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收複威海

字數:5714   加入書籤

A+A-




    山東派遣軍過了煙台之後建設了一個野戰機場,並於5月20日,到達了威海附近。

    威海是日軍占領的諸多城市、地區中防守較薄弱的一個,造成的原因是它的周圍有太多的更重要的地點,如遼東半島的關東州、天津、青島,另一方麵,日軍占領威海這三十多年中,此地一直很平靜,沒有出現過危機的局麵。

    目前局勢比較緊張,日軍方麵有所加強,但是力量仍然不足。這裏有一個得到加強的日軍守備大隊一千多人(一般隻有800人),還有一支人數不多的海軍隊伍,有兩艘小型的炮艦。除此之外就是軍警和在鄉軍人武裝:義勇隊了。所有的軍事人員、準軍事人員總數兩千多人。比較重要的裝備就是威海灣南北兩端的岸防炮和軍艦上的艦炮,守備大隊隻有數量有限的步兵炮。這樣的軍事力量對上山東派遣軍不是對手。

    在滄州準備的時候,在張學良的主持下就召開過軍事會議,初步的決策還是有的。按照預定的計劃,他們到達的當日,就要打一場夜戰,拿下威海的居民區。

    張學良頂著一個世界名將的光環其實打仗的本事平平,說不上有多少水平。比較典型的就是成就了傅作義的涿州之戰,一個小小的涿州城,奉軍是絕對的優勢,有重炮,有坦克,還有飛機助戰,結果打了三四個月,指揮的水平的確不怎麽樣。

    所以張學良、湯玉書、馬占山這些將領也沒有太高明的戰法。依靠東北軍當前的實力,他們隻要不出昏招,拿下威海還是正解。正所謂:強軍無名將,部隊的戰鬥力強,能夠絕對的主導戰場,那麽隻要一般的將領,按部就班的作戰,隻要沒有大的失誤,那就是百戰百勝。例如,曆史上日本侵略軍具有絕對的優勢,他們在中國大陸上橫衝直撞,日軍將領很少有幾個出名的,而國軍一方卻出了不少的抗日名將。這就是強軍無名將的道理。

    馬占山在曆史上有點名氣,那是因為他在黑龍江的抗日義舉,是東北軍中敢於抗日的少數將領中的一員。但是,此時他還是名不見經傳的中級軍官。

    到達的當日就發動進攻這是為了取得突襲的效果,兵貴神速嘛!之所以選擇夜戰,是為了減少平民的無辜傷亡,夜間百姓們都在家裏睡覺,街麵上沒有人,傷亡就要小得多。在居民區中畢竟有不少的中國百姓,當然日本人占領了三十多年,居民中的日本人也不少。

    威海城沒有像樣的城牆。此地之所以成為城市,起始於明代的衛所,這裏是威海衛。一個衛所才多大?因此它的老城池很小,居民區都在這個小城的外邊。

    進攻一個城市也不是瞎子摸象,胡打亂撞,軍事作戰都是有準備的,城市中的警察局在哪裏,什麽地方是兵營,那些地方有崗哨,有碉堡,日本人的居民區在哪裏,這些都要偵查清楚,標在地圖上。這都是常識性的東西,是必要的戰前準備。

    現代作戰,防禦的一方不會再建築城牆了,那是冷兵器的辦法。熱兵器的辦法就是建設碉堡等防禦工事。所以說,威海沒有城牆,不等於沒有防禦。

    進攻的主力是馬占山指揮的第五十五旅,21日的淩晨1點,部隊出擊,在夜色的掩護下靠近、進入居民區。

    必要的炮擊還是有的,都是用隨軍行動的步兵炮,拔除前進的障礙。今天無後坐力炮將充當主角,因為城市中的防禦碉堡都是鋼筋水泥的,小口徑火炮、炸藥包都無效。

    東北軍是幸運的,也可以說,乘夜突然襲擊取得了效果,部分碉堡不費一槍一彈就占領了,因為它裏邊沒有人。碉堡中陰暗潮濕,可不是裝修豪華的住宅,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誰也不會住在裏邊。

