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節 切入點

字數:4507   加入書籤

A+A-




    任何一個人都知道,21世紀的電影市場,特效對於一部電影有著怎樣的影響。而與此同時,人們也都清楚,特效電影使得好萊塢有著怎樣的飛速發展。可以說,就是乘著特效電影的東風,好萊塢電影開始真正意義上徹底做大,在世界範圍內名氣越來越盛。

    而國產電影和好萊塢電影之間的差距有多大,這個問題杜立鼎再清楚不過,他也不指望國產電影能夠在短時間內水平飆升,可以挑戰好萊塢的水準。但是電影之間的差距巨大,卻不代表特效之間的差距巨大——整個工業體係而言,好萊塢無疑很強,但是具體到特效這一個環節,中國的特效公司比好萊塢的強,其實也並非不可能。

    實際上,就算是杜立鼎記憶之中,好萊塢的特效很多時候也真的是在國外做的,究其原因,大概也就是因為特效製作的特殊性了。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其實特效製作,動畫公司破產都是經常的事情。美國的特效公司靠著他們的技術確實讓好萊塢電影發揚光大,在世界上大放異彩,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了,這些電影大放異彩的時候,他們背後的特效公司卻在成批的死去。

    某種意義上說,特效製造其實是個很苦逼的職業,甚至讓人有些無奈。

    正如碼農收入不低,可是一想都認為自己算是苦力一樣,特效製作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力氣活。做這項工作,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非常嚴密的去操作每一幀鏡頭,絕非用電腦或者是其他高科技產品輕輕動動手指就可以做到的。

    一部特效大片有些時候需要給一半的鏡頭做特效,因此一部電影甚至可能會出動幾百人一起工作才可以。而想也知道,上百的技術工人一做就是一年,這資金自然也少不了。

    而這大量的資金,可以說就是拖垮了特效公司的罪魁禍首。

    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特效製作是相對來說獨立於影視公司之外的。他和影視公司那些按月拿薪水的員工們不同,他們是以接單形式來運營的。

    特效公司大多實行包片製——也就是說一部電影開拍之前,價格就已經訂好了。特效公司會和電影製作方合作,在電影製作期間提供特效服務。理論上說,影視公司先付了定金讓特效公司提供特效,在電影上映之後,再用電影賺到的錢支付剩餘的尾款——這就是這麽一個流程。

    然而眾所周知,電影的拍攝本身就是一個很容易出現各種意外狀況的事情,且不說那些沒有賺到錢的公司壓根就沒錢支付特效公司的尾款了,就算是有錢的影視公司,對於拖欠尾款也絕對是盡力而為——這本來就不是一筆小錢,能晚給幾天都是很大的好處,誰會那麽積極還錢?

    這種事情上,全世界的公司都是一個德行。

    更何況,影視公司不隻是在錢的問題上找麻煩,有的時候在拍攝期間也會惹是生非:臨時壓低預算;拖長拍攝周期;臨時要求特效公司為演員的拙劣表演擦屁股——比如換頭貼圖之類,更別提某些導演們拍攝了一半,突然有了新的靈感,就要加入的元素,以前做的特效就得全部推倒重來了。

    工作費力,拿錢不易,這自然就讓這行當做的很是艱辛。特效公司的利潤隻有5%左右,比起來暴利的影視行業真的是太過差勁了。

    然而讓人覺得頗為苦逼的是,特效製作人員卻在電影行業裏麵沒有什麽地位。即使是在好萊塢,特效也是一個沒有工會的特殊行業。他們享受不到太多的福利待遇不說,還要經常被調侃——有些好萊塢大牌就公開抱怨過,特效師就知道往他們臉上貼感應器,別的什麽都不會。

    可以說,美國的特效師生活的非常苦逼,為了他們自身的權益,他們也曾經抗議過很多回了。然而在好萊塢電影人的眼裏,特效師就是懂技術的農民,廉價勞動力的代名詞。既然他們不想拿著微薄的薪水賣苦力,那就去找別人賣苦力好了。

    而要說到勞動密集型的工作,亞洲人總是做的特別好。

    自從90年代後期特效開始逐漸被重視起來之後,特效公司也開始越來越的在亞洲湧現。這類公司最主要就是出現在韓國和香港——前者是因為他們的文化產業輸出的政策給與了足夠的支持,讓他們有能力去浪,而後者則是靠著自己出色的電影產業提供市場,也可以嚐試著做一下。

    至於其他地方——02年以前,大陸的政策還不夠開放,電影相關產業也實在發展不起來。而RB多年以來發展出來了一條和全世界差距很大的奇葩電影路線,他們的動畫比真人電影受歡迎的多,有技術的人,寧可去做動畫而不是特效。

