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唐努烏拉山口
字數:5444 加入書籤
東北軍總參謀長榮臻被張作霖指定為蒙古前線總指揮,他當然要到蒙古省前線。在他離開奉天之前,報請大元帥府批準,命令總司令部直屬的第二裝甲旅向蒙古省邊界進發,寧夏方麵軍出動第24師、第66炮兵旅、第67騎兵旅向烏裏雅蘇台集結,這些部隊將做戰略預備隊。這場戰爭還不知道大小,多一手準備還是應該的。
第二裝甲旅有兩個坦克團,裝備的是蘇聯t18坦克。
東北軍的軍以上的軍官都有專機,那是淘汰的老式中型轟炸機改裝的,乘員四人(包括駕駛員),飛機上安裝了無線電報機,就是說至少還需要一名電報員。算下來還剩下兩個座位,飛機還是太小了。
老式的雙翼飛機速度低,機翼的飛行性能好,滑翔飛行和迫降的性能都很好,因此,這種飛機相對安全。但是張作霖是從來不乘坐的,不是他不願意坐,是東北軍的高官們不允許他坐,這當然是為了大帥的安全啦。
榮臻當然是有專機的,因此他是乘坐飛機直接到達烏裏雅蘇台城的。
榮臻到達的日期是7月15日,就是南京政府發表聲明的那一天。
唐努烏梁海出現了危機,張宗昌也是星夜兼程來到了烏裏雅蘇台城,這裏已經是前敵指揮部了。
“榮參謀長,我縱隊奉命掃清道路,派部隊前出偵查。但是在唐努烏拉山口遇到了老毛子的部隊,偵查受阻,於是我部出動兩架偵察機。沒想到老毛子比我們還快,他們出動四架戰機攔截,擊落我方偵查機一架,另一架安全迫降。更詳細的情況讓鮑爾沙克上校稟報吧。”
這是張宗昌在向榮臻匯報前線戰況。鮑爾沙克上校是第二支隊(師級)的支隊長,在前線執行任務的就是第二支隊。在特別縱隊中的白俄人都會漢語,此時他們自然使用漢語說話。
鮑爾沙克戴著一副眼鏡,有點文質彬彬的樣子,他說道:“榮參謀長,我們地麵和空中的偵查都不順利,後來,在當地牧民的指引下,我們的偵查兵從另一條路靠近了山口。但是得到的情報還是不完整。目前我們知道的是山口處有蘇聯紅軍,表麵看不會多於一個營,但是不準確。另外還有偽軍,也有不少的平民。從這些情況,我們推斷對方是準備修築工事。
另外,蘇軍的空軍來的很快,說明附近有他們的野戰機場。因此,說明蘇軍已經重視這一處山口了,我們判斷蘇軍更多的部隊可能正在趕過來。”
榮臻問道:“空戰情況如何?蘇聯空軍戰鬥力怎麽樣?”
鮑爾沙克答道:“報告參謀長,雙方戰損一比一。但是,蘇軍四架飛機到來的晚一些,使得我們的偵查有所收獲。我軍隻有兩架教19型飛機,速度慢,因此兩架飛機輪番掩護撤退,這個過程中擊落敵機一架,我們打阻擊的一架被擊毀起火,兩名飛行員沒能跳傘,全部陣亡。另一架采用緊急迫降才得以逃脫。”
的確是這種情況,教19型飛機的速度太慢了,逃跑都困難。
榮臻問道:“你們沒有試探著攻擊山口嗎?”
鮑爾沙克答道:“報告參謀長,我軍到達唐努烏拉山口的是一個輕裝騎兵營,沒有火炮,不具備攻堅的能力。明天可以到達一個團,那時就可以發動攻擊了。”
榮臻說道:“這個情況很嚴重啊,說明蘇軍已經決心直接參戰了。這個仗的規模有可能很大呀!
馮副司令,你們航空隊何時能夠升空作戰?”
