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英國人也來了

字數:6317   加入書籤

A+A-




    1928年8月30日,印度的民族革命者尼赫魯創立印度獨立聯盟,對抗英國統治,爭取獨立自由。

    印度的革命與中國的革命那是完全的不同,這就是民族文化的差異了。

    中國的革命那是要刀槍見血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孫中山的同盟會,他們反複的暴動。而印度的革命完全沒有暴力,他們采用的是“不合作”的辦法,就是號召人們拒絕與殖民者英國人合作,消極怠工。這也能革命?也能革命成功嗎?你還別說,他們的辦法也是令英國人頭疼,最後他們的革命也成功了!印度也獨立了!當然後來的革命也難免有暴力,但是印度革命的主流是非暴力的。尼赫魯成為印度的第一位總理,也是任期最長的總理,在位十幾年。

    我們之所以要提印度的事情,那是因為這與中英之間合作有關。第一個前提是西方各國正麵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英國的日子很不好過。這個形式類似於現代先進的國家爭相到落後的國家地區去投資,目的是獲取廉價的勞動力,降低成本。此外,他們大量的過剩產品需要尋求海外的市場。第二個前提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產生了上麵所說的革命,印度人不合作,這就讓英國人抓狂了。

    印度被稱為英國女皇皇冠上的明珠!道理何在?

    印度的地理條件優越,他是個半島型的大陸,三麵環海。陸地的大部分是高原,高原就是海拔比較高的比較平坦的土地。溫暖潮濕的印度洋季風吹到高原上,海拔升高,溫度降低就形成了降雨。因此,印度大陸上雨量充沛。隻要水量足,沙漠也能生長植物!

    印度大陸處於低緯度,屬於熱帶、亞熱帶氣候,陽光足,氣溫高,大部分地區都是一年三熟。一年可以收割三次莊稼!

    這些條件就成了農業生產的優良環境,印度的糧食、棉花等農產品可以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來形容。

    翻翻中國的曆史,災荒、糧荒、饑餓,那是多次的出現,導致動亂、戰爭,王朝的更迭。可是看看印度的曆史可曾有大饑荒的記錄?沒有!灑下種子,幾個月之後就有收成,何至於挨餓?

    印度大陸是文明世界種植棉花比較早的地區,中國的棉花就來源於印度。有糧食,有棉花,人們吃穿不愁。

    因此,印度就是英國人的大糧倉,是紡織業的原料產地。英國之所以崛起發達,靠的就是紡織業。所謂的工業革命就是指用蒸汽機帶動紡織機,用工業的方式生產大量物美價廉的布匹。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又是英國布匹產品的大市場。

    這就是那顆王冠上的明珠!

    但是,這顆明珠的光芒現在有點黯淡了,原因就是印度革命者的“不合作”。這種不流血的革命讓英國的產品賣不出去,設在印度的工廠不能開工。對於資本家來說,這兩條夠要命的。本來在印度開設工廠,勞動力廉價,成本低,可是現在工人都跑了,停工了!印度是龐大的商品市場,可是現在賣不出去商品,印度人不買,這也是不合作嘛。本來就產品過剩,現在更是大量的積壓,能開工的工廠也要關閉了。

    這就是印度革命給英國帶來的麻煩。

    在這種形勢之下,中國的東北軍政府找上門來,尋求合作,英國人會是什麽態度呢?是拒之門外還是熱烈歡迎?答案是唯一的,毫無懸念。

    日本的工業進步也是仿效西方的模式,它也是從紡織業起步的。抗日戰爭之前日本國對中國的經濟入侵,紡織產品也是打頭陣的。中國的海關在外國人的手中,沒有反傾銷的手段,也搞不了禁止某種商品進口。於是,就有了民間自發的抵製日貨運動,一波又一波的風潮,所抵製的商品主要就是紡織品。

    有一個電視劇名叫“大染坊”,說的就是這一段商品鬥爭的故事,中國的民族資本在苦苦的掙紮。

    東北地區原來是日本人的市場。現在日本人被張大帥打跑了,日本商品自然也就退出了東北的市場。對於西方工業各國來說,這就是機會,東北是個空白,誰來填補?美國人已經來到了東北,捷足先登!英國人還能落後嗎?資本家追求的就是利潤,此時就是削尖了腦袋往裏鑽,那裏會三過家門而不入呢?

