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山口初戰
字數:5065 加入書籤
對於唐努烏拉山口的地理形勢有一點要講清楚:越過這一處山口,跨過了唐努烏拉山之後就有一座城鎮,這個城鎮名叫克孜勒,它是唐努烏梁海地區最大的城鎮,因此也就是這一地區的首府,也是那個偽共和國的首都。
克孜勒在唐努烏梁海的最南端,距離地區邊界線100多公裏,首府為什麽在邊界線上呢?這是地理特點決定的。
首先,唐努烏梁海已經屬於西伯利亞大草原的一部分了,其北部距離北極圈已經不遠了,到了冬季十分的寒冷,那麽最南端就是它最溫暖的地方了,相對的說是本地區氣候最好的地方。其次,此地的牧民們有翻越山口到烏蘭草場越冬的習慣,那麽,克孜勒就是必經之地,交通要道定然就是繁華之地啦。因此,克孜勒就是唐努烏梁海的第一重要的城鎮,達官貴人都集中於此,於是也就成了首府。
也正是因為如此,蘇聯人才不得不派重兵防守山口,對於地廣人稀的地區,首府這一個城鎮的存亡也就等於是整個地區的存亡,其他的無人之地爭奪的意義就不大了。
因此,也可以說:唐努烏拉山口之戰就等於是唐努烏梁海之戰,此戰的勝負就決定了此地區的歸屬。
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知道了這一戰的重要性。
第三航空隊的戰機已經在山口地區盤旋,尋找目標,第65摩托旅裝備的是裝甲車,速度很快,已經來到了山口。第210坦克團速度太慢了,還在後麵爬行。
據第二支隊前沿偵查,蘇軍還在不斷地增兵,估計目前總兵力已經不少於一個團了,多處陣地都在修建,總體上說,敵情不是特別的清楚,這就需要在戰鬥中繼續偵查了。
東北軍知道蘇軍的火炮厲害,部隊接近山口之時都分散隱蔽,預防敵方炮擊,第206炮兵團則快速地建立炮兵陣地和派出前出的觀察哨,做好隨時反擊的準備。先頭探路的三輛火力裝甲車則緩慢前行,偵查探路。
飛行員從空中俯瞰,地麵目標還是明顯的,多處有工地施工的跡象,山體被開挖成壕溝的樣子,還有建築材料一堆一堆的堆積在那裏。地麵上人很少,正是半夜時分,一般都在睡覺。有的地方還能看到軍用的帳篷以及蒙古包。
從這裏的情況看,蘇聯人沒有料到東北軍能來的這麽快。東北軍的聲明僅僅是主權、譴責分裂什麽的,這種話蘇聯人聽到的次數太多了,從北洋政府時期就是這樣,中國人幹打雷不下雨,曆史的慣性麻痹了蘇聯人。他們自認為加緊修建工事就已經是很主動了,很快速了。中國中央政府的聲明是兩天之前,東北軍的聲明昨天才發,他們哪能想到今天中國的大軍就到了呢?這讓蘇聯人有些措手不及。
東北軍的戰鬥機飛臨上空,地麵部隊的火力裝甲車也到了前沿,蘇軍當然也就知道了東北軍的來臨,他們匆忙地動員部隊進入防禦陣地。蘇聯人的確很匆忙,他們沒有想到東北軍來的這麽快,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陣地沒有準備好。因為他們的打算的是修建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建築要塞,一勞永逸地堅守在這裏。結果,建築的地基剛剛開挖,東北軍就到了!
第一批轟炸機九架已經到了山口上空,既然有明確的目標,就立即開始投彈轟炸。一個中隊的九架p-12轟炸機降低了高度,對準地麵可以見到的兵營,和各種疑似目標投彈。
蘇軍慣於使用火炮,但是空軍沒能發現炮兵陣地,顯然炮兵陣地都是經過偽裝的,不是那麽容易被發現。否則,敵方的炮兵定然是最重要的轟炸目標了。
山地裏多處開始了猛烈的爆炸,兵營的帳篷被炸飛了,其中也有不少的蒙古包,蒙古包中是偽軍還是修工事的苦力那就不清楚了,在戰場上是沒有辦法區別的。蒙古的平民被炸死在這裏就已經不能算是誤傷,來到了戰場上就都是軍事有關的人員了,山地裏有亂跑的人群就說明此處有苦力民工,士兵是不會亂跑的,空軍的機槍能夠對這些人手下留情就不錯了。
修建工事的工地上,一切都被炸為齏粉,水泥、鋼筋、木料被拋灑的到處都是,地麵都成了大坑。
轟炸機降低了高度,地麵上蘇軍的防空武器就開始反擊了,高射炮、高射機槍都拚命的開火,拋射彈藥,給轟炸機群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轟炸機的攻擊飛行方向都是從北向南飛行,目的就是一旦被擊落,飛行員跳傘逃生盡量靠向南側,便於地麵部隊救援。飛行員是寶貴的,比飛機更重要。
打擊地麵防空武器是炮艇機的拿手好戲,當然了,炮艇機也是降低了飛行高度的,自身也同樣有被攻擊的危險。
空中與地麵,麵對麵的作戰,雙方的命中率區別很大。地麵看飛機是目標小,並且是高速運動,隨時變換方向的目標,命中的概率非常小,一般是需要成群的高射炮密集射擊,產生一個覆蓋麵。但是,對於飛機來說,地麵的目標是靜止的,射擊的提前量,也就是飛行速度和方向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相對的準確率就高,容易命中。
