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偷梁換柱
字數:2782 加入書籤
趙雲和麴義的大戰,凶險異常卻精彩絕倫,百餘合後,麴義不敵,敗逃而去,趙雲雄姿英發,緊追不舍,與千鈞一發之際斬了麴義,贏得了三軍喝彩。
回歸本陣,姬昀誇獎了趙雲幾句,然而卻實在高興不起來,無他,直到此時,姬淵都沒有絲毫出來的跡象,而麴義一死,袁熙再沒有可堪一戰之將,一時間偃旗息鼓,徹底的做起了縮頭烏龜。姬溪無奈,隻能暫且退軍,另做他途。
一連數日,姬溪日日溺戰,然而城門緊閉,再無一人出城。在這個過程中,曹魏方麵一直按兵不動,處於觀望狀態。這一日,正當姬溪無計可施之際,荀彧請求麵見姬溪。
姬溪連日來的種種作為,令荀彧相信了姬溪最開始那荒唐的解釋,事實擺在眼前,雖然荒謬,但由不得荀彧不信。找到姬溪,荀彧為姬溪設了一計,即可攻占扶餘城,又可如姬溪所願活捉姬淵。
對荀彧的建議,姬溪當然是有戒心的。荀彧的計策雖然絕佳,但內中的虛實太多,且那虛實不僅是針對扶餘城的,若然自己不能全盤知悉,那虛實便很有可能是針對自己的。所以,姬溪雖然心急的想要將姬淵帶回去,但在沒有參透荀彧計策中的虛實前,姬溪不敢同意,而後便隻能推脫。
糟糕的是,姬溪的精神狀態非常不好,是以總覺得自己沒有把握,情知事不可為,姬溪果斷的沒有逞能而放棄親自去與荀彧周全,而是寫了封信傳回了洛陽,召姬昀前來救急。
不得不說的是,姬溪因為靈魂之故,統籌能力大不如前。便如召姬昀之舉,以往的姬溪是絕對不會做出如此糊塗的事情的,無他,姬家三兄弟是己方大業的支柱,三大支柱全部離開洛陽,其造成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若然有變,後果不堪設想。
心緒大亂的姬溪,顯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姬昀卻顯然是能夠認識到的,然而,姬昀還是來了,且來的速度極快,算上送信的時間,也隻不過用了十餘日的功夫便抵達,且還帶來了黃忠。
見到姬溪的憔悴,姬昀痛徹心扉,緊握著姬溪的手,雙目通紅,強忍著不落下淚來。
姬溪寬慰的拍了拍姬昀的手,溫和的笑問:“家中可好?”
姬昀點頭:“萬事皆好,二嫂身體大好,胎兒穩固,大哥勿要擔心。”
雖然早已知曉,但從姬昀的口中聽到,其意義自然不同尋常,是以長舒口氣,笑道:“如此甚好。”接著,姬溪屏退了所有人,將自己和姬淵離開洛陽後發生的事情事無巨細的告訴了姬昀,沒有絲毫的隱瞞,而後在姬昀的沉思中笑道:“大哥累了,此地之事就交給你了,把你二哥帶回來,我們一起回家。”
姬昀篤定的點頭,卻說:“大哥,洛陽不可無主,你需要即刻啟程返回洛陽。”
姬溪自然不願,他不放心姬淵,可姬昀的態度堅決,到最後,姬溪隻能無奈的答應。而後,姬昀即刻開始安排,為了確保姬溪的安全,姬昀竟從此地的五萬大軍中足足分出了兩萬護送姬溪,且,高順以率十萬大軍再度跨過興安嶺,兵峰直指龍城,其目的便是想曹魏方麵宣告己方的決心,若敢在姬溪的歸途中使詐,那麽便是玉石俱焚的結局。
局勢發展到這個地步,曹魏方麵已然相信姬溪鬧出這麽大的動靜就是為了姬淵,雖然荒唐,但卻沒有其他的解釋。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確實動心了,他想將姬溪留在塞北,而後趁關中政局不穩直接入侵關中,他甚至願意為此放棄塞北的既得利益。然而,對此郭嘉,程昱,荀攸三人具皆不讚成,認為其中的風險太大,若然失敗,姬曹聯盟瞬間瓦解,而孫劉聯盟必將聞風而動,解釋風雨飄雨,局勢的走向會如何,誰也無法預料。於是,曹操不得不放棄了截殺姬溪的想法,令姬溪安然無恙的跨過了興安嶺,而後折道抵達洛陽。
且不說姬溪回家後與家人們的互訴衷腸,將視線再度放回扶餘王城。彼時,因為分出兩萬兵馬護送姬溪之故,姬昀手中便隻剩下了三萬兵馬,而且,觀姬昀的架勢,也並沒有繼續增兵的打算。
相比於曹魏的十餘萬兵馬和扶餘王城內的十餘萬兵馬,姬昀的勢力無疑是弱不禁風的,然而,卻沒有任何人敢小覷,因為在這三萬將士中,武有趙雲,黃忠,文有姬昀,此三人,任何一人都不可小覷,趙雲和黃忠早已是天下聞名的無敵統帥,而妖孽般的姬昀,更是讓天下人恐懼。
送走姬溪的當日晚間,姬昀便請荀彧前來相見。二人本是舊時,再次相見時卻是各為其主。姬昀麵色坦然,荀彧有些複雜但更多的卻是慎重,三年未見,姬昀給荀彧的感覺更加的深不可測了。
二人寒暄畢,姬昀首先同意了荀彧針對扶餘王城的計策,並在幾個點上加入了一些建議,看似無足輕重,但荀彧細思之後,將駭然發覺隻是加了這幾個小點,其計策已經截然不同,最顯著的變化是,先前荀彧的計策是以曹魏為主,而現今卻儼然變成了由姬昀主導,且,成功的可能性增加了數倍。
此時,姬溪當初麵對荀彧計策的困擾出現在了荀彧的身上,如姬溪一般,荀彧看是看不透個中的虛實,所以他不敢答應。這時,姬昀適時的說出了荀彧心中的猶疑:“先生無須多疑,昀絕無二誌,且,難道先生認為,隻憑昀手中這三萬兵馬,便能威脅到先生嗎?”
姬昀的話說到了根本上,不管怎麽說,與此地的形勢而言,姬昀的實力過於弱小,堪稱在走鋼絲,稍有不慎便會墜入萬丈深淵,於姬昀而言,為了一個扶餘王城不值得冒這麽大的危險。且,最重要的是,在姬昀的計劃中並沒有刻意耗損己方實力的痕跡,所以,仗著己方的實力優勢,荀彧雖然覺得有些冒險,但長久的拖下去也不是辦法,便與姬淵達成了一致的意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