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南洋的策略
字數:5132 加入書籤
8月15日,張作霖召招南洋宣慰使邢士廉麵授機宜,張學良、張作相、趙三本在場。
這個年代還沒有航空服務,飛機的種類中也沒有客機,毛主席去重慶進行國共談判時乘坐的那種飛機(那也不是客機)也還沒有,東北軍的飛機也飛不了那麽遠,去南洋隻能乘船。船隻的航線要路過台灣海峽,而台灣在日本人的手中。過了台灣就進入了南洋,在南洋的水域上更是隨時可能碰到日本鬼子的軍艦。因此,這一路上存在著危險。
在這段水域,各國的商船往來不斷,也經常會有各國的軍艦通過。現在的世界國際關係緊張,但是還算是和平時期,沒有處於交戰狀態的國家,所以正常的情況下,商船都可以安全航行。可是東北軍卻與日本國處於交戰的狀態,如果明確地打著東北軍的五色旗,就有可能遭到日軍的攻擊。因此,第一個問題就是使團的出使乘坐什麽船隻?
船隻上有個慣例,那就是懸掛國旗,東北軍治下的沿海省份也有不少的商船,他們大多數懸掛的是五色旗,個別也有懸掛青天白日旗的。由於東北與日本國的交戰狀態,東北的大型商船都是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航行,也就是渤海、黃海,最遠到東海,其他的地方的確不安全。東北的國際貿易所需要的物流基本上都是西方列強的商船在運輸。
這個問題是擺明了的,掛五色旗就要準備打仗。可是使節出訪,還不敢掛五色旗,東北軍的臉麵不好看。這的確是個問題,包括趙三本,都沒敢表態。
張作霖很幹脆,一錘定音,他說道:“我們是使節出訪,不是為了打仗去的。你們第一站是呂宋,那是美國人的地盤,就租用一條美國的商船吧。我們的使節如果出了危險,除了人員財務損失,咱們東北軍的臉上也不好看。因此,我們幹脆再租用一條美國的兵艦護航,這就更妥穩了。”
這裏說的呂宋就是菲律賓,時下中國人都這麽稱呼。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美國在哪裏有駐軍也有海軍,葫蘆島、皮島的美軍基地與呂宋之間不斷的有軍艦商船往來。
這就是實用主義了,這個話也隻有張作霖能說,其他的人隻能聽著。不過也是沒辦法,東北的商船、軍艦出去那的確要準備開戰,是出使還是打仗?
誰也沒有異議,租船的事就這麽定下來了。
張作相說道:“南洋宣慰使的事情並沒有公開,外人是不知道的。因此,他們到達呂宋之前就不會有人知道,也就比較安全了。問題在於公開了使團身份之後,日本人會不會有所動作。”
張學良說道:“輔帥,這應該不用擔心了,美國的商船和軍艦他們絕對不敢攻擊的。他小日本不敢打咱們租用的美國船,咱們卻不想放過他們。我們的第一個潛艇編隊已經訓練了半年,準備到南洋試一試身手,正好借此機會出擊一下,也可以掩護我們的船隊。潛艇航速太慢,讓他們先行一步,在南洋、福建我們的潛艇都可以伏擊日本船。”
東北軍的航母遼寧號還在渤海訓練,但是潛艇已經到了黃海。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組成了一個三艘潛艇的編隊,一直在訓練,還沒有搞過實戰,這一次要去南洋了。
這個潛艇編隊應該屬於東海艦隊的,但是由於航母的訓練還沒有完成,東海艦隊也就沒有正式的組建,還都在等待著。
張作霖:“潛艇去南洋可以,但是為了使團的安全,就不要偷襲日本的商船了,還是以護航為主。”
張作霖轉向邢士廉問道:“隅三,我們有關南洋的情報不多,你們準備的怎麽樣了?”
隅三是邢士廉的字。
邢士廉答道:“回大帥的話,我們也收集了南洋的情報,的確不多。但是我們手中有南洋同胞的捐款名單,我打算按著這個名單找到各地主要的人物進行宣慰,其他的就隻能見機行事了。重點人物有這麽幾個:呂宋的肖家、東印度的李家、馬來的陳家。宣慰的要領還請大帥指點。”
這個邢士廉很會說話,對大帥很恭敬。這裏說的“東印度”全稱“荷屬東印度群島”,就是後來的印度尼西亞。“馬來”就是“馬來西亞”也包括新加坡,此時還沒有新加坡這個國家,它是屬於馬來西亞的一個島嶼,此時常用的名字是“星洲”。因為它的碼頭上有個漢白玉的石雕:魚身獅頭雕像,口中噴出泉水,很漂亮的,所以又叫做“獅城”。馬來是英國殖民地。
張作霖轉過頭來,對趙三本說道:“三本,你介紹一下南洋華人同胞的情況。”
趙三本:“是,大帥。
南洋的華人很富有,但是沒有政治地位,他們受到西方殖民者和當地土著的雙重壓力,在南洋諸國排斥華人的事件時有發生,有時候還是血腥暴力的屠殺。
殖民者鎮壓華人的原因在於華人有文化知識,不是愚蠢的奴隸,並且很富有,這就威脅到了他們的殖民統治。殖民者的兵力很少,比如,被稱為千島之國的東印度,荷蘭的駐軍不過是兩三千人。麵對強大的華人勢力,他們有深深的危機感。於是他們就會慫恿、利用土著人,製造種族衝突,來抵消華人的勢力。土著人對華人仇恨的原因就簡單了,那就是仇富、殺富。
