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杜絲姑娘(第136回)
字數:7174 加入書籤
杜絲婆婆落至地上,這時鼇拜已號令一萬清軍大舉進攻艾能秀的大西軍,杜絲婆婆也一聲令下,“杜常春,還不帶人馬衝鋒陷陣,更待何時!”這一聲令下,杜常春、杜彪、杜鳳祥、杜春生、杜長順等部將一齊帶著所統領士兵,衝殺至艾能秀的大軍中來。
這艾能秀見有一萬多人馬衝向自己的軍隊,而他自己隻有四千多人馬,隻好勉強應戰,硬著頭皮指揮大西軍廝殺。不到一個時辰,大西軍已死亡過半。艾能秀見士兵傷亡過大,隻好命令一軍校鳴金撤退。
銅鑼一響,剩下的大西軍二千餘名,隨艾能秀紛紛撤退,他們的腳板厲害,跑得比兔子還快,跑至一山梁,這山梁上有艾能秀布置的火炮,滾石木檑,這是艾能秀的聰明之處,他明知鼇拜的清兵人多為強,因此將這山梁建成了防守工事。
艾能秀見自己的兩千多士兵全部撤退上山梁,於是命令山梁上的火炮手一齊開炮,這十幾門紅衣將軍大炮揮了威力,轟隆隆火炮齊鳴,落在鼇拜的清軍陣營中。當場有不少清兵倒地而亡。
鼇拜還沒料及艾能秀來這一手,趕緊令阿興必旺鳴銅鑼撤退,這時鼇拜的部隊和杜絲婆婆的部隊也相繼撤退,回到各自軍營之中。
第二天,鼇拜將杜絲婆婆邀至軍帳中,鼇拜拱手道:“杜總兵,這一次戰役,你的功勞最大,不是你請來仙俠收伏四鶴道人,恐怕我鼇拜又要慘敗了。”
“哪裏,哪裏!”杜絲婆婆拱手道,“還不是托鼇大將軍的福!”
鼇拜道:“我已派快馬稟報肅王,肅王準予給杜總兵將士以獎勵,我特獎勵杜總兵軍營將士們白銀一千兩,好酒五百壇,肥肉五百頭,我已派人順慶城備辦,不日即到。”
杜絲道:“在下再次感謝肅王大恩大德,感謝鼇大將軍大恩大德。”說畢,叩施禮,。
敖拜將杜絲婆婆扶起來,說道:“還要拜托杜總兵今後與我好好合作,共同消滅八大王賊寇。”
杜絲婆婆告別鼇拜回到軍營,對杜常春、杜彪、杜鳳祥、杜春生、杜長順提及鼇拜獎賞之事,杜常春道:“大清之所以能從李自成手中搶得天下,就在恩怨分明,賞罰分明。”
杜鳳祥歎了一口氣道:“哎,我們原先反滿韃子,現在居然為滿韃子利用了。”
杜絲婆婆道:“別這麽說,不是八大王聽信奸臣之言,濫殺無辜,迫得我走投無路,我會為清軍效勞麽!”
“想不到杜總兵因禍得福呀!”這時從地上鑽出一個人來,正是李宗緣,“杜總兵,我們的賞酒該兌現了吧!”
杜絲婆婆道:“好你個俠盜(道),你在地下偷聽我們的軍事秘密呀!”
“那就請杜總兵將貧道綁來問斬了。”李宗緣風趣地說道。
“哪裏,哪裏,李道長,在下豈是薄情寡義之人!”杜絲婆婆道,“等鼇大將軍賞酒來,我分二百壇好酒與你們五位俠道就是。”
“既然杜總兵不斬我這個俠道,那我就有好口福了,恭敬不如從命了!”李宗緣說罷,哈哈一笑,消失不見了。
又過了一天,鼇拜果然派兩百名士兵舉著彩旗,吹吹打打,趕著二十輛馬車將禮品送至磨盤山下。
杜絲婆婆派出五百士兵到山下接應,將禮品搬上山去。當天中午,杜絲婆婆在磨盤山頂犒勞前、中、後三軍士兵,將士們十人圍成一個圓,將豬肉、素菜、好酒擺在中間,大家一邊吃,一邊說說笑笑,喝到高興之處,不防劃拳,猜酒令,整個磨盤山頂充滿了喜悅的氣氛。
在杜絲婆婆的中軍帳裏,李宗緣、黑煞、胡文士、白虛道人、莽原道人他們以另一種方式喝酒,既不大吵大鬧,而是各人談論一些修道悟本的玄機,他們喝了一個下午,共喝了五十壇好酒,喝完之後,杜絲婆婆將剩下的一百五十壇好酒打成五個大包,每包三十壇酒,由仙俠們興致勃勃地提攜走了。
話說,劉進忠自從駐進保寧府後,以閬中為縣據點,不思進取,也不想進取,整天沉浸在安樂窩中,笙歌豔舞陪伴,他還專門花錢買了一些漂亮女人,供自己玩樂。
張獻忠多次班旨,催他北伐,擴大地盤,他都表麵應付,並且虛報戰功,說自己派兵攻占了廣元縣的一些鄉鎮,正在向廣元城進軍。
一天晚上,劉進忠正摟著一個漂亮妞,臉蛋貼臉蛋地睡在逍遙床上快樂之時,突然一個護衛進來報告,說有貴客來訪,有要事相商。
“真掃興,是什麽貴客來,為何深夜來訪呀?”劉進忠無奈地從美人身邊爬起來,更衣,來到議事廳上,隻見廳裏的一把交椅上坐著一個大胖子,穿一身彩緞大袍,嘴上有幾根胡須,身邊站著一個年青將軍,身披鎧甲,佩著大刀。
“你是誰?我怎麽沒有見過你?”劉進忠納悶。
“劉將軍,在下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我們前來,有要事相商。”
劉進忠懶洋洋地坐下,“什麽要事呀,說吧!”
