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水火無情

字數:5141   加入書籤

A+A-




    7月6日淩晨兩點,羊角峪要塞。

    “師座,醒醒,少帥的電話。”

    第二十師師長李桂林疲乏到了極點,在行軍床上睡著了。這一個月來都是這種狀況,也沒有白天黑夜了,偷空就睡一覺。士兵們都有輪換吃飯休息,軍官們就不行了,戰鬥隨時都在打,隨時需要指揮,還要召開軍事會議,要向上級匯報,要指揮部隊,哪有休息的時間啊?

    張學良來電話就是要他放開三家子的口子。

    李桂林一直為何時棄守部分地勢較低的工事犯愁,擔心剩下一兩處堡壘守不住。因為工事都是互相配合的,缺少了幾個環節就會造成防守的漏洞。現在好了,有了少帥的這個命令,隻要設法把部隊撤下來就行了。

    可是東北軍貿然的撤離一處要塞,日本人會不會有懷疑呢?應該說肯定會懷疑。可是他們被阻擋於此地已經有一個月了,急迫地想突破,想離開這個鬼地方。因此,日本人會不管不顧的通過。另外,至多幾個小時後,洪水來臨,他們就不再懷疑了,因為此處的堡壘被淹沒了。日軍就會猜到,洪水不是天災而是東北軍所為,東北軍的撤退是為了躲避洪水。

    羊角峪是個三叉路口,主要道路在正北方向,也是海城河的方向,它夾在羊角峪和葫蘆屯之間,這也是要塞防守的主要方向。這條路是不能讓開的,日軍如果順利的通過這裏向北,那就等於突破的海城防線,可以直奔遼陽、奉天了。向西是次要的路,就是夾在三家子、羊角峪之間的路。這條路可以出山,到海城以南,但是沒有越過海城防線。羊角峪的要塞對於這條路有阻擊的作用,但不能完全的封死,這也是構築三家子要塞的原因。

    張學良要求放棄三家子碉堡群就等於放開了西邊這條路,意圖是放關東軍進入平原。理由是東北軍的火力強,在平原上更容易擊敗日軍,總這樣耗下去就不如痛快的消滅他們。如果日軍在今日的水攻中損失過重,東北軍就有可能全殲這支日軍部隊。

    日軍經過一個月的鏖戰,已經損失慘重了,今日的水攻,第一個有把握的成果就是消滅關東軍所剩不多的重裝備,坦克、重型火炮基本上會淹沒於洪水之中。缺少了重裝備的日軍,一旦進入海城附近的平原,那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了。

    今天的水攻正是放日軍到平原的最好機會。

    還有一點,日軍取得了這條道路,他們會快速的突擊走出山區,因為,他們認為機會來之不易。他們擔心東北軍做出補救,重新封堵道路。而運動中的日軍大隊人馬都在道路上,道路就在河道的兩旁,這正是洪水肆虐的地方,水攻的戰果會擴大。

    半小時後,三家子要塞在擊退了日軍的一次進攻之後,主陣地又對三家子要塞的前沿進行了炮擊,以便掩護他們撤退。隨後,三家子要塞現有的四處工事都發生了巨大的爆炸,工事全部被炸毀了。

    這些碉堡必須摧毀,否則日軍會加以利用,東北軍建築的工事,反而給自己設置了障礙那就是笑話了。

    巨大的爆炸聲讓前線的日本鬼子吃驚。

    “納尼?奉軍的堡壘怎麽會自己爆炸呢?”

    不管情況如何,前線的日軍還是要看個虛實。上去一個大隊,居然順利地到達了要塞工事的內部。

    在關東軍的指揮部裏,得到報告的關東軍司令官畑英太郎中將在室內來回度步。消息令人驚喜,但的確值得懷疑,日軍始終沒能攻克的堡壘,東北軍為何放棄了?

    “司令官閣下,這個情況很詭異呀,奉軍在耍什麽花招吧?”

    “難道奉軍也頂不住了?”

    “......”

    畑英太郎終於下了決心,他命令第9師團派一個聯隊過去,帶上電台,向前偵查,隨時回報。不管怎麽說,離開山區,進入平原還是關東軍當前的戰役目標嘛。

    前線暫時沉寂下來,第9聯隊小心翼翼的躲避著羊角峪要塞的火力點,繞著山體,越過了三家子要塞的防線,摸索前進。

    一個小時之後,畑英收到第9聯隊的電報報告,報告說:他們順利的通過了三家子,又前進了5公裏,沒有敵情。

    其實這是東北軍故意放開的缺口,否則,無處不在的遊擊隊豈能放過打擊的機會。

    畑英太郎命令第9聯隊繼續前進探測。

    又過了一個小時,畑英太郎再次收到第9聯隊的電報報告,報告說:他們遭遇襲擊,但不是奉軍的大部隊,是遊擊隊,打了幾十發冷炮就跑了。他們又前進了5公裏,派出的偵查兵已經接近了山區的邊沿。

