且正如郭勳想和張信的關係更加密切一樣張信何嚐不想如此啊多一個像郭勳這樣的朋友說不定以後會成為自己地助力。

    流言地事情告一段落但是清查田地的事情卻沒有這麽快解決雖然朱厚不停地催問但是內閣還是拿不一個方案來然後再幾經廷議但是有不少官員持反對意見最後朱厚也忍不住生氣了訓斥幾句之後內閣這才拿出辦法來辦法是有了但是在怎麽執行方麵卻又引起百官的爭論。

    有的官員認為應該由朝廷委派官員去清查有的官員認為這樣做會擾民堅持讓當地官員自己執行也有官員表示反對認為當地官員可能會欺上壓下此言一出又有官員跳出來說這是汙蔑應該要相信大明的官員都是清正廉潔的……

    到了最後事情沒有解決百官反而吵成一團而朝廷中的幾位大臣似乎也沒有理會的意思放任官員們爭論朱厚無可奈何之下隻好宣布散朝以後再議此事但是即日再議的時候沒有說上幾句官員們又開始爭吵起來。

    漸漸的朱厚也明白這肯定有內情但是沒有官員們的支持清查田地的事情隻不過是一個笑話雖然再三勒令百官趕快平息爭端。盡快著手清量田地但是得到的卻是敷衍推脫以及一片誠惶誠恐的謝罪聲。

    “這些人平日裏爭權奪利但朕有事用到他們。卻諉托推辭他們眼中還有朕嗎?”乾清宮之內朱厚怒斥道。

    “皇上息怒可不能因為這些小人而傷身啊。”張信勸慰起來朝廷百官之中也有不少真心為民地隻不過為了讓朱厚寬心張信隻好把他們都罵進去了。

    “平日裏一個個都說自己忠心為國有治國安邦之能。但是在關鍵時刻。怎麽他們都退縮起來了。”朱厚氣呼呼說道聲音變得緩和一些。

    “難道幾位內閣大學士也沒有表示不成?”張信皺眉問道這種利國利民的事情難道他們也不讚成嗎?

    “當然沒有每當提起這件事情時。他們全部都是不執一言沉默不語。任由百官吵鬧不休。”朱厚不滿說道:“朕問策之時也是唯唯諾諾語焉不詳說了半天根本沒有什麽實質意義就是因為他們這樣縱容百官這才爭論起來的。”

    “可能事情真的十分複雜幾位學士暫時沒有辦法解決。”張信輕輕說道:“畢竟這事涉及天下地宗室勳爵。”

    “有朕在背後支持他們有什麽可害怕的。”朱厚心中一動馬上明白張信話裏的意思當下語氣堅持的說道。

    “皇上可以再與幾位學士商討下。隻要皇上表示自己的態度。相信幾位學士肯定會明白皇上的苦心。”張信進言說道。

    “黃錦去把幾位學士請來。”思考片刻。朱厚吩咐說道。

    “既然皇上要與幾位學士商議國事那微臣就此告退了。”張信行禮道不想參和到這件事情來。

    事實證明張信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聽到張信地進言之後朱厚誠懇地和幾個內閣大臣商議起來幾人感受到朱厚的堅持迅達到統一意見在第二天朝會的時候宣布即日起開始清丈天下田地先從直隸入手然後再一步一步的推及到各省讓各省的官員做好準備消息傳開之後郭勳立即把自家地田地數額上報給戶部補上虧欠的田租然後上表請罪朱厚當然不會有任何責斥還予以嘉獎。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像郭勳這樣聰明地當知道真的要清查田地之後紛紛上表給朱厚說自家的田地都在戶部已經備案不用麻煩官員再清量了朱厚當然是置若罔聞還特意吩咐官員在清量時特別留意這些人。

    有了上次清莊田的經驗戶部當然很快的在直隸八府開展行動當地百姓當然非常樂意配合但是當清查到地主勳爵的耕田裏卻倍受攔阻有人還仗著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讓家丁把清量之人拒之田外不許他們丈量當然也有些手段溫和的提著禮物到主管官員那裏希望他們可以手下留情。

    可惜在張信的提醒下朱厚已經料到有這個情況吩咐都察院出動全部禦史嚴厲盯住那裏的情況要知道都察院地禦史可是出了名地不近人情敢指著皇帝的鼻子大罵上到內閣大臣下到九品小吏都受過他們地彈劾在他們的注視下負責清量的官員哪裏敢有所動作。

    同時朱厚還打著祖製的旗號下令各地百姓隻要現有人貪汙受賄馬上可以向當然的禦史匯報一經核實馬上予以嘉獎在這個時候百姓對皇帝的信任度還是有的有的時候還真抖出幾件事情來讓接到消息的禦史大喜過望當即讓官員予以誇獎。

    至於膽敢攔阻清量官員辦事的勳爵朱厚知道之後也沒有為難他們隻不過是把這些人都招進宮來親切的和他們談話希望他們明白自己這樣做也是為了朝廷社稷在朝廷百官和若幹錦衣衛的注視下這些人紛紛承認自己的錯誤表示以後一定洗心革麵不再犯這種糊塗了請皇帝原諒朱厚也不停的安撫著表示自己一定不會責怪的最後還依依不舍的安排錦衣衛護送這些勳爵回家。

    而那些敢貪汙受賄的官員就沒有這麽好運了朱厚讓禦史把貪汙官員名單交給自己根本沒有讓刑部或者大理寺出動直接命令當地的錦衣衛把人捉起來之後再也沒有人知道這些人的下場到底是怎麽樣的。

    其實清量額田的事情這麽容易順利進行說明大明朝廷對直隸的掌控力非常強若是換成其他地方恐怕可不會這麽輕易的處理完成要知道有皇帝和朝廷大臣們同心協力盯住京城中的權貴勳爵哪怕心再有不甘表麵上也隻能退讓當然背後肯定會弄出小動作來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