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戰爭與政治
字數:5449 加入書籤
南京方麵對日本國的外交姿態極其強硬,試圖逼迫日本國服軟就範,為政府贏得政績,贏得民眾的口碑,樹立威信。
這些是國民能看得到的,是公開的一麵。那麽說還有另一麵了?是的,有!
南京政府通過已經到達濟南的吳鐵城來約束韓複榘,這是其一,其二是通過南京政府駐奉天聯絡官方本仁,轉達中央政府的意見,協調東北軍的立場。
我們先說吳鐵城。
日軍第6師團撤離濟南,山東的國軍自然就收複了濟南城,濟南地位重要,韓複榘的行轅當然要第一時間回到濟南城,原因就是兩個字:利益!因此吳鐵城就是在濟南會見韓複榘的。韓複榘畢竟還掛著國民黨的名號,對中央的話還是要聽的。
他當麵告誡韓複榘:“向方兄,我們對日本人不能一味的強硬,要留有餘地,以便於中央從中斡旋,實施國家的大戰略。”
韓複榘問道:“請子增先生請明示,中央的命令我山東定然照辦。”
吳鐵城:“濟南的街麵情況我也看到了,有些過分了。對於日本商人、日本僑民我們還要依法辦事。國軍不是山大王,怎麽能用這種激烈的手段呢?”
吳鐵城所說的當然是山東抓捕日本人,查抄日本人財產的事情啦,這都是跟東北軍學來的。他們收複濟南後,第一個要幹的就是抓捕和抄家。
按說這等肥差事應該是韓複榘的嫡係部隊來幹,這可是肥得流油啊!可是淄博前線,那可是日軍的一個師團呀!雖說是敗軍,又有東北軍支援,也不是好對付的。韓複榘的主力部隊都在淄博,絕對不敢動用,那麽濟南的差事就要其他的雜牌們來完成啦。
韓複榘也是約法三章:所有繳獲要歸公,但是好處還要給,誰也不能白出力不是?各個部隊,收繳的日本人財物,上交作價之後,返回兩成。如果有人敢私吞,則軍法從事!韓複榘的嫡係心腹也不光是軍隊,地方的官員、警察之類的也不少,他當然會派人監督,嚴防私吞巨額財產,小打小鬧的貪墨是免不了的了。
這個命令一下,濟南城就雞飛狗跳了。
濟南的日本人,有一部分跟著第6師團走了,也有數千人。這一批都或多或少的帶有官方身份,當然也是富有的上層。可是濟南城裏的日本人也有幾萬人,走掉的還是少數。韓複榘的命令一下,第一批被抄的就是日本的商人,因為他們有錢啊!油水大!
吳鐵城說話的時候,就是這個階段。如果沒有吳鐵城說話,那麽第二批、第三批直到所有的日本人都被抄家才算完事。
除了對待日本平民,吳鐵城對淄博的前線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不要主動出擊,不要繼續給日軍造成過大的傷亡,總之,就是圍而不打。
對於這一條,韓複榘倒是認可,他自認為能守住陣地,不讓日軍逃竄,那已經很不容易了,他可沒有進攻的能力。
韓複榘的抗日是與東北軍合作的,所以他不管怎麽執行南京的命令,還是要通知東北軍的。張學良的回答也很幹脆:建議他照辦!
對待山東境內的所謂日本僑民,韓複榘就要費點心思了,他與自己的智囊部下一番商議,采取了折中的辦法:已經抓了、抄了的,財物不能退,他也退不了,都瓜分完畢了如何退?因此,抓的人也就不能放,照舊關押,該做苦力的繼續做。還沒有抓,沒有抄的,就不要動了。但是,也不能放過他們。稅務、厘金等等的,原來的日本人是受到關照的,從現在起,還是“關照”,但是,是加倍收稅的關照,狠勁的刮他們的錢。這些日本人就成了下等人,成了壓榨的對象。
這是南京政府對山東的要求了,那麽對東北軍呢?南京又有哪些要求,要協調什麽?
張作相、張學良剛回到錦州,收到南京命令的方本仁就趕過來了,對他們敘說了南京的意見,希望東北軍配合。這個意見與南京對韓複榘的要求類似,那就是暫時停止對第6師團的攻擊行動,不要給第6師團造成過大的傷亡。
對待東北軍一方,南京方麵就要訴說緣由了,不能這麽簡單的一句話。希望人家合作,就要有誠懇的態度,這也是人之常情嘛。如果不能坦誠相見,還談什麽合作?
