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有話好好說
字數:5285 加入書籤
針對蒙古傀儡政府殘酷地鎮壓佛教,焚毀寺廟,驅逐屠殺僧侶喇嘛,東北軍的策略就是恢複外蒙古的藏傳佛教。被蒙古傀儡政府殺害的哲布尊丹巴活佛的轉世靈童,在今年之內就能從青海選定,並送至承德外八廟進行培養教育。
為此,在特別縱隊中有一批隨軍的喇嘛,他們既是縱隊的宗教顧問,也是進入蒙古各地的宗教領袖。
在趙三本的建議之下,張作霖又調來一位東北的要員——袁金鎧,來任縱隊總教官,並給予他哲布尊丹巴活佛忠實弟子大喇嘛的身份。明年,在有了新的哲布尊丹巴活佛之後,將由活佛頒發大喇嘛的印信,他將作為哲布尊丹巴活佛的替身,在外蒙古主持藏傳佛教,成為事實上的蒙古宗教領袖。
“喇嘛”這個名詞來源於藏語,意思是上師、恩師的意思,具有喇嘛身份的人,大多是職業的僧侶,但是也有不少喇嘛不是僧侶,一般都是蒙藏地區內有名望的高層人士,比如執政的王爺。所以,喇嘛不一定非有僧侶的身份。袁金鎧的任命就是延續這個傳統而來的,在必要的場合,袁金鎧披上袈裟,戴上喇嘛帽子,就可以執掌蒙古的佛教事務。
袁金鎧的年齡比較大了,今年59歲,他有前清秀才的身份,是正經的舊知識分子,在奉係政界擔任過多個高級職務。由他來執掌外蒙古的宗教和政務是個比較合適的人選,比軍職將領更合適一些。
目前,袁金鎧已經到了承德的外八廟,在那裏鍍金,混在僧侶之中,以方便於日後晉升的大喇嘛的身份。同時,他還有安置新任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大活佛教育學習的任務。取得大喇嘛的身份之後,他將到特別縱隊任職。袁金鎧擔任教官職務,是他第一次擔任軍職,並且給個上校的軍銜,好在他不是軍事主官,不管打仗的軍事,也算勉強可行。
特別縱隊來到烏梁素海的營地之後,此處就變為了軍事禁區,方圓幾十裏之內的草原都禁止任何人進入,目的是讓這支特殊的部隊就進入保密的階段。
“我說效坤呀,都說修鐵路是個技術活,可扒鐵路也是技術活呢!你們有什麽準備沒有?”
這是在烏梁素海的軍營裏,張作霖在問張宗昌。
特別縱隊向外蒙古以北出擊,打遊擊,其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破壞蘇聯的遠東鐵路,使蘇聯的這條通往遠東的交通動脈中斷。因此,張作霖才有此一問。
張宗昌回答:“大帥說笑話了,要說修鐵路俺老張不會,扒鐵路還不會嗎?炸橋梁、扒鐵道、扒路基,這都是力氣活,要是嫌慢,幹脆用炸藥。難不成還有什麽說道?”
張作霖笑道:“效坤呀,遇事要多用心思啊!三本,你說說看。”
“是,大帥。”
趙三本現在的職務提升為參謀處的處長,軍銜也提了一級,是中校了。東北的抗日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東北軍有功人員都提升了,比如張宗昌的軍銜也提升為中將了。
趙三本繼續說道:“漠北地區(外蒙古以北,習慣上稱為漠北)自然條件惡劣,除了這條遠東鐵路和沿鐵路的公路之外,交通極不便利,並且路途遙遠,動撤數千裏上萬裏。因此,被破壞的鐵路就難於修複,這其中就有運輸鋼軌等原材料的困難。破損鐵路的鋼軌、連接緊固件、道釘、枕木、通信器材等等的,凡是可以修複的,老毛子就都要設法利用起來,以減少原材料的運輸。按照這個道理,我們扒掉的鐵軌等物資最好全部運走,比如,運到外蒙古境內,擇地隱藏起來。這樣一來,老毛子修複鐵路的難度就大多了。千裏、萬裏之遙,運輸大量的鋼軌,難度很大。我們還可以尋找他們的運輸道路,偷襲老毛子的運輸隊,並且繼續繳獲他們的鋼軌等原材料。總之,好處很多。”
張宗昌眨巴著眼睛也在想,他說道:“趙處長說的有道理,可是我們也有難處啊,小零件分量輕,運輸容易。可是鋼軌,短的都有四五丈長,幾千斤重,長途運輸可是不容易呀!”