    在一個重要的路口上,在地形較高的位置,有一個碉堡已經射出了密集的機槍子彈。在城市中可以借助的地形地物不少,在一處矮牆上臨時鑿出一個射擊孔,無後坐力炮借助這個臨時的陣地,瞄準了碉堡。轟的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火炮的前後都冒出了長長的火焰,一枚炮彈直接從碉堡的射擊孔打入碉堡,一聲爆炸,碉堡就被掀了蓋子。裏邊的小鬼子,骨頭渣子都找不到了。

    這是無後坐力炮拔除碉堡的標準場景。

    零星的槍炮聲終於震動了威海城,人們都驚醒了。日軍守備部隊也驚醒了。

    在威海城居民區的部分,日本人沒有多少兵,守備隊防守的重點還是海防,是威海灣。東北軍從陸地上打過來,就等於抄了威海的後路,打在了軟肋上。

    居民區很快被解決了,那個小小的衛城還是一個重點,城市的要害部門都在城中,那裏有警察局和一個兵營。

    小小的城池是不會有甕城的。所以,直接用山炮炸毀城門,三輛裝甲車打頭,部隊就衝了進去。進城的一輛裝甲車被手雷炸毀了前部,車輪都飛了,包括駕駛員傷亡了三人,但是車頂上的機槍沒有毀壞,還在繼續作戰,它就充當了一個城門處的固定堡壘。這三輛戰車上,有一輛安裝了榴彈發射器,在小小的城中,它就是一個移動的機關炮,打出去的就是一片火海。

    警察局就成了重點,因為它是個比較堅固的建築群。步兵炮調上來就是一頓猛轟,炮彈的爆炸聲震耳欲聾,警察局院內則房倒屋塌,作為主建築的一座兩層小樓已經倒塌了大半,其餘的也是搖搖欲墜,警察局裏到處彈片橫飛,火光熊熊,臨時的、永久的工事都被炸上了天。建築物被徹底擊毀了,沒有任何的保留。這種痛下殺手,日軍可能還想不到,不少抵抗的日軍被埋在了廢墟的下邊。

    在街頭巷尾的較量中,不時的傳來連發射擊的湯姆遜衝鋒槍的槍聲。這支東北軍的部隊配備了大量的衝鋒槍,在近戰、巷戰中衝鋒槍有很大的優勢,在清理城市各個角落的戰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第五十五旅是兩團製的旅,旅長馬占山在城市外圍放一個團,重點控製居民區和海灣之間的地區,這就等於隔斷了威海這兩部分之間的聯係,既可以防止居民區的日軍逃跑,又截斷了海灣地區向西部增援。

    經過一夜的戰鬥,槍炮聲漸漸的稀疏了,進入市區的一個團在天亮之前完成了對市區的全麵占領。

    其實市區的各個角落均在威海海防炮的射擊範圍之內,日軍的海防炮一直沒有開炮。第一,因為夜間目標不清。第二,在市區,東北軍與日軍,與日本人的居民們混雜在一起,無法分辨清楚。岸防炮都是大口徑的火炮,如果向城市中射擊會造成巨大的傷亡,對日本人的誤傷就在所難免了。這就是他們沒能開炮的原因。

    但是,天亮之後,如果有明顯的炮擊目標,日本人是可以開炮射擊的。為此,東北軍方麵早有準備。那就是天一亮,在煙台的臨時機場上,東北空軍的五架戰機就起飛了。其中就有對付炮台的大殺器,那就是炮艇機,機載的無後坐力炮可以準確的攻擊炮台,堪稱是這個時代空對地的導彈了。

    天亮以後,第五十五旅在城內安民,抓捕所有的日本人,穩定市區的局勢。第十五師則向海灣沿岸全麵出擊。空軍出動兩架炮艇機、三架戰鬥機在空中巡邏警戒,並且向劉公島上拋灑勸降的傳單。

    傳單上說:日軍投降則可以保全他們的性命,連同威海城裏的日本人都可以遣返回日本國,東北軍保證運送他們回國的船隻在中國領海上的安全。反抗則全部消滅!

