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沈嶽的妙招
字數:4641 加入書籤
“以後每隔十日,諸位愛卿準時到這裏,來練習射獵。”
徽宗說完後,起駕回延福宮,沈嶽童貫等人緊隨而行。
累得精疲力竭的朝臣們,個個目瞪口呆:皇上這是要鬧哪一出……
這一回就幾乎要了他們半條命,還得有下次,我的天……
……
回到宮內,徽宗命人取出撲克,和沈嶽童貫一邊說著話,一邊廝殺。
“愛卿,你為何建議朕,讓那些朝臣們每隔十日來上林苑研習射獵?須知他們是握著筆杆子長大的,並不精於此道。”
徽宗剛剛是聽沈嶽的低聲進言,才對朝臣提出要求的,至於這個建議的緣由,他也猜不出。
沈嶽並沒有立刻給出答案,隻是淡淡說了一句:“等他們練習過幾次射獵,陛下就明白其間的妙處了。”
其實沈嶽如此建議,並沒有什麽特別緣由,他隻是覺得能夠折騰一下張邦昌、李邦彥那幫人很爽而已。
旁邊的童貫目瞪口呆:你……你確定你這口氣,是在跟皇帝說話?
哪知徽宗並沒有半點不悅,隻是點了點頭。
剛好輪到他出牌,身為地主的徽宗打出8個A後,眼看兩人接不住,哈哈大笑,打出手裏最後剩下的一對8,獲勝。
一局結束,兩人被徽宗留下來陪同進膳。
燒鹿尾,白灼大蝦,蒸熊掌,羊肝羹……
統共三十多道菜被端上來,沈嶽毛毛一估,大概這一頓飯,就得花去四五百兩銀子。
徽宗竟向沈嶽炫耀起來:“愛卿定是沒見過此等豐盛的菜吧?”
沈嶽老老實實點頭。
徽宗見他如此反應,高興之餘,卻也有點感傷:“不過和老祖宗們在世時,是沒法比了,沒法子,到處都缺錢,朕隻得到處勤儉,連禦膳都縮了不少。”
沈嶽的第一反應是吐槽:你這也叫勤儉?
不過細細一想,確實如此,人家是和自己爸爸爺爺在比,又不是和普通老百姓在比。
雖然不清楚具體狀況,不過大宋的日子看起來是不好過呐,就連皇帝都得帶頭節約了。
“敢問……陛下裁剪禦膳份額後,一頓能省多少錢?”
沈嶽夾了一隻大蝦,剝殼的同時問道。
“實在記不得,梁公公你知道能省多少嗎?”
徽宗皺著眉頭想了半天,轉而問起梁師道。
“稟陛下,約能省下八百兩。”
梁師道急忙跪下答道。
“那也是杯水車薪啊……”
想都不用想,這點錢比起大宋財政各方麵的缺口,肯定是塞牙縫都不夠,沈嶽由不得搖了搖頭。
徽宗一臉苦笑:“愛卿言中了,比起各方麵缺的銀錢,確實是九牛一毛。”
說罷,他又自言自語道:“所以朕現在懶得過問朝政,因為一問起來,到處都在喊缺錢。可朕有什麽法子,又不能變出錢來。”
徽宗的話,喚醒了沈嶽的記憶。
他記得以前林衝在禁軍時,官兵上下訓練強度都是很低的。
因為高強度的訓練,意味著士兵要攝入大量高營養的食物,而這,意味著要花錢。
大宋沒有這個錢,所以普通士卒隻能過著低營養,低訓練的佛係生活,戰鬥力自然是很差的。
而想要實現振興大宋禁軍的任務,離不開訓練,訓練又需要多花錢。
按徽宗說的話,大宋現在到處都缺錢,也就是說……振興禁軍,是很難的。
但沈嶽還是想今天開始試一試。
“陛下,大宋目前最大的兩項開支,應該是軍餉和大小臣工的俸祿吧?”
沈嶽問道。
徽宗點點頭:“正是,所以朕一直籌謀,要不要裁撤一波軍人,省點銀兩……”
沈嶽明知故問:“為何裁軍,而不是裁官?”
徽宗用看智障一般的眼神看向他:“愛卿如此伶俐的人,為何反而連這個道理都想不通?那幫大小臣子,豈是好得罪,輕易能裁掉的?”
“可陛下,裁撤官員的效果,明顯比裁撤軍人好啊。要知道省掉一個七品官的俸祿,足夠養活好幾十個軍人了。”
沈嶽沒有說謊,大宋文官待遇,可謂冠絕古今,並且官員的數量也是十分之多,以至於冗官成了朝廷的心頭大患。
如王安石所言,一個官位,往往要承擔數人的俸祿:一個前任的退休工資,一個現任的俸祿,一個候補的俸祿,以及若幹副職的開支。
這給朝廷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
“那些官吏,如何容易裁得?”
徽宗眼見他還不開竅,有些急了。
“微臣有一策,定叫他們自動退職。”
沈嶽剛剛已經在心中想好了一條對策,隻等著這個機會說出來。
“莫要說大話。”
徽宗竟有些不滿起來:大宋曆代名臣如富弼,王安石都曾想解決這個,都沒有很好的效果。
難道你今天就能有辦法?
梁師道等一眾宦官也跟著麵色緊張起來:皇帝臉色就是他們心情的晴雨表。
沈嶽淡淡吐出幾個字:“眾官射獵之時,如不能中,罰金!”
徽宗跟著一愣,顯然沒能對這個腦洞及時反應。
“請陛下試想,如果每次射獵沒射中都要罰金,而罰金的開支,又超過月俸,到時候他們還不得自動辭官?”
沈嶽循循善誘道。
“咣!”徽宗猛地一拍大腿,帶翻一碗羊羹,打濕黃袍都全然不覺,“妙策!”
不過過了接著,他又麵露猶豫之色:“不過……要是所有朝臣都辭官,豈不是無人理政了?”
“很簡單,陛下想要留誰,就秘密召見他,賜給他一筆銀錢,讓他足以應對罰金開支即刻。”
沈嶽已經貼心地想好了對策。
旁邊的童貫聽得無比認真,哈喇子都快留了出來。
而後,他已經對沈嶽生出幾分敬畏:難不成……在射獵之時,他就已經把這一招給想好了?
也就是說,射獵隻是沈嶽整個謀篇布局的開始?
如此妙算,簡直可以與呂太公、張良這等古人相比了!
梁師道等人,也紛紛對此倒抽一口冷氣,完全沒想到這招其實隻是沈嶽臨時想出來的。
其實所謂的聰慧,未必全然是深思熟慮,很多時候,隻是隨機應變而已。
比如這次,徽宗剛一感歎到處缺錢,沈嶽就抓住機會,提出建議,最終推動自己目標的實行。
這邊的太監們還在感慨,那邊沈嶽已經和徽宗議定了射不中的懲罰:白銀六百兩!
一切製定妥當,徽宗就開始憧憬美好的未來了:“給朕預估一下,這回若能成事,能為大宋省多少錢?”(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