榮臻問的是空軍副司令馮庸,空軍來了兩個航空隊,空軍司令張學良沒有來,他這個副司令就來了。他還兼著第六航空隊的司令,但是考慮到第六航空隊還有不少的蘇聯紅軍的顧問、教官,甚至還有一些類似雇傭兵的駕駛員,現在是對蘇作戰,當然不便於使用他們。所以來到蒙古的是第二、第三兩個航空隊。
野戰機場已經開辟出來,航空隊的部分戰機已經到了。
馮庸答道:“榮參謀長,空軍緊急升空是沒問題的,如果大規模作戰的話,我們的野戰機場還要準備兩天,後天,17日就可以大規模出動了。”
榮臻說道:“特別縱隊繼續偵查,做好防禦,但是不要發動進攻。效坤兄,你與馮副司令商議一下,你們協助空軍做好機場的防禦,防止敵方偵查和空襲。我們總是想偵查老毛子的機場,老毛子也同樣想偵查我們的機場,想轟炸破壞我們的機場,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一定要做好防禦。機場周圍方圓五十裏內不準閑人進入。馮副司令,你們機場方麵的防空武器要保持最好的狀態,隨時可以投入戰鬥,絕不可麻痹。還可以考慮建設幾個偽裝的假機場,引誘敵軍上當。”
“是!我們一定保護好機場!”
敵我雙方都在設法偵查,也在設法地防範,可是蒙古草原上的情況的確特殊,東北軍想偵查敵軍的機場很不容易。大草原特殊在哪裏呢?
廣袤的大草原幾乎是無人之地,樹木少,牧草低矮,偵查人員難於躲藏。可以想象,幾十裏,幾百裏,一個人影都沒有,任何人跡都會引人懷疑,偵查員怎麽行動偵查?一旦被發現,將十分的危險,難於逃脫。無人區的情況也很特殊啊!
所以,盡管東北軍十分想知道蘇軍機場的位置,可實在是難於偵查。東北軍想尋找敵軍機場,也自然也會想到保護好自己的機場。
榮臻說道:“我們再等兩天,17日第五軍的主力也該到了。兩天的時間蘇軍也修不成什麽像樣子的工事,水泥要塞沒有一個月是修建不起來的。第三、第二航空隊做好準備,17日全體出動,一舉擊垮當前之敵!”
張作霖得知唐努烏拉山口的情況也是十分的憂慮,真是怕什麽來什麽,這表明蘇軍要直接幹預了。他在反複權衡中蘇兩個方麵的軍力對比。蘇聯人開始冒險了,有點不顧一切。從蘇聯的局勢考慮,他們與東北軍在蒙古作戰多有不利:首先,他們歐洲的敵人可能借此機會有所動作;第二,在蒙古作戰他們的後勤供應線太長,不利於大兵團作戰;第三,如果激怒了東北軍,他們的遠東可就不安寧了。東北軍現在還是在中國的國土上自衛,還沒有打到蘇聯的國土上去,如果中蘇大規模交戰,東北軍為什麽就不能進入蘇聯呢?何況那裏原本就是中國的土地嘛。
可是從東北軍一方來說,東北準備好了嗎?日本人會不會渾水摸魚,乘機搗亂呢?蘇聯人有兩麵作戰的憂慮,東北軍也同樣存在兩麵作戰的危險呀!
“我說三本呀,我們在蒙古是不是動手太早了?小日本真要摻合進來咱們也是兩麵開仗啊!”
