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光複青島
字數:5831 加入書籤
第142團用兩輛裝甲車的代價摧毀了青島北部的嶗山要塞。第一輛車上陣亡三人,傷兩人,炮沒有打響,是因為火炮的擊發機構被毀,炮彈打不出去了。剩下的人借助裝甲車殘骸存活了下來。第二輛車傷兩人。這就是全部的傷亡。
想一想旅順口的雞冠山要塞,日本人打了半年多,死傷六萬多人,真是不成比例呀,是不是不負責任的瞎編,給張作霖戴高帽?
這兩處要塞差別不小,雞冠山要塞規模宏大,這個嶗山要塞隻是個小兒科。這還不是關鍵處,最關鍵的還是戰法,方法正確才是硬道理。
乃木希典打雞冠山要塞,打了半年,損兵五萬,換上兒玉源太郎八天就拿下了。兒玉的辦法就是就是用大炮轟,他用的是普通火炮,正常的遠距離炮擊。幾米厚的山體硬是打出一個大坑,一米多厚的混凝土,一層一層的剝下來。扣除謀劃準備的時間,這樣的炮擊也就是一兩天。如果兒玉不來,乃木可能還要打半年,再死傷五六萬,還是打不下來。
東北軍的辦法是把炮彈打到要塞的內部,大量的重炮彈從內部爆炸,事半而功倍。
方法不同效果就不同。
一個晚上拿下一座要塞,是不是太快了?
時間不是這個算法。兒玉源太郎謀劃了五六天,打了一兩天,比乃木那個半年是不是也快了很多,這也是不成比例的。東北軍在前方指揮的是湯玉山,是個普通的將領。下命令的是張學良,作戰要領,或者叫操典是東北軍總參謀部的,部隊都是照著操典訓練,這種打要塞的辦法平時就演練了多次,並不是到了戰場上再想辦法。操典背後的實質人物是趙三本。趙三本的辦法是總結了“曆史”的經驗,從時間上說,那可是近百年!謀劃了一百年,這個時間夠長的了,所以幾個小時就拿下了。如果趙三本手裏有導彈,打這個要塞不過是分分秒秒的事情,那是不是更快呢?
時代的差距體現在技術上,那是本質的變革。軍事技術也好,謀略也罷,說到底,就是個方法論。方法正確,靈活運用手頭的工具,效果當然不一樣啦。
這種軍事要塞在現代為什麽沒有了?那就是因為在現代人的智慧之下,這東西不頂用。建設了幾個月的工事,一個小時都頂不住,要它何用?
同理,東北軍在海城修的要塞,日本人辦法就不多,短時間內他們是過不去的。這就是時代的差距。
......
第141團的任務是拿下黃島上的海防炮陣地,這個任務與打要塞相比就容易的多了。海防炮都是300毫米以上的大家夥,對付海上的軍艦很厲害,可是要對付從炮台後麵上去的步兵,這些大炮就是一堆廢鐵。不少的大炮,連炮口都不能轉到後邊來。即便能轉過來,射程幾十公裏的炮,打近在眼前的目標,也是不可能的,那叫射擊死角。東北軍士兵手裏新裝備的槍榴彈,都比那個巨炮作用大。
所以,第141團需要克服的就是過於複雜的地形,他們隻要設法上去,步兵士兵對炮兵士兵,這個戰鬥毫無懸念。
占領炮台之後,他們的任務就是炮擊港口裏邊的日軍軍艦,哪個軍艦敢開炮反抗,就用岸防炮擊沉它。十幾裏的距離,對於岸防炮就是近距離射擊了,命中率會很高。有不少的軍艦尚未生火,是不能動的死目標,這就更增加了命中率。
在142團拿下嶗山要塞的同時,141團也順利的占領了黃島上的幾處炮台。找來炮兵,把炮口對準了港口。
第五十五旅進入了市區。
夜戰威海的就是他們,這一次就更是輕車熟路了,旅長馬占山對照軍事地圖區上各處的重點,分派各團各營的任務,有打警察局的,有攻擊兵營的,哪些地方有崗哨,有碉堡都要分派兵力火炮摧毀之。日本人的居民區也是重點,按照上一次的經驗,不少日本的平民手中也是有武器的,敢於反抗的也不在少數,這些都要交代清楚。
東北軍就是習慣於用炮,城市中也不例外,前進的障礙,碉堡什麽的就用無後坐力炮,借助建築物頑抗的就用山炮轟,樓房平房全部擊毀。
