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突擊
字數:5205 加入書籤
東北軍的快速反應部隊首次出擊,他們從葫蘆島登船,至山東萊州灣登陸,到達濰坊西部設立防線。
這支部隊被命名為山東派遣軍第二兵團,兵團司令是第六十五旅的旅長丁喜春上校。
部隊組成:第六十五摩托旅,含第204團、第205團;第五軍直屬炮兵團的第一營;還有新組建的津魯方麵軍的第二十五師的第241、242兩個團。總人數一萬人。
津魯軍剛剛組建,這個第二十五師是怎麽回事?
當決定取威海、青島之後,東北軍總參謀部就下達了組建津魯方麵軍的命令,軍長等各級主官已經任命,番號也給了。第一批兵員就是在滄州招募的一萬多人。因為用兵急迫,這些才訓練了一個月的兵就倉促的組建了第二十五師,中下級軍官尚未配齊,就拉上了戰場。他們有三個團,其中的一個團留在威海充當警衛部隊,站崗放哨,還有一個看押、遣送日本俘虜的任務。另外的兩個團就被派到了濰坊前線。
剛剛組建的部隊能用嗎?
這個話就看怎麽說了。
這個年代裏,無論在軍閥混戰的戰場上,還是抗日的戰場上都不乏抓來的壯丁,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幾乎沒有任何的訓練,不少人就是赤手空拳,有的甚至沒有軍裝,這樣被拉上前線的不在少數,他們完全被當做炮灰使用。與這種情況相比,滄州的兵起碼是自願參軍的,裝備齊全,有一個月的基本訓練,懂的了軍紀,可以列隊出操,槍能夠打響,手榴彈能甩出去,也知道有時候會上刺刀拚命的。對於其他的軍閥,這些就是合格的兵了。
東北軍把他們拉上前線也實在是不得已,山東戰場上,東北軍的兵力太少了。就拿濰坊防線來說,第六十五旅很強,可是兵太少,滿打滿算才六千人。幾十裏的防線上人都占不滿,崗哨都不夠用。這些新兵總比百姓要強吧?
這些人怎麽用?東北軍是不會不負責任的讓他們當炮灰的。他們的辦法是:以營為單位,混編到第六十五旅中。
六十五旅有兩個團,新兵也是兩個團,按照營編號一一對應,合並在一起。新兵的排長以上軍官都由對應的副職軍官擔任。比如一營的副營長,就是新兵一營的營長,連長、排長以此類推。這樣一來,一個團就有六個營了,三個原有的摩托化營,三個步兵營。作戰的是老兵,新兵站腳助威,站崗放哨,協助防守,打掃戰場等等,總之是輔助性的任務。就算拚刺刀,也增加了人數不是?
其實,滄州地麵上的人,崇尚武術。吳橋是雜技之鄉,雜技,那就是練武之人外出賣藝,混口飯吃的延續節目。近代有位霍元甲,他的家鄉就臨近滄州。所以說,真的要拚刺刀,白刃戰,這些新兵可不差,各個能打。那三米的長槍到了他們的手上,更好用。
戰場的地勢屬於丘陵地形的邊沿,北部是平原。東北軍的防禦陣地以鐵路為中心向兩邊展開,平原和丘陵都要照顧到。當然也不是一條直線,是借助地勢守住幾個點就夠了。
他們是5月26日夜間到達戰場的,選擇地點,連夜就要趕修工事,增加了五千新兵,修工事就快捷了不少。修工事也是軍事訓練的重要一課,這也等於給新兵學習鍛煉的機會了。
山東的山地平原都不缺少樹木,這為修建工事提供了建築材料,重要的工事都要有防炮的功能。
防禦陣地的一個及其重要的功能就是通信聯絡,這是靈活指揮作戰的重要之處。所以通信的線路要設置的巧妙,還要有雙線、多條線路,防止被炮火中斷聯係。最重要的就是遍布於戰場各處的觀察哨,偵查敵情,糾正和指揮炮擊都需要及時的通信。重要的地點,還要把通信車開過去,車上有無線電報的設備,可以保證在電話線中斷的情況下,繼續通信。
如果有步話機就好了,但是此時還是沒有。
到了27日的早晨,疲憊的士兵們都睡覺休息了,等待著即將來臨的大戰。
日軍的偵查已經知道了東北軍防線的方位,也是有備而來。因此,他們一出發就是戰鬥隊形。
今天的天氣與昨天差不多,東北的空軍還是不能大規模出動,依然是三架飛機在戰場上尋找機會,起碼能起到偵查的作用。
現在的飛機還是從滄州起飛的,一兩天後就可以利用青島以北的機場了,這個戰地機場就是為青島和濰坊兩處戰場準備的。
天不隨人願呐,但願這種天氣早點結束。
到了下午四點,偵查的報告一撥一撥的送到丁喜春上校的手上,日軍臨近了,打頭竟然有五輛坦克,就是日本人的豆戰車。
日軍的甲種師團都裝備有戰車,第6師團自然不能例外,但是在曆次的空襲中,他們的戰車、大炮、輜重馬車這些大目標都是重點,因此第6師團的重裝備都毀的差不多了,能剩下這五輛戰車真難為小鬼子了,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保護下來的。
東北軍一方人數少,並且摻雜了一半的新兵,再加上空軍支援的力度有限,所以他們今日的防守也是很艱難的。因此,各種兵器就都要充分的利用,能占便宜的機會就不能放過。
第一波打擊日軍的當然是火炮啦,那就是炮營的10門自行重炮。120毫米榴彈炮的射程都在10公裏以上,自行火炮機動性強,如果適當的前出,可以在敵軍的行軍狀態中給予打擊,給第6師團當頭一棒,給他一個下馬威。
超遠距離的炮擊,靠的就是觀察哨。這就是早一步到達戰場的好處了。
丁喜春一直在戰場地圖前盯著參謀們標注的日軍動態變化,他在掌握出擊的時機。10門重炮,和掩護火炮的裝甲車已經準備就緒,就等著出擊的命令了。
日軍的行軍隊伍拖拉出十幾裏地。終於,日軍大隊的大部分都進入了重炮的射程。丁喜春舉起右手,指揮部中頓時安靜了,沒人說話,靜靜第望著他。
“命令!重炮突擊隊出擊!”
