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罵倒馮玉祥
字數:4953 加入書籤
1928年6月16日,是中國人難忘的一天,這一天幾乎成了通電日,從早到晚通電連連的發,沒完沒了,還各個的震撼人心。
那麽中午的通電是什麽內容呢?
張作霖大元帥宣布:馮犯玉祥為了解決缺少糧餉軍費,向強盜山賊看齊,祭起了“殺富”的法寶,編造理由,打劫寺廟。佛教乃我中華文化之隗寶,馮犯玉祥數典忘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向中華文明開刀,破壞積累數千年之文物古跡,焚毀寺廟,驅趕僧人。致使名冠中華的開封大相國寺、洛陽白馬寺、嵩山少林寺等一大批千年古刹毀於一旦。馮犯玉祥之罪罄竹難書!是普天之下佛教徒之公敵!是中華文明之公敵!是中華民族之公敵!
大元帥張作霖重申:全國的各派武裝力量均有抓捕馮犯玉祥之職責。
然後是張作霖大元帥給河南省、山東、直隸(河北)、安徽、陝西等北方中原各省省長的命令:命令他們清點省內寺廟、道觀在馮玉祥毀佛行動中的損失,要求列出清單,登報公布,作為下一步索賠的依據。
這個命令也就是個樣子,不會有什麽作用的。民國的時候,誰占了那個省,省長就是誰的,這也是潛規則。因此,山東的省長是南京政府任命的,河南、陝西是西北軍的,直隸、山西是晉綏軍的,那個省長也不聽張作霖的命令。
張作霖的這一招,就是徹底的搞臭馮玉祥,並以此來平息由於恢複“優待條款”、請溥儀回京的負麵影響,讓所有讚成馮玉祥驅趕溥儀的人閉嘴!誰要是對北京政變唱讚歌,那就要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膽量與民族罪人為伍!
這一份通電的效果極好,反對恢複“優待條款”的立即鴉雀無聲了。
通電!通電!
到了下午,又是一份通電,這一份不是大元帥發的,是東北大學聯合奉天本地的社會賢達聯名發的通電。
這一份通電有個標題:“人無信而不立”。
其內容就是曆數馮玉祥倒戈反叛的曆史,一樁樁一件件的列出來,然後就是一通狠批。
人,立於社會的基本準則就是信用、信譽。馮玉祥就是個無信的小人,誰與他共事誰就倒黴,他背後捅盟友的刀子已經成了習慣。
後世的現代裏,共產黨人把他當成“偽君子”的典型,評價某某人無信義時說:某某是馮玉祥式的人物。魏延反叛一次,被說成腦後有反骨。呂布反叛兩次被罵成“三姓家奴”。馮玉祥反叛八次應該算作什麽呢?
這就等於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令其永世不得翻身!
效果終於出來了,第二天,6月17日,在直隸前線作戰的五路軍石友三(西北軍)通電倒戈,又是一份通電。他通電反叛馮玉祥,並且揮軍南下直奔開封。
嵩山少林寺就是被石友三焚毀的,他通電指責說:這是馮玉祥的命令,錯不在他,冤有頭債有主,少林寺的債要算在馮玉祥的頭上!
石友三也是有名的倒戈將軍,隻不過名氣小於馮玉祥罷了。他之所以在直隸,是前幾天,馮玉祥覺得奉軍與日本人惹上了麻煩,晉綏軍老窩被湯玉麟攪合了,正在撤軍,直隸、京津地區成了空白,他正好渾水摸魚。於是馮玉祥派出了兩路大軍北上,命令駐山東的孫良誠率領第三軍北上滄州,駐軍安陽的石友三,率領第五路軍北上取石門(石家莊)。
石門現在在晉綏軍的手中,並且是晉綏軍右路軍的補給線和退路。晉綏軍北邊的退路已經被湯玉麟堵死了,就剩下了這一條回援之路,晉綏軍的大軍正源源不斷的奔石門而來,想由此回援山西老家。石友三的大軍突然而至,晉綏軍萬分的緊張,正在調兵遣將組織防禦。
石門之所以叫做石門,是因為它的城牆是石頭砌築而成,十分的堅固,大炮都奈何不得。它的位置正好堵住娘子關,是中原的門戶,所以才叫做石門。石友三如果真的要進攻石門也是不容易的。
就在石友三猶豫之時,發生了“通電事件”。石友三也是很敏感之人,他料定馮玉祥倒台的日子到了,西北軍偌大的一個攤子誰來繼承?這個機會千載難逢,時不我待。經過一夜的策劃,他立即通電反叛,先撇清了自己的責任再說。於是他的大軍立刻從石門撤圍,奔開封而去,去瓜分西北軍的大蛋糕了。
馮玉祥憤怒也罷,恐慌也罷,反正是完蛋了,到這個份上還有誰聽他的。他自己也知道,平時他對部下寡恩、嚴厲,他們敢怒而不敢言,到了今日,不刀槍相見已經算是好的了。所以他再不能猶豫。他立即聯係李宗仁,許以好處,請他念兄弟情誼,幫一把,放他南下香港,他隻能做出國當寓公(就是宅男)的打算了。他能許給李宗仁什麽好處呢?隻有一個,允許他收編自己的部隊,並為此提供方便,馮玉祥就剩下這點禮物了。於是,他帶上親兵衛隊,從洛陽一路向南而去。
西北軍群龍無首,一片混亂,西北軍大將楊虎城趕緊站出來,搖旗呐喊,收羅殘局,帶著大部分西北軍的骨幹,過潼關向陝西收縮。石友三占領了開封,也收羅了一部分。南陽、信陽一帶落入了李宗仁之手。商丘、周口、許昌、鄭州、洛陽等都歸順了國民黨的國民革命軍。
僅僅幾天的時間,西北軍這個龐然大物,迅速的土崩瓦解,並且立即被各路諸侯分割消化掉了。
這就是張作霖用通電做武器,一通罵,罵倒了馮玉祥。
北伐軍的四家,散攤子一家,撤兵一家,想打也打不下去了。虎頭蛇尾,就此完結!
