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民黨

字數:5473   加入書籤

A+A-




    張學銘的民黨終於宣告成立了,總理當然就是張學銘自己,為了造聲勢,他說動了老將做民黨的名譽黨魁。

    “總理”一詞在現代已經固定為主持國務的職務了,但是在民國時代,“總理”一般指的是主持某黨的黨務,例如孫中山就是國民黨的總理。而南京政府政務院的首腦叫做“院長”。國內各黨的黨魁還沒有叫“主席”的,所以民黨的首腦也叫總理。“黨魁”也是正式的稱呼,也可以叫魁首,這個詞沒有貶義,張作霖做名譽黨魁比張學銘的號召力就大多了。

    民黨的成立也要通過報紙、電台來宣傳,當然就是東北之聲廣播電台和奉天日報啦。其實,成立民黨的同時,張學銘在他五妹和趙三本的幫助下已經成立了屬於民黨的電台和報紙。電台叫做“民黨之聲”,報紙叫做“民報”。它們創建之初還沒有名氣,還需要東北軍的宣傳機器來扶植。

    報紙和電台是民黨的第一份產業,因為民黨自己規定了不能參與營利性的產業,那麽這兩份產業算是唯一的例外了。今後,他們的辦事機構還要不斷地添置用於辦公的房產和辦公用品,甚至包括印刷廠。但是所有的黨產都應該是非營利性的,黨的經費將完全依靠捐款來解決(國民黨可是用國家的稅收養活的)。

    此時的民黨還一無所有,所以它的電台和民報就來自於張家兄弟姐妹們的捐款(這些兄弟姐妹們可都是大款呀),他們建黨之後,東北軍一係的大佬們也都會捧場捐款的。

    民黨也像中國的政黨一樣,有自己的黨章,黨章的核心宗旨就是民生。它有按地區分布的各級黨部,有黨內的一套機構。但是,與中國的其他政黨相比也有很多的不同,最突出的就是它有組織,但是很鬆散,僅僅是黨員登記,在某地黨部登記了就算是黨員。登記工作每年重複一次,沒有重新登記的就不再是本黨的黨員。基本的審查有,但沒有宣誓效忠,也沒有繳納黨費等等的規定。總之,它是個很鬆散的組織,幾乎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做了民黨的黨員有什麽區別嗎?或者說有什麽待遇嗎?還是有的,那就是民報的報社印發一份“民報參考”,每周一刊,它免費發到每個黨員的手中。這份參考的內容是新聞、時事、評論、黨內政策解讀等,總之,它是協調黨內觀點的工具。

    “民報參考”有點類似於東北軍高級官員、高級軍官得到的一份“內部參考”。但有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民黨沒有情報係統,因此,民報參考上沒有機密情報,也沒有需要保密的,一切都是公開的信息。而東北軍的內部參考中含有大量的情報,是需要保密的。

    因為民黨的經費全靠捐款,因此,各地黨部最大的機構就是收集募捐的部門,叫做募捐財務處,並且有單獨的財務審計局來監管民黨的財務。隻要有黨部的地方就有這兩個機構。

    民黨成立之初,就是兩大任務:第一,使用一切手段,大力地宣傳。宣傳的效果如何?那就看募捐數字啦。第二,就是組成代表團,參加南京的“各派協商會議”。

    南京的協商會議也是剛剛組建完畢,剛剛開門。它是每個月召開例會一次,三到五天。特殊的會議由召集人臨時召集。

    由於民黨的建立,東北軍方麵在協商會議中就有了兩個代表團,一個是政府的,一個是民黨的。

    協商會議倒是很有特點,他開會就是吵架,各個代表團都上台發言,大家機會均等,發言都是火藥味十足,絕對沒有一團和氣。好在會議有個規定:“君子動口不動手!”違反的就取消個人的代表資格。這個規定不錯,否則,那就成了打擂台了,各個代表團就要派出大力士、拳擊手做代表了!

