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第四十六章 棄城(二)

字數:5433   加入書籤

A+A-


    這是係統防盜章,二十四小時之後回來, 愛你們~求收藏求評論

    “既如此便取你的兵器來, 咱們分個勝負。”霜降說道這裏狡黠一笑, “莫不是你怕輸給我這個小人兒傳出去墮了你陳家的名聲?”

    “比就比,隻是我今日未帶兵刃來權且當是讓你罷!”陳訊雖然知道是對方使得激將法, 但他到底隻是十六歲的小少年被比自己還小幾歲的小童這樣說自然覺得麵子上掛不過。

    “你也不用讓我, 你不使兵器, 我也不使就是了。”霜降說著將長劍放在地上,又從院子裏那已經掛上青青果子的石榴上折下一枝來, “不曉得你用什麽兵器,若是刀劍一類的,就用這石榴枝代替好了。”

    “好!”陳訊果然應下,當即上前折了兩枝差不離的樹枝回到院子裏。

    “你猜他們誰贏?”姬元昭見陳詡神色嚴峻, 整個人如同冬日裏白雪堆成的雪人, 不由微微一笑道。

    “阿訊年長, 氣力更勝一籌,隻是那小童子,方才見了最是牙尖嘴利卻不知曉這手頭功夫若何。”陳詡淡淡一笑,他方才憂慮一是擔心胞弟素來順風順水如今若是連敗兩局隻怕不歡喜, 二則擔心自己倒是想著讓胞弟拜對方為師如今看來,倒是自己一廂情願了, 對方手無縛雞之力卻能接連教出兩個俠士, 隻怕自己之前還低估了對方。

    與這世上旁的劍法不同, 霜降一開始就是練得就是劍招中最基礎的幾招, 也因此於他而言這世間並沒有什麽劍法,所有的一切不過是招式的組合,雖然石榴樹枝很輕,比之平日裏的重劍頗有幾分不順手,但他更知道自己的對手也同樣不順手,甚至因著對方使用得是雙刀更加不順手,畢竟自己練重劍的時間不過十數日,而對方卻練了更長的時間,想來定然比自己還要使喚的不順手。

    “你可識得這孩子使得是那一路的劍法?”世家子弟大多能文能武,陳詡也不例外,雖然他實際上功夫比較弱,也因此對於依據自己眼力卻仍舊看不出的劍法,一扭頭便向表弟問詢。

    “我卻也不知。”軍中大將少有用劍的,蓋因萬軍之中長兵器更有優勢,但是於世家子弟中卻並非如此,比之槍之殺伐果斷,刀之大開大合,狼牙棒之凶戾粗魯,劍更有君子之風,也因此在東秦世家之中頗受追捧,隨著數百年時光自然也發展出不同的路數,姬家以軍功起身,這個傳承數百年曆經幾個朝代的家族對各家武藝絕學如數家珍,姬元昭作為姬家這一輩的嫡長子從小便是翻閱著這些兵器譜長大,他的涉獵不可謂不廣泛,可是即便如此他卻仍舊看不出這小童所使的路數來。

    “連元昭都不知,這小童果真不凡。”陳詡嘖嘖稱奇,心中對平陵禦的評價不由自主又上一層。

    “他卻沒學什麽劍法,隻是先生讓他每日裏劈斬截撩挑鉤,就著最基礎的六個劍勢每日重複上千遍。”白露垂手站在一旁,見兩人說話不由微笑道。

    “先生真非常人也!”陳詡聞言肅容道,又想到初初在丹陽城相逢,隻覺得那郎君看著年幼又容顏清俊,時人重姿容,他見了忍不住出言提點幾分,誰料到對方不開口則以,一開口當真是一鳴驚人,那順口吐出的三條計策,與姬凜所思者結合在一起,經由他們遞給宇文家宇文督陳條上去,卻教朝中吵翻了天,到後來查到對方與自家的拐著彎的姻親關係,隻覺得頗有幾分對不起這郎君,如今卻又要算計對方將自家不省心的胞弟收為弟子,真真是慚愧。

    “郎君也這樣想?”白露聽見對方稱讚自家主人不由抿著嘴唇嫣然一笑。

    “吾等大丈夫從無虛言。”陳詡並不因為對方是女婢而心生怠慢,“隻是不知曉先生去山上尋藥是為了什麽?難道先生還懂醫術?”