土著人為什麽貧窮呢?這是環境和曆史造成的。南洋氣候炎熱,雨量充沛,熱帶的植被種類繁多並且茂盛,適合人類食用的果實遍地都是,取用不盡。所以有史以來,當地人就不需要用勞動換取食物,他們的生活就是吃野果子、玩耍、男女交配繁衍後代,除此之外就是獵殺野獸和部族之間的戰爭。千百年來他們就是這樣生活過來的,直到殖民者到來時,他們連基本的家庭、房屋都沒有,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而華人都是勤勞的,發家致富是他們追求的目標。於是華人與土著之間的貧富差距就越來越大。殖民者的到來使得當地快速的進入了文明社會,但是土著人的落後不是容易改變的。
華人的突出點就表現在文化的傳承上,他們世世代代的要教育子女傳承漢文化。於是,一個突出的矛盾就表現在教育、學校、私塾、學館上了。高層的殖民者和底層的土著都視華人教育機構為仇恨的目標,很多矛盾的爆發點就發生在學校、學館的周圍。殖民者用法律限製華人教育,土著人用暴力打擊華人的教育機構,華人也想盡辦法保護自己的學校。
這就是當前南洋華人的狀態。
但是在不同的國家,表現也不完全相同,矛盾的激化程度不一樣,最惡劣的是東印度,原因是荷蘭統治者的力量弱小,他們要利用這些矛盾來維持統治。矛盾最緩和的是呂宋,原因是美國殖民者的力量強,可以控製局麵,此外,美國的政客們普遍的持反殖民政策,因為美國在前不久還是別人的殖民地。因此,他們在呂宋執行比較開化的政策。”
說美國在殖民問題上的立場,這可不是筆者為美國塗脂抹粉,而是有曆史依據的:1919年,在一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上,時任美國總統的威爾遜提出了包括反殖民和民族自決等14項主張。他的這個主張在近代史上有廣泛的影響。
除了張作霖,其他的人包括張學良在內,都搞不懂這個趙三本從哪裏得來的這些情報,不過他說的有事實,有根據,分析也很到位,令人信服。
趙三本講完之後,張作霖說道:“南洋的情況複雜呀!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一些南洋排華的事件。但是,我東北軍鞭長莫及,管不了那裏的事情。同時這其中也牽扯到我們與西方列強的關係,例如英美這兩國,我們還要維持友好的狀態。剛才讓趙三本說說南洋華人的處境,目的是讓大家知道那裏的真實情況,我們不能當糊塗蛋。
但是,明白歸明白,策略歸策略。你們也要知道自己的使命,你們不是到南洋找列強麻煩的,也不能公然為南洋華人打抱不平。當然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憑借著我東北軍的聲望,適當的施加影響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與西方人搞僵了,就是荷蘭鬼子也不能結仇,這是策略,你們必須遵守。
我們的使團到了南洋,看望華人同胞,這個事實本身就告訴了那裏的殖民者:‘南洋的華人不是沒娘的孩子,有人管!’華人的地位就會有所改善。
為什麽這樣做呢?還是那句話,為了抗日大業!
因為日本人的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南洋,這個我們以前說過,今天就不細說了。如果日本兵到了南洋,西方的列強們就得滾蛋,荷蘭、英美在南洋的那點力量,不是日本鬼子的對手。日本人到了南洋才是那裏華人更大的災難,比現在荷蘭鬼子的歧視要殘酷的多了。從這點上說,我們現在去招惹荷蘭、英美有什麽意義呢?為了出氣與英美交惡就劃不來了,如果我們與英美有了摩擦,得利的是日本人。
但是,我們也不是毫無作為。為了抗日,我們也要把南洋的力量團結起來,當日本人到來的時候,讓華人們有反抗自保的能力。具體的辦法就是招募一批華人有誌青年,帶回東北,把他們培養成為合格的軍官,成為遊擊戰的專家。在時機成熟之時,把他們送回去,給他們提供軍火,在南洋與小鬼子打遊擊,保護他們自己的生命財產,讓日本鬼子不得安生。”
邢士廉問道:“大帥,恕下官愚鈍,我提個問題:我們為什麽不帶去教官、軍火,就地訓練武裝他們呢?這樣費用更低,效率更高啊?還可以訓練更多的人,對他們組成的軍隊也可以集體整訓。南洋的島嶼太多了,隨便找個地方,也是人不知鬼不覺的,絕對可以保密。”
張作霖笑答:“隅三,你想過沒有?南洋華人與當地土著以及殖民者的衝突隨時可能激化,械鬥、暴亂,甚至屠殺都可能發生。如果出現這些情況,華人手中又有這麽一支武裝隊伍,他們能不用嗎?南洋的華人也是數百萬,人群中什麽人沒有?不可能都是一個心思,一旦有了武裝,他們要趕走殖民者,想當家做主,甚至想打天下的也大有人在。
這支隊伍本來是對付日本鬼子的,結果去對付荷蘭鬼子了,對付英美鬼子了,那會是什麽結果?對於我們來說,那就是局麵失控!對於日本人來說那就是機會。咱們可就應了那句老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大帥英明啊!”
最後張作相補充說道:“還有一條,你們此去,募捐的話就不要提了。你們不說,華人也會踴躍的捐款,並且,我預計這一次的收獲會相當於上次的水災募捐。我們大度一點,他們捐款會更加的踴躍。你們還需要在南洋各地籌建我東北軍的聯絡處,以保持對南洋的聯絡,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情報,名字就叫商務聯絡處吧。”(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