    民黨的第一批黨部當然是建立在東北所屬的六省一區,經過宣傳和各地黨部的建立,很快就有了第一批登記黨員。這批黨員就顯露出民黨類似於西方黨派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士紳黨”!加入這個黨的沒有白丁,不但有文化知識是必備的條件,身份也是必備的條件。當然了,民黨並沒有規定這些條件,沒有文化,沒有社會地位的一樣可以登記加入。可事實上純粹的百姓幾乎很少,目不識丁的文盲更是沒有。

    不識字的人,他都不明白什麽是黨派,搞不清入黨的目的,甚至擔心福禍不期而至,他怎麽能登記加入呢?另一方麵,沒有人去動員某人要他加入,他也不懂得入黨不入黨的啊?

    凡是主動加入的一般都是有政治訴求之人。在東北軍的勢力範圍之內,更是有不少看著張作霖的麵子或者權威,上趕著巴結的。不管怎麽說,東北軍一係的大小官員、各級軍官們加入民黨成了風潮,他們中的多數對於民黨的認識,就類似以南京一係對於國民黨的認同,以為這就是東北軍的黨,入了黨就有官做,不入黨則官帽子就玄乎了!

    這種認識原則上說是錯誤的,但是也沒有大錯。因為民黨所宣傳的政治主張基本都是東北軍政府當前執行的政策,張學銘是大帥的兒子,民黨也是依靠著東北軍的勢力而存在的,那麽天下人都會認為民黨就是東北軍的黨,就像國民黨是南京政府的黨,他們沒有多大的區別。這就是中國的國情,認識錯了也難於糾正。

    國民黨的黨員數目眾多,就拿軍隊來說,國軍中有軍官軍銜的絕大部分是國民黨員,這幾乎是硬性的規定。這麽算下來國民黨黨員的數量就非常大了。而東北軍中一般都是校級以上的軍官才考慮加入,也沒人規定一定要入黨,更沒人逼著你入黨。並且,加入民黨之後,不繳納黨費,黨內組織的活動還是有的,但很少。沒有黨證,也沒有胸前戴著的黨徽,誰知道你是不是黨員?也許,到了明年,重新登記之時,不少的黨員忘記了去登記,他就不是黨員了。這樣一來,民黨的黨員數量肯定很少,絕對不會幾十萬幾百萬的,有幾萬個黨員就不錯了。

    但是,這些為數不多的黨員,其活動能量卻是可觀的,因為他們必然都是政治上的活躍人物,這一點在各派協商會議上很快就體現出來了。參與會議的代表們有不少就加入了民黨,或者有了加入的意願。

    “與國民黨相比這個民黨的確不錯,他們主張的減租減息、鼓勵工商、廢除苛捐雜稅和取締厘金都是善民之舉呀......”

    這是民間人士的議論。

    “對呀,還有那個疏通物流,可是活躍商品經濟的良藥啊!照此辦理,何愁市麵不繁榮?這可是實實在在的,不愧叫做民黨!好!......”

    “......看看張大帥,他的兒子各個的出色,昨天我還聽了民黨總理張學銘的演講(廣播電台播出的),那個口才真是不得了啊?有兒當如張學銘!......”

    “......”

    在1930年,中國的黨派還是太少了,民黨成立於此時,就等於與國民黨唱了對台戲,民間難免就要拿這兩個黨做比較,國民黨的獨斷專行也就更加的不得人心了。

    民黨會不會成為中國的第三大黨呢?它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啊!

    ......

