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改元換代新天地
字數:6417 加入書籤
長安之東,渭水河畔,廣闊數十裏平原,確實是個決戰的好地方。
自正月二十日起,在這個平原上,便不斷的匯聚著兵馬,姬溪和呂布相隔二十裏分東西紮營,互不侵犯,隻是不斷的操練著兵馬,等著十日後決戰。
正月二十五日,小皇帝到了姬溪的大營,同來的,有呂春,有高順,有芙兒,有二萬五千兵馬,這是藍田縣的家底。
正月二十一日,徐榮率領三千本部兵馬棄了呂布,來投姬溪。
正月二十八日,黃忠自上郡率領八千兵馬趕來助戰。
正月三十日,胡軫自潼關而來,帶來了七千兵馬。
此時,姬溪的兵馬全部集結完畢,共計五萬八千人,而呂布,已經集結了十萬大軍。
正月初二,豔陽高照,是個好天氣,雙方會陣處,卻似蒙上了烏雲,陰沉的令人心慌。
近十六萬人,其壯觀自不必多說,陣圓處,呂布策馬奔出,高喝:“來戰。”
一語炸破,十萬大軍瘋狂呐喊:“來戰,來戰,來戰……”
趙雲出馬,挺槍直取呂布,而今日的呂布,卻仿若瘋魔,其戰力竟是一瞬間飆升許多,隻數合,便將趙雲打的有些狼狽。黃忠見狀,出馬來戰,而二人夾攻,非但奈何不了呂布,反而被呂布一戟將黃忠拍落馬下。
黃忠搭箭射去,卻連續三箭落空,呂布宛若發了狂般,舉手抬足間具有莫大偉力。
黃忠在趙雲的相助下,再次上馬,酣鬥呂布,敗象已顯。
姬溪瞧的目眥盡裂,忍不住的大吼:“虎娃,給老子回來。”
許是兄弟間真的有心靈感應吧,姬溪話音剛落,便聽到了一聲戰馬的嘶吼,那聲音,雖在萬軍從中,仍是那麽的熟悉,那麽的雄壯有力。
一道黑影,在大軍前麵劃過,馬上一魁梧小將高揚大刀,直向呂布衝去。
“兩位哥哥且退,我來戰他。”
呂布喝問:“何人如此狂妄,報上名來。”
“我乃關山姬淵是也。”
音未落,人已衝進了戰場,白虎噬月刀掄起直劈而下,若開天之驚雷。
趙雲和黃忠心有不甘,想要同戰呂布,但奈何胯下馬與躡影和赤兔想必實在太過不堪,根本就跟不上人家,不得以之下,隻得退回本陣。
回陣再看,二人不由的具皆倒吸了口冷氣,因為他們覺得,此時的呂布,竟比剛才更勝幾分,而那個小將,竟然能不落絲毫下風。他們此時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人隻知有呂布,誰曾想,橫空出了個姬淵,與呂布平分秋色,且漸有獨占鼇頭之勢。
姬溪抿著嘴,眼中有興奮,有欣慰,有驕傲,更多的是擔憂,然而不管怎麽說,姬淵能在這最後關頭趕過來,這讓姬溪的信心振奮了起來,他毫無來由的覺得,此戰,自己必勝。
眼看著,姬淵和呂布已經鬥了上百回合,仍然不分勝負,姬溪還坐得住,呂布那邊的軍士祭酒,趙茛忍不住了,所以,他錯誤的下令鳴金讓呂布撤回。
戰場之上,士氣這東西是很微妙,也很重要的,趙茛這無厘頭的一鳴金,己方的將士心裏就會不由自主的想,主帥是不是打不過人家啊,而隻要這個想法一生,信心立刻就會降低一籌。
姬溪的計謀或許不足,武力更是不足掛齒,但若論戰場上的臨機決斷,姬溪自信天下無人能出其右。他又怎麽會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呢,幾乎在趙茛鳴金的刹那,姬溪就猛的揚起了手中湛盧劍,瘋狂的吼:“進攻,殺……”
一方在鳴金,一方在擂鼓,其境況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姬溪立刻占據了先機。
呂布見狀大怒,真想把趙茛抓起來砍了,可此時還是當以戰局為重,在他的帶領下,哪點微弱的劣勢漸漸的被扳平,戰況膠著,每分每秒都有人死去。
呂布的兵馬多,自然越戰越有優勢,而就在差點鎖定勝局之時,己方忽的生變。
