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會
字數:3322 加入書籤
而劉峰做的這一切很顯然不符合這個年代的價值觀,也大大觸動了士族門閥的利益。你想啊,這個年代的官員們都是士族門閥一代代的互相推薦當下去的,再加上互相聯姻,造成了士族門閥盤根錯節的關係。劉峰這樣做,就等於為寒門子弟開了一道通向做官的大道,他們能不著急嗎?
於是大量的上奏文書飛向長安,說劉峰大逆不道有之,說劉峰隨意擴張軍隊,圖謀不軌有之,說劉峰離經叛道,搗鼓一些奇巧淫技有之,說劉峰建立勳章製度是對大漢爵位製度的挑戰,是謀反先照等等,不一而足。
大漢朝堂,正在形成一個對劉峰極度不利的決議。
“綜上所述,”大司農張褒滿臉怒容,“冀州刺史劉峰自上任以來,胡作非為,弄得冀州地方天怒人怨,已經到了非處理不可的地步了。”
小皇帝劉昌對劉峰印象一直很好,尤其是那一天劉峰在麵對四麵皆敵的情況下,大義淩然地說“雖千萬人吾往矣!”那樣豪邁的話來,然後率領猛虎營把幾萬叛軍都打敗了,這個恩情劉昌一直記著在。
劉昌隻有十八歲,這個年紀正式崇拜英雄的年紀,而劉峰正是這樣的英雄。要不是自己要依靠外公他們坐穩江山,他才不願意把劉峰貶出京城呢。現在這麽多人說劉峰謀反,劉昌豈能相信?劉峰要想謀反,當年就可以做了,現在坐在龍椅之上的人就是自己那個已經死了的弟弟劉原了,而自己恐怕早就不知道死在那裏了。
所以他聽張褒說了一大堆,不由得撇了撇嘴。
大將軍尚封受侄子尚芳影響,對劉峰在冀州所做一切也很是看不慣,加上上次和張褒、劉驤一起把劉峰趕出京城,這仇是結下了。在官場上,既然結下了仇,那麽隻能把對方徹底打倒,防止對方死灰複燃。所以他立刻站出來道:“大司農所言極是,劉峰此人過於年輕,突然成為一州刺史,實在是得意忘形。其為猛將,雖然不適合做刺史,但是戍衛邊疆倒是更可以發揮其作用。可讓其帶領猛虎營駐守右北平,確保北疆安全。”
尚封覺得說劉峰預謀造反,小皇帝是不會相信的,反而反感,於是就說劉峰年輕,可能是得意忘形這才這出這麽多事來,看似為劉峰解脫,而實際上是準備把劉峰調去戍邊,再通過後續手段,讓劉峰死在外族人手了。這樣事情就做的人不知鬼不覺。
聽了大將軍尚封的話,劉昌表情稍微好了點。
司徒劉驤道:“大將軍所言極是,右北平正好缺一太守,抵擋鮮卑族的進攻,幽州刺史劉芳多次上奏要求朝廷派遣一猛將擔任,臣覺得劉峰正好合適。”
“臣附議。”
“臣附議。”
……
太仆郭懷雖然知道劉峰一旦離開冀州,恐怕郭家與劉峰合作的鋼城就要受到影響,但是今天朝堂上一邊倒的局麵,郭懷也沒有辦法,隻能沉默不語。
然而小皇帝劉昌卻眉頭緊皺,他很是反感這幫老家夥要把劉峰置於死地的做法。劉昌出身皇家,又經過了生死的奪位之爭,對這些人的做法已經了然於心。什麽調劉峰守右北平?恐怕在你們幾個的操作下,劉峰去了幾個月就戰死了。
當然這話是不能說出口的,劉昌說道:“劉峰之事不是當務之急,以後再議,現在議一下昨天太仆大人上奏的太平道之事。”
“陛下,劉峰之事不是小事,應當早日議定。”大司農張褒一聽劉昌想要拖延,連忙奏道。
“大司農,朕說了以後再議,莫非要朕再說一遍?”劉昌把眼一瞪,說道。
劉昌這皇帝也當了好幾個月,逐漸也有些威嚴了,張褒一看劉昌臉上露出不愉之色,隻得躬身退下,但是他心中不快,在後麵的太平道之事上一言不發,表示自己的不滿。
“眾位愛卿,太仆大人上奏文書大家都看到了,今天我們就議一下對這太平道究竟該如何處理。”劉昌自己也沒有把太平道放在眼裏,隻不過拿出來說說而轉換劉峰的話題。
太仆郭懷出列道:“陛下,太平道在全國八大州設了三十六方,每方都設渠帥,大方一萬多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實在是以後之大患,應當早除。可緝捕渠帥,解散太平道,早除後患。”
“眾位愛卿的意見呢?”劉昌問道。
大將軍尚封道:“太仆大人言之有理,此道四下傳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語,實在該死。確實應當早除。”
司徒劉驤也道:“太平道以行醫為名,四下流竄已經十餘年,根基頗深,應當立刻緝捕道首,將之腰斬於市,能除後患。”
“臣附議。”
“臣附議。”
……
“那好,太平道之事就這麽定了,要求各州郡立刻緝捕太平道道首及渠帥,解散道眾。”劉昌下達了聖旨。
大司馬還準備說點什麽,劉昌立刻道:“朕累了,今日就到這裏,退朝。”
說完一甩袖子就走了。
此次朝會之後聖旨開始下達到大漢朝各州郡。然而由於大漢朝太大了,聖旨要抵達各州郡需要時間,而且時間相差很大。司隸地區一天就接到聖旨了,豫州兗州要四五天,冀州青州雍州需要七八天,徐州揚州需要十天,幽州涼州則需要的時間更長。
而大漢朝這些官員也沒有一個統籌規劃意識,更沒有保密意識,靠近長安的地方接到聖旨立刻就幹起來,開始緝捕渠帥。結果一開始豫州兗州還抓到幾個頭目,而且他地方一個頭目也沒有抓住。
而太平道卻隻能提前起事了,一下子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太平道各方在大賢良師張角的號召下,呼喊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裹著黃巾,揭竿而起,一時之間中原大地烽火連天。
一場席卷整個大漢朝,也葬送了大漢朝最後一點元氣的大起義開始了。
[]
隻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