    “卻是為了韓大哥和霜降習武打熬筋骨,且先生說山林多寶,他尋些尋常的藥材,炮製過了對付日常的頭疼腦熱卻也不在話下。”白露見對方言辭謙遜,對主人多有推崇,不由心生歡喜,“但先生也說了術業有專攻,他於醫藥之道上倒也隻知皮毛罷了。”

    幾人正說著卻見場中霜降大喝一聲,石榴枝直取敵手,陳訊抬手格擋,手中樹枝輕飄飄彎了一彎,從中斷開,卻是敗了。

    “你輸了。”霜降見狀收回樹枝,又到一旁將重劍重新背負在身上,抿著唇做嚴肅狀。

    “哼。”陳訊哼了一聲,隻覺得臉上火辣辣燒成一片,什麽叫一敗塗地,他如今卻是知曉了。

    “你輸了我們兩回,卻要向我家先生負荊請罪才是。”霜降見他不服氣卻也不惱,小少年此時正驕傲於自己的勝利,隻是可惜沒有讓自家先生看見,心中不由又生出幾分遺憾來。

    “負荊請罪便負荊請罪,小爺我說話算話自然不會賴賬!”陳訊今日可謂是大丟麵子,但他性子素來疏闊,以往幾乎未嚐過失敗的感覺,但如今雖然覺得有幾分惱羞成怒,更多則是意識到以往書中所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果不其然,心中則是打定主意要磨著那牙尖嘴利的平陵禦,讓對方教自己習武才是,此時此刻他早就忘了之前自己是怎樣輕視對方,將對方看做小白臉兒。

    “今日一早喜鵲登門果然熱鬧!”眾人正說著卻聽得柴門“吱呀”一聲從外推開,進門的青年著一領青衣,腳下著芒鞋,背上背著一個裝滿草藥的背篼,手中擒著藥鋤,說話間將背簍放在屋簷下,又將藥鋤安置在牆角,縱然滿身塵土卻掩飾不住舉手投足間蕭蕭肅肅的氣質,更遑論一張容色至白的臉,眾人正疑惑他是否傅粉,卻見他抬起衣袖擦拭,容色皎白,越發顯得形容驚人。

    “還請先生受小子一拜!”陳訊見他推門進來,上前一步“撲通”一聲跪下。

    “這是為何?”平陵禦微笑,避開一步。

    他這一日去往山上尋草藥,一來卻是因為屋子裏藥品缺乏難以為繼,而手中銀錢有錢,他自己不過是陳年舊疾,每過春秋換季之時慣有的體寒,手腳虛軟冰冷,因此不用許多很好的藥材;二來卻也是想著依照對方的秉性定然在次日裏會上門來訪,昨日那小郎君被自己一言堵了回去,今日再來卻是不宜再見自己,免得再生嫌隙,而他留下韓錚不帶走卻也是有自己的用意,原來那日在登榮台卻聽得周圍人說起來這小郎君性子最喜習武,雖然家中也曾延請名師,到底也沒有很強的水準,因此平陵禦便想著讓韓錚留下來,小露一手也引起那小郎君的注意。

    “之前小子言語不當,有眼無珠冒犯先生,還請先生見諒!”說道此處,陳訊納頭便拜。

    “卻也是禦有不當之處。”平陵禦自然不能大喇喇的受了他此等重禮,說起來雖然陳訊為白身,自己是秀才,但對方是蜀州陳家嫡次子,家世顯赫,自己卻是千畝地裏唯一一根獨苗,身無依靠,若是日後訂了師徒名分自然就算了,可是若是沒有訂下來自己就受了對方的禮,這就顯得托大了。

    “小子不知先生大才,還請拜入先生門下,做先生一弟子,供先生驅使!”陳訊私心裏也再打自己的小算盤,他之前的老師到並不算是拜入對方門下,因此也說不上叛出師門,而如今這老師雖然自己手無縛雞之力,但能教授韓錚自然也能教授自己,更不論他們滿打滿算也就是三個人,那之後自己上京自然對方也就跟著去,倒也不會如同往常一樣耽擱了,況且這先生也生了一張利嘴,自己雖然可以說打遍蜀州無敵手,可終究長安名士多,自己往年因著年紀小卻沒有能夠真正下場清談,如今換了先生怎麽著也要從對方手中學一鱗半爪,也好教那些個長安城的世家子弟看看。