變起呂布自己的親衛兵馬,發起人是張統。自張統跟了呂布開始,對呂布的話惟命是從,沒有絲毫的逾越,不隻是他,其他的三千兵馬也是如此。呂布對這三千人太滿意了,當初殺董卓用的就是這三千人,他們像是機器,隻知道服從命令,久而久之,呂布甚至都忘了這三千人原來是姬溪的部下,而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心腹。
然而就是這支心腹,在這戰局的關鍵時刻,反叛了,他們人數雖少,但他們的策略卻很對,他們在斬首,針對的目標具是軍中的中層將領,這些人,是整隻軍隊的主幹,沒有了這些主幹,自然大亂。
不誇張的說,張統率領的這三千人,逆轉了這場戰爭的勝負。
數百個將領的死去,帶來的後果是可怕的,令行不通,兵敗便是必然,一敗,便是一瀉千裏,回天乏術。
呂布敗了,兵敗如山倒,他突圍而去,姬溪緊追不舍,卻故意的隻追不殺,愣是把呂布逼出了關中。而之所以不殺呂布,姬溪也是臨時起意的,因為他覺得,呂布不是屈居人下之人,把他放出關中,讓他去禍害禍害那些諸侯,想來也是不錯的事情。再說了,兵敗後的呂布,已經對姬溪夠不成威脅了。
此戰雖勝,然而關中的局勢還遠遠沒有平定,接下來的三個多月,姬溪率兵四處征戰,消滅一切反對的聲音,五月底,姬溪回到長安的時候,整個關中,已經盡在掌握。
在這之間,袁紹和曹操沒有任何的動作,南方劉焉死了,其子劉璋剛剛繼位,也沒有閑暇招惹姬溪,西北馬騰韓遂似乎有些蠢蠢欲動,卻始終沒有做出實質性的舉動。
大家都在觀望,在思索,在密切的關注著關中的一舉一動。
在這萬眾矚目中,初平三年六月初一,長安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改元大典,改初平為雍和,是為雍和元年,若依後世公元而論,應為公元192年。
皇帝登高而坐,敬仰天地,祈求風雨之後,黃門侍郎拿出詔書,宣讀天子詔令。
封,姬溪為左將軍,領司隸校尉、幽州牧。
封,袁紹為前將軍,領冀州牧,賜鄴侯。
封,曹操為後將軍,領兗州牧,賜武平候。
封,孫堅為破虜將軍,領長沙太守,賜烏程侯。
封,陶謙為安東將軍,領徐州牧,賜溧陽侯。
封,劉表為鎮南將軍,領荊州牧,賜成武侯。
封,袁術為後將軍,領揚州刺史,賜淮南候。
封,劉璋為征南將軍,領益州牧,賜德陽候。
封,馬騰為征西將軍,領涼州牧,賜槐裏侯,韓遂為安西將軍,領武威太守。
這封詔書,明晃晃的將天下分成了九塊,等於變相的承認了各路諸侯在自己領地內的主導權,姬溪當然不想這麽做,但卻不得不這麽做,這其中的無奈,不可盡數。
天下分封完了,然後便是冊封百官。
封趙謙為太尉,錄尚書事;種拂為司空,錄尚書事;蔡邕為司徒,錄尚書事;姬溪為衛尉;馬日譂為太常卿;淳於嘉為光祿勳;趙岐為太仆;張溫為廷尉;楊彪為大鴻臚;黃琬為宗正;華歆為大司農;呂春為少府。
三公九卿冊封完畢,剩下的大小官員認命皆屬少府之責,也就是呂春的事情了。
總的來說,這次的改元大典隻不過是走了個形式而已,它最大的作用是在告訴天下蒼生,瞧瞧,經過連年征戰,現在的天下已經井井有條,爾等隻需要各司其職便可。
而這,終究隻是做做樣子罷了,有見識的人都知道,這隻是權宜之策,決不會持久,各路諸侯的大戰必然會再次掀起,隻不過是不知道會是由誰挑起來罷了。然而不管怎麽說,這個天下,總會因為這次的改元大典獲得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
對各路諸侯而言,這同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個養民,屯糧,養兵,練兵的絕佳機會。
