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義勇軍的遊擊戰

字數:7985   加入書籤

A+A-




    英國人知道美國人送給東北軍四艘老掉牙的老軍艦,英國是當今世界的老大!小弟都“表示”了,當大哥的豈肯落後?英國是百年的海上強國了,海軍建設自然不能落後,他們艦隊的更新換代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等待退役拆解的船有的是。於是英國人自己選了兩艘驅逐艦,拉到船廠大修一番。他們比美國人做得更好,居然更換了動力係統,雖說也是拆卸的老動力設備,還是比原來強了不少,航速居然達到了25節。這個航速水平趕上了東北軍最快的船——海圻號巡洋艦了。並且噸位也不小,都是接近四千噸,這個個頭也快趕上海圻號了。對於東北軍的海軍來說絕對是好東西。

    注:此時,日本海軍的主力艦隻,一般航速都在30節以上。節是航海速度專用計量單位,1節=每小時1.852公裏。30節=每小時走55.56公裏。

    這兩艘軍艦事先曾經請東北的使團過目查看,並即將起航來中國,預計一個半月之後到達渤海。

    英國人撈到了好處,也出了血,皆大歡喜。

    ......

    9月中旬,日軍重新登陸進入朝鮮已經十多天了,日軍第1師團在占領漢城後就開始向北攻擊,清剿各地的武裝起義隊伍,他們主要目標就是大韓民國政府所在地——平壤。他們所到之處都執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手段極其殘忍。

    平壤以南一百多裏的沙裏院。

    沙裏院是這一地區的交通要道,當然也就是日軍第1師團北進的必經之地。與朝鮮其他地區類似,它的東麵也是山區。在一個山坳的密林之中,一個日軍裝束的軍人正在用望遠鏡觀察著遠處,他觀察的是一個正在揮舞旗幟的旗語兵,顯然,雙方正在聯絡。他的臂章上有兩行漢字:“義勇軍”和“第七支隊”,這個身份是明確的,那就是歸屬東北軍指揮的義勇軍。

    要說明一點,這個時代,朝鮮還在使用漢字。他們自己的那個文字叫做“訓民正音”,就是個拚音,相當於我國的漢語拚音,表音不表意。漢字的臂章朝鮮人、日本人都能看懂,所以朝鮮部隊的臂章使用漢字很正常的。

    戰場上的敵我識別非常重要,兩支部隊之間打旗語就是一種敵我識別的辦法。否則,與日軍一樣的軍裝很容易誤會。在現代有更高級的敵我識別裝備,都電子數字化了,但是此時隻能靠臂章標識、口令、旗語等方式。

    這是兩支部隊意外相遇,他們互相之間在詢問。

    山林裏的部隊是東北軍指揮的第七支隊的一個中隊,中隊長是金成柱,對方是第三十三支隊的一個中隊,中隊長是李哲男。中隊是遊擊隊活動的基本單位,相當於營的編製,人數是500到1000人之間。

    慢著,這個金成柱怎麽這麽耳熟呢?沒錯,這位就是大胖。

    朝鮮的形勢轟轟烈烈,朝鮮的有誌青年都是熱血沸騰,都會踴躍參加抗日救亡,也會踴躍地參加義勇軍。金成柱同誌就是熱血青年,今年也算17歲了,正當年,豈能安安穩穩地坐在學校了讀書?他也報名參加了義勇軍,並且由於他有文化,聰明能幹,表現突出,現在已經是中隊長了。真是時勢造英雄啊!他還有沒有機會成就一番偉業,那還要走著看了,畢竟時勢不同,有了變化,機會和餡餅還不一定砸到誰的頭上呢?

    金日成這個名字應該算一個名號,為什麽呢?

    金日成是抗聯的一位中級將領,活動在中朝蘇三國邊界一帶,在日軍的圍剿中被日軍公開宣布“打死”了十幾次,可是金日成的旗號依然存在,成了打不死的神!抗聯的環境很惡劣,他又是少數民族,也許還有人為的掩蓋這段曆史的成分,總之最早的“金日成”已經無從查找。我們可以推斷:假如日本人有一半虛冒戰功的成分,頂著這個名號壯烈犧牲的也有五六個了。這有點像明末的闖王高迎祥,高迎祥死了,李自成就繼承了“闖王”的名號,為的是保持號召力。曆史上的金成柱直到被蘇聯人選中為朝鮮的代理人送回朝鮮時才被冠以“金日成”的名號。金成柱也是抗聯的中級將領,這也是沒錯的。

    ......

