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杜絲姑娘(第52回)
字數:3528 加入書籤
三天期限已到,阿仝大土司與白蟲大土司各派出來使到熊武軍帳之中,表示願意議和。
熊武縣令便在第二天召集阿仝大土司與白蟲大土司到軍帳之中商議議和之事,議和終於實現了,每年兩個苗寨村向官府各交納一百兩稅銀,官府允許兩個苗寨村開南山森林土地資源,同時給兩個苗寨村各兩百兩銀子安撫傷亡人員,給阿秀大巫師一百兩撫恤金。
從此以後,苗家大胡同村寨和白蟲大土司的村寨過上太平日子。
阿姑與花芙蓉、何眉雄、杜絲姑娘與譚詠梧打算離開苗家大胡同,回到丹寨縣去,可是阿仝大土司苦苦挽留,說道:“阿姑,我們苗家大胡同村寨雖然太平無事,可是我們苗民很貧窮呀,聽說你們在丹寨縣苗寨村傳授養蠶技術,讓那兒苗民富裕起來,不如將此項養蠶技術也傳給我們吧!“杜絲姑娘道:“幹媽,我們不如就在此地居住下來,把養蠶技術傳給他們,讓你家鄉苗民也富裕起來,多好呀!”
阿姑婆道:“好倒是好,可是我擔心你幹爹一個人又要受孤單了。”
杜絲姑娘心想,阿姑婆終於不計前嫌,懂得為金獅老怪作想了,這就是人性善良的一麵,說道:“我派夫君去把幹爹接過來居住就是。”
阿姑婆道:“好吧,我們就在這兒定居,這兒是我的老家,我應該歸宿於此。”
阿仝大土司給阿姑婆、花芙蓉、何眉雄找了一處寬大的住宅住下,這住宅在苗家大胡同東麵,不久譚詠梧將金獅老怪接回苗家大胡同,阿仝大土司在大胡同西麵找了一處寬大的住宅,讓金獅老怪、杜絲姑娘和譚詠梧住下。
杜絲姑娘找到阿仝大土司說道:“大土司,你不是要我傳授養蠶技術嗎?我建議在苗家大胡同開辦一個書院,在書院裏開設養蠶課程,如何?”
阿仝大土司道:“這是一舉兩得之事,既可以培養孩童讀書,又可以培訓成*人養蠶技術,隻不過這書院由誰來管事?”
杜絲姑娘道:“我丈夫譚詠梧,他可擔任。”
“好吧,我把阿氏宗祠裏的一處房間讓出來辦。
阿氏宗族祠堂西廂房,掛起了《阿氏書院》的牌子。譚詠梧、杜絲麗、花芙蓉、何眉雄均被聘為書院教師,書院開設了文化課和技術深,招收學生主要是苗家大胡同村寨和白氏村寨的學生,有一百多學生和成*人來書院學習,書院開設了常年班供兒童學文化課,開設了短訓班供成*人學養蠶技術。
阿仝大土司的苗家大胡同村寨和白蟲大土司的白氏苗寨村開始栽桑養蠶了,杜絲姑娘和花芙蓉分別作指導員,不僅在培訓班上講解養蠶技術,而且深入到家庭,挨家挨戶指導養蠶。
第一年兩個村寨的養蠶戶的收入比去往年收入多了三倍,養蠶戶得到了甜頭,便增添了養蠶信心,其他苗民見養蠶戶來了錢,紅了眼,也開始栽桑養蠶,就這樣不到五年兩個苗寨村的苗民絕大多數住戶都栽桑養蠶,苗民們的收入猛增,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順心。
每逢過年,兩個苗寨村的大土司都組織了人員敲鑼打鼓,拿著花紅賀年禮,送到阿姑婆和金獅老怪兩家,祝賀這兩家對養蠶的貢獻,使苗民們過上了生活。
又過了十六年,金獅老怪和阿姑婆已先後逝世,何眉雄與譚詠梧分別將兩位老人合葬在南山山腰上,並且立了墓碑。此時杜絲姑娘已是五十多歲的老人,人稱杜絲婆婆。
這杜絲婆婆一天更比一天思鄉心切,總是夢見自己的父母時常在盼望著自己回家。
一天,杜絲婆婆對譚詠梧說道:“夫君,近來我老是夢見自己的父母,我現在心裏總是掛念著他們,不如回家去看看吧!”
譚詠梧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他實際上也是掛念著自己的父親,也有回鄉之心,就說道:“我們準備一下吧,明天就返回故鄉去,這兒留給兒子譚輝和兒媳婦阿珍打裏吧!”原來杜絲婆婆的兒子已長大,娶了苗家阿氏姑娘叫阿珍為兒媳,並且添了一男一女兩個孫孫。他們的兩女兒譚秀、譚英分別與苗家阿氏的阿秦、阿春結了婚,都添了孫子。
正當杜絲婆婆與譚詠梧在家裏收拾行禮之時,莽原道人突然來到堂屋裏,大聲叫道:“杜絲麗在家嗎?”
杜絲婆婆走出來一看,是莽原道人,笑道:“多年未見,莽原道長還是這樣的康健。”
莽原道人說:“人生就是這樣,有緣千年來相會,無緣對麵手難牽。這一次,我也是有緣故來會見你倆的。”
譚詠梧從屋內出來道:“是什麽緣故,請莽原道長明示。”
“杜絲麗,你兄弟杜常春拉起一支隊伍三百多人在打鑼寨山塑起造反大旗,目前官兵已經派出一千多人在打鑼寨山四周包圍,你兄弟軍隊的糧草很快用完了,情況十分緊急。”莽原道說。
“請問莽原道長,”杜絲婆婆問道,“我兄弟為什麽不守本分,要插旗造反?”
莽原道人說:“還不是官府所脅迫,那譚興萬表麵上裝著與杜樂山和好,實際上他暗中勾結官府,陷害杜家村的人,杜家村幾個名氣大一點的長輩都是譚興萬勾結官府陷害致死的,也包括你爹杜香山。”
杜絲婆婆道:“我爹他怎麽樣?”
“你爹在十年前就被官府抓去關監,後來問斬了。”
“我爹犯的是什麽罪?”
“譚興萬指使杜家村小混混杜遊神誣告你爹給他爹在藥中用毒,害了他爹。”
杜絲婆婆聽說自己夢裏想見的父親被問斬了,當時氣得暈了過去,譚詠梧趕快將杜絲婆婆背到房裏,施以急救。半個時辰方醒,杜絲婆婆道:“真是殺人的知縣呀!譚興萬,此仇不報,我枉為人生。”
譚詠梧道:“那魏常勝是否是閹黨的人?”
莽原道人說:“他是大太監魏忠賢的親信李公公最信得過的紅人。”
譚詠梧道:“難怪乎魏常勝那麽器張。”
莽原道人繼續講道:“杜樂山後來現譚興萬的陰謀,氣得生了病,九十多歲的人一病不起,也就去世了。自此杜家村一直受譚興萬的欺壓,抬不起頭來。於是你兄弟杜常春便與杜樂山的兒子杜彪拉起了一支五十多人的隊伍在打鑼寨山頂打家劫舍,後來這支隊伍越來越大,目前已展到三百多人,因為李自成、張獻忠拉起了兩支大軍,對抗朝庭,他們的勢力已成席卷銅之勢,所以在一年前,你兄弟杜常春也舉起了義軍,參加到起義軍行列。目前官軍為了平叛,調動了大軍進行圍剿。”
六九中文首發(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