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一場鬧劇

字數:5743   加入書籤

A+A-




    新劃定的烏裏雅蘇台地區就是蒙古省的西部,首城當然是烏裏雅蘇台城啦。

    整個蒙古省唯一有城池的城鎮就是烏裏雅蘇台(唐努烏梁海例外,後麵有交代),這是因為前清在這裏設置了將軍府,它管理著蒙古行省也包括唐努烏梁海。有將軍府就有駐軍,因此就有城池,這個城是清政府建設的,不是蒙古人建設的。城不大,實際上它就是個大兵營。

    “烏裏雅蘇台”名字太長,本章節使用太多,為了敘說方便,少幾個無用的字,我們暫時簡稱“烏城”。

    烏城向西是蒙古湖泊河流的密集區域,稱作烏蘭牧場,是全省最肥美的草場。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這裏才是全省的中心,從政治、軍事來看,包括唐努烏梁海的蒙古全省的中心也是這裏。清王朝為將軍府選擇此地那是有道理的。這裏距離唐努烏梁海最近,翻過北麵的唐努烏拉山就到了。

    烏城既然有城,偽蒙政權也把它當做軍事重鎮,這裏就會有偽政權的兵。蘇聯紅軍是不會有了,即便有,他們也撤走了。蘇聯真的要打仗的話也不能靠這幾個兵,也不能在這個地方打。

    東北軍占領了蒙古已經是眾所周知,因此,特別縱隊出擊進兵也就不必躲躲藏藏,可以公開的出動,他們的首要目標就是烏城。

    最方便的偵查方式就是空軍,6月17日,兩架教19飛機飛臨烏城上空,在這裏飛行員看到了奇特的一幕。

    他們看到烏城的城頭飄揚著五色旗,旗幟不太規矩,顯然是臨時製作的。不大的烏城隻有南北兩座城門,這兩處都飄揚著五色旗。

    東北軍的飛機上當然是圓形的五色徽章標誌,地麵的人一眼就能分辨。因此,當這兩架飛機在繞城盤旋時,城牆上的士兵,城裏的人們都興奮的揮手、揮舞帽子打招呼(蒙古人都見過蘇聯人的飛機,因此不會特別的新奇)。地麵這些人服飾雜亂,穿偽蒙軍軍裝的最多,也有不少雜色的蒙古袍子。飛行員看不懂了,不知道他們是什麽人?但是似乎沒有敵意。

    此時的飛機與地麵是無法聯絡的,飛行員也隻能按照自己的任務:偵查、撒傳單。於是飄飄揚揚的紙片就撒向了烏城,那是印刷的蒙文傳單,內容就是勸降。

    飛機返航了,這個情況匯報到張宗昌那裏,他也是一頭的霧水,同樣看不明白。難道那裏的偽軍已經自動的反正了?他們為什麽不來聯係呢?

    想想也有些道理,烏城到庫倫也是兩千多裏,就算騎馬跑來,也要十天半個月的,十天時間可以發生很多的變故嘛。

    出擊的部隊是第二支隊,支隊長是鮑爾沙克上校。張宗昌給他下令:先頭部隊不要貿然攻擊,派出使者到烏城聯絡,看看究竟,及時上報。

    十日後,前方傳來消息:第二支隊與烏城取得了聯係,占領烏城的竟然是一位蒙古族的王爺,名叫脫裏-錫拉特。

    蒙古省的王爺不是都殺絕了嗎?怎麽又冒出一位來?

    蒙古太大了,地域相當中原的十幾個省,要藏幾個人還是容易的,偽蒙政權想要找到他也無異於大海撈針。看看曆朝曆代在蒙古地區的作戰就知道了,要找到對方主力展開決戰是很難的。偽蒙政權追殺王爺,王爺們也不會束手待斃,打不過還不會跑嗎?在草原上,帶上牛羊,走到哪裏也餓不死。於是有個別的王爺,在十幾年的追殺中存活了下來,這也是可能的,當然他們逃跑、躲藏也很艱難。

    這位脫裏王爺就是幸運者。蒙古的王爺多如牛毛,現在所剩無幾了,這位的確很幸運。“脫裏”的蒙古語意思是雄鷹,他真的不應該叫雄鷹,應該叫兔子,跑得比兔子還快嘛!