    既然是友軍,金、李兩位隊長就湊到一起交談。金成柱來到這裏是有目標的,他叫來一位朝鮮的老大爺,在朝鮮應該叫“阿爸基”,情報就是他提供的,或者說是這位阿爸基逃跑避難遇到了義勇軍。

    日軍200多人,差不多是一個中隊,進了他們眼前的這個山溝,目的當然是打糧外加燒殺。

    日本鬼子個個都是餓兵,吃不飽啊!本以為到了朝鮮可以混一頓飽飯,哪知道朝鮮也沒有餘糧啊!出去打糧往往是兩手空空。這還不算,人少了就回不來,朝鮮的遊擊隊到處都是!所以,現在的日本兵外出打糧至少都是一個中隊,擺著作戰的架勢,進攻一個個的小村莊。

    今天,一撥鬼子就來到這條山溝。金成柱中隊就是堵在這裏準備打伏擊的,鬼子總要回來不是?

    都是本地人,還有個阿爸基,地理狀況很清楚,事情就好辦了。

    金成柱原來的想法是在這裏守株待兔,因為日軍人不少,他不想分兵,消弱自己的力量,現在多了一個中隊就可以分兵了。

    眼前這個山溝是拐了一個大圓弧圈子,並不是徑直一條線。他們就合計,讓阿爸基帶路,從小道炒到山溝的裏邊,從裏邊往外打,把日本鬼子趕出來,趕到金成柱的包圍圈裏殲滅之,這就可以避免持久的等待。因為,誰也說不好日本人什麽時候回來,要是過個三五天,怕是日久生變。

    任務是金中隊的,李中隊就是配合的角色了,迂回的任務就落到了李中隊的身上了。時間還不到中午,說幹就幹,他們約定了信號彈聯係的方式,李哲男中隊由阿爸基帶著就進了山。

    閑言少敘,三個小時以後,李中隊大迂回,抄到了鬼子的後麵。小鬼子正在向一個小村落“進攻”,農民的茅草房被點著了,好幾處房屋都是烈火熊熊,大火燒得劈裏啪啦的響,煙柱直升到高空,不過村子好像是空的,沒有人,不是道是跑了還是被殺死了。看到這個景象,義勇軍各個的義憤填膺,都喊著請戰,要殺絕小鬼子!

    李哲男分配好各個小隊的任務,前進到進攻的出發地,指揮迫擊炮就位。

    “打信號彈!三顆綠色!”

    這是給金成柱的信號:李中隊順利就位,已經開始進攻了,讓金成柱做好戰鬥準備。

    遊擊隊的裝備非常好,一個中隊(營級)的82迫擊炮就有十幾門,火炮、炮彈都有馱馬運輸,彈藥充足。

    日本人也看到了信號彈,知道有情況,也是蠻戒備的。但是他們想不到對手會有火炮,是射速極快的迫擊炮,並且有十幾門炮。

    “開炮!一小隊準備出擊!”

    李哲男下達了命令。名稱叫“一小隊”實際上相當於“第一連”,有150人到200人,這個“小隊”可是不小。

    東北軍搞的義勇軍的編製都是這樣的,名稱小,實力強,這也是迷惑敵軍的辦法之一。曆史上的義勇軍和抗聯可不是這樣,他們有一兩百人就可以叫團,甚至叫師。我沒有貶低他們的意思,而是覺得策略不對,搞的那麽拉風幹什麽?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幾千人叫個遊擊隊不是挺好嗎?

    網上有人說抗聯的方麵軍就是營級單位,這個話雖然沒有完全說錯,但有失偏頗。抗聯的曆史可以分三個階段來說,他們到了末期的時候,一個方麵軍確實就是幾百人了,說相當一個營也沒錯。但是,抗聯的初期總共有三個方麵軍,各自有一萬多人,那就是師級單位了。抗聯的編製虛誇了兩個級別,例如,初期抗聯的“師”,是營級單位,這應該是準確的。

    而我們故事裏的義勇軍,其營級單位是中隊,隱藏了一個等級。

    ......

