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富國強兵

字數:6327   加入書籤

A+A-




    按照日本人的慣例,領軍的將領遭遇大的失敗,是要剖腹謝罪的,謝罪就是向天皇謝罪。第6師團吃了大虧,又陷入絕地,這個責任就需要有人來負責。第6師團是山東地區的主力部隊,因此,青島、威海,還有膠濟鐵路沿線的喪失,第6師團也是脫不掉幹係的。這一次師團長福田彥助的剖腹可不是自願的,那是日本內閣迫於談判的壓力,責令其剖腹謝罪的。

    在原本的曆史上,東北的抗日形勢太吸引眼球了,導致山東的抗日形勢不那麽引入注目。日本人在東北的所作所為,世人注目,因此,日本人在山東的存在常常被忽視。實際上,在九一八日軍全麵占領東北之前,日本國在山東所占據的地盤,獲取的利益也是很大的。山東的大小城市,他們占據了數十個,比東北一點也不差。在山東的日本“僑民”不比東北少,隻是還沒有大量的農村“開拓團”。日軍在山東的駐軍也不少。

    但是,現在所有的這些都沒有了,日本國數十年的努力毀於一旦,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日本政府為了和談,為了挽救第6師團這些兵,還有山東的幾十萬日本“移民”,福田師團長就是替罪羊,他必須死!

    日本政府哪管你死不死,他們為了重開談判就要宣稱“福田彥助中將剖腹謝罪了”。有了這一條,在加上一個日本國政府道歉,中日談判也就可以重開了。至於賠款,日本國可以答應,但是,日本人認為,日本國在山東的財產損失巨大,這個賬算下來日本國絕對不會掏錢的。

    南京政府有了麵子,重開和談也就順理成章了。6月26日,中日雙方的談判在上海重新開始。

    ......

    承德,避暑山莊勤政殿。

    勤政殿這個建築群位於避暑山莊的南門附近,在現代,隻剩下了柱腳的基石,什麽都沒有了,成了一個廣場,它是被日本人焚毀的。

    在現代,每到下午,這裏就是“大媽群體”跳街舞的地方,因為這裏很開闊,又臨近大門,進出方便。

    在戰亂時期,這處皇家園林也就沒有了正經的管理單位,誰在承德說了算,誰就住在這裏。客觀上說,這也不錯,起碼能夠讓它得到基本的保護,不至於無端的被人拆毀。

    現在湯玉麟在承德當政,所以湯家就住在避暑山莊。張作霖來了也就住進來。避暑山莊很大,建築也很多,隨便找一處都是很好的居所。張作霖就占了勤政殿這一片建築,其中的一處後配殿是張作霖的書房,就做為大帥日常的辦公之處了。今天,為了山東的事務張作霖招來趙三本,他們二人就在書房中密談。

    “三本,這個題目給你幾天了,怎麽樣?有點條理了嗎?”

    張作霖說的題目就是對日本海軍封鎖的應對辦法,這是中國的短板,極大的製約了中國的抗戰,是戰略的一大缺陷。

    這兩個人算是當前中國的“明白人”了,因為他們都知道後來的曆史走向。但是,中國的近代史上這也是始終無解的難題。

    “哎,難啊!大帥,這可是世紀難題,難於求解。我想到了兩個方麵,但都不是上策,僅僅勉強應付而已。”

    張作霖:“哪兩方麵呢?不會是緬甸吧?”

    張作霖當然知道遠征緬甸,為了保持這個通道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所以他才有這一說。

    趙三本:“是的,大帥,想到這個很自然,曆史如此嗎!看中國的地圖,除了緬甸還有途經新疆的阿富汗、印度這個通道。隻不過太遠了。不要說到新疆就是上萬裏,從新疆到印度洋波斯灣的入海口又是上萬裏。即便道路暢通,也是艱難的路程啊!修幾萬裏的鐵路那是不可能的,我們沒有那個財力。即便有鐵路也不行,這麽長的線路要多少人力物力去管理呢?所以唯一的道路還是經昆明到緬甸,然後,從緬甸可以向南,也可以向西進入印度,才兩千多裏,這還是捷徑啊!”

