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記憶

字數:3712   加入書籤

A+A-




    鄭王成景是盛昌帝的第四子,比起其他的兄弟,他的出身有些不堪提起。他生母不詳,據說隻是內宮一名毫不起眼的宮婢,被酒醉的帝王看上一夜承寵,運氣好有了身孕,卻沒有福氣將龍嗣養大,剛誕下鄭王沒有多久就過世了。

    自古帝王最是薄情。

    彼時陳皇後獨占帝寵,正因盛昌帝酒後失德而有些怨意,盛昌帝發愁要如何哄她開心,聽說宮婢香消玉殞,反而鬆了口氣,哪還記得要給誕育過皇子的宮婢一個名分?

    在草草地葬了宮婢之後,盛昌帝便將嗷嗷待哺的嬰兒交給了無子的陸賢妃撫養,直接記在了賢妃名下。至於那名宮婢,早就被他忘到了九霄雲外,以至於到如今,都沒有人知道鄭王生母的名姓,她是誰,來自何方,因何到了宮中為婢,也許再也不會有人知曉了。

    不過,那隻是宮婢的悲哀,並不是鄭王的。

    盛昌帝子嗣不豐,對這意外得來的皇子雖心存芥蒂,但卻也並沒有虧待於他。

    他的養母陸賢妃出身文侯府,是鼎鼎有名的書聖陸洵之女,當今天下,在文人墨客之中,聲望最高最得天下學子敬重,並非國子監祭酒蘇大人,而是這位陸文侯。

    賢妃身有寒症,不能孕育子嗣,膝下空虛,名下有了孩兒之後,自然全心全意教導,一刻都不敢疏忽。隻除了沒有親自生他,天下母親能做的一切,她都盡心盡力地做到了,終於將鄭王成景養成了一名優秀出色的年輕人。

    比秦王陽光開朗,比淮王低調隨和,比盛王又持重懂事。

    鄭王是兄弟之間相貌最肖似父皇盛昌帝的一個,他在朝中廣結善緣,支持者眾多。原本在端乾太子被廢之後,有朝臣想要上請君王立鄭王為儲,卻被他嚴詞拒絕了。

    當時,秦王蠢蠢欲動,淮王按捺不住,連當時還在繈褓之中的盛王也被柔妃推在了前麵,唯獨鄭王巍然不動。別的兄弟如同兵臨城下般嚴陣以待,他卻風輕雲淡,好像個沒事人似的,不是跟著陸文侯學習書畫,就是與文人學子遊山踏水吟詩作對。

    人人都說,鄭王誌在山水之間,並無奪嫡之意。

    也因此,向來劍拔弩張的秦王和淮王,麵對鄭王時,卻都分外客氣,彼此之間關係還不錯。

    但這位坊間風評很好的鄭王,穆嫣對他的印象卻很淺。她隻記得他生得很像祖父,愛笑,話不多,為人很是包容量大。

    因為平時見麵不多,他們之間交集很少,關於鄭王叔,她如今也隻記得一件事。

    有一回,堂兄弟們在宮裏後花園玩木球,秦王世子不小心砸到了鄭王叔的眼睛,當時就腫了起來還流了血,但他沒有生氣斥責,反而還樂嗬嗬地安慰秦王世子不要害怕,他會幫忙圓謊。

    這樣的好性子,若是在民間,定然是個極受到侄兒們喜愛的好叔叔。可這是毫無親情的天家,鄭王的好意沒有受到秦王世子的感激,反而得到了子侄們的輕蔑,大家都認為他無能懦弱,是因為畏懼秦王的權勢才會息事寧人的。

    當時的穆嫣成長在眾星捧月的簇擁間,還並沒有體驗過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跟著堂兄弟們一塊兒看不起鄭王叔,覺得他過於軟弱,沒有本事。

    但現在想來,也許……

    生長在勾心鬥角的宮廷之中,能順利長大,成為不可小覷的一方人物,哪裏會是個真正軟弱的人?要是鄭王真的懦弱無能,毫無本事,又怎麽能周旋於秦王淮王之間,令所有人都對他溫和友好呢?