    “轟!轟!轟!”

    炮擊開始了,反正村子裏也沒有朝鮮人(都跑了、死了),房子也燒了,什麽顧慮都沒有,就是覆蓋性的炮擊。

    義勇軍的炮打得不怎麽樣,缺乏訓練。炮擊速度慢不說,炮彈甩得到處都是,裏外左右偏離不少,反正炮彈多,隊長命令每炮打十發,那就是一百多發炮彈,小小的山村都炸翻了。

    “第一小隊出擊!機槍火炮掩護!”

    他們的一個小隊還真有200人,小小的山溝裏兩百人衝出去也是一大片,這是典型的人海戰術。

    不過衝鋒士兵的裝備不錯,絕大部分是三八大蓋,腰裏掛著三枚日製的手雷,指揮官是盒子炮,還有一部分手中拿的是三米的長槍,這是拚刺刀用的。

    他們的側後方有六挺輕機槍“噠噠噠”的掩護著,剛吃了一頓炮彈的小鬼子恐怕招架不住。

    小鬼子的戰場紀律不錯,他們沒有特別的混亂,而是組織射擊、抵抗,抬著還有氣的傷員,互相掩護著撤退。

    鬼子兵射擊技術好,槍聲並不密集,可是衝鋒的義勇軍接連倒下不少。這就是訓練的差距,集團衝鋒,挺著胸膛往前跑,也沒有跳躍躲避的動作,能不吃虧嗎?

    小鬼子也好不到那裏去,義勇軍的機槍射擊水平不夠,可是六挺機槍,再加上迫擊炮的配合,撤退的鬼子也是損失慘重。

    終於,小鬼子的歪把子機槍架起來了,“咕咕咕!”的掃射義勇軍倒下了一片。義勇軍的指揮官趕緊命令臥倒,就地隱蔽,衝鋒被遏製了。鬼子兵的得到了可貴的喘息時間,快速的組織撤退。

    按說,鬼子的一個中隊應該有幾門炮。可是小鬼子炮彈緊缺,日本軍隊的步兵炮以山炮為主,山炮可沒有迫擊炮那麽輕便,再說他們手中有不少的擲彈筒,因此,出來搶糧食,他們就沒有想到還需要帶上火炮?這就讓他們吃了虧。

    義勇軍受到不小的損失,也就不敢追的太緊迫,他們拉著炮,一路的使用火炮追擊。82迫擊炮打得也不近,五六裏也沒有問題,所以後麵的追擊也就減少了傷亡。

    日軍遭到突然打擊,火力、兵力上均處於劣勢,損失了四十多人,還有不少的傷員需要抬著走,冒著炮火後撤,自己缺少火炮,完全是被動挨打。但是在被動中他們也不缺乏警惕,日軍是嚴格的按照操典辦事,所以一路的逃跑也不忘向道路前方、兩側的偵查。如果伏擊者隱蔽的不好,他們是可以提前發現的。

    這一次走的是山間的大道,速度自然就快。下午的四五點鍾,天色將晚時,一百多日本鬼子被趕到了金成柱的伏擊圈。

    金成柱的伏擊地點在山口外,此地的地形已經開闊,山峰較遠,已經算是平原了,不過是稍有起伏的地貌。他選擇此地,第一是避開敵軍的偵查,到了這個地點,出了山,日軍就麻痹了。第二,義勇軍的火力強,當然願意選擇開闊的戰場,充分發揚火力。火力弱的部隊才會借助山勢地形來彌補。

    伏擊的隊伍構築了三個陣地,三麵包圍戰場,沒有圍三缺一,這就是打殲滅戰了,不給小鬼子逃跑的餘地。

    等日本鬼子全部出了山區,來到了平原地,兩發信號彈升空,十幾門炮就打響了,於此同時,正前方的陣地之一側,一個小隊的部隊(170人)也出擊了。

    炮擊是為了壓製敵人的火力,出擊近戰是為了速戰速決,兵貴勝不貴久嘛。

    這支義勇軍是東北軍組建的,招兵、訓練都比較嚴格,組建、訓練的時間上也比較長,還采用了不少新的訓練方法,因此,素質比較好一些。他們的出擊動作還不夠規範,但是已經脫離了集團衝鋒,人海戰術的老套路,這個進步是本質的,動作不到位、不熟練是次要的。因此,他們的出擊進攻動作日軍極不習慣,幾乎沒有發覺到對手的出擊他們就接近了日軍,展開了近距離的攻擊。到這個時候,大規模的炮擊就停止了,步兵炮和機槍也向前移動,配合作戰。