青島市區很有特色,德國人建築的小樓很漂亮,一直到現代都是極具地方特色的。此時作戰就顧不得了,還是人命值錢,管他多漂亮的樓,隻要反抗,就是用炮轟,把樓房都打平了才完事。日本鬼子好拚命,不能給他們拚命的機會。
想當年為了保護北京的城牆,都有不準用炮轟的命令。當然了北京城是和平解放的,否則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可是沒過幾年,那城牆不是都扒了嗎!扒的流幹淨,連城門樓子都沒留下!永定門、崇文門、西直門等等的城門樓子都是很漂亮的,也都有深厚的曆史事件的積澱,很多重大的曆史事件與他們有關,可是現在隻留下了照片,片瓦不存了!說實在的,大規模扒城牆的時候並不是現代大規模建設樓房的年代,北京城的地皮沒那麽緊張,扒城牆也沒有個充分的理由。還有幾位學者進言:不要扒。可是非扒不可!似乎是在賭氣,也可以理解為為了什麽而鬥爭。總之小百姓說不清楚,也不能理解,留待後世的曆史學者去研究吧。
占領上海的時候也有不準用炮轟的命令,那可是認真的執行了的(“戰上海”的電影裏邊就有)。不知道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建築還能保存下多少?
東北軍可是不管那一套,戰士的生命更重要,就是拿炮轟!
東北軍的這支部隊中裝備著大量的湯姆遜衝鋒槍,在青島城中,連發掃射的聲音不斷,在巷戰中,就等於無數的輕機槍橫掃整個城市。士兵們轉過一個街口,都是先用衝鋒槍掃上一梭子。踹開一扇門,不是投手榴彈就是衝鋒槍掃射。如果不是這樣,鬼子兵的瘋狂反抗就會造成大量的傷亡。
東北軍占領了黃島上的炮台之後,渤海艦隊的一個編隊二十幾艘軍艦快艇就開過來,堵住了膠州灣的出入口。膠州灣比較大,大大小小的碼頭有好幾個,船隻當然不少。
在軍用碼頭上有日軍軍艦四艘,其中竟然有一艘老舊的巡洋艦:多摩號,排水量三千多噸,艦長一百多米。另外三艘是護衛艦、炮艦級別的。戰鬥打了幾個小時了,這些軍艦已經生火起錨,駛離了碼頭,猶豫中向膠州灣的出口駛去。海灣是出不去的,外麵的魚雷艇嚴陣以待,出去就擊沉。他們也無法對城市中的戰鬥支援炮擊,因為黑夜裏找不到目標。
占領炮台的地141團,用炮台上的信號燈發信號,要求日本軍艦投降,他們沒有回答,卻開了炮。
岸上的戰鬥也打到了碼頭,它們的小口徑火炮和機槍也開始向岸上射擊。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客氣了,炮台上的兩門岸防炮就開炮射擊了。這麽近的距離,海灣之中船隻航速又慢,岸上的炮就能打得很準。巨大的炮彈打這種老舊的艦船,命中一兩發就能擊沉一艘。沒有什麽懸念,多摩號吃了三發炮彈被擊沉,其餘的都是一發炮彈就炸飛半條船。
海灣裏大型船隻有十幾艘,小船就數不清了,上百艘也有。東北軍逐個登上這些船隻檢查,凡是日本人的船,人員全部抓捕,反抗的就擊斃,船隻扣留。
天亮後,武裝反抗基本清理完畢。
青島已經被小日本占領了十幾年,城市中的日本人特別的多,比東北的城市裏還多。今天,他們的“僑民”身份到了頭。所有的日本人全部要抓捕,集中看押,公司、工廠、商鋪以及私人財產,不管是浮財、物資還是不動產,全部沒收。
東北軍還是講道理的,沒收的財產都打收條,讓他們回國找日本政府算賬去,因為這些財產全部充當戰爭賠款了,這是日本政府應該付出的。並且這些財富中的不少都是掠奪中國的財產,中國有理由收回。
日軍沒有投降,因此也就沒有幾個戰俘。但是日本的平民有十幾萬,這些人當然要遣送,那是後事了。
......