姬溪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所以,自改元大典之後,他便立刻再次離開了長安,投入了軍旅,他帶走了高順,徐榮,胡軫,張氏四兄弟,黃忠,趙雲,姬淵等人,隻留下了張統率領一萬兵馬駐守長安,並將長安的一應政務全部扔給了呂春,可憐的呂春,忙的到現在還沒來得及和他心愛的人兒蔡琰成婚呢。
為此,蔡邕已經寒著臉來尋姬溪好幾次了,可一連幾次都沒有見到姬溪的麵,不得已之下,隻能獨自回家生悶氣。
姬溪不是不想讓呂春盡快完婚,可實在是時不我待,必須得爭分奪秒,個人之事便隻能暫且放在一邊了。
姬溪的這次出行,著重做著三件事。
第一件,征兵。如今的國庫還算充實,所以,姬溪打算將關中的常備兵馬擴充到二十萬。
第二件,選將。如今的姬溪,深刻的感覺到自己手下的將領實在太少,根本就無法應對這急速的擴張,所以,選將便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
第三件,建設一個完整的軍事係統。姬溪要求,所有當兵的必須登記在冊,並在冊上詳細的注明其人的籍貫出處,年齡官職,參軍年限等等,並且,姬溪大膽的將後世的集團軍製引用到了當下,他將整個關中的二十萬兵整編成了一個軍,下設師、旅、團、營、連、排、班。而後,他又將後世的軍銜製度照搬了過來,所有從軍者依照個人參軍年限,功績,能力等等從上到下分別為上將、中將、少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以及列兵。
這個軍事係統,完全獨立於政權之外,姬溪出任軍長,領上將軍銜,呂春出任參謀長,亦領上將軍銜,除此二人之外,姬溪按照個人的功績,封徐榮,胡軫、黃忠、高順為少將,封姬淵、趙雲、張統為上校,封張氏四兄弟為中校,餘下的將領,各領尉級軍銜,充塞到軍中各個職位。
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然而,經過眾人的不懈努力,終於在這共和元年的冬天完成了這項偉大的工程。
姬溪將這支二十萬人的軍隊命名為第一軍,下分七個師。第一師編製為五萬人,師長由少將徐榮擔任,駐守秦州;第二師編製為四萬人,師長為少將黃忠,駐守上郡;第三師編製三萬人,師長為高順,駐守潼關;第四師師長為胡軫,編製兩萬人,駐守嶢關;第五師編製三萬人,屯兵扶風郡,策應各處關隘;第六師編製一萬人,由張統做師長,駐兵長安,總領長安防務;第七師常備編製兩萬人,建營於長安之側,由姬溪親任師長。姬溪要求,所有的親兵必須先來第七師接受集訓,合格後才能下放各師團,並且,各師以團為單位,要輪換著來第七師集訓。
趙雲、姬淵、張氏四兄弟等人都被姬溪留在了自己的身邊,成了第七師的各個團長,可以說,第七師是整個軍的新兵營,但又是戰鬥力最強的一個師。
這個軍事係統,姬溪覺得是自己至今為止最大的成就,雖然仍有很多的不如意和不完善,但姬溪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眾人的不懈努力,第一軍,一定能大放異彩。
懷揣著這個希望,姬溪回到了長安,見了小皇帝,和他聊了聊後,便出宮回了自己的府邸,這個府邸,還是當初董卓送給姬溪的,姬溪也沒想過要換,甚至連牌匾都沒換,仍是燙金的“姬府”二字。
隻不過,如今的姬府,才能算是真正的姬府,因為姬月,姬淵,姬蔓,呂淺都從藍田縣搬過來了,出去外出求學的姬昀,一家人再次住在了一個屋簷下,而這,才算是一個家。
回家了,姬溪一直緊繃的神經終於鬆弛了下來,他笑著和姬月吵了幾句嘴,和姬蔓呂淺說了幾句笑話,而後一家人吃了頓豐盛的晚飯,姬溪喝了點酒,不過,今日的酒似乎太過濃烈了些,姬溪才喝了一點,就大醉倒下,人事不知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