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兩麵國旗

字數:5346   加入書籤

A+A-




    小軍閥們對東北與南京的聯手,頭一個反應就是感到了壓力,有危機感。他們覺得,如果這南北兩家真的聯合起來成為一家,那麽小軍閥的生存空間可就不多了。還好,看樣子他們兩家還有隔閡,暫時還攪合不到一個鍋裏。

    曆史上張學良易幟歸順中央,對於蔣介石來說,的確是憑空得來的天大的利好,天下形勢為之大變。縱觀中國的曆史,曆朝曆代的開國之君都麵臨著北方的威脅,從這點上說,蔣介石的運氣實在是好,北方的威脅一夜之間消失了!

    一夜之間蔣介石就從一方軍閥上升為中國的絕對權威和領袖。因此,蔣介石欣喜若狂之餘,給了張學良了不得的頭銜:拜把子兄弟加全國陸海軍副總司令,不過都是虛銜,沒有什麽實際意義。張學良到南京麵見蔣介石的時候,那個歡迎的場麵絕對是民國有史以來的空前盛況。

    從這個角度說,今天東北對南京的示好,對天下的震動也是巨大的,小軍閥們哪有不擔心?

    小軍閥們對於中投行的反應倒是差得多,有興趣的不能說沒有,太少了。錢,誰不需要,軍閥們都嗜錢如命。可是中投行的錢是用來搞建設的,有投入就要有利潤,有審查又有監管。讓這些軍閥們搞建設?開玩笑嘛!

    以西北軍各部為例,他們從打拉隊伍稱霸一方那一天起,就從來沒想到要管理經營地方,更不要提建設了。他們隻懂得大權在手就可以狠刮地皮了,殺富的招數都能想出來,他們精通的就是刮地皮的技術,沒想過別的。

    中投行的宗旨是搞建設,富國強兵,要強兵,首先要富國,要發展經濟,對農業、工業、商業就都要關心,要用心的經營。這些與小軍閥頭子們風馬牛不相及。他們今天占領此地,能站住腳幾天?明天到哪去還不知道呢,給誰建設?

    例外也是有的,比如山東的韓複榘、新疆的楊增新等人就有所動心,開始找東北軍打探情況,在不久的將來有人還會有所動作。當然這是將來的事情了,眼下隻有閻錫山、李宗仁的代表前後來到了石門。

    ......

    前年東北軍與南京建立官方聯絡就是通過張靜江實現的,從哪個時候起張靜江就對東北軍、張作霖有了新的認識。這一次借著運動會的機會,南北展開了合作談判的局麵不是憑而空來的,是國民黨內部很多人努力的結果,這其中張靜江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國民黨的內部,看到東北軍抗日的表現,想促成南北合作的,愛國的、有遠見的仁人誌士還是不少的。沒有這些人的努力,也不會突然間冒出南北合作的談判來。同是國民黨,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堅持一黨獨裁。

    這一次會談的成果,以及東北軍會談中的表現,也是看在這些人的眼裏,記在他們的心中。

    張靜江就不無感慨地說:“張作霖的胸懷寬闊呀!相比之下,我們的蔣主席可就稍遜一籌了。這也就說明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天下不是隻有國民黨才能拯救的,也不是隻有三民主義才可以救中國。別的主義,別的黨派也可以大有作為。我們應該睜開眼睛看天下!

    我們的三民主義講了這麽多年,民生如何呢?看看我們經營了多年的廣東、江南吧!再看看東北,沒有比較不知道優劣,與東北比一比,人家那才叫民生!我們的民生就是個口號,幹打雷不下雨!

    如果把兩家環境反過來,蔣先生能拿出十個億幫東北嗎?能為了抗日大業委曲求全嗎?

    再回過頭來看看當初張作霖處理溥儀,尋找蒙古的活佛轉世靈童,在條件具備之時順勢收複蒙古,蘇聯人吃了虧都不敢吭聲。這種政治的手段,有遠見的策劃能力,在當今天下還能有幾人?

    還是那句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張靜江的這番話極有代表性,在國民黨內部,在天下士紳、知識界中,普遍的存在這種認識。不過民國的人有曆史的局限性,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當然不具備現代人的思想水平。

    也正像張作霖所說,此一舉為他爭得了天下的民心。但是,一個軍閥能否治天下呢?結論應該是否定的。治天下的人還沒有表現出來,天下人當然就不知道啦。

    ......

    南北和談是公開的,事後的會談公報更是公示於天下,它在中國是一件大事,西方列強當然也會注意。那麽西方人是什麽反應呢?他們的反應可以說是五味雜陳。

    他們知道,此事件對於中國意義重大,中國可以期望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各派能否團結,那倒是不一定,起碼內戰的機會少了。國民經濟向好是可以預期的,富國就是強兵的前提,中國的國防能力將極大地提高。

    穩定的中國就等於是西方國家工業品的穩定市場,經濟越繁榮,市場潛力就越大,這當然是有利於西方國家啦,他們現在急需傾銷商品的市場。

    可是穩定的中國就會慢慢地走向富強,西方人知道,經濟的騰飛需要的是環境,用不了多少時間的。這是當今科技發展導致的必然規律。那麽,中國這個龐然大物一旦富強起來,還能允許列強的宰割嗎?中國會不會向西方一樣四處擴張呢?在倫敦、在巴黎、在紐約會不會出現中國的租借地呢?倫敦的街頭上會不會有中國的士兵在那裏站崗,就像英國的士兵站在上海的街頭一樣呢?