參謀們有的在打電話,有的跑了出去,傳達命令。
鐵路旁的大道上,馬達轟鳴,一個車隊開始向前移動。自行火炮的行進速度是每小時40公裏。比老毛子的坦克快了不少,與東北軍的裝甲車相比,可就像蝸牛了,還是太慢。
出動的裝甲車是13輛,這是一個連,每個步兵班一輛車,每個排還有一輛火力支援裝甲車,就是頂部有炮塔的那種,炮塔上有裝重機槍的,也有改裝榴彈發射器的。連部是一輛指揮車,車頂上有旗幟也有信號燈,都是用來指揮的。營以上才有通信電台。
裝甲車在前麵,速度很快,向西駛去,裝甲車的任務是警戒和保護陣地。通信車邊走邊釋放電話線,這條線路是指揮炮擊用的。預設的陣地還在十裏之外,自行火炮要十分鍾才能到達。
炮兵就是技術兵種,外行人根本就看不懂,比如現在:十門重炮借助地形排成交錯的兩排,大約一百米外樹立起紅黃兩色的一塊牌子,圖案是一圈一圈的,形狀像是靶場上的標靶,所有的火炮都向這個標靶瞄準。是的,不是瞄炮擊目標,而是瞄準這個假設的靶子,所以才叫做“間接瞄準”,也叫“間瞄射擊”。炮彈箱子上放著個木板,有人在那上邊劃來劃去,還有圓規三角板什麽的,另一個人手裏拿著電話,可著嗓門喊。陣地上揮舞著小旗子,的口令聲喊成了一片,外人聽不懂他們喊什麽。都是“xx號炮位xx數字”,像是外星語言。過了一會,打頭的一門炮“轟”的一聲打出了一發炮彈。向誰開炮?目標在哪裏?根本就不知道,幾十裏之外誰能看得見?過了一會,又是一片的口令聲,又是一炮。兩三炮之後,所有的炮位都忙碌起來(火炮後麵的門是開著的,為的是裝填炮彈和操炮),之後就是十門炮齊鳴。打完一炮,接著揮舞旗幟,接著喊口令,耳朵都快震聾了,還能聽到喊什麽?也許能,因為開炮時所有的人都張大了嘴巴雙手捂住耳朵,其實耳朵上還有個大耳機子,那不是耳機,是捂耳朵的隔音罩子。轟隆隆的打了一陣子,陣地上又是一片的忙碌,夾雜著口令。然後各個炮車就列隊開走了。
這就是炮兵陣地上一個波次的炮擊。
看看小鬼子那邊就知道了:正在行進的鬼子大隊,猛然間聽到空中的轟鳴聲,經驗豐富的一聽就知道這是大口徑的重炮。
“炮擊!炮擊!”
“隱蔽!防炮!”
鬼子隊形馬上分散開來,尋找地點,臥倒防炮。炮彈在附近的山坡上爆炸了。接著又是一炮,這一回距離道路近了。然後就是密集的炮彈,轟轟的爆炸震耳欲聾。豆戰車變成零件飛上了天,馬車連同馬匹四分五裂。鬼子行進的道路,從前到後,依次被密集的炮彈掃了一遍,留下一路的彈坑。殉爆的彈藥還在一聲一聲的爆炸著。
這一波的炮擊給日軍造成的人員損失估計要上千,車輛、騾馬、大炮被炸翻不少,豆戰車又損失了兩輛。
可是呀,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每一發重炮的炮彈,用人民幣說都要上萬,這一波的炮擊就是數百萬元!打仗打的就是銀子!
這一通炮擊也真是給日本鬼子一個下馬威!日軍師團長福田彥助中將有點怕了,真是來者不善啊!就算給日本人同樣的機會,他們也打不起這麽多的炮彈。
但是第6師團沒有別的路,隻有向前。
被炮擊了,就說明附近有炮兵的觀察哨。福田命令就地隱蔽紮營,派出部隊四麵出擊搜山。
這如果是在東北的戰場上,搜山的小隊鬼子兵絕無好下場,因為鬼子大隊的周圍一定會有數不清的遊擊隊,可是在山東沒有這個條件,東北軍兵力少。韓複榘也在打遊擊,但是,他們的遊擊水平就要差一個檔次。
東北軍的觀察哨都用眼睛盯著呐,來少了叫你吃黑槍,來多了就跑路。他們除了騎馬就是通信車,逃跑還是沒問題的,逃跑的後路早就準備好了,至多丟下一點電話線。
天色以晚,今天就算混過去了。明天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53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