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以儆效尤

字數:5156   加入書籤

A+A-




    閻錫山看到這份東北軍的聲明心中暗自得意,他苦心經營山西有愛民的成分,可最終還是為了自己,他沒想過需要別人的認可或者稱讚。可是今天終於有人賞識他的功績。拿他當表率模範了,做官的人為了利,也為了名,他也希望自己的名望流傳後世,受人敬仰,這都是人之常情嘛。

    不過東北方麵明顯的維護蔣介石也讓他很不爽。

    此時的蔣介石還沒有那麽權威,與他們這些軍閥們差不多就是齊肩而立,多的就是一個中央政府的身份。從軍事力量上說,蔣介石手中的嫡係部隊也不多,三四十萬的軍隊在軍閥中可以排名老大,也未必強多少。如果馮玉祥不倒台,馮家的西北軍從人數上說絕對排第一位。廣西的桂係新敗,未曾失敗之前,其軍隊也是二三十萬之眾,並且廣西的兵素來就是好兵員,吃苦耐勞,能打仗,敢拚命。

    在軍閥們的眼中,蔣介石也是一個軍閥,中央的交椅大家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為什麽一定姓蔣?黎元洪、段祺瑞、馮國璋就不說了,你張小個子不也是坐了幾天嗎?我閻老西有了機會也想坐一坐呢!

    他的這個想法也很正常,曆史上發生於明年的中原大戰中,閻錫山不就在北京做了“中華民國軍總司令”嗎?沒有明著說,實際上也算是一把“龍椅”了。

    在閻錫山看來,內戰的根源還在於蔣介石,因為,蔣介石的目標就是挨著個的收拾他們這些軍閥們。

    中國的抗日形勢很嚴峻,但是“抗日”似乎距離晉綏軍、西北軍等等的軍閥們很遠,抗日的口號也常喊,可他們並沒有感到特別的迫切。

    “站著說話不腰疼!”這是李宗仁、白崇禧對東北聲明的一致評價。

    在他們看來,今年初的蔣桂戰爭就是蔣介石挑起並主動進攻的。

    湖南、湖北的地盤是桂係獲得的二次北伐的成果,是各路軍閥都認可的。今年的年初,蔣介石采用滲透,安插親信,收買桂係大將的辦法逐步蠶食,最終大打出手。桂係丟了湖南湖北,還丟了一半的兵力。此時的他們正在廣西重新收拾局麵,召集舊部,重整旗鼓。他們對蔣介石可算是恨之入骨了,一旦有機會他們必定會加入反蔣的陣營,為了翻身而再次投入戰鬥。

    “膽小鬼!”這是西北軍諸位將領對張作霖的評價。

    他們認為張作霖被二次北伐給打怕了,怕了蔣介石。二次北伐之時,奉軍從長江沿岸一路敗退,當時的形勢真是兵敗如山倒啊!奉軍的殘兵敗將隻管跑路,幾千裏轉瞬之間就沒了。北伐軍也是一路的跑,一直追到了京津地區,真有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氣勢。

    這不過是兩年前的事情,西北軍的諸位將領們都親身參加了對奉軍的作戰,他們記憶猶新。在他們的眼中西北軍的大刀向所披靡,蔣介石的幾十萬中央軍算個什麽?西北軍人多勢眾,如果把各路的西北軍召集起來不見得比中央軍少,勝敗如何尚屬於未知。

    西北軍的確不少,眼下他們最大的一部就是楊虎城,可是楊虎城是西北軍的異數,他與馮玉祥素來是若即若離,與宋哲元等都隔著一條心,因此,眼下他們連楊虎城也攪合不到一個鍋裏,各玩各的。其他的像什麽西北三馬、井嶽秀等等也算是西北軍,可是誰能籠絡這些雜七雜八的人?也許隻有馮玉祥才勉強能辦到。這些雜牌真的全部集合起來,恐怕人數上要超過中央軍了。

    宋哲元等人算了其一,不算其二,西北軍人多勢眾不假,可是能集合起來嗎?集合起來能一條心作戰嗎?

    於是,他們又出了一個昏招——通電請馮玉祥回國主持大計!他們公推閻錫山為國民軍總司令、馮玉祥為國民軍副司令,宋哲元為前方總司令,石敬亭為後方總司令,孫良誠為前敵總指揮。曆史顯示:宋哲元、石敬亭、孫良誠這三位就不和,經常的鬧點小摩擦。

    官銜一大堆,看看也是毫無價值的名頭,大家都成了總司令、總指揮什麽的,也不知道誰命令誰?誰說了算?

    這份通電說明此前他們聯絡過閻錫山,很可能閻錫山的態度有所傾向,否則也不會有這個貿然的推舉。另一方麵,他們也有以此要挾閻老西之意。不過這全都是虛銜,就任不就任都一樣,什麽權利也沒有。甚至對待馮玉祥他們也是這樣的態度,隻是想利用閻錫山、馮玉祥的聲勢而已。

    果然,閻老西悶在那裏沒有出聲,沒說就任的話,也沒有拒絕的話,他站在一邊賣呆、裝傻。閻老西慣於見風使舵,他還在那裏看風向,不過有了東北軍的聲明在前,閻老西會更加的猶豫不前。

    蔣介石的中央政府很爽,仗還沒開打,就來了幫手,而且這個幫手不弱。其實隻要東北軍不明確參加反蔣陣營,蔣介石還沒把各路軍閥們看在眼裏,在蔣介石看來,西北軍就是烏合之眾。隻要東北軍保持中立,蔣介石有信心各個擊破這幾路軍閥。

