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兵借水勢
字數:5108 加入書籤
在羊角峪要塞的戰鬥給人們一個啟示,作戰方略的好與壞是要講究條件的。淞滬會戰的國軍在上海打得那麽慘,損失了幾十萬人也沒能擋住日本鬼子的進攻步伐。可是在羊角峪要塞,東北軍僅僅是一個乙種軍的師,兵力才一萬多一點,阻擋日本鬼子四個師團的進攻,打了一個多月,日本鬼子寸步難進。一個上海一個羊角峪,差距怎麽就那麽大呢?
羊角峪的優勢到底在哪裏?
優勢的條件是多方麵的,拋開部隊素質不說,我們認為主要點有兩個:要塞和財力。
要塞的構築不但要堅固,還要科學的配置。作戰嘛,軍事的因素還是第一位的,要塞需要按照兵器的性能合理地配置各個火力點,把敵軍置於挨打的被動地位上。
淞滬會戰中的國民黨軍的將領也是科班出身,都是黃埔軍校、某某軍校出來的,構築工事應該是基本功。但是翻翻曆史看一看,黃埔的學員學製是多少?一般的是幾個月,恐怕還有一半時間在當兵打仗(黃埔的學生兵參加過不少的戰鬥),最多的不過在校一年時間,然後就畢業走上戰場去磨練啦。在黃埔與其說是學軍事不如說是混資曆,在這個時代,一個黃埔出身,至少能換個師長旅長幹幹,因為他們可以稱蔣介石為“校長”,這個資曆比學識更值錢。
也就是說,國軍的抗戰戰場上,很難有固若金湯的要塞,這是構築水平的問題,也是軍官的軍事素養的問題。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了多長時間?阻擊了多少敵軍?旅順口的雞冠山要塞的作用又如何?這都說明了一點:要塞、堡壘是講究軍事科學的。在科學麵前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容不得半點摻假虛構。
羊角峪要塞施工堅固,在一般的火力麵前堅不可摧。同時還有火力點的合理配置,戰場地形的利用和改造,有的溝要填平,有的山體要炸掉,施工不僅僅限於堡壘,也包括堡壘前麵的地貌,這些都是要塞工事需要講究的,都是軍事科學。工事設置不當,就會招致戰敗的結果。
第二個要點是財力。
如果一個士兵給五發子彈,打完了就衝鋒拚刺刀,那麽多好的工事也沒有用。東北軍在羊角峪要塞中有用不完的子彈、炮彈,機槍、火炮打廢了就換新的,還有榴彈發射器一類的新式武器。輕步兵火炮、重炮一應俱全。如果沒有雄厚的財力這些都做不到。
然後再輔助以空軍的優勢,絕對的製空權。有遍布山區中的,武裝精良的遊擊隊。還有海軍的艦炮把日軍逼迫到山區中,而不敢走便捷的交通線。
所有這些條件加在一起,成就了羊角峪要塞的固若金湯,而淞滬會戰的國軍防線則不堪一擊。可以想象,如果把羊角峪要塞搬到羅店,配上東北的空軍,則淞滬會戰的結局會完全的不同。
說到底,根本的根本還是財力、是經濟實力、是銀子、是工業能力,是科學技術。沒有厚實的經濟底子,不講科學技術,拿著大刀,打著赤腳就上戰場。偶爾占點小便宜是可能的,但是要想打勝仗就分外的艱難了。
......
戰場上的關東軍是第14、第9、第25、第28,一共四個師團,其中的第9師團已經越過了三家子,不在海城河流域了。
羊角峪要塞中是東北軍的第四軍第二十師,海城防線的其他工事要塞中是第四軍的其他部隊,還有特別支隊(白俄)的第四大隊。戰場周圍按營為單位準備配合水攻的是:打遊擊的第六十一旅、第六十四旅,今天又加入了第六軍的第十八師共21個營。在戰場東南側山區中,準備發動總攻的是:第六軍的第十九師和第六十旅以及他們的炮兵第十七師和第六軍的附屬部隊。在西部遼河平原上等待的是第一軍全體、第五軍的第六十五摩托旅以及第五軍直屬的坦克團,還有東北軍總司令部直屬的第一炮兵師(全部是重炮)和第一裝甲旅。第五軍的第二十二摩托師已經向金州運動,準備截斷遼東半島,渤海艦隊也派出艦隻向金州海域出動助戰。空軍的第六、第三航空隊也將參戰,當然條件是要天氣放晴,可是現在還下著大雨。
在海城的這個戰場上,集中了東北軍大部分的野戰部隊,總數約十五萬,這就是一場決戰。水攻就是決戰的第一波攻擊。
這裏的山區屬於長白山脈的千山山區,海城河是這片山區的中小型河流,在海城河的河道兩側,濤濤的洪水直奔向關東軍的隊伍而來。此時的關東軍各部,大部分已經處於行軍的狀態了,其他的也在列隊準備出發。
東北軍按營為基本單位的攻擊隊伍已經各就各位,他們都計算著時間,在水頭到來之前他們就可以出擊了,不必再隱蔽,也不必有所顧忌了。假如由於他們的出擊動作引起了日軍的注意,引起日軍的反擊,那就更好了。因為這就轉移了日軍的注意力,水攻的效果會更好,在洪水的配合之下,他們的戰果就更大。因此,正在監視著日軍的各個營,在7點鍾就開始陸續出擊,他們也不會忘記,尚在工作的無線電台是攻擊的重點。