    這隻出擊隊伍的目的是分割日軍,使得日軍成為兩塊,或者更多的分散小塊,以利於迅速的殲滅之。

    他們打出的信號彈就是要求李哲男中隊同時發起對日軍的進攻,因此,李中隊的全體就從後部壓了上來。

    隻要分割了日軍,進入了短兵相接的狀態,義勇軍的兵力幾乎是日軍的十幾倍,並且有三米長的長槍助戰,日軍被徹底的殲滅就是必然的了。

    殘餘日軍150多人在半個多小時裏被全部殲滅,義勇軍的傷亡不足百人(算上山裏的損失),這是一個大勝仗。

    義勇軍對待日本鬼子可謂根之入骨,他們把日軍的屍體全部扒光,頭顱割下來碼放成垛,屍體散布的到處都是。沒有掩埋是因為沒有時間,他們清理繳獲的武器之後,掩埋了己方陣亡的戰友,帶著傷員就撤退了。這裏距離日軍大部隊不遠,槍炮聲就會引來日軍,因此才需要速戰速決,並且快速撤退。

    ......

    在北朝鮮,大韓民國政府已經建立了各地的政權,相對南朝鮮已經比較規範了。因此,日軍到來之前都有各級政府官員、地方的武裝組織疏散民眾,堅壁清野,總體上說減少了不少的損失。但是,城市、村鎮的房屋建築是搬不走的,民眾也是不能做到百分之一百的疏散,因此,各地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整個朝鮮的地形就是東部多山,西部地形比較平緩,還有眾多的小平原,主要的交通線也都在西部。所以,日軍的進軍路線就是西部地區,沿著開城、沙裏院一線向平壤進攻。

    朝鮮的這種地形也便於民眾的疏散,他們隻要向東進入山區就相對安全了。

    韓國政府有義勇軍,也組建了地方部隊,他們為什麽不阻擊日軍的前進?為什麽不打阻擊戰?

    韓國政府手中的義勇軍目前有三個支隊。相當於三個師,總人數接近四萬人。日軍第1師團有兩萬三千人。義勇軍的人數占優勢,但是他們主要的問題是缺乏訓練,絕大部分是新兵,才組建一個多月的部隊能與日軍對陣嗎?第二個問題是他們缺少重裝備,這是因為義勇軍組建之初的目標就是遊擊戰,包括東北軍入朝的部隊,以及東北軍指揮的義勇軍兩個支隊都是按照遊擊戰裝備部隊的。當初誰也沒有想到局勢發展竟然如此之快,短短的幾天,整個朝鮮就翻了天。部隊的重新組編、裝備、訓練都是需要時間的。

    義勇軍唯一的優勢,就是有東北空軍的支援,為此,在平壤郊區臨時修建了一個戰地機場來支持這一地區的作戰。但是,空軍畢竟不是地麵部隊,出擊還要看天氣,並且隻能白天出動。總之一句話,飛機不能上刺刀,代替不了步兵。作戰中,空軍隻能是支援的作用。

    所以,目前的義勇軍隻能躲避日軍的兵鋒而不能硬拚,那種憑借堅城固守的戰法不適合當前軍力對比的。

    義勇軍也不是毫無作為,他們分散的遊擊隊成功的打了不少的小戰鬥,就像金成柱、李哲男中隊那樣。這些遊擊隊就分布於第1師團的周圍,日軍隻要有紕漏,他們就會上去咬一口。

    東北軍給義勇軍的裝備可是不差,不弱於日軍,所差的就是士兵的槍打不準,炮打不準。但是,利用熟悉的地形和局部人數的優勢,他們也打了不少的勝仗,讓日本鬼子吃盡了苦頭,損失不小。到後來,日軍不敢小部隊活動了。

    東北軍所轄的義勇軍主要還是活動於北部地區,像金成柱中隊來到沙裏院的是少數。

    南朝鮮的紅帶軍、黑帶軍表現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01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