大胖子道:“皇上幾次班旨,要你北伐,你為什麽按兵不動?”
劉進忠一聽語氣,覺得是張獻忠派來的督察禦史,於是說:“怎麽沒北伐,我不是已報告皇上,我的兵要打到廣元了。”
“可是,據我所查,你們根本沒派兵,廣元縣一個大西軍士兵也沒有呀!”
劉進忠一聽,大怒道:“來人呀,將這個奸細給我綁起來!”
可是沒有一個人影出來,這時大胖子身後將軍一閃,出來伸手抓住劉進忠衣襟,用刀架在脖子上,喝道:“別瞎喝了,這兒根本沒有你的護衛,告訴你也罷,我們是肅王派來的,我叫索尼魯,這位叫姚廣元姚知府,這知府的位子本來是他坐的。”
劉進忠覺得此人力大無窮,隻好軟下來,說道:“索尼魯好漢,請放手,有事商量,好好談吧!”
索尼魯放開劉進忠,讓劉進忠坐下。
劉進忠道:“從內心上說,我也知道八大王的氣數快完了,我哪裏敢北伐呀,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姚廣元道:“這就好說,劉將軍,為了你的前途,我們才星夜趕來,不辭辛苦呢!”
“姚知府有何見教?”
“劉將軍,我聽說你也是四川人,你的兵大多是四川兵,八大王最恨四川兵,杜絲麗對他那麽忠實,他還猜疑她,想將她置於死地而後快,所以杜絲麗投靠了清軍,成了大清的一員總兵,跟隨鼇拜呢!”
“姚知府,你的話我聽明白了,你是要我投靠清軍。”
“投靠清軍,光明路一條,死守八大王,說不定八大王會對你下毒手。”
劉進忠歎了一口氣道:“哎,八大王目前已喜怒無常,爛殺無辜有甚於前,我也擔心他對我這個四川人下毒手呀,可是我投靠清軍,八大王能放過我嗎?”
“劉將軍,肅王兵分兩路,一路從儀隴、營山、蓬安而來,一路從鹽亭而來,直抵西充、南部、閬中一帶,肅王派我來勸降,現在降與不降,道路全憑劉將軍選擇。”
“好吧,讓我考慮三天,我派人到鹽亭給肅王回話。”劉進忠略一思考說道。
“告辭,”姚廣元說罷,起身拱手說道,帶著索尼魯走出客廳,索尼魯將姚廣元手牽著,一個縱步飛升至房頂上。
劉進忠將傳他們的護衛叫至廳前,問道:“姚廣元是怎麽來到我防守甚嚴的府衙的?”
護衛說道:“姚廣元已賄賂了護衛隊劉小進百夫長,劉小進早有降清之心,因此你喝道‘來人呀’,誰也沒有動。”
“你快去將劉小進叫來。”
護衛出去,不一會兒劉小進走進內屋,劉進忠怒道:“你是我親侄兒,怎麽裏通外賊呢?”
劉小進道:“叔父,你有所不知,汪鼎鎮尚書秘密派人來傳話,說皇上已開始懷疑你了,你若不投靠清軍,另劈一條出路,恐怕與杜絲麗一樣,皇上饒不過你呀!”
“這麽說來,我是非投靠清軍不可了!”
劉小進道:“不僅你投靠清軍,就連汪尚書也打算投靠清軍呢!”