    至於東北軍罵他獨裁,這個話也聽膩了,沒有什麽新意,他也就一笑了之。

    東北一方對馮玉祥態度嚴厲,南京政府也不弱,在西北軍通電要求馮玉祥複出之時,南京方麵也采取了兩個步驟,第一,國民黨決定開除馮玉祥的黨籍,撤銷一切職務,通緝拿辦。第二,開除宋哲元、石敬亭、孫良誠等人的黨籍,撤銷一切職務,通緝拿辦。

    按國民黨的規矩,凡是投靠中央者,都要集體宣誓加入國民黨,所以,以上這些人都是國民黨的黨員。

    中央政府的這個命令原本的曆史是在6月間發出的,這一次遲了四個月,終於還是發出了類似的命令。

    說來有趣,曆史上執行這個命令的是閻錫山,他把馮玉祥關押到太原。再後來,他們又聯了手,共同參加反蔣戰爭。駐軍鄭州的唐生智(湘軍)最初作為中央軍參戰,後來也加入到了反蔣陣營。總之夠亂套的,敵友難於區分,看著都頭痛。

    ......

    二次北伐之後,河南就成了西北軍的地盤,後來馮玉祥倒台出國躲避,本來組織就不嚴密的西北軍,更加變成了一盤散沙。在河南的諸多西北軍將領中,有不少就投靠了蔣介石,例如占據開封的石友三等。如果沒有反蔣的舉動,反正大家都是國民革命軍,也都是國民黨,也看不出什麽界限。現在,扯出了反蔣的大旗,要打仗了,界限也就分明了。反蔣的與不反蔣的,或者沒有表態的,就成了敵對的關係,或者準敵對關係。因此,目前河南的局麵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開封為例,孫良誠是蘭封警備司令,駐地應該在開封、蘭考。可是站在蔣介石一邊的石友三,就駐軍開封。同一個城,兩家都有兵。當然了,石友三名義上是國防軍,兵力要強一些。而孫良誠手中的是地方軍,就是維持治安的保安部隊。開封的城防歸孫良誠管,可是孫良誠是不敢調他的兵進開封的,除非兩家開戰。形勢就是這麽複雜微妙。

    造反的主力部隊是宋哲元、劉鬱芬的部隊,目前他們在潼關,那裏是宋哲元的駐地。

    10月15日,潼關的兵,分三路進入了河南。隨後,孫良誠、龐炳勳率部進入洛陽,宋哲元的總指揮部設在潼關。這就是西北軍在調集部隊,集結布局,準備開打的意思了。

    另一方蔣介石下令開始討伐西北軍的軍事行動,也在調集河南、山東、湖北部隊,向指定地點集結。

    唐生智的第五路軍駐地鄭州,距離西北軍重兵最近。於是,在部隊的調動中雙方就接戰了。

    大戰就此開打。

    軍閥打仗也是夠熱鬧的,內部之間互相不服氣,勾心鬥角,互相使絆子,敵我之間倒戈叛變頻繁。有的打著打著就變成了一家人,有的昨天是友軍,今天又刀槍相見了。反正是亂成了一鍋粥。

    ......

    既然西北軍已經開打,決心挑起內戰,東北軍也就不必客氣了。10月18日,東北軍政府發出了通緝令,聲討宋哲元。

    通緝令首先重申了東北方麵反對內戰的立場,然後就追述了1928年8月,宋哲元在安徽鳳翔的殺俘罪惡。

    宋哲元當時的身份是二次北伐的國民革命軍,職務是前敵總指揮。以這樣的身份就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民國的法律再不健全,殺人償命還是有的。他同時也要遵守國軍的軍法,擅自大批的屠殺俘虜也是要上軍事法庭的。

    宋哲元的眼中完全沒有法律準則,做人完全沒有道德底線,隻要武力在手,就什麽都敢幹。他這種人居然喊著民生、清廉的口號聲討中央政府!東北軍在聲明中質問:如果這種人當了政,統治了國家,那麽我們中國會是什麽樣子呢?

    東北軍政府要求南京國民政府和南京的國民革命軍依法逮捕殺人犯宋哲元,明正法典,予以嚴懲,以儆效尤。同時號召西北軍的愛國將領們與宋哲元劃清界限,協助中央逮捕之,而不要犯包庇國家重犯之罪。

    東北軍政府的通緝令中用法律、道義、道德把宋哲元罵了個狗血噴頭,稱他為民國第一惡魔屠夫。

    通緝令最後說,就是追到天涯海角,追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東北軍也要把宋犯哲元擒獲歸案!東北軍與這種殺人惡魔不共戴天!並且開出了宋哲元的人頭懸賞價格:一萬光洋。

    張作霖和趙三本都是知道曆史的,曆史上,中原大戰之後,西北軍徹底地散了攤子,宋哲元投靠了張學良,張少帥收攏了西北軍的殘部,成立了隸屬於東北軍的第29軍,軍長就是宋哲元,他們駐地熱河。後來,發生了喜峰口抗戰和盧溝橋七七事變,都是這個29軍打的,為此,還有個有名的“大刀進行曲”。因此,宋哲元也就成了享譽天下的抗日英雄。

    曆史的人物就是這樣,宋哲元有著英雄的光環,也是犯了反人類罪的罪惡屠夫!這都是曆史的事實!這就是曆史!

    不能因為他的抗日業績,就一筆勾銷了他的曆史罪惡。宋哲元罪大惡極,必須明正法典,以儆效尤!如果其他的軍閥也跟著學,不知道要冤死多少英靈。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86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