    這個年代沒有巴基斯坦,也沒有孟加拉,他們都屬於英國殖民地的印度,此時還是一個國家。

    這些路的先決條件就是中國與英國是盟友,因為印度、緬甸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並且印度始終沒有被日本人占領。如果中國與英國人的關係掰了,不友好,則此路不通。

    有些人看到中國遠征軍的巨大損失,以及英國人的不負責任,甚至刁難中國遠征軍,因而對英國極端的反感,覺得國民政府謀求中英正常的友好關係是非常軟弱的表現,恨不得與英國人開戰才解氣。這種情緒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全麵,有些偏激,也會誤了國家大事。為什麽?

    首先,沒有中英的友好關係,這條路就堵死了,中國也就用不著派遠征軍去緬甸了,此路不通!第二,英國不是懦弱的國家,可是,他們在緬甸表現的如此軟弱是為什麽呢?還是國家利益。二戰中英國的的重點在歐洲,亞洲部分英國最大的利益在印度,印度是英國王冠上的明珠嘛!英國在亞洲的其他利益都可以暫時放棄,唯有印度不能放棄,這是英國人的底線。如果日本人進攻印度,英國人也會玩命的。

    看清這個利害關係,也就理解了英國人的所為,他們是在收縮防線,緬甸屬於放棄的,當然是暫時放棄,以後他們還想打回來。

    還有一個要點,從英國人的利益出發,緬甸暫時要放棄,如果交給日本人,將來打跑了日本人,緬甸還是英國的。可是如果中國人占領了緬甸,將來的後果就不同了。有可能淪為中國的附屬國,也有可能在中國的幹預下獨立,即便英國又收回了,緬甸北部地區也有可能落入中國之手。

    所以英國人認為,日本占領緬甸比中國人占領更符合英國的利益,英國人自身的利益大於中國的抗戰需要這條通道。這就是中英分歧的要點,是關鍵。

    解決問題就要抓住要點,當時的要點就是戰略通道,什麽果敢問題都是次要的,都必須放棄。

    要謀求中英合作的關係,有鬥爭也有忍讓。客觀的說,此時的中國政府應該明確向英國表態:“中國始終沒有對緬甸的領土野心,英國已經吞下去的果敢,中國政府認了!”讓英國人放心!由此才可能取得中英合作的基礎,戰場上的軍事合作也就有了基礎,緬甸的遠征軍可能就沒有那麽辛苦了,戰爭的結果也可能會好得多。

    至於果敢問題,收回不收回那是將來的問題。事實上直到現代這塊地方收回了嗎?抗戰時期糾結這個問題有價值嗎?

    歸根結底隻能怨民國政府的處置不當,是外交的錯誤。要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就要看清形勢,靈活多變,不能一根筋。

    中英關係必須外交解決,不用外交的辦法難道還要與英國開仗不成?一個日本就夠受的了,再樹立一個頭號列強做敵人嗎?

    ......

    趙三本說道:“緬甸這條路是曲曲彎彎的山間道路,幾千裏的行程,其運輸的能力有限,並且距離我們東北就更遠了。這條路的優點是可靠,這是曆史證明了的,能力不足也總比沒有強啊。要想增加運輸能力就要修鐵路,可是我東北在別人的地盤上修鐵路是不可行的。如果能夠讓英國人、南京政府都參加進來,三方共同修建這條鐵路,是比較可行的辦法。鐵路一直到宜賓,溝通長江水係,則對於我東北方麵也算勉強可用了。”

    曆史上,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的交通線被切斷,中國出動了二十萬民工,修建了滇緬公路。並沒有修鐵路。公路運輸,無論如何也比不上鐵路,而且要受天氣的影響,一般夜間還不能通行。所以,這條路的運力是有限的,僅僅軍火而已。

    張作霖:“這是個辦法,可是很艱難。”

    趙三本:“所以說這不是上策,隻是勉強可行。我的意見是不能放棄,畢竟是一條路嗎?現在就尋求與南京、英國來個三方談判協商,共同修建這條鐵路,哪怕是窄軌鐵路也行。現在就開始分段建設,一年、兩年總能建成了吧?”

    張作霖沉思著,說道:“東北的勢力距離雲南太遠了,這條運輸線完全在別人的地盤上,處處受製於人,花了銀子,可未必受惠呀!”

    趙三本答道:“是的,大帥,這的確是一種可能的結果。要想不受他人掣肘,就要出兵。可是,在雲南那個邊陲之地,我們養兵不容易呀!軍火彈藥總需要補給吧,即便是空軍,也無法直接飛到我們的地盤上。還有一層,那就是緬甸北部的政治敏感性,我們的駐軍會讓英國人警覺起來。這條路完全靠中英兩國的關係,一旦關係僵持,這路也就形同虛設了。”

    至於要不要出兵緬甸,按曆史的軌跡那還是十幾年以後的事,實事變化多,到什麽山長什麽歌,到時候在說吧,也許曆史的變化還不需要了呢?