    因此,顧維鈞這個外交家也有所失誤,他隻是看到了政治,沒有看到經濟。當然了,他對張作霖說那番話的時候,印度的革命風潮還沒有到來。與他預計的中英關係有所不同,東北軍政府的秘密使團訪問英國也是大獲成功!

    顧維鈞是有骨氣的外交家,他告訴英國人:要進入東北的市場嗎?那就要按照東北當局規定的框框走,有利益,也要有奉獻,掠奪式的經濟入侵是不行的!

    英國的紡織品可以進來,在東北興建紡織廠也行,但是要對東北進行援助,首先是軍事援助,也有技術援助。同時,你們的商品也要受到限製。我東北要有關稅調解,以此控製數量,其次,還有硬性的數量規定,就是貿易的配額,東北堅決拒絕傾銷!配額的多少就要看對東北的援助力度了。

    很明顯,東北當局對於英國與美國的態度不同,對英國人緊了一扣。原因是什麽?就是對於日本國的態度,英國人是日本人的朋友嘛!

    英美兩國的關係一直很好,好的穿一條褲子還嫌肥。那是你們英美之間的事情,我東北自有自己的立場。東北交朋友也是挑肥揀瘦!

    英國的紡織業最發達,技術最好。由於印度的原因,他的紡織業目前也最窘迫。這就是良好的切入點,因此,東北的紡織業主要的合作夥伴就選擇了英國,合作的條件優惠,並且還有軍事援助。

    軍事援助選什麽呢?英國的海軍厲害,它是上百年的海上強國了。但是,英國的艦隊、軍艦不會到中國來。這是因為英國人的中心在歐洲,歐洲的局麵也不樂觀,也是危機四伏。英國在東方有一支艦隊,但是在印度洋。印度這顆明珠是他們的命根子,印度的局勢不穩,他們要下更多的力量。英國是經濟、軍事大國,可是國土和人口都不多。因此,他們沒有軍事力量可以安排到中國。

    所以海軍方麵東北選擇的合作者是美國。

    很多軍迷都知道一個曆史事實:二戰中,日本人打到了緬甸,緬甸也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的抵抗極差,甚至沒有經過像樣的戰鬥,英軍就是一路的逃跑撤退。日軍勢如破竹,迅速的占領了緬甸的大部分土地。你知道是為什麽嗎?

    緬甸人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給日本人做帶路黨是一個原因,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印度對英國來說太重要了,第二個就是在歐洲、北非的戰場上,二戰打得如火如荼,英國沒有精力向東方增兵。所以他們就要收縮防線,力求保住印度。

    這才是英國人不戰而退的原因。如果日本人打到印度去,英國人也會玩兒命的。

    國民黨政府為了保住美援的交通線,迫不得已出兵緬甸。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遠征軍。

    ......

    英國還有什麽優勢?那就是空軍,在一戰中,英國空軍大規模參戰,鍛煉了一大批的飛行員,這些飛行員大部分都退役了,東北軍就把目標瞄準到這些退役飛行員的身上,招募他們,組成雇傭軍兼教官。物質的援助,那就是飛機、大炮、汽車、航空炸彈、炮彈。東北軍不怕萬國牌,這幾樣東西多多益善,何況他們也是消耗品,等這些飛機打沒了,新式的、更先進的飛機又出來了,再換新的。

    作為東北使團出使英國的成果,英國駐華公使藍浦生爵士率領一個使團到奉天,與東北軍展開合作的會談。

    東北當局出麵與英國人談判的是軍政府主席張作相、商業廳長張景惠、財政廳長王永江(兼邊業銀行行長)、經濟貿易廳王樹翰和東北軍總參謀長榮臻,張作相作為領銜人物隻參加原則性的主要談判,具體的細節由張景惠主持,軍事部分由榮臻主持。按說還應該有外交廳和工業廳參加,這兩個廳的廳長顧維鈞和楊宇霆還在國外,所以隻有低一級的工作人員參加了。

    張景惠有五十多歲了,是張作霖的鐵杆忠臣,曆史上後來當了漢奸,是偽滿洲國的總理大臣,張作霖就是他主持安葬的。在我們的故事裏他就是想當漢奸也沒有機會了。

    還有一個王樹翰,今年56歲了,他有前清舉人的身份,因此是個學者,國學淵博。他機敏過人,善於談判應變。曆來是張作霖手下的政務官員,經濟貿易經常需要與外國人或各方麵的人物談判,因此,就任命了他做廳長。