    當然,動畫公司其實也一樣苦逼,不過那是另外一回事。

    這個道理,杜立鼎非常清楚,因此他也覺得可以讓自己的特效公司和美國的爭一下。雖然說特效行業在美國也隻是一個最苦逼的行業,但是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至少可以讓大陸的影視水平在某個方麵去追趕世界一流。

    靠著高水平特效,說不定中國電影可以輸出到國外去搶市場,然而靠著過氣明星,不一定能夠在國內騙到錢——這兩者該怎麽選,杜立鼎也很清楚。

    “咱們的特效製作軟件,現在也算是做完了。我們那邊給你們抽調的人手和技術支持,也算是全部到位了。從今以後,就看你們這裏能不能搞出來什麽有趣的東西了:就算是搞不過美國,至少也不能輸給韓國人和香港人吧?對這個競爭你有底氣麽?”

    他的想法,森蘭公司裏麵人人皆知。幾天之後,在遊戲部門的劉藝在幫助影視部門的霍翔抽調人手組建特效公司時,也直接就挑明了。影視行業終究是個很吸引人的行業,對於森蘭的影視業務,其實很多人也都有些好奇心,劉藝和霍翔關係一向很好,他對此也頗為好奇。

    而聽了他的話,霍翔也是笑笑,他對此也胸有成竹。

    “那得看怎麽說了……對付香港人,完全不成問題,倒是韓國人,稍微麻煩一點。其實咱們做特效,肯定不如韓國那邊條件好。韓國人那邊為了發展文化產業也是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的政府是給補貼的,絕對不會賠錢。咱們國內做特效沒有好處,香港也一樣沒有這個好處——同樣的條件下,香港公司沒什麽優勢。”

    對此,霍翔也有一個自己的判斷。要是杜立鼎聽到了,估計也會讚揚他眼光不錯。香港電影一向是沒娘的孩子,補貼什麽的不必想,加之電影產業重心北移,香港也沒有了市場優勢,和韓國競爭特效肯定玩不過。

    不過他說的特效公司玩完卻不一定——至少杜立鼎就知道某位以會做飯著稱的香港影帝,在特效公司多年不賺錢的情況下,另辟蹊徑的搞起來了‘把特效公司送到大陸上市圈錢’的業務,也借此實現了盈利。

    不過那些事情終究和特效無關,特效公司的發展靠股市可不行,還是得靠著國內的技術人才發展才可以。

    “所以說嘛,咱們這其實不是跟香港同胞爭奪利益,而是在和韓國人爭奪利益。隻要咱們的公司能夠做起來,水平足夠高,咱們也可以和韓國人好好搶一把生意的:他們確實有國內補助,這個咱們比不了,可是咱們的人力成本比他們低,而且技術也比他們好,競爭起來未必誰輸誰贏。”

    森蘭如果想要發展美國市場,將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也就是韓國的特效公司。這樣的競爭看似森蘭並不沾光,但是其實也不盡然:畢竟,中國的人力成本低,這是極大的一個優勢,韓國那邊就算是可以拿補貼,但是在成本上,雙方其實也差距不大。

    而且更關鍵的是,除了在好萊塢的競爭,特效公司也得發展別的市場才能有進一步的發展。中國的特效公司有中國市場可以幫忙托底,而韓國的特效公司背後可沒有這樣的市場。

    韓國本土的那點小市場實在不夠看。而韓國電影想要發展海外市場,也一樣不可能:雖然韓國一直喊著振興文化產業,拍出來最好的電影,但是實際上,他們的那些電影還停留在黑政府,黑社會的中二病階段,無論是藝術性還是票房成績都不怎麽樣,除了吸引一些中二少年熱淚盈眶的大喊深刻,也就沒什麽別的用了。

    “咱們國內的市場終究還是比較大,這是個很大的優勢。咱們可以拍攝出來出色的影視劇,在國內上映圈錢,這也可以幫助咱們維持運營了。他們韓國人可沒有這個市場,長時間堅持下去,咱們也是穩賺不賠的。”

    比起來韓國人,中國最大的優勢是自己有一片廣大的市場。靠著自己的市場可以確保站腳穩了,然後才能夠和別人競爭——這道理非常簡單,劉藝也是一點就透:畢竟森蘭的遊戲經營也是這麽個思路,而且他們對付的敵人也是韓國人。

    照著麽看,森蘭和韓國的關係還真是差勁。

    “國內的市場能夠輔助公司立足,這一點不止適用於特效,我倒是也同意。但是還有一件事,我倒是有些不解:怎麽你們現在做特效,什麽活兒都接?我看你們這裏的特效,明顯是給電視劇幹活兒吧?可是特效行業,真正應該服務的難道不是電影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