炮艇機上有兩門50毫米無後坐力炮和兩架榴彈發射器,這兩種武器都可以準確射擊,對付高射炮則使用榴彈的效率更高,因為多枚榴彈可以形成一個覆蓋麵,命中率更高一些。另外就是更廉價,無後坐力炮的炮彈是很昂貴的。
一架炮艇機隨著轟炸機群的後麵俯衝下來,降低了高度,對準地麵的高射炮連連地開火,發射榴彈。那個形象有點現代直升飛機火箭巢發射的樣子,僅僅是火力猛烈程度差一些。
這一輪交鋒,地麵目標被摧毀多處,已經暴露的防空火力就被消滅的差不多了,而轟炸機隻有一架機翼受傷返航,空軍大獲全勝。
在戰場上負責警戒的戰鬥機發出了警報——北方出現了蘇軍的機群,蘇聯的紅空軍來的很快。蘇軍的地麵部隊叫紅軍,海軍叫做紅海軍,空軍叫做紅空軍。
蘇軍在蒙古作戰,兵力和後勤都受到了限製,也許斯大林覺得對付中國用不著大部隊;也許蘇聯的慣性思維,以為中國不會有實質性的反抗;或者反映遲鈍;也許斯大林不能容忍遠東交通線受到威脅。不管是什麽原因,蘇軍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在蒙古挑起事端是絕對錯誤的。
蘇軍在歐洲作戰,出動數百架,上千架飛機是常事,可是現在,目視觀測隻有幾十架飛機。戰場上東北軍一方的飛機總數有九十多架,當然沒有全部投入戰鬥,大量的戰鬥機都在外圍掩護。並且這裏隻是第三航空隊,第二航空隊還在機場待命。如果考慮到作為預備隊的海軍航空兵,蘇軍明顯的是劣勢,吃虧是必然的了。
機槍對機槍的空戰中,轟炸機並不吃虧,並且轟炸機上有人員直接操控的機槍,空戰中就更勝一籌。但是,轟炸機的造價太高,十架戰鬥機也沒有一架轟炸機價值高,所以轟炸機是不宜參加空戰的,因此,東北軍的轟炸機就全部向南撤退了。
第三航空隊的戰鬥機是第二和第三兩個大隊,共60架pw-9戰鬥機,他們分左右兩隊準備迎敵。
蘇空軍的飛機漸漸臨近,東北軍當然也很熟悉蘇聯的機型,從外觀判斷應該是伊-15型,這是蘇聯前期的產品,東北軍的第六航空隊就裝備不少。有情報顯示,蘇聯正在研製它的改進型:伊-16型。據曆史記載,這一款機型依然是雙翼,也是雙翼飛機的最後產品了,他將是二戰初期蘇軍的主力機型。
蘇軍戰機數量也數清楚了,總數56架。東北軍與蘇空軍的編製基本相同,也就是說,蘇軍也是一個航空隊的兩個大隊的戰鬥機傾巢出動了,60比56,中蘇雙方力量均等,所差的就是機型不同。不過這個年代裏各國的飛機性能都差不多,並且主戰的武器就是機槍,所以機型上不會有大的優劣偏差。
這是一場爭奪製空權的苦戰,在指揮部裏,榮臻對張宗昌說道:“效坤兄,你們的第二支隊派出兩個營,按班排分散,進入戰區的山區,他們的任務就是救援跳傘的飛行員。飛行員是寶貴的,此事一定要盡力做好。”
張宗昌:“是!張某立即下令執行,我部在山口前線有一個騎兵團和一個步兵團,我把步兵團全派出去,力量也能強一些,搜索範圍更大,我們的步兵也全部有戰馬,行動能夠很快的。”
榮臻:“好,希望你們能救回更多的飛行員。此外,告訴部隊,第三航空隊的飛行員中有不少美國人,千萬不要誤會了!此外,對於抓獲的蘇軍飛行員也要盡力保全他們的性命,不要濫殺!這些人對我們是有用的。”
“是!堅決執行!”
言罷,張宗昌到電報通信處下命令去了。
榮臻又轉向馮庸,問道:“漢卿老弟,你對空戰有什麽打算?我們的第二航空隊起飛參戰,則軍力對比是二比一,就穩操勝券了。”
馮庸的字也是“漢卿”,與張學良的字相同,並且他們的私人關係很好,是拜把子兄弟。
馮庸答道:“榮參謀長,我打算命令第二航空隊十分鍾之後起飛。我的意圖是等到交戰雙方筋疲力盡之時,再放出第二航空隊這支生力軍,一舉全殲蘇聯的空軍,取得絕對的製空權。”
空戰的節奏非常快,至多半小時就已經決出勝負了,如果是現代的導彈武器,那就更快了。不過按此辦法,第三航空隊的情況就不妙了,勢均力敵之下定然損失慘重。這正是所謂的“慈不掌兵”!不付出代價哪有勝利!
榮臻稍微的猶豫,之後他說道:“漢卿老弟,空戰的事情我不大懂,還是你來決策。不過我有兩個建議供你考慮:第一,推遲十分鍾是不是時間長了一點,因為機場到戰場還有一段距離,最近的機場也要十多分鍾吧?第二個建議:第二航空隊分出部分戰機,也包括幾架轟炸機,立即起飛,繞過戰場到山口的北側,等待失敗逃跑的蘇軍戰機,跟隨著他們去尋找蘇軍的機場,轟炸摧毀之,取得徹底的製空權。這點意見請你權衡。”
馮庸:“好啊!謝謝榮參謀長的指示,我空軍一定照辦!”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226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