因此,方本仁說道:“中央政府對東北的態度是誠懇的,希望你們你們能理解中央的苦衷。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希望雙方都能理性明智的對待。我們中央政府還沒有對日本國有過激的行動,這就使得日本國還不能對中國宣戰,還保留著一線希望,保留一點和平的最後底線。你們東北的行動已經十分的危險了,但是,畢竟你們還是局部的地方政府。韓複榘是南京一方的官員,山東是南京政府管轄的行省。第6師團如果被殲滅,那就是我國中央政府的行動了,日本國對華宣戰就有了理由,宣戰的可能性極大。一旦宣戰成為事實,日本國的海軍封鎖我國的海疆就是必然的結果。不要說中央的損失如何?全國的損失如何?就是東北地區損失也不小。你們對於西方各國的貿易、技術交流將全部中斷,工農業經濟就會陷入空前的危機。我們南京方麵尚有緬甸、印度的對外通道,東北地區就沒有這個便利了。我們中央的國軍也好,你們的東北軍也好,有能力打破這個封鎖嗎?本土作戰我們的陸軍可以取勝,海外作戰就要看海軍了。我國的海軍如何?這就不必說了,海軍都在你們的手裏,你們更清楚。因此,我中國的杭日需要時間,需要積累力量。
另一方麵,我們也不能指望西方列強來幫我們打破日本人的交通封鎖。英美的重點在歐洲,他們的海軍主力也在歐洲,對於他們來說,歐洲是根本。因此,不能指望他們為了中國的利益,或者為了他們的在華利益而把海軍主力調到遠東來,與日本國決戰,這是不可能的。英美寧可蒙受一些損失也不會與日本海軍決戰。一切還要靠我們自己。
以上這些是南京政府讓我轉達的意見,請貴方仔細的斟酌。”
南京方麵是下了力量的,也真是實心實意的勸告東北方麵,希望能理解南京的苦衷。因此,才令他們的官員對東北方麵全麵攤牌。這也是東北軍展現的實力贏得了南京方麵的尊重。換了別的軍閥,例如韓複榘、閻錫山等,南京絕對不會說這個。即便是曆史上哪個易幟的張學良,蔣介石也不會道出這些苦衷。
這就是戰爭與政治的關係,戰爭打贏了,政治上不一定能贏。例如清朝末年在越南打的中法戰爭,戰場上中國打贏了,談判確是個和局。說到底還是國家的利益,麵對利害攸關的問題,不能任性所為。
張學良、張作相作為東北軍的高層當然是知道這些戰略的分析和利益要害,張作霖不會不與他們商議這些戰略問題。方本仁不說,他們也知道。東北軍敢打敢殺,那還不是因為東北隻是一個局部。喊打喊殺,高呼抗日很容易,真正對國家負責就不容易了。為了抗日,國家還是需要積累財富和軍力。如果中國窮的什麽都沒有,把義和團,把滿洲八旗拉出來,大刀長矛的就能抗日嗎?精神不能沒有,物質更是不能缺。
在沒有有效的克製日本海軍之前,不能輕易言戰!被逼無奈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日本人真的封鎖了中國的海疆,南京、東北都能奮起反抗。但是,那樣的抗戰將十分的艱難,損失也會很大,就像原本曆史的樣子。
如果中國有了強大的經濟,富國強兵,有克製日本海軍的辦法,我國的抗日就不會造成那麽大的損失。甚至可以輕鬆地打到日本本土去,徹底的鏟除日本軍國主義,而不會讓他們在二戰之後又死灰複燃。
想當初,張作霖還頂著那個國家元首名義的時候,不是也不敢宣戰嗎?更何況還有個吃貨高參呢?
事關重大,張作相、張學良還是要請示大帥張作霖才能最後決策。
從利益上說,這一戰,東北軍取得了青島、威海兩個港口城市,而且,青島是華北地區僅次於天津的工業城市(紡織業十分的發達),經濟地位十分重要。有了這麽大的收獲,為了避免海上的封鎖,讓一步有如何?這也是東北占了地方政權的便宜,如果是南京政府來取青島,那個後果就不一樣了。
最終,東北方麵的答複,南京方麵還是滿意的。東北軍繼續圍困第6師團,但是停止主動的攻擊,隻保留小力度的空襲壓力,目的還是讓第6師團動彈不得,避免他們流竄危害其他地區。
為了遼寧的戰場,第五軍第六十五旅丁喜春部撤回錦州,防線由第十五師湯玉書部接防。津魯方麵軍加緊組建,他們要擔負起各地的地方防務。
從6月中旬起,隻要天氣允許飛機起飛,東北空軍就會出動三五架飛機對第6師團進行空襲,空襲的力度悄悄的下降了。有時候,空軍也會拋灑一些翻譯成日語的傳單,對於頑固的日本士兵,不能指望教育轉化他們的思想。傳單的內容主要是把第6師團當前的絕境講清楚,讓他們不要抱什麽幻想,也不要被日軍的軍官欺騙了,讓他們知道已經處於絕地,他們麵前隻有投降和死亡兩條路,沒有別的選擇。
日軍第6師團的處境是清晰的,沒有任何的疑義。日本人無論如何決策,動作都要快,因為第6師團堅持不了幾天,兩三萬人(部隊中有濟南的日本平民)的口糧就不是小數字,他們的糧食供應完全斷絕了。他們的周圍布滿了東北和山東兩方麵的部隊,外出打糧是絕不可能的。
東北軍的合作態度讓蔣介石很滿意,似乎找到了領袖的感覺,東北軍給了他一個天大的人情,不知道這兩方的關係是否能夠以此為契機而向好的方麵發展呢?
南京國民政府對日本國的態度始終強硬,“道歉、賠款、承辦凶手”是談判的先決條件,不答複則拒絕談判。英美的態度就是高唱和平的高調,不肯幫忙。日本國對東北軍那是連說話的餘地都沒有,東北軍拒絕與日本國的一切來往。
情勢逼迫如此,日本人再猖狂也要想一想:三萬人,一個師團還要不要,還有山東被羈押的幾十萬日本“僑民”呐!都不要了?
現實還是要講的,報複那是以後的事情,日本人終於屈服了,真的不容易呀!要知道,這是在丟了青島、威海等地的情況之下,日本國不得不屈服。這也是自從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國第一次這麽“屈辱”。
6月24日,日本國政府公開照會中國國民政府,為濟南事件向中國道歉;同意在國際監督之下賠款;日本國聲明:第6師團師團長福田彥助中將已經剖腹自殺謝罪。
“道歉、賠款、承辦凶手”這三條日本人也算是答複了。
但是日本國的照會中也提到了在山東的日本僑民的財產被非法掠奪,中國方麵也應該給予賠償。
到此,國民政府賺足了麵子,贏得了威信,重新派出代表,重啟兩國的談判。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60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