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賬本

字數:7588   加入書籤

A+A-


    天色未暗,譚默就親自送來一疊資料。

    “這是各方主事的資料,包括年齡、喜惡和從商經曆,了解這些有助於和他們談判。”

    袁曦翻看一下,竟有十三本之多。

    譚默看出袁曦的驚訝,“十三個主事,前兩三麵的個人檔案,後麵經營情況。”

    袁曦苦下臉,“我怎麽看得完,隻剩下四天了。”

    譚默無奈道:“能看多少是多少,至少需要看完個人檔案。”

    袁曦歎息著點點頭。譚默頓了頓,接著說道:“我明日把南方商會的資料送過來給你。”

    “啊……”袁曦一聲慘叫。

    人是潛能的,這種潛能往往在絕境中會被激發出來。

    手一鬆,第五本資料冊落到地上。

    鬆了鬆筋骨,袁曦疲憊地歎了口氣。

    上一次這麽拚命是什麽時候?

    大學地考前突擊……

    太久沒用地知識幾乎都忘記了。看了五本資料冊和賬本。曾經學過地知識又慢慢清晰起來。

    雖說大學教材總是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實際。但是也算墊了底。讓自己在接觸到實際操作時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這裏地記賬方式大略上中國唐朝時候地記賬方式相差不多。采用地是單式記賬方法。對記賬符號地具體運用已能夠根據會計事項地具體內容而較靈活地加以掌握。並且在會計記錄中采用了一套會計體數碼字。相當於中式數碼字地繁寫體。用以防止他人通過篡改會計記錄。貪汙盜竊國家財產。

    這樣看來。這時地單式記帳法已經較為完善。但是從袁曦過於現代地角度來看。這仍然十分落後。過於簡單。也過於複雜。那些繁複地字體。豎排記錄。看得她兩眼發花。四肢發顫。恨不得扔書閉眼。可是想到將來要看地還有千千萬。她隻能無奈歎氣。堅持下去。

    不行,一定要改變,不然她就死定了……

    聽譚默說這裏采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並且之前仍有一個與手抄本並存的時期,翻看那些買來地書,想必這裏的雕版印刷術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了。

    雕版印刷術始於公圓三世紀的晉代,中國最早發現的雕版印刷本是唐朝的《金剛經》,但是雕版印刷在唐代尚未盛行,事實上。雕版印刷術到了宋代才發展到全盛時期。

    比照記賬方式和印刷術的發展,袁曦大膽估計陳國地發展程度和中國唐朝差不多,那如果要改進記賬方式。顯然不能一步登天、揠苗助長。商品經濟的發展尚未到使用複式記賬法的程度,那麽隻能在單式記帳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了。

    宋代和唐代的記賬方式沒有太大區別,明朝的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在中國民間會計中,以商業會計為代表所運用的傳統記賬方法是收付記賬法,它的會計記錄較為整齊劃一,對於同類賬目地匯總簡便易行,其會計報告的編製也一目了然。日常的會計記錄區別於月結、季結、年結和會計報告編報,前者大都以“收、支(付)”作為記賬符號,後者則多以則多以“入、出”作為集合賬目地標誌。這種做法普及於明代。並且一脈傳承,相沿不改。