真的完結了嗎?
沒有,同一天(17日),顧維鈞、楊宇霆到達了上海,第二天,他們帶上二公子張學銘,遞名片造訪張靜江。
張靜江,今年51歲,浙江湖州南潯鎮人,出身江南絲商巨賈之家。是國民黨的元老人物,一生曆任國民黨的要職,曾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孫中山先生稱他為“革命聖人”,蔣介石稱他為“革命導師”。簡單的說他就是孫中山和蔣介石的錢袋子。眾所周知,蔣介石的背後是浙江富商,張靜江就是富商之首。
此時他賦閑居於上海的家中,幾個月後他將出任浙江省長。
顧維鈞說道:“張老,在下與楊老弟是陪同張二公子赴歐洲遊曆路過此地,受張作霖大元帥之托,給蔣主席帶個話,煩勞張老轉達。”
張靜江:“顧先生請講,我一定及時轉達。”
顧維鈞:“大元帥說:我奉軍沒有退出京津地區是暫時的,這都是為了應付眼前的時局所需,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半年,北京城是一定會讓出來的。北伐軍的哪一部分來接收北京城,請蔣先生提前決策,也可以與奉天建立聯係,互相設立臨時的聯絡機構也是可以的。
我方讓出北京也有一個要求:五族共和乃中華民國之根本,南京方麵是否保持五族共和的國策,是東北軍方麵是否承認南京政府的先決條件。如果南京政府放棄五族共和的國策,則東北軍方麵絕不會承認其中央政府之地位。作為標誌:五色旗之國旗必須保留不得更改。現在南京政府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東北方麵不承認,並且東北方麵認為它是一黨獨裁的標誌,東北不接受一黨獨裁的政府。
以上這些就是大元帥的原話,希望張老轉達。”
張靜江說道:“我黨信仰先總理的三民主義,所以我們以三民主義治國,五族共和乃袁世凱所提,它怎麽能成為國策呢?”
顧維鈞答道:“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我東北的軍民也是基本讚同的。但是三民主義之首的民族主義應當有符合我國多民族現狀之解釋,倘若解釋為大漢族主義,則有悖於五族共和,我東北方麵是堅決反對的。這也是大元帥一定要南京方麵遵守五族共和,堅持五色旗為國旗的原因。南京方麵如果同意奉行五族共和的國策,則東北方麵將承認其中央地位。大元帥說:少數民族的人口不多,他們的總和也不夠我中華人口的半成(5%),但是我中華廣袤的邊疆地區則是少數民族的居住地,拋棄了他們就要拋棄一半以上的國土,這是不符合我中華利益的。昨天,大元帥以國家元首的身份恢複清室的優待條款就是有這方麵考慮的。
另一個方麵,中華民國不是國民革命軍武裝推翻清王朝而建立的,而是清王朝和平禪讓的結果,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曆史事實,禪讓之條件就包括五族共和。你們取北京,為的是爭奪國家政權,就是為了繼承它,那為什麽又要拋棄這個根本國策呢?
因此,大元帥說,如果南京方麵不繼承北京政權,則東北方麵將繼承,可是如此一來國家就分裂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如果南京不承認五色旗,那麽你們的北伐戰爭就繼續打吧!我東北軍在有能力之時也會發起‘南伐戰爭’,打倒青天白日滿地紅的獨裁政權!用五色旗統一中國,貫徹五族共和的國策。”
這有點類似宣戰的語氣了,氣勢奪人。不知道其他人易幟的時候想沒想過“青天白日滿地紅”是個啥意思?就糊裏糊塗的跟著旗子跑。
張靜江默然,他也在思考。他又問道:“如果我南京方麵易幟五色旗,張作霖大元帥就會不戰而讓出北京城嗎?這是為何?”
他的這一問是必然的,因為這不符合當前中國的常規,軍閥都是搶地盤,沒有讓地盤的,更何況北京乃繁華的大都市,單從稅收來說,也是不小的利益。所以他把繼承“五族共和”當成了東北軍讓出北京的條件,即便如此,他也是覺得東北軍是不是有點不正常,太吃虧了。
顧維鈞將如何回答呢?且聽下回分解。
---40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