像威海,東北軍占領了,發個聲明收複了國土也就算了。但是青島的地位非同尋常,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人乘機對德國宣戰而竊取的,也是有條約的,也曾激起中華全民族的激憤。理論上中國也是一戰的戰勝國,可是戰勝國的國土讓日本人占領了,還寫在一戰後的合約中!還有天理嗎?上哪兒講理去?從這個意義上說,收回青島主權,那就是全國矚目的大事,不能草草了之。
第二天,5月29日,東北軍政府通過報紙、電台發布公告,宣布東北軍於1929年5月28日光複了青島。為了慶祝這個勝利,預定6月10日,在青島舉行隆重的光複國土入城儀式。東北軍政府向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發出公開邀請,請中央政府派員現場督導訓示。同時向國內各個黨派、團體發出公開邀請,歡迎各界派員參加。向各國駐華使節(日本國除外)發出公開邀請,請派員參加中國人的盛會。
這一則公告震動了全國,民間輿論再次沸騰。青島給中國帶來了太多的恥辱,今天總算理直氣壯地收回來了!此事的確應該慶祝,要全民慶祝!各家報館紛紛發表文章、評論,這真是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時候。
南京國民政府說不出高興還是不高興,總之有點尷尬,這麽長臉的事讓東北軍辦了,中央的地位何在?想一想,東北軍不收複青島,國軍能收複嗎?絕無可能,國家羸弱,沒有那個能力,也不敢。上海的日租界就在眼前,日本國也沒有幾個兵,並且日本人經常的鬧事,國軍敢收回嗎?中央辦不了的事情,一個地方軍閥給辦了,搞的中央都不好表態。支持吧?怕得罪日本人,不支持吧?全國的輿論受得了嗎?派員參加不好表態,到了青島說什麽?不派員吧,人家點名邀請了,還給了一個“督導訓示”的客情。訓示什麽?恐怕話都不敢說。最後經過智囊們研究,決定委派南京政府駐奉天的聯絡官方本仁代表南京政府出席,但是告誡他不要說話,人去了就行了,什麽都別說。
南京政府就這麽怕日本人?
是的,的確怕。但不是平白無故的,有原因,也有道理。這個原因是什麽呢?是海軍!中國等於沒有海軍。而此時的日本是海上強國,如果算細賬,日本國的海軍可以稱為世界第一。英國的世界第一強國那是名義上的,大家都裝糊塗罷了。曆史上,幾年後,日本國以一國之力,打敗了美國、英國兩個國家在亞洲的海上力量。作為海軍力量標誌的航空母艦,日本國常備的就有十幾艘,高峰時達到二十幾艘,在世界上這是絕無僅有的。
再看看地圖,中國的海疆從北邊的朝鮮算起,日本、琉球、台灣這一串都是日本的。日本國出動幾艘軍艦來到窄窄的台灣海峽,則中國從福建向北數千裏的海岸線就被日本人封鎖了。如果再派一個艦隊封鎖廣東省的沿海,中國就與世隔絕了。作為一個國家,一個大國,怎麽能夠沒有國際交往、國際貿易!還有難得的國際援助呢?
其實東北地區也有這個問題,如果中國的海疆通道中斷,東北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之間的合作就全部中斷了。東北地區的損失也是很大,起碼東北的發展將被遏製。
東北強於中央的有兩點,第一,有對蘇聯的貿易,暫時有所緩衝;第二,東北不是中央政府,不負那個全麵的責任。因此,有時候就可以裝傻充愣,辦點出格的事,耍二百五,反正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說實在的,有點無賴的意思。
正是因為這一點,東北當局也要處處給中央留麵子,留餘地,不能把事情做絕。
罵蔣介石軟弱也好,罵他不抗戰也罷。東北當局有時候也可以罵兩句,罵人容易,但是心裏要明白這些道理,做事就要悠著點。
說這些也不是為蔣介石開脫,蔣介石做事都對嗎?否!他幹了很多反動的事,他如果事事正確就不會被趕到台灣去了。我們的意思是對曆史也要實話實說,否則,怎麽解釋出征緬甸的遠征軍?怎麽解釋抗戰打了幾年都不宣戰?(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