    這位脫裏王爺帶著自己的部落(就是他的奴隸們)跑了,他的部落很小,有五六百戶,兩千人口。他依靠著西部的阿爾泰山和草原隱藏生活在那裏。有時候也翻過阿爾泰山進入新疆的準格爾地區(叫阿勒泰也行)。總之,靠著阿爾泰山他躲過了一劫。

    東北軍收複蒙古,在蒙古省內的影響當然是巨大的,牧民的消息再怎麽閉塞,也擋不住這種消息的傳播。東北軍三月收複蒙古,到現在已經過了三個月,消息終於傳到了脫裏王爺的耳朵裏。對於亡命之人,這就是翻了天,見了太陽,可以重新走到陽光之下了。

    脫裏-錫拉特王爺翻身了,可是東北軍尚未來到蒙古西部。盡管東北軍沒有來,可是西部地區也應經不是往日的樣子了。偽政權垮台了,樹倒猢猻散,為數不多的蘇聯人倉皇撤走了,本來就沒有幾個官員的西部就很難支撐門麵。偽軍畢竟還是軍隊,沒有完全散架子,但是逃亡現象也很嚴重,逃兵很普遍,當官的一樣做逃兵。整個西部就是無政府狀態。

    有心人還是有的,他們想掌握一定的力量作為投誠的籌碼,為自己謀一個前程。

    按照脫裏王爺的思維:蒙古離開了蘇聯的控製回歸了中國,那當然要恢複原來的秩序,他這個碩果僅存的王爺可就尊貴了,起碼這西部就應該是他的天下了。他哪裏懂得東北軍的規矩呀!於是他集合起自己的部隊,向本地的大城市——烏裏雅蘇台進軍。

    可惜他的部落太小了,每戶出一丁才五百多人,當然都是一人雙馬的騎兵。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他不一定知道,也沒見過,五色旗當然知道的。於是匆忙間尋找各種布料,勉強地製作了五色旗。

    脫裏王爺氣壯如牛,帶著他的騎兵,打著五色旗,日夜兼程“殺向”烏城。

    烏城的偽軍居然還有一個團,人跑了不少,還剩1000多,團長德木圖,政委早就跑了,軍官投誠有個出路,“政委”大概隻能殺頭了,他不跑就是等死。

    脫裏王爺以民國大員的身份來接收烏城,責令德木圖投降。王爺消息閉塞不懂什麽,偽軍的團長大小是個官,對於民國、蘇聯以及東北軍還是知道一點的。德木圖哈哈大笑,說道:“民國政府哪有你這一號?你算什麽東西?要是照你這麽說,我比你投誠早,我是代表民國在守烏城!你來歸順我歡迎!”

    其實德木圖是想聯合這位王爺的,否則,他也就不必跟他廢話了。他為什麽要聯合王爺呢?這都是在為個人的前途做打算。

    進入民國時代,的確沒有王爺了,民國政府也不會冊封王爺。但是,在邊遠地區,舊王爺客觀存在,民國不得不容忍。徐樹錚那麽強勢,還有點不講理,也抓了幾個王爺,但是最終治理蒙古還不是要靠王爺?即便任命了省主席,下麵當政的依然是王爺。

    所以,團長德木圖能碰上一位王爺還是幸運的,王爺是有地位的,他一個偽軍團長投誠過去算老幾。帶著一個團投誠了,能保住命,興許還能混個小官當當。這是他保住軍隊的打算。可是如果他跟了一位王爺,將來的地位可就保險了。王爺有地位,他有兵。王爺做了烏城的頭,他就是王爺手下的大將。這就是德木圖的打算,所以他才與脫裏王爺周旋。

    論及當前的時事政治,脫裏不是德木圖的對手,幾句話王爺就理短了。德木圖降住脫裏,然後再緩和關係,陳明厲害,這兩家互相利用,一拍即合,他們聯手了。用王爺的名義投奔民國新政府,各自謀一份前程。

    兩家聯手,利用王爺的地位,兵力也接近兩千了,並且有一部分現代的軍火,步槍機槍甚至步兵炮都有。真是有兵有有勢的,前途光明!

