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喜得貴子

字數:5345   加入書籤

A+A-




    上一回說到8月15日張作霖召見南洋宣慰使邢士廉。

    張作霖說道:“海外華人的權益,我們有維護的責任,海外的華人也是中國人嘛,這也是國家利益之所在,非如此國家的尊嚴何在?我東北軍政府到了海外就要當起這個責任來,你們出使南洋也是國家責任的體現,這是國家的大義,不容懈怠。可是,隅三啊,你們還要明白一個道理:作為一個團體,海外的華人也有他們自身的權益訴求,不能等同於我中華民國的利益,因此我們對海外華人的支持也是有局限的。

    這話怎麽解說呢?直白地說,不是他們的任何願望我們都支持。

    你們可以看一看咱們國內,各黨各派,各路諸侯可都是中國人,都是純種的中國人!可是能在一個鍋裏攪馬勺嗎?咱們爺們過來的這些年,還見得少嗎?都是刀槍相見,打了幾十年了,還沒有一個結果,這是為什麽?同是中國人,利益各不同。是不同人群的利益,是權益!那麽海外的華人,他們生存的環境與我們完全不同,權益的訴求就會不同。要是相同了那反倒成了怪事!

    眼下我們為了抗日大業,不能與英美荷蘭翻臉;而當地華人的最大壓力就來自這些殖民者,他們會希望我們與殖民者爭一爭長短。這就是我們與南洋華人們的不同。我們可以向西方人施加影響,力爭改善華人的環境,但是不能鬧翻了。同時也要告誡華人與殖民者和睦相處。不管南洋華人聽不聽勸誡,我們不能脫離這個根本。

    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到了海外洋鬼子的地盤,看到中國人就覺得親切,此乃人之常情也!但是你們做使者的肩負著國家的責任,心中要鎮定,不可忘乎所以。我們關懷海外華人,可不是他們手中的槍。中華的國家利益時刻要存在心中。”

    邢士廉起立,躬身聆聽教訓,說道:“大帥的訓示下官定會牢記心中,一刻也不敢懈怠。”

    對待海外的華人的確不能太憤青,香港是華人、台灣、新加坡都是華人當政,南洋的華人也很多,他們對中國的態度如何?反華的也不少吧?比如說,印尼的華人當了政,或者變為華人國家,就跟中國一條心了嗎?絕對不會的,原因是利益不同。當海外華人被欺負,受了委屈,我們理應給予幫助,但是要有理性,不能憤青,不然就可能讓人家當槍使尚不自覺。

    張作霖繼續說道:“禮品也要帶足,選咱們東北的特有產品,禮物也是貿易的手段嘛。借此機會促進與南洋的貿易也是收獲,比如我們的坯布產量越來越大,需要開辟更多的市場,我們的船過不去,他們的商船可以來嘛。

    提到禮物讓我想起個事情,前清也沒少到南洋籌餉,他們的辦法是帶著後補官照和虛爵位名號,到南洋亂發一氣。可南洋的土財主們就認這個,老人過世,墓碑上刻個什麽後補道台,什麽雲騎尉、都騎尉的,覺得臉上有光彩。輔忱、隅三,你們下去想一想,我們可有什麽辦法沒有。”

    邢士廉應道:“是!”

    張作霖轉向張學良說道:“還有一件事,學良你交代過了嗎?就是台灣的事情。”

    張學良:“父親,已經安排妥當了,有關的方麵都聯係了。”

    台灣方麵有什麽事情呢?

    按曆史的走向,幾個月之後,台灣的高山族人將會有抗日起義,規模還不小,但是很快就失敗了,隻堅持了幾天。對於這個曆史事件,張作霖和趙三本是知道的,因此也就提醒了他們要關注一下台灣了。

    台灣的少數民族受到了日本鬼子的壓迫,起來反抗的事情是自然會發生。但是高山族人很落後,與南洋的土著相比,他們的文明開化程度強不了多少,用弓箭標槍對付手拿槍炮的日本強盜那是必然要失敗的。

    不管他們出於何種原因,他們反抗日本人的行動應該給予支持,給日本人製造麻煩總是有利於抗日的。在曆史上,侵華的日軍中就有不少的台灣兵,有的還是成建製的,整個師團的士兵都是台灣人,也就是中國人做了日本兵。如果能夠在台灣給日本人製造麻煩,最好鬧得大一點,那麽台灣的混亂就會打亂日本人的步調,也會讓日本人警惕台灣本地人,有可能他們不敢組建台灣人的部隊。不管怎麽說,都是有利於抗戰的。

    經過東北軍高層的研究,就動用了在台灣的情報係統,來尋找對日本人有反抗情緒的領袖人物,其中高山族人居多,也有漢族人。東北軍的辦法就是把這些骨幹偷渡出來,送到東北進行遊擊戰的訓練,然後連人帶軍火一起送回去,讓他們在山區開展遊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台灣島的海岸線漫長,處處有漏洞,人員、物資都可以偷渡。東北軍利用台灣的抗日的勢力比派出軍事幹部要好的多,因為外來人在落後的部族人群中難於取得信任,難於融入當地的社會。現在這個辦法東北隻要付出軍火,協助訓練,就能讓台灣不得安寧。

    這就是東北軍在台灣的策略,這一次偷渡的人員有七名,本來他們可以方便地在福建上岸,然後輸送到東北。但是,這些人物很特殊,有的漢話都不會說,漢人社會的禮儀也不懂。從福建到東北的長途旅行極容易暴露,南方日本人的勢力很大,一旦引起日本人的警覺,後麵的事情就不好辦了。因此,借這次的機會,把他們接到商船上,直接輸送到東北,人不知鬼不覺的,保密性好。畢竟這是首次聯絡,不要出意外才好。