    “你既然要拜師,我卻不能就這樣收下你來。”平陵禦心知魚兒上鉤,麵上卻不動聲色。

    “往日族人無狀,衝撞了先生,還請先生見諒。”陳訊見狀心頭一喜,雖然不知曉自家胞弟緣何會主動提出拜師的念頭,但既然事情有了眉目,自然要想辦法促成,於是招手換來管家道,“這是予先生的賠禮,吾弟年幼,性子耿介,如今能得先生相教,也是彼之幸事,還請先生概莫推辭。”

    “既如此,恭敬不如從命。”既然連陳家實際的掌權人也發話了,平陵禦自然點頭,當即對陳訊道,“隻是你既然想拜入我門下,卻也要聽師長囑咐,往後揀一個日子也正式行一個拜師禮罷了。”

    果然此後數日,挑選了一個諸事皆宜的日子,又設果脯酒饌,當即將陳訊收入門下。

    他們原本準備住客棧,可後來卻發現在這裏一般的客棧住一日都要一兩銀子,再加上飲食,一日便要去掉將近五兩銀子,可這姬尚書沒遇到,本欲上門又恐見不到主人家,一想到自己如此無用,霜降本就孩子性格,一時間急的掉眼淚。

    “如今要解小郎君難題可有兩條路子。”那茶博士見兩人舉止不俗,出手也不吝嗇,給的賞錢可是大把的銅子,又想到人難免有一時之難,不由出言安慰。

    “還請郎君指教。”韓錚經了之前身世變動,以往行為也不免跋扈,但如今卻覺得這世間之人大多有自己難為之處,在對待這些小商賈也就多了幾分溫潤謙和,隻他如今冷著臉習慣了,便是語氣溫和看著也是一副生人不近的樣子。

    “小郎君應該知道當今聖人膝下有四位公主,最出彩的便是十年前出嫁封地就在長安的長安公主。”茶博士一年到頭接待無數客人,有販夫走卒,亦有達官貴人,因此見他言語溫和,知禮數,雖然冷著臉但也知道是個好像與的,便用搭在肩頭的抹布擦手,一壁給兩人斟茶,他手中提著長嘴壺,裝著的卻是之前店家就熬煮好的茶湯,說不上高雅,但解渴卻是足夠了。

    此地正對宮城鍾鼓樓,每逢大朝會時文武百官從此地入宮,按說該是舉止森嚴之處,但隔著寬闊的朱雀大道卻有不少貨郎挑著吃食在此地擺攤子,由其冬日嚴寒裏出來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或者夏日熾熱下了朝飲一碗綠豆湯或薄荷茶,日久天長這朱雀大道自成了固定的集市。

    “長安公主不愧是皇家人,打小便靈光,十年前從鳳陽門出嫁,十裏紅妝,那真是,嘖嘖。”這茶博士說話時候連說帶唱,登時性質起來便向兩人描述十年前聖人嫁女的盛況,霜降孩子心性此時聽他說的有意思,也就止住了哭聲,隻睜大了一雙貓兒樣的眼睛,愣愣的聽著。

    “我們從青州逃難過來,到從未見過這樣的盛事,如今還多虧了郎君講述,讓某等開了眼見。”韓錚聽他慢慢說完,出口奉承,但他說的真實,又生了一臉正氣的模樣,隻哄得那茶博士心花怒放。

    “十年前公主出嫁往平州,聖上甚是思念,便下令為公主建公主府,滿三年,長安公主府將將落成,陛下便將公主並謝駙馬召回帝都。”那茶博士見韓錚兩個聽得專著,一時間心中生出賣弄來,不由在他們這一桌坐下,韓錚見狀翻過一個幹淨的茶杯與他斟茶,這茶博士果然端起來吃了茶,抹了抹嘴巴繼續道,“那年正是升平十四年,恰好是一年春闈,那年京城大雪,有不少上京趕考的舉子都受凍挨餓,公主心善,便出資建了一所明月樓,內中設有各色藏書,往來舉子隻要在此按照樓中規矩抄寫書籍,便可獲得衣食,日久天長也就傳出名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