趙三本:“所以嘛,我們運輸不易,老毛子同樣不容易。鋼軌長,我們可以截斷嗎!咱們身邊的吳忠就有工廠,讓他們製造一批小巧的柴油動力的鋸,專門用於截斷鋼軌。一般的鐵路軌道,一米長大約100斤,截成兩米一段,就是兩百斤,一般的馬車、爬犁也能裝載三五根,這不就容易啦!我們的車子、爬犁也可以改造一下,以適應這種特別的運輸工作。
另外,將來我們收複外蒙古之後,也要在那裏建設工廠,這些繳獲就是很好的廢鋼原料,都是有用之材嘛。”
外蒙古的喬巴山傀儡政權,現在執行的是極端的經濟政策,叫做“圈地牧羊”,有點學習蘇聯集體農莊的意思,也類似日本鬼子在中國對付共產黨遊擊隊而采用的“並屯”,就是吧農民集中於大的村莊裏,集中看管。日本鬼子是對付中國人的反抗,喬巴山麵對的是自己的國民同胞,由此可見喬巴山不是個好東西!混賬透頂!蒙古本來不多的礦山工廠也都被他們毀掉了,蒙古成了單純的牲畜牧業單一經濟。東北軍收複外蒙之後,肯定要搞建設,所以趙三本說到建設工廠礦山之事。
外蒙傀儡政權還有很多極不得人心的政策,及其殘暴,他們不但打擊、屠殺僧侶、佛教信徒,還打擊知識分子,打擊大小業主,沒收財產,稍有反抗就被殺掉。特別是他們所說的“南方人”,他們的政策就是不問青紅皂白,全部殺光,一個不留!所謂的“南方人”,就是外蒙古以南過來的人,商人居多,大部分是漢人,也有蒙古人或者其他的少數民族。所以說喬巴山集團就是殘酷的屠夫,死於他們的大屠殺的不下數十萬人,其罪惡不亞於希特勒!堪比德國納碎黨徒殺猶太人!
張作霖笑嗬嗬的說道:“你們的遊擊隊,就是扒鐵路的專業隊,要把老毛子的鐵路扒得幹幹淨淨,一根道釘都不留!橋梁要徹底炸毀,橋墩都毀掉。車站建築全部炸平!把老毛子的遠東鐵路從地圖上抹掉。”
......
就在張作霖視察特別縱隊的時候,9月22日,他們就收到報告(張作霖的行轅有無線電台):蘭州劉鬱芬部有異動,大隊人馬出動向陝西而去,估計人數有六萬之眾,劉鬱芬本人也在出征的部隊之中,這六萬人差不多是劉的全部主力部隊了。
這一年來,劉鬱芬受惠於河西走廊地區,經濟實力大漲,因此,部隊也有所擴充,否則,他調走六萬人,甘肅恐怕就空了。目前預計劉部尚有三萬多人留守蘭州和河西走廊。
該來還是要來呀!
10月10日,宋哲元、孫良誠等27位西北軍將領聯名通電反蔣。
通電中他們指責中央:“施政不顧民生、用人不求賢能、財政不公開、政治不廉潔”等,後來又進一步羅列了蔣介石的六宗罪狀。
這次西北軍將領的聯名通電反蔣,還是延續著原來的曆史足跡。他們數次通電,聯絡各地各派諸侯,甚至也派出特使聯係張作霖,實際上就是即將發生在明年的“中原大戰”的序幕。
......