    明代記賬方式既簡明扼要,又能夠較為完整地、正確地反映會計的對象,和唐朝時的記賬方式有相同之處,在今後的時間裏逐步改變,應該能夠為其他人所接受。

    至於賬簿格式,也該統一改改。無格文簿和印格文簿讓文心堂印一批過來應該沒問題,不過格式還要自己畫……

    袁曦呼了口氣,扶著桌子站了起來。

    趁熱打鐵。把剛剛想好的東西記下來,否則一覺醒來,就不知道還能記得多少了。

    袁曦走過屏風,芸娘已經睡著了,看看時間,已經三更天了,自己真是不容易啊,也辛苦芸娘陪著自己了。

    磨墨,袁曦打開筆盒。裏麵一些羽毛筆是之前吩咐人做的。為的就是有一天能用得上了。

    待寫完那些條條杠杠,又畫過幾張賬簿草圖。袁曦再也撐不住睡意,慢慢挪回床上睡了。

    譚默果然一早就來報道了,袁曦起得晚了些,便聽芸娘說譚總管一早來了一趟,見少夫人還沒醒又走了。

    袁曦倒不好意思了,讓小倩快去請譚總管來一趟。

    南方商會的資料少了賬目,比十三主事的十三本資料少了許多,卻也有五本。

    袁曦把昨夜想好寫下地幾點改進方案拿給譚默過目,又簡單解釋了一遍。

    “這……”譚默有些訝異,甚至可以說是震驚地看向袁曦。對於少夫人,他其實沒抱什麽期望,在他看來,袁曦大概隻是一個武功高強、資質一般的女子,她當掌權人沒關係,隻要有他看著,宋氏不會出大亂子。可是如今看她提出的《改進做帳方式幾點意見》,他卻是不得不對她刮目相看。這其中固然有些許不合適之處,但是想法之新穎、做法之大膽卻讓他不得不服。細看那幾條意見,再經一番思索,確實利便許多。

    “行不通嗎?”袁曦看譚默麵色凝重,以為自己的想法還是過於天真了,不禁有些失望。

    “不是。”譚默微笑著搖搖頭,“少夫人提出的這幾點都能夠切中要害,但是具體操作還需要進一步考量,畢竟大家已經習慣了現在的記賬方式,要改變也不在這一時一刻。容我回去考慮一下,再做稍微修改。”

    袁曦鬆了口氣,點頭笑道:“那就麻煩譚叔了。說實話,我昨晚看得快崩潰了,真不知道你們平時怎麽看得下這麽多繁複的賬目。”

    “習慣就好了。”譚默笑道,“原來少爺一天可以看幾十本。”

    “幾十本……”袁曦訝然,“吾不如也!”

    “多看一些時間也就習慣了。這裏是南方商會的資料,一共有十七人。”譚默翻開其中一本,“我已按順序排列好。前麵這幾號人物需要特別注意。”

    譚默一頓,又道:“其實南方商會十七成員和十三主事的心思不同。南方商會想要地,是一個夠強夠精明的商人當主席,能夠保障南方商會的利益。而十三主事想要的,是一個懦弱平庸的掌權人,這樣便可方便他們從宋家竊取更多利益。”

    “截然不同的兩個角色啊……我該傾向那一邊呢?”袁曦問道。

    “應該是看他們傾向哪一邊。恕我直言。從我探得地消息看來,南方商會傾向於子華少爺,而十三主事應該傾向於您……”

    袁曦呆了呆,無奈地聳了聳肩,“想也是如此,我這個婦道人家,孤兒寡母的比較好欺負吧。”

    譚默輕咳兩聲,“少夫人深藏不露,是那些人有眼無珠。”

    袁曦嗬嗬一笑。知道譚默是在安慰她,也不去多在意了。

    “我還有一樣東西要交給你。”譚默取出一封未拆封的信,信封上沒有署名。隻有一個編號。

    袁曦拆開一看,熟悉地自己讓她渾身一顫。

    譚默說:“這是少爺讓我交給你地。”

    “什麽時候的事?”袁曦一邊看一邊問,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

    “我不知道少爺是什麽時候寫地。”譚默答道,“我是在很久之後才收到的。”

    袁曦收起信件,揚眉看向譚默。“譚叔,老實回答我一個問題!”

    袁曦眼裏的銳利著實讓譚默心裏一顫,這和平常的她……不太一樣。

    “少夫人請問。”

    “子玉他……”袁曦吸了口氣,“還有多少信放在你那裏?”

    譚默一怔,低頭道:“恕老奴不能回答。少爺吩咐過。不到時候不能交給少夫人。”

    袁曦皺了皺眉,“那是什麽時候?”