    中投行成立已經有兩三個月了,也已經有幾個投資的項目開始運作,加上各方麵的宣傳,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由此,不少的小軍閥們也開始活躍心思了。這不,四川的劉文輝就有了動作。

    此時的劉文輝正是他勢力最強,野心膨脹之時,四川的成都平原基本上被他控製了,並占據了成都,坐上了四川省主席的寶座,同時西康省,就是我們稱之為川南之地也大部分控製在他的手中。雖然由於修鐵路的糾紛,東北軍占據了宜賓,但是東北軍克製自己的行動,並不幹預四川的事物,還刻意地修補與劉文輝的關係。因此,東北軍的存在對於劉文輝沒有太大的影響。

    雖然劉文輝占據了四川省主席的位子,此時的四川王應該還是劉文輝的侄子劉湘。劉湘占據著重慶、川東地區,還占據了部分湖北的地盤。從軍事上說他才是四川的老大,職務上,劉湘是川康裁編軍隊委員長。此時,蔣介石對軍閥的核心工作就是“裁編”,削弱地方的軍閥。所以劉湘的這個管“裁編”的委員長很有分量,比省主席威風的多。

    這叔侄二人當前的關係還算不錯,不過要不了多久,他們就兵戎相見了,開始爭奪四川王之位。

    這就是當前劉文輝在四川所處的地位。

    劉文輝算是後起之秀,與劉湘比較,他的資格還是太嫩。他之所以發展迅速,與他的哥哥劉文彩是分不開的。這哥倆一個掌握軍隊,一個聚斂錢財,配合的天衣無縫。正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由於東北軍奪取了宜賓,宜賓城眼見得日漸繁榮,也就讓“善於理財”的劉文輝看到了不同的“理財”手段。與東北軍相比,他那兩把刷子可就差遠了。

    應該說此前的劉家兄弟“無德”,就是軍閥刮地皮的手段,普天之下的大小軍頭們都是這麽幹的,他們也就習以為常。現在看到了東北軍治理下的宜賓,有心人劉文彩用心看,用心想,他悟出來一番道理:他們的老辦法那就是“惡人發財”,聚斂了財富,也成了惡人。相比之下東北軍的斂財手段則可稱之為“善人理財”,發了財,也當了善人。

    這是劉文彩的理解,也算不無道理,他若果真能就此改邪歸正,也不失立地成佛之功德。

    在中投行紅紅火火之時,有所醒悟的劉家兄弟派遣代表來找常蔭槐了。目的是求教連帶著認錯,為他們兄弟麵見常蔭槐鋪路。

    正可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如若劉文輝就此改弦更張,那倒是四川之幸。因為,在曆史上劉文輝、劉湘這叔侄二人鬥法也是打了好幾年,死了不少的人,戰火對四川農工商業的破壞也不小。這個話可不是筆者亂說,有事實為證:

    讀者們可以查一查曆史資料,劉家叔侄交戰的時候,劉湘號稱“四軍司令”,哪四軍呢?海、陸、空這算三軍了,劉湘叔侄都信神,因此,劉湘還有“神軍”之說,這就是四軍了。劉湘有陸軍,這不奇怪,可劉湘還有海軍,當然了,那不過是江河湖泊裏的水軍。劉湘還有空軍!是能作戰的空軍,這是真的!

    劉湘攻打瀘州(打劉文輝),就用空軍轟炸、掃射!用大炮轟。這可是記載於曆史之中的。

    我們再看看抗戰爆發之後的曆史記錄:劉湘抗戰態度堅決,所謂的“川軍出川抗日”,那就是劉湘麾下之軍。劉湘說:“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很有骨氣的。

    川軍出戰那是什麽裝備呢?步槍配不齊,軍裝配不齊,不少的士兵還打赤腳(光腳板,沒鞋子)!“神軍”本來就虛幻,可是他的海軍呢?空軍呢?炮兵呢?一概沒有!哪兒去了?打沒了!

    內戰多年,把富庶的四川打成了窮光蛋,沒錢,沒銀子,在天府之國的四川,吃飯都勉強!飛機大炮是大風刮來的?那是銀子堆起來的!

    有強大的經濟支撐才能有飛機大炮!這是真理!

    不要小看了軍閥混戰,它對於中國遺害無窮啊!(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