    張作霖:“好吧,隻當我東北為國盡忠吧!我們出錢出力,也出麵聯絡各方。至於受不受益,則盡人事聽天命吧!南京受益也是中國受益嘛!

    鐵路的運輸可就比公路強多了,把鐵路修到四川,連接到長江,還可以承擔貿易的貨物運輸,這樣一來,受益的不光是中國,列強的貿易也能做。大鼻子的布匹、機械、汽車,中國的貨物都可以運輸。歐洲的大鼻子們也不能因為打仗就不吃飯了、不生產了嘛?生意還要做。從這個道道說,美國也能參加進來,有利可圖嘛。”

    現在張作霖手中有錢,也有點財大氣粗的意思。這個為國盡忠的話也很大氣。

    趙三本說道:“三四千裏(不是公裏)的鐵路三四家出力,一年就能修好,很快就可以受益。這樣一來,可行性就大了。還是大帥胸懷寬,南京受益也是中國嘛。我相信我們的錢不會白花。”

    張作霖說道:“緬甸是一個了,還有一個呢?”

    趙三本說道:“我考慮的還不算成熟,隨便說說吧,大帥可能有更好的辦法,我的見解呢,供大帥參考。”

    “行了,別賣關子了,咱們爺們也不是外人,有啥就直說。”

    “是!大帥。我是想,日本人封鎖我國的運輸線,靠的就是從日本本土,到琉球,到台灣的這一長條的島嶼,向一條鏈子鎖住了中國,我們就叫它‘島鏈’吧。那麽我們能不能把這條鏈子打破,扯斷呢?這是可能的。台灣是我們的,被小日本占據了,按說我們應該先考慮台灣。如果是中央政府,的確應該考慮打台灣,但是那裏距離東北太遠了,對我東北來說,長距離的遠征,於軍事不利。除了台灣,能考慮的就是琉球了。琉球本是中國的屬國,被日本人強行占領了。要打琉球,海陸空的力量就都要用上。空軍不要說了,我們隻要自己不放棄,應該是強於日本的,最低限度不會落後於日本。從發展來看,我們的陸軍也不比日軍差,所以說關鍵就在於海軍了。

    大型艦隻需要多年的積累,短時間內我們的海軍是趕不上日本的。但是,如果我們用奇襲的辦法奪取了琉球,占領之後的情況就類似於我們在遼東半島,在渤海守衛海疆的情況了。我們在家門口看家,靠陸基的空軍,靠大量的魚雷艇,靠岸防炮,靠陸軍,守衛琉球的主要島嶼,應該是能守住的。他們的艦隊來攻,我們用岸防炮轟,用魚雷打,用空軍炸,我們有把握能打贏。我們還要準備強大的陸軍駐紮於琉球,修堅固的要塞,日軍如果登陸,其結果就類似於海城要塞,我們也有打贏的把握。

    如果明後年我東北軍有更強的力量,還可以考慮直接打九州島,九州的麵積很大,在島上,我們的陸軍,空軍就能更好的發揮出來。能不能打九州的關鍵就在於我們的經濟能力。如果我們能支持二十萬海外遠征軍,就可以打九州島。

    從經濟收益上說,九州島上沒有什麽礦物,隻有金銀礦和硫磺礦,但是九州盛產稻米,也算是個大糧倉吧。收益有限,支付軍費應該沒有問題。

    無論是九州還是琉球,我們如果能夠遠征海外,那還有什麽封鎖的問題?打破了島鏈,我們的海路就暢通了。形式逆轉,反倒是日本鬼子要被我們封鎖了。”

    趙三本的一通長篇大論,讓張作霖很興奮,他說道:“你說的有道理,這有點類似於當初我們打安東。不要總是盯著如何防禦日軍,還要盯著日軍的弱點,抓住了,就主動出擊。日本鬼子封鎖我們,我們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打上門去,封鎖他。能不能做到,就看我們的工業、農業了,看有沒有鋼鐵,有沒有糧食、布匹。物資齊備、充實,打到東京去也不是不可能。”

    是呀,說到底,富國強兵才是根本。

    ---161end---

    “明末強國夢”已經完本,歡迎閱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