中原大戰始於西北軍,其背後的“利益”原因有兩條:第一,北京(北平)、天津地盤的分配,蔣介石給了閻錫山,馮玉祥沒有撈到。京津地區的利益之大,大於一般的省份。西北軍覺得自己出力最多,這個分配不公,他們賠了,想找回來。第二就是全國軍隊的編遣方案,蔣介石一家獨大,其他軍閥不幹心被削弱。
至於“民主、用人、財政、廉潔”那僅僅是個說辭,看看西北軍自己的內部,民主、廉潔等等的情況又如何呢?
除了馮玉祥,其他的西北軍將領們未必有“打天下”的心思,趁機擴大地盤者是也。爭權奪利,想掌握天下之權的人還有一個,那就是汪精衛。中原大戰的正麵作戰中沒有他,但是,幕後的支持、慫恿少不了他,汪精衛還給了反蔣一派一個“大義名分”,那就是“改組國民黨”,當然是以“汪”代“蔣”了。
曆史上給中原大戰畫上句號的是張學良,可以算張學良的一份功績。起初反蔣一派都努力的拉攏張學良,許以高官,讓出權利地盤。就像這一次西北軍派出張維璽遊說張作霖一樣。張學良經過一段時間的猶豫之後,決定支持蔣介石,東北軍大舉入關,作戰的雙方立即失去了力量的平衡,反蔣一派兵敗如山倒,成了崩潰之勢。
東北軍自二次北伐之後,再一次入關,並且收攏了不少西北軍殘部,例如宋哲元就歸了東北軍。使得東北軍的主力部隊又重新集結於華北大地。東北再次的空虛了,這也為日本人發動“九一八事變”打下了基礎。這也可以算張學良的一份過失,結束中原大戰有功,丟了東北有過,這一功、一過哪一個更大一些呢?
正式的大規模的“中原大戰”打了半年,地域涉及河南、山東、安徽、湖北,正是中華的繁華富庶的中原之地,參戰各方動員的總兵力一百四十萬,各方傷亡合計三十萬人。
百姓的傷亡沒有統計,估計也不會少於軍人的傷亡人數,數以千萬計的中原百姓家園被毀,流離失所,曆史沉澱於社會中的財富毀於一旦,社會生產力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如果硬要按照正反兩方麵來總結“中原大戰”,那麽正麵的曆史功績就是:“基本”結束軍閥割據局麵,進入形式上大一統的民國時期。
軍閥割據的局麵始於1915年蔡鍔發動的“護國戰爭”,也可以說,“亂天下者蔡某人也”。表麵上結束軍閥割據的就是“中原大戰”的1930年。各地大王亂樹旗幟,軍閥林立,持續了整整十五年。
因此,中原大戰的結局,結束了諸侯之亂,算的上是一個曆史功績。
回過頭來,在看一看反蔣一方提出的“施政不顧民生、用人不求賢能、財政不公開、政治不廉潔”這些作為發動戰爭而能擺得上台麵的理由,覺得似乎很可笑。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甚至還有一個汪精衛,如果他們上台能保證做得更好嗎?當然最大的可能是汪精衛這個大漢奸上台,簡直是個笑話嘛。
為了這,就要上百萬軍隊開打,把國家砸爛!
因此,這一場大戰為國民黨又埋下了一個隱患:“黨國”內部的政務紛爭可以用武力解決!這類戰亂曆史上還會進行多次,這都是中原大戰的惡果。
作為反麵的教訓,莫過於對整個國家的破壞。在日寇強敵入侵在即之時,把國家的財力、民力、生產能力、國防力量,毫不負責任的進行一次係統的大破壞,客觀上幫了日本人,屬於不是漢奸的漢奸行為。
有話好好說,為什麽一定要兵戎相見呢?內戰打不得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