“好吧,我現在主意已定,投靠吧,隻要有奶便是娘,明天一早你騎快馬為我傳降書到鹽亭肅王那兒去。”
“叔父,侄兒一定遵命。”劉小進退出了議事大廳。
又過了十幾天,正值初冬,張獻忠的探馬來報,肅王十幾萬大軍士兵分兩路,一路從鹽亭出,由索尼魯大將軍帶領,已接近西充、南部,打算進攻閬中、南部、西充三縣;一路由多鐸倫帶領,從儀隴出,打敗了劉文秀的部隊,正在順利進攻營山、蓬安,向西充縣*進。
張獻忠立即在鳳凰山上召集吏部尚書王國麟、兵部尚書孫可望、刑部尚書王應龍、禮部尚書汪鼎鎮議事。
張獻忠道:“目前形勢危急,滿韃子豪格帶兵十幾萬,兵分兩部向西充縣進軍,我們怎麽辦?”
孫可望道:“皇上,我們可以依靠鳳凰山脈,在崇山峻嶺與滿韃子作戰,這些滿韃子不善於爬山,我們實在有取勝的機會。”
張獻忠問王尚禮道:“西充的大小財主全部集中了嗎?”
王尚禮道:“奉皇上之命,我們將大小財主的金銀珠寶和糧食洗劫一空,全部運到鳳凰山上了。”
孫可望道:“我們購買了西充晉城許多鐵器,全部運到山上兵器製造房,製造兵器。”
張獻忠問汪鼎鎮道:“山上糧食可供士兵吃多久?”
汪鼎鎮道:“三個多月。”
“好呀,格老子朕善於流動作戰,朕要將滿韃子兵累垮,最後消滅。”
刑部尚:“皇上,我們還得傳書劉進忠,叫他好好應付滿韃子。”
張獻忠道:“不僅是傳書劉進忠,還應傳書與李定國、馮雙禮、艾能秀等將軍,叫他們守好防線,流動作戰,這樣就可以保衛好我這個大後方呀!”
張獻忠在山上開會之時,肅王豪格與索尼魯帶著先遺部隊五萬人馬,已經秘密來到離鳳凰山二十餘裏之地,這兒是一個矮山梁,山梁上有濃密的大片綠樹。肅王豪格不愧為能征善戰的蕃王,他的作戰計劃是不打閬中、南部,派人到劉進忠處誘降,他是直抵張獻忠的老巢,出其不意地給張獻忠以重創,這叫出奇製勝之策。
豪格將軍駐紮在山梁之上後就派人秘密通知鼇拜,趁著初冬,天降大霧之機會,進攻西充鳳凰山。
第三天,西充縣多扶一帶從清晨起大霧迷彌,十米之外,不見蹤影,此時豪格與索尼魯帶著四萬清軍,將鳳凰山團團圍住,然後命令新投降來的大西軍將軍劉進忠帶著一萬人馬,鼇拜帶著一萬人馬分別從鳳凰山東麵與南麵進攻,秘密地來到鳳凰山東麵與南麵的矮山梁之下太陽溪邊,當其守在矮山梁之上的大西軍軍校見大霧之中突然來了許多清軍,立即派人到鳳凰山報告。
這時張獻忠正起床,更了衣,一個傳令兵來報:“報告,皇上,鳳凰山東南山下現許多清軍。”
“真掃興,朕防守這麽嚴,哪來的清軍,我已將艾能秀、馮雙禮兩隻人馬調來防守山腳,難道鼇魚頭能插翅飛來嗎?快滾,不然我一刀將你劈了。”
這個傳令兵立刻退了出去。不一會兒,又來了一個傳兵,“報告,鳳凰山東南麵山下來了許多清軍,請皇上派兵支援。”
張獻忠問道:“是誰在清軍裏帶兵?”
傳令兵道:“是鼇拜與劉進忠將軍。”
“胡說,劉進忠將軍不是在保寧府嗎,他怎麽會投靠清軍呢?”
這個傳令兵退了出去。過了一會兒又來了一個傳令兵報告:“皇上,鼇拜與劉進忠帶清軍已開始進攻鳳凰山東南矮山梁了。”
張獻忠想,難道劉進忠真的降清了嗎?我得親自去看一看,說道:“知道了,下去吧!”
張獻忠命人叫來孫可望,說道:“現在鳳凰山形勢危急,你可要迅布置兵力,我與王提督下山去看一看,劉進忠真的長了反骨嗎?”
孫可望道:“皇上不必親自下去看,我派人下山去就行了。”
“不行,我非得去教訓這個叛逆一頓,別管我了。”
張獻忠說著,披上戰甲,手拿大刀,與王尚走出鳳凰山東寨門,張獻忠與王尚禮帶領清軍到東南半山腳的一個矮山梁之上,這兒離山腳太陽溪不遠,大約一百多米之地。
這時劉進忠與鼇拜指揮清軍向山梁上攀爬,劉進忠抬頭一看,張獻忠正站在矮山梁之上,便小聲與鼇拜說:“鼇大將軍,那矮山梁左邊那個大個子,身披鎧甲的正是張獻忠。”
鼇拜道:“好,劉將軍,你大喊八大王,我照準他喉頭射箭,這樣你就立了大功。”
六九中文首發(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