    “該交給少夫人的時候。”

    “你!”袁曦一滯。

    “小姐。”小倩敲了敲門,“老爺讓您去他書房一趟。”

    袁曦怔住,這還是宋德第一次傳喚她。

    “少夫人,老爺應該有要事要說了,老奴先行告退!”譚默說完立刻腳底抹油。

    知道是子玉的吩咐,他也是聽命行事,袁曦隻能無奈任之了。

    袁曦敲了敲門,便聽到屋內一聲輕咳。隨後聽到宋德用略微低啞的聲音說道進來。

    “公公。”袁曦曲了曲膝。

    宋德坐在書桌前,臉色有些蒼白。宋子玉下葬之後,那天從山上回來,他的身體狀況就一日不如一日了。有時候竟讓袁曦產生那種“他已經生無可戀、即將油盡燈枯”的可怕感覺。

    “坐吧。“宋德又一陣咳嗽。

    “公公叫媳婦來有什麽事嗎?”袁曦小心問話。

    宋德看了她一眼,“你該知道,我們宋家不同於一般大戶人家吧。”

    袁曦點了點頭,聽宋德接著說天佑宮與宋家地關係,那些陳年往事子玉已經同她說過,相去無幾。

    “既然天佑宮選擇你繼任掌財使。那掌權人這個位子。就非你莫屬了。”宋德淡淡說了一句。

    “公公,”袁曦頓了頓。終於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您支持我嗎?”“我不反對。”宋德答得模棱兩可,“宋氏在你手上不會衰退,這點我可以肯定,隻是辛苦的是你。”

    “為什麽……為什麽不是子華?”袁曦硬著頭皮問,“為什麽子玉他最後沒有選擇子華?”

    宋德一僵,許久沒有答話。

    袁曦同樣沉默著,最後仍是她首先打破了沉默。

    “青峰上那一座孤墳裏,埋的是誰?”

    “沈均,是誰?”

    宋德震驚地看向她,乍現地銳利讓她忍不住縮了縮脖子。

    眼神的對峙中,她首先敗了下來,垂下眼瞼不敢直視。

    聽到宋德一聲長歎,隨後又是一陣咳嗽。

    宋德說:“那些事過去很久了,你不需要知道。子華他……不是子玉沒有選擇他,而是子玉根本沒得選擇。很多時候,我們都身不由己……”

    袁曦同意他說的話,卻不是很明白話裏的意思。

    “你這個時候不需要想太多,有我的支持,商會裏至少有十個人會給我麵子,十三主事裏至少也有八個人會點頭,你無需擔心太多。”

    “這樣一來,不是有超過半數人的支持了嗎?我的位子還是不穩嗎?”

    “十三主事裏有三個人的實力不能輕視,他們是宋氏的圓老了,沒有他們點頭,你很難坐穩。南方商會裏也有四個人你需要注意,這些譚默應該會告訴你,說服這七個人,就沒問題了。”

    那七個人,譚默和他提過,可是最重要地信息,都寫在子玉留給她的信件中。

    每個人的弱點、把柄,都清楚地寫在那幾張紙上。對症下藥,各個擊破,即使不在這裏,他也能扶她一把。

    “掌權人之位,我無心也無力為之了,但是兩場會議,我都會參加。”宋德最後給了她一顆定心丸。

    袁曦感激地笑了笑。

    那一日她留意到幾人的奇異反應,便對那孤墳產生了好奇,派人查看,隻知道那上麵隻有四個字----沈均之墓。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一個叫做沈均的人,為什麽能讓宋德、周敏、唐芙都為之側目,而且在那一刻都極力掩飾自己的悲傷。

    隻有一個名字,她什麽都查不出。

    宋家有一流的情報網,可惜目前還不屬於她,問了譚默,讓他去查,回報的也隻有四個字---無從查起。

    要麽那確實是沒有調查的價值,要麽就是譚默在刻意隱瞞事實。

    隱瞞那些子玉知道地,也隱瞞過她的事實。

    這個事實一定和宋德、周敏、唐芙有關,那是上一代人的恩怨了?

    上一代人的恩怨確實與她無關,聽老人家的八卦,揭別人傷疤的事她也做不出來。可是既然這件事與唐芙有關,那會不會和宋子華也有關?

    那座墳墓的修葺時間她還可以查到,大概是在十六、七年前,多麽恰巧的時間啊……

    子華和子妍,今年都是十六歲。

    沈均,沈均。

    這到底是個什麽人?

    是男人?女人?老人?年輕人?

    想象已然離奇,隻怕事實比想象更加離奇。

    或許如子玉所言,還是不知道比較幸福……(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