    會咬人的狗不會叫,或許,比之那些將牌擺在明麵上的王爺,鄭王才是心機深沉,也最可怕的那一個。

    否則又怎麽解釋鄭王妃以一己之力將一座毫不起眼默默無聞的庵堂推至於京城名門貴婦人人都想要一進門檻的聖庵?若說鄭王妃毫無所圖,她是不信的。

    穆嫣目光微斂,又小聲問道,“那祖母覺得妙慧師太是什麽樣的人?她真的很有本事嗎?”

    安國公府的黃太夫人熟讀兵書,素通謀略,並不是尋常的老婦人,假若妙慧隻是徒有虛名,是不可能瞞得過太夫人這樣曆經風波的老薑的。可妙慧不過三十出頭的年紀,從前也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她的名號,為什麽會讓那樣多的名門貴婦們對她的親睞趨之若鶩?

    黃太夫人笑著點了點頭,“你別覺得妙慧師太年紀輕,就小瞧了人家,她可是淨元師太的衣缽傳人呢。這座清淨庵原本就是淨元師太的清修地,隻不過師太不願凡人打攪,所以才不為人知的。”

    她頓了頓,忽然又搖了搖頭,“你瞧我,你前不久才從平城來,怎麽會知道淨元師太是誰?”

    淨元師太……

    穆嫣眯了眯眼,她當然知道淨元師太是什麽人。

    盛昌帝的同胞親妹,她的姑祖母,曾經的福壽大長公主,十五歲被送去西域和親,飽受痛苦,幾度在生死之間徘徊。後來盛昌帝登基之後,強勢將她從西域接了回來,本想要榮養她一輩子的,她卻稱佛至心靈,已經頓悟,想要剃度出家為尼,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果然不多久之後開壇講經,成了萬民敬仰的神尼。

    一直到七年前,東宮事變的上一年,她才坐化飛升終於成佛了。

    姑祖母生前行蹤不定,雲遊四海,去過很多地方靜修,也在很多地方留下過庵堂靜室。看這裏的一切,低調中都透著豪奢華貴,說不定還真的曾是她老人家曾居住過的地方。  [ban^fusheng]. 首發

    隻不過,穆嫣很確定的是,姑祖母生前從未收過入室弟子。她老人家曾經說過,同修佛法,又何來貴賤,何來上下,何來師徒?天下善男信女,皆是兄弟姐妹,所以她這一生都不會收徒。

    那麽妙慧,又是從哪裏冒出來的?這裏麵一定不簡單。

    黃太夫人解釋完淨元師太的來曆之後,笑著說道,“名師出高徒,妙慧師太佛法高深,聽她說法,猶如飲了一杯甘泉,那些艱深晦澀的道理啊,就好像忽然簡單了起來似的,讓人有茅塞頓開之感。當初你父親突然過世,我一時不能接受,差一點也跟著要一道去了,虧得師太及時開解,所以才醒悟過來。”

    她感慨萬千地說道,“妙慧師太對我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卻已經死了。你父親是在替皇上辦差的路上過世的,算得死得其所,比起那些碌碌無為毫無意義活著的人,他已是幸運的,將來在九泉之下,若是見了你的祖父,他也能挺起胸膛說,他無愧於天地君王,也無愧於列祖列宗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卻已經死了。

    穆嫣渾身一震,記憶中那些被忽略被無意中隱藏的碎片忽然之間像是活了,紛紛揚揚拚湊在一起,交織成一道鵝黃色的影子,那影子俯下身來,也曾在她耳邊說過相同的話。

    她徐徐張開眼,目光裏蘊著一片深不見底的潭水。她,已經知道妙慧是誰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