在日軍周圍的山上,在淅淅瀝瀝的雨水中,槍炮聲猛然激烈起來,遊擊隊出擊的膽子明顯的大了,還明顯的有了軍號、旗語的聯絡,這與以往的遊擊隊出擊有所不同。
東北軍的一個營有七百多人,在日軍失去重武器的情況下,頂住日軍一兩個大隊的進攻,也不會有大的損失。所以他們的行動並不莽撞。
山穀中的地形,也不都是兩山夾一條河的狀態,有的地方寬闊一些,甚至有寬達十裏的小平原。有的路段就可能上了半山腰,翻上了山梁。因此,洪水的衝擊狀態各不相同。躲過了一劫的幸運者還是不少,他們都呆呆的愣在那裏,嚇傻了!他們看著席卷一切的滔滔洪水感到恐懼。
麵對小股東北軍的大膽進攻,日軍是會組織反擊的,但是日軍的反擊尚未完全準備好,或者剛剛開始進攻,洪水就到了。在出發地列隊等候命令的鬼子部隊、炮兵陣地等等的,就被洪水吞沒了,東北軍當然會乘勢出擊,戰果也就更大。
當然了,東北軍的部隊也要看準了地形,不要衝到低窪的地方,那可是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不認識自家人了。
在一些地勢高的地點,日軍的幸運兒還沒緩過神來,密集的炮彈、榴彈、機槍彈、步槍彈就打了過來,處於混亂和恐懼的鬼子兵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構築防禦陣地更是談不上了。
混亂的日軍失去了組織和指揮,沒有火炮和重武器,甚至機槍都沒有,他們隻能任人宰割了。
洪水破壞了日軍有組織的抵抗,東北軍多達21個營的全麵出擊,戰果是輝煌的。
到了此時,關東軍司令官畑英太郎應該明白過來,東北軍主動放棄三家子要塞的含義了吧?他的懷疑得到了答案。
洪水從頭到尾席卷關東軍的時間大約是一個小時,在這個時間之內,還是有維持著通信的部隊,提前得知洪水襲擊的消息,其中就有畑英太郎的指揮部。因為,他的電台還在工作,不知道是哪一支部隊傳達了消息,使得部分鬼子的部隊得以提前預防洪水,減少了損失。但是也是有限的,有些重裝備不是短時間可以轉移的,更多的鬼子部隊完全沒有準備的時間。在同一個山穀中,他們逃脫不了被洪水卷走的命運。
日軍的糧草、車輛、輜重、火炮,還有少量的坦克裝甲車等等重裝備大部被洪水吞噬了,零散的馬匹漫山遍野的亂跑,也有不少的馬匹被洪水卷走。
洪水的水頭沿著山穀一路向北衝去,把關東軍的各支部隊依次吞沒於洪水之中。
兵借水勢,水助兵威,整個山穀中幾十個小戰場同時作戰。一麵是東北軍的槍林彈雨,一麵是濤濤的洪水,日軍逃跑之路都沒有,隻能被動挨打。有的地方還打上了白刃戰,東北軍挺著長矛,端著衝鋒槍,勇猛出擊。而日軍被洪水阻隔成小塊,互相不能支援,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被東北軍分割消滅。
第9師團是幸運的,他們離開了海城河沿岸,沒有遭到洪水的衝擊。
畑英太郎和他的指揮部有幸逃過一劫,他們呆呆的看著眼前的一切,大腦裏一片空白。向天照大神禱告吧!這就是狂妄的侵略者的下場!
大雨還在不緊不慢的下著,畑英太郎茫然地站在山穀中,不知道該做點什麽?
作為高級將領,山東日軍第6師團的遭遇他是知道的,他們明顯的感到日本國在走下坡路了。強烈的進取心和殘酷的現實造成他們心理的矛盾,但是,日本國的精英們還沒有想到要檢討他們的國策,他們還不知道反省侵略其他民族的國策。也許有一天,中國的軍隊登上日本四島之後,他們嚐一嚐被入侵被奴役的滋味之後,才能反省吧?
他們當務之急應該是收攏殘餘部隊,但是也不容易啊,在他們的周圍,眾多的東北軍已經圍攏過來。
洪水來的快,但是,山中地勢陡峭,落差大,因此,洪水過去的也快,一個多小時後,洪水消退了。洪水過去了,河道裏的水還是滿滿的,下了一天的雨,雨水也會填滿河道。
被洪水衝刷過的山穀中,河流山地的自然萬物又恢複了原來的景象。變化也是有的,道路上東倒西歪的是大炮的零件,坦克車翻倒成奇怪的姿勢深陷在泥水之中,他們分量太重了,沒有被洪水衝走,還有零零散散的炮彈,拋灑得到處都是。
人、馬的屍體倒是不多,遺留下來的,是被洪水衝到了河道轉彎處的岸邊。絕大部分的屍體隨著洪水衝到了下遊,也可能要一直衝到大海上去,成了魚蝦的餌料。
關東軍的殘部剩餘的還不少,理性的說,他們現在應該盡快的重新集結,形成有組織的戰鬥力量。但是,經此巨大的變故,突然的災難,多數人還在驚懼之中,俗話說嚇傻了。
東北軍是不會給他們恢複整頓的時間,東北軍是有準備,有計劃的。因此,在關東軍尚未恢複理智的時候,以強大火力為支撐的進攻就開始了,山穀中軍號陣陣,此起彼伏,幾路部隊從不同的方向上開始了強力的衝擊,決戰由此展開。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66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