這話反應出張作霖的猶豫。
“大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蒙古之事越早處理越好,越晚越難辦,大帥萬萬不可猶豫。日本人的確是個未知數,可是日本國內部的危機深重,他們現在的確派不出兵來。依照日本人現在的國力,他們來了我們也不怕。”
張作霖:“也隻能這樣了,要打就狠狠地打,給老毛子一個深刻地教訓。”
趙三本:“大帥英明!還有一條,也是大帥早先定下的:對老毛子作戰不宜公開宣傳的策略,我們還要執行下去。宣傳的目的是爭取正義,爭取西方列強,孤立蘇俄。從這點上說,效果不大,我們不宣傳,西方與蘇聯也是對立的嘛,我們宣傳,英美也不會出手幫忙。再想想小日本就更不要宣傳了,最好日本人不知道,我們打完了,最好日本人也不知道才好。老毛子沒理,更不能滿世界的嚷嚷,再說了,斯大林就不怕他歐洲的眾多敵人乘機鬧起來嗎?因此說,還是不宣傳為好,這就是我們東北與蘇俄兩家的事情,自己有數就行了。咱們來個不宣而戰,在蒙古那個閉塞之地偷著打吧!蘇俄敗了似乎也不丟麵子,不至於狗急跳牆。至於他們遠東運輸通道的安全,遠東地區的危機,那原本就是存在的,老毛子當初侵略遠東的時候為什麽就沒想好呢?他們的夢,自己去圓吧!”
由此,張作霖定下來這次作戰的方針:狠狠地打,力爭速戰速決!悶頭打仗,不要宣揚!
......
7月17日淩晨兩點多,第三航空隊的九十多架各型戰機陸續起飛,在空中完成編隊,向北方的唐努烏拉山口飛去。
總計pw-9戰鬥機60架,p-12轟炸機36架,其中有12架是改裝的炮艇機。航空隊還有一架用於現場指揮的安裝了無線電報的飛機,第三航空隊司令張煥相少將就在這架飛機上,他可以隨時通過電報與指揮部保持聯係。指揮空中作戰的飛機就隻能靠有限的燈光信號了。
現在的通信手段急待提高呀!晶體管的研製的確意義重大。
雖然東北軍的炮艇機對於蘇聯保密,由於這兩年中蘇的關係不錯,蘇俄在東北空軍中的人員很多,所以消息難免會泄露。因此,蘇聯人知道東北軍有這種特殊的轟炸機,也可能蘇聯人不太理解火炮安裝在飛機上的做法,他們也隻是知道而已,自己沒有製造炮艇機。可是東北軍在飛機上使用燈光信號的辦法被蘇軍采用了,這個辦法簡單實用。
等等,淩晨兩點出動空軍?太早了了吧?此時的空軍能夠夜戰嗎?
這就是高緯度的特點了,此地已經接近西伯利亞了,現在是夏季,不要說淩晨兩點,就是半夜12點,也像白天一樣,看得很清楚。這就是“白夜”現象,除非是陰雨天氣,在這裏已經沒有黑夜了。
空軍出動的同時,第五軍的第65摩托旅和第73坦克旅的第210坦克團也出動了,全速向唐努烏拉山口運動,跟隨在他們後麵的是第206炮兵團。
這個摩托旅有兩個團,每個團有一個裝甲營。所謂的裝甲營就是配備了全部的火力支援裝甲車,有炮塔,裝甲要厚一些。其他的營則以裝甲運兵車為主,每輛車裝一個班的士兵。
坦克團裝備的就是t18坦克。這種坦克行進速度太慢,全速前進才每小時17公裏,像牛車一樣。所以在長途行軍的時候他們是放在拖車上,由汽車拖帶的。它的車長隻有4米,重5噸,屬於體積小,重量輕的那種,上拖車是沒問題的。
第206炮兵團是以自行火炮為主的,有三十門120口徑的自行火炮(屬於榴彈炮),其餘的是汽車拖帶的七十多門步兵炮。第五軍炮兵團的力量很強,他們建軍以來還隻是在山東半島上對日軍第六師團使用了一次,現在是他們的第二次實戰。
首先到達唐努烏拉山口的是一個中隊九架pw-9戰鬥機,他們繞著這一處山區飛行,實行偵查。盡管空中通信手段笨拙,偵查還是必須有的,比如,地麵的炮火就特別的需要空軍提供偵查的信息。飛機上的飛行員采用在地圖上標注地麵目標的位置,用帶著小降落傘的鐵筒子投擲到地麵的辦法實行空對地的通信。這種辦法也可以指揮炮擊,但是不能實時地糾正偏差。(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