    東北軍對於日本的平民還是比較寬容的,東北地區的絕大部分日本平民不都是遣返回國了嗎?但是傳單上含糊地說:“反抗則全部消滅!”就有點威脅的意思。

    日本人未必會投降,但是勸降也有一定的效果,那就是日軍方麵暫時沒有軍事行動,顯然他們也在商議,畢竟威海城裏有數萬日本人,他們不知道東北軍會如何處置他們,其中不少就是他們的家人、親屬。

    時間沒過多久,渤海艦隊的一支小艦隊二十幾艘軍艦快艇來到了劉公島外的海麵上。這是海陸空聯合作戰,威海被包圍了。

    想當年,甲午戰爭時,日本人攻克威海的辦法就是日本的地麵部隊從遠離海灣的地點登陸,大迂回,從陸地上攻克了海防炮台。陷落於日軍手中的海防炮成了日軍攻擊港口,攻擊劉公島的大炮。

    今天東北軍同樣從陸地上進攻炮台。炮台的大炮都是三百毫米以上的,威力很大,可惜它無法攻擊山坡上進攻的部隊,對於重炮來說,這個距離太近了,成了射擊的死角。因此,火力強勁,兼有空軍掩護的東北軍可以輕易的拿下炮台,掉轉炮口,就可以攻擊劉公島。這與當年甲午戰爭的情況完全一樣。

    日本人的反抗完全沒有意義。

    東北軍也在等待,戰機在空中徘徊,並沒有攻擊劉公島碼頭上那幾艘艦船。

    誰說日本人不投降?在強大的軍力麵前,他們一樣要投降。曆史上的諾門罕戰役中向蘇聯紅軍投降的日軍也不少,有的還是成建製的。

    所以說,關鍵還是看軍事力量,有時候還有一些特別的條件。比如這一次:本地日軍守備部隊的官兵,基本都是山東當地所謂的日本僑民家的子弟,他們的父母、妻子、兒女就在威海市區,現在成了東北軍手中的俘虜。按照日本人對待中國戰俘的習慣,這些俘虜有好結果嗎?東北軍不能幹這種喪天良的事,可是劉公島上的日本人心裏是沒底的。將心比心,他們認為自己的親人危險了。自己拚命和讓自己的家人拚命那可是兩回事,一般人都會不忍。

    就這樣,一艘打著白旗的小艇從劉公島駛向海灣的碼頭,日本人投降了!

    他們要求的條件就是:活命和返回日本國。

    這都是可以的,飛機灑出的傳單上就是這麽說的,東北軍不能說話不算數吧?信譽還是要緊的。

    經過戰場總指揮張學良的批準,可以答應日本人的要求。聯係第三國的船隻送他們回國。

    如果不是投降的情況,按東北軍的慣例,對於日本人是要審查一下的,有罪惡的,恐怕要槍斃一批。

    遣返,也會有個別的情況,主要是與漢人聯姻的,有的家屬會跟著去日本,也會有留在中國的,當然這是極個別的了。

    英國人在中國沿海的大型商船不少,並且,這一次,法國人也特別的積極主動,很快就聯係到三艘大型商船,從山東半島到日本隻有一天多的航程,擠一擠一次就能全部遣返送回去。

    當然了,日本人的公司、工廠、商鋪,以及私人的財產全部沒收,打個收條,讓他們找日本政府算賬去吧。日軍的武器,港口裏的軍艦,民用船隻全部是東北軍的戰利品。

    遼寧的中日大戰還沒開打,東北軍在山東先收一筆戰爭的紅利。

    湯玉書這個司令出馬就立了一功,運氣不錯。湯玉書不是科班的軍人,是靠著湯玉麟上來的,但是他從軍也有多年了,大小戰鬥經曆的也不少,隻要不是太廢柴,也能練出來一點本事。這次威海作戰,雖說都是按事先的計劃行事,畢竟還需要臨場的指揮,他隻要沒有大的失誤,也算是不錯。

    拿下威海,就需要安定地方,部隊也要休整幾天,滄州的新兵要趕緊調過來,就地整訓,威海的防務就靠這些新兵了。因為山東派遣軍人數太少,下麵打青島,任務就艱巨了,因此不能分兵。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49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