    張學良說:“我們使團回來的時候已經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那時候接人容易泄密。因此,就在去的時候,路過福建沿海,就接他們上船。在南洋的這段時間裏,我們也安排了教官,給他們上課,起碼他們要學習漢語,時間不會虛度的。”

    實際上,對這些人的訓練難度很大。高山族太落後了,沒有基本的文化知識,教會他們使用步槍就不容易,更好的武器,像衝鋒槍、機槍之類的,估計教會他們使用難度很大。所以計劃就是步槍、手榴彈、擲彈筒這一類操作簡單的兵器。如果兵器出了故障,例如步槍卡殼,打不響了,估計他們也不會排除故障。

    擲彈筒也是迫擊炮,沒文化的人打準了不容易,把炮彈發射出去,打響了還是很容易的。掛上藥包、引信,往炮筒子裏一裝就打出去了,難度不大,多打幾次也能八九不離十。

    對他們學習遊擊戰的課程也不能要求過高,高水平的戰術就不要想了。總之,對於台灣的遊擊戰不能期待過高,隻要日本人短時間內剿滅不了這些遊擊隊,也就達到了目的。

    ......

    潛艇巡航速度慢,在東北的南洋使團出發之前五天,三艘潛艇和做後勤補給的兩艘掛著青天白日旗的貨船組成的小船隊就出發了,經福建沿海奔赴南洋。他們的主要任務還是配合使團的船隊,保護使團的安全,不追求額外的作戰機會。因此,他們的活動範圍就是使團預定的航線。潛艇和貨船上都有無線電報機用於聯絡,他們會按照約定的時間,與使團的船隊聯係。

    東北軍政府赴南洋宣慰的使團,也是悄無聲息地出發了,沒有公告也沒有宣傳。當使團到達菲律賓之後,東北軍政府才會發公告,宣告使團的使命。

    願他們順利完成自己的任務吧。

    ......

    8月25日,奉天,趙府。

    趙三本的宅邸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是個兩進的宅院了,家裏也雇傭了好幾個下人,趙三本雖然不張揚,但是每日進出大帥府也算個人物。因此,他的家,也就被人們稱作趙府。

    清晨裏,內院的東廂房裏傳來了嬰兒的啼哭聲,院子裏的趙母雙手合十,口中說道:“阿彌陀佛,佛祖保佑!”

    趙三本的媳婦五小姐生產,趙府一家人已經忙了一宿,趙三本的娘怎麽也不肯進屋,在院子裏苦熬。8月底,東北的天氣已經漸涼,夜裏也是冷颼颼的,侍女給“老太太”披上了棉襖。叫她“老太太”的確早了點,她才四十四歲,正當壯年。

    其實趙家的人並不知道,五小姐可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她是難產!胎位不正。也幸虧有頂尖的專家林大夫,否則,母子難於保全。

    跟林大夫的護士出來一位,對老太太說道:“恭喜趙夫人,您得了一個大胖孫子,母子平安!”

    期盼的喜訊來的太快,老太太瞪著眼睛愣住了。隨後喃喃自語:“佛祖保佑!阿彌陀佛!”

    她轉身吩咐:“阿秀,看賞!”

    然後就急匆匆地走進產房。趙三本和趙誌友也已經來到了院子裏,趙三本也緊走幾步跟了進去,院子裏隻剩下趙誌友在那裏轉圈。

    過了十幾分鍾,老太太終於抱著孫子出來了,趙誌友忙不迭地跑過去看,隻是看到孫子鄒巴巴的小紅臉,緊閉著雙眼。老漢喜的雙手一個勁的搓動,不知如何是好。

    “去!躲遠點!你那一身臭煙味別熏了我寶貝孫子。”

    說著,就不由得在嫩嫩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

    趙老漢抽煙,當然是一身的煙味。香煙不習慣,都是東北的關東煙,用個粗大的水煙袋來吸。就是四川人喜歡的那種竹子製作的水煙袋,抽起來咕嚕咕嚕的響。

    抱孫不抱子,對於隔代人的溺愛這是人之常情,這老兩口今後算是有營生了。

    最後,趙三本跑出來,喊著備車,他要到大帥府報喜,還要到電報局給遠在英國的丈母娘發電報。

    以趙三本的地位,坐汽車也沒什麽,可是這個年代裏,坐汽車太紮眼了。大帥府才有四輛車,兩台一模一樣的防彈轎車,那時張作霖的坐車,幾乎沒有用過,因為張作霖從不出帥府一步。不是他不願意出去,是別人不讓。還有一輛吉普、一輛卡車。算上大帥府的車,滿奉天城的汽車也不夠二十輛。

    趙三本從前都是步行上下班,本來路也不遠嘛。可是張作霖告訴趙三本,今後必須乘車,說這是為了安全。於是趙三本也就置辦了一輛馬車,是奉天城裏再普通不過的馬拉轎車,所以他去帥府就忙著喊備車。

    趙三本喜得貴子。

    不過仔細地想一想,他這個兒子可是個拴馬樁,此後趙三本再也離不開東北軍一步了。如果他沒有這個兒子,在這個世界上他可是無牽無掛,父母都是便意的,媳婦是大帥的女兒,誰敢怎麽樣她?還有什麽不能割舍?

    因此,趙三本如果不得意,亡命天涯該是可以的,世界之大,隨便找個地方就能生活下去。可是現在他有了牽掛,走不了了。不知道吃貨想沒想到這個變化?(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