    王永江是理財的能手,他曆來主持東北一係的財政。

    英國人關心的是他們的產品市場,他們的產品急於找銷路。東北方麵給出的配額數字是一年的總進口量40萬匹布,在這個總量之下再分配種類,以坯布為主,一般的品種都可以按照最惠國待遇處理。

    由於各國、各地區衣著習慣不同,一般的貿易都是以坯布為主,經染坊染色後再投入市場。英國現在有套色印染花布的技術,此時屬於高檔商品,如果價格低會衝擊中國的市場,中國的南方已經有了這樣的經驗。所以,這種成品布匹就要加高稅額,不能按最惠國待遇了。

    說到印花布,有一個曆史事件值得一提:那是新中國建國之初(1952年),蘇聯搞工業革命,工業革命都是離不開紡織業的,蘇聯是計劃經濟,就是官員、政府一拍腦門,就決定了。於是當時的高檔商品“印花布”在蘇聯嚴重過剩,這就是經濟危機,但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不承認自己有經濟危機的。怎麽辦?中國是個大市場,當時又是中蘇友誼最熱乎的時候,幫幫老大哥的忙吧!於是大量的“蘇聯花布”湧入了中國市場,那個花都是特大號特鮮豔的。經曆過五十年代的人們應該記得,中國的大男人們都是一身的鮮豔花布衣裳招搖過市,誰要是不敢穿就會被帶上“封建”的帽子,其實封建二字是個什麽意思,亂扣帽子的人自己都不知道。那時候市麵上可不是灰色的海洋。不過蘇聯花布縮水嚴重,一尺能縮二寸。

    這個權當笑話聽吧,誰要是較真,就去問問經曆過1952年的人,他們會告訴你的,曆史書上是查不到這個。

    ......

    這個數量英國人非常滿意,應該說超出預期了。與他們印度的市場比較還是個小數字,但是在印度市場極度萎縮的情況下這就是最大的一單貿易了,比歐洲一般的國家貿易量都大得多,差不多相當於他們在中國的長江流域和兩廣市場的總和,令他們不敢小視東北。

    其實東北當局是有所保留的,這個數字是東北布匹容量的一成(十分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出東北民間富裕,購買力很強。實際上日本的布匹撤出市場之後,東北的布匹貨源缺口很大,再多給英國人一些配額更合適一些。但是,這就屬於談判的技巧了。東北也需要在談判中獲得利益,也需要英國人出血,所以,配額數量要足夠大,足夠吸引英國人,還要留下討價還價的餘地。

    他們關心的另一個就是建廠。我們前麵說過,紡織行業有三大專業廠:紡紗、織布和印染,注意,此時沒有製衣。東北方麵給出的初步條件是:天津、錦州兩地,紡紗、織布各建兩個工廠,以此作為試點,其他的明年再談。

    天津原有一些外資的紡紗廠、織布廠,主要是日本的資本,已經被東北軍連根拔除了,機器設備全部沒收,廠子也就停了產。

    合作、貿易、援助的談判是很繁雜的,布匹一項屬於要點,一般讀者又生疏一些,所以就稍微的詳細一點,其他的就一帶而過了。

    經過幾天的艱苦談判,最終達成了雙方滿意的結果。東北方麵給英國人增加了布匹貿易的配額,工廠數字又添加了兩個廠,當然也要規定紗廠的錠子數等等。

    建設紡織工業、布匹的貿易都是雙方獲利的,東北一方當然獲利。但是東北方麵主要的還在於軍火方麵的收獲,這些軍火有的是贈送的,有些是優惠價格購買的。

    此外就是英國政府同意東北軍雇用英國退役的飛行員、地勤人員作為雇傭兵來中國的東北。

    最主要的軍火是他們的v-1500型四發轟炸機,東北軍用優惠的價格購買了50架,這是目前世界最大型的轟炸機了,英國的駱駝式戰鬥機購買了200架。此外就是岸防炮、100毫米以上的火炮以及大批的彈藥,炮彈和航空炸彈是免費支援的。此外,還購買了一批汽車,但是沒有坦克。美國的坦克不怎麽樣,英國更沒有像樣的坦克,還不如多買點汽車改裝裝甲車更劃算。

    總之,東北軍就是瞄準了飛機大炮這些裝備,利用一切的機會來加強自己的武裝。

    ---100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