    他們還沒來得及主動去聯係東北軍,東北軍自己就來了,這就是偵察機看到的那一幕。

    這個事情對於東北軍還真是棘手的問題。問題在哪呢?

    熱河省的北部就是蒙古族的聚集區,民國以來那裏就一直延續著前清的社會製度,那裏就有王爺,還存在著奴隸製。民國當然不能鼓勵這種落後腐朽的奴隸製度,並且是明令要取消的。但是,為了社會的穩定,東北軍政府采用緩行的辦法,逐步地改變。對於解放奴隸的王爺給予鼓勵,有物質鼓勵,還會給他們政治地位。同時也會幫助奴隸們獲得自立的生存條件。但是,幾十萬的奴隸也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這就是王爺、奴隸這種現象的客觀存在。

    而蒙古省的奴隸都是自由人了,王爺基本絕跡,新政府也采取了新的管理辦法,有了縣、鄉兩級基層政權。可是,現在又冒出來一位王爺,也說不定還會有幾位王爺出現。因此,如何對待就成了問題。

    這個問題張宗昌、袁金鎧都做不了主,於是就報告到奉天大元帥府。

    做過民國執政的張作霖,解決行政問題還是有辦法的。其實袁金鎧也不能說束手無策,他也有辦法,但是他必須要請示,不能自作主張。

    張作霖的辦法就是正視熱河的現實,同樣的民情要同樣處理,不能因人而異。

    得了大帥的令,袁金鎧就好辦了。脫裏王爺原來居於何地,仍然返回原地,繼續做他的王爺,他收容的偽軍則要經過審查篩選,有罪的判刑、做苦役,當然也會考慮投降有功的情節。不合格的遣散回鄉,合格的進入訓練營,他們就是即將組建的地方軍的兵源。總之,王爺不能擁有私人的武裝,王爺的親兵隻允許有冷兵器,並且要限製人數,脫裏王爺想稱霸一方是不能允許的。

    按照計劃,蒙古三個地區分別組建三個保安團,都是輕騎兵的裝備,任務是維護地方秩序。對於蒙古行省來說,這三個團已經是超規模了。總人口才七十萬,並且經濟極端的落後,養一萬兵,已經接近百分之二,是國民負擔的極限了。用於野戰的國防軍隻能從別的省調派,蒙古自身是養不起了。

    德木圖的理想也算部分的實現了,念他投降有功,可以考慮在保安團做一個低級軍官,當然也要經過教育。

    對於王爺部落中的奴隸如何處理,那是下一步的問題了,當前以穩定為主,暫時維持現狀。

    脫裏王爺的鬧劇算是翻過去了,東北軍和平占領了烏裏雅蘇台。其實整個的西部地區都是和平占領,在強大的軍事壓力麵前,失去了首領的偽軍、偽官員那裏敢反抗?

    按東北軍的習慣,舊官員經過教育都可以使用,他們熟悉地方政務,對於組建新政權很方便。但是,蒙古的偽官員基本上都不能用,原因就是他們與中華離心離德,這可是原則性的大問題。所以錄用的很少,各級官員都是來自內地其他的省。

    接下來也像庫倫地區一樣,東北軍政府有條不紊地整頓地方,關鍵還是建立好基層政權,牧民都得以安置,都有自己的牲畜,生活有基本的保障。在城鎮裏鼓勵工商。然後還有修整道路等等。

    更重要的事情是掌管各地宗教事務的和尚、喇嘛們接管各地的寺廟,沒有寺廟的要支起一個大大的帳篷,開始講經布道,給蒙古牧民賜福。這些喇嘛可是袁金鎧的真傳弟子,都是經過認真篩選,經過袁金鎧的教育、指導的,對東北軍政府絕對的忠誠。

    還有發放免費的礦石收音機,這可是宣傳的手段,有了它,東北軍政府的任何政令、宣傳教育,都能及時地傳播到每一個牧民的家庭。比如,揭露喬巴山的罪行,讓他的屠夫魔鬼的形象深入到每一個牧民的心中,這就要靠無線電廣播來實現。

    東北軍按部就班地處理各個地區,還沒有輪到唐努烏梁海,按照進度的安排可能要到明年了。可是那裏出現了新情況,出現了危機,打亂了東北軍的計劃。

    什麽危機呢?且聽下回分解。

    ---223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