    畑英太郎盡管疑惑,仍然是喜出望外。作戰嘛處處都是冒險,也許是奉軍失誤呢?他不再猶豫,命令第9師團全體通過,向平原挺進。

    海城河在羊角峪是向北去的,就是說,第9師團踏上了三家子這條路,他們就幸運的避開了洪水的衝擊,水攻對於第9師團就無效了。

    作戰也是不能太貪心,在洪水中還有三個師團,也不少了。

    此時的時間應經是5點半了,如果是晴天,天色已經大亮了,但是雨還在下,陰沉沉的漆黑一片。

    距離開閘放水還有半個小時。

    洪水的流動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必須要計算:

    濤濤的洪水,一般是每小時走20裏(10公裏),白雲山水壩到羊角峪有40裏。關東軍的大隊人馬在山間逶迤分布也有20多裏,那麽白雲山到日軍的尾部有20裏。因此,6點鍾洪水放出來之後,到7點就能衝擊到日軍的尾部,到8點,水頭就到了羊角峪。

    按照估算,第9師團順利通過三家子之後,日軍大隊就要準備出發了。此時,大約就是洪水到達的時間,大部隊開始行軍,其重裝備就都擺在了大道上,正好遭到洪水的衝擊。

    還有一個電台通信的問題。

    此時的無線電報機器不是現代的那麽輕便的設備,不是拿起來就能用的。行軍中電台就裝到了車上,要想發報,就需要從車輛上卸下來,架設很高大的天線,連接幾部分電台設備,還要開動人力的或機器動力的發電機,像大燈泡子一樣的電子管還需要預熱,最後才能發報。而接收的一方也需要做同樣的準備,架設了電台才能接收。

    電話就更不用說了,部隊紮營時,作戰時會拉電話線,保持各部間的通信,但是行軍中電話設備都收攏裝車了。

    所以行軍的隊伍一般都沒有架設電台,他們一隊一隊的被洪水卷走時才知道危險的來臨,使用電台通知前方的可能性不大。此外,張學良對遊擊隊的命令中就有一條:注意消滅日軍的電台。

    因此,讓日軍大隊人馬都行動起來,進入行軍狀態,就會擴大水攻的戰果。

    白雲山水庫應該算一個小型的水庫,或者小型都算不上,就算微小型吧。長度接近十裏,寬度有三四裏,平均水深六七米。從經濟建設的角度看,它沒有什麽大用,至多因其落差大,可以考慮水利發電。但是,蓄滿了水,突然決壩,那絕對是個大禍害。特別是它的落差太大了從白雲山到羊角峪一共四十多裏,落差竟然有300多米。這個衝擊力夠驚人的!

    不太長的大壩上有三個大閘門,是鋼木結構的,僅僅使用這麽一次,其可靠性完全沒問題。

    6點整,十幾個士兵走上大壩,用絞杠扳動螺旋閘門,水閘緩慢的提起來,水噴薄而出,水龍噴出十幾米遠。隨著閘門的提高,聲音從嘩嘩的水聲變成轟鳴之聲。不到十分鍾,閘門完全提起來,那聲音已經是吼聲如虎嘯了。懸殊的落差使得河水變成洶湧澎湃的波濤,巨浪衝天,磨盤大的石頭就像輕飄飄的木料被洪水卷的上下翻滾。

    洪水夾帶著大量的石頭,樹木,攪動的山風呼嘯,沿著白雲山山穀直瀉而下。河道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水頭能有五六米高。白雲山不是很大,四五裏之後,這條水龍出了白雲山,進入修建有官道的山穀,隨著山勢蜿蜒遊動於山穀之中。

    東北軍的幾隻部隊都等待在這條山穀兩側的山坡上,觀察水勢,等待出擊。

    大批的日本鬼子都在興奮地收拾行囊,準備出發,不少的隊伍已經一列一列的上路,他們終於要離開這個倒黴的地方了。

    天上的雨還在下,山中海城河暴漲,水流洶湧,已經不是前些天那個小河溝了。

    7點鍾,洪水的水頭趕上了日軍營盤的尾部,正是日軍隊伍陸續出發的時候。像怪獸一樣“嗚嗚”的吼聲驚動了日本鬼子,馬匹開始煩躁不安,跳躍長嘶,拚命的掙紮。有的戰馬掙脫了束縛亂跳亂跑。

    山路一轉一彎的看不了多遠,到數米高的水頭進入鬼子兵們的視線的時候,鬼子兵們已經來不及逃跑了。

    在自然力的麵前,人是渺小的,剛才還是雄壯的軍旅隊伍轉眼間被洪水吞噬,無論是人、馬、火炮,戰車,山上的石頭、樹木、泥土,都夾雜在洪水中,融匯於濤濤的洪水之中,向下遊奔流而去。

    洪水無情地吞噬著關東軍的大隊人馬,席卷著向下遊而去。洪水吼聲滔天,震動山穀。恐懼、大聲叫喊、拚命的奔逃,都沒有用,山穀中的一切都隨著洶湧的河水向前奔流,勇往直前,場景壯觀。

    水攻的辦法是古老的,大自然的威力無窮啊!

    位於山頂各處的東北軍觀察哨,看到水頭的來臨,那就是出擊的信號,他們連忙招呼隊伍進入出擊的陣地,準備攻擊。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65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