    太可怕了!

    似乎中國不要太強大,才更符合西方列強的利益。

    因此英美的心裏狀態是複雜的,有喜有憂。

    日本國的反應那就不要說了,他們強烈地感到了危機。侵略中國是日本國的既定國策,離開了侵略中國、掠奪中國這條路,日本國都不知道自己的前途何在?眼看著自己侵略的對象越來越強大,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時不我待,必須盡早動手!坐等中國強大,機會全無。可是遺憾呀!日本國的國民還在饑寒交迫中掙紮,去年那個寒冷的冬天,不知道凍死多少餓鬼!日本國還有能力出兵海外嗎?

    ......

    南北會談結束之後,南北兩方麵組成的聯絡辦公處人員就應該奔赴石門籌備了,他們將在5月20日開始辦公,這是已經公布出去的時間表。但是護衛隊更是應該先行,以保證石門城的安全。

    此前這個小鎮幾乎是個三不管之地,晉綏軍、西北軍都有部隊駐紮此地,再加上不知道屬於誰的縣政府,可以說派係混亂,當然也就造成市麵的混亂,幫會、社會的混混橫行鄉裏。不經過整頓實在是不安全。

    按照協議,石門護衛隊是師級單位,三團製,主官由東北軍擔任,隊直屬部隊和衛一團從東北軍調配。東北軍從就近兵員考慮,護衛隊的軍官和部隊都從津魯軍抽調,他們的士兵都是滄州、山東一帶的人。

    東北軍調第71旅旅長劉翼飛少將為護衛隊隊長,抽調第71旅第251團,改番號為衛一團,此外還抽調了一個炮兵營,以及工兵、輜重、通信、醫療隊等等組成護衛隊的直屬部隊。以這些部隊為骨幹,組建了石門護衛隊。

    津魯軍此前還抽調了第70旅到川南,因此,總參謀部允許他們重建和補充部隊,同時又給了他們第26師的番號,以增加部隊的力量。

    劉翼飛今年37歲,鐵嶺人。他年齡不大,資格可不差,是同盟會的會員,在民國時期,這個資格是很有地位的,作為聯軍的主官絕對夠資格,能鎮住場麵。他是保定軍校畢業的職業軍官,也是張作霖的老部下了,絕對的嫡係。

    劉翼飛率領的護衛隊都是成建製的現成的部隊,一聲令下就可以開拔出發。石門通火車,交通方便,他們5月10日就到達了石門,然後就是接管城防,布置崗哨,整理當地的警察隊伍,取締非法武裝,消滅土圍子,維持地方治安,對黑社會、幫會、惡勢力的鎮壓也是必須的,為銀行的各個籌備部門創造安全的環境。

    中華聯合投資銀行的行長是民國時代的大經濟學家馬寅初,他今年四十多歲,此時的社會地位也不低,是南京政府經濟委員會的委員長,還兼著中央大學等好幾所知名大學的教授,他的身份是南北兩方都容易接受的。

    由於護衛隊要接受銀行的領導,所以馬教授還被任命為護衛隊的總政訓官,給個中校政訓官的職務軍銜。

    中校政訓官的意思就是:做政訓官就有中校軍銜,沒有了政訓官的職務,也就沒有了軍銜,這就叫職務軍銜。稱呼的方式是軍銜冠於職務之前,如“少將師長某某人”。正規的軍銜稱作“第xx師師長某某少將”,或“陸軍少將某某人”。

    為此,這個四十多歲的學者,還要參加短期的軍訓,起碼要懂得一點軍規軍紀,會立正敬禮,否則不是出笑話了?他願不願意也沒辦法,必須到操場上訓幾天。

    短短的時間,石門城可就變了樣子。

    “......老哥,你看那城門上的旗子怎麽多了一個,老五色旗又回來了!這是什麽意思,是北洋的哪位大帥又回來了吧?”

    “不知道,我也是新奇。其實不光是這裏,縣衙門的大門上也是兩麵旗子,一邊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另一邊是五色旗!看不懂,不知道是啥意思。”

    那邊有一位明白人,他不屑地看看這些土老帽,說道:“你們不看報紙嗎?咱這石門,現如今成了什麽......那個什麽來著......對了,發錢銀行!是奉天張大帥行善,給中原發錢來了......張大帥打著的就是五色旗嘛!嗨,這都不懂?”

    “對,對!你看東北軍都過來了,縣太爺也換了,該是東北軍來的官老爺吧?”

    這個說錯了,縣太爺是南京中央政府新派來的,他還帶來了警察局長、稅務局長、郵電局長等一幫子手下。據說是某位大員的堂弟。現如今,這石門縣可是個肥缺,摟錢的路數多。

    縣政府是南京方麵的,護衛隊是聯合部隊,但以東北軍為主。這支部隊的軍餉、軍費從縣稅收扣除。

    一個縣養活一個師的兵,養得起碼?這是沒問題的,中原之地,交通便捷,現在有了中投行,定然日見繁榮。一個繁華的城市,幾個縣也比不上,正常情況下養一萬多兵是累了一點,但是養得起。

    石門成了特別行政區,每一個官府衙門,都是兩麵旗幟,好在沒有需要唱國歌的場合,否則就更加亂套了。國歌的曲子是一樣的,但是歌詞不同,一個唱“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另一個唱“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這可是夠亂套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