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深藏不露的李家
字數:5550 加入書籤
邢士廉的解說很實在,沒有大包大攬,更沒有憑空吹噓自己的能力,因此,他說的話令人信服。酒桌上的氣氛也就比較親近隨意,各位士紳也就坦然了,開始訴說他們各自遇到的不公正待遇。
殖民者對華人的統治是殘酷的,這些事情並不是秘密,稍微的了解民情就能知道。好在近些年來還沒有發生惡性事件,都是小打小鬧的小衝突。上一次屠殺華人的惡性事件已經過去了兩百年,曆史上,下一次的屠殺就是日本人幹的。目前正處於相對的平穩時期。
邢士廉和使團成員們都拿出筆,認真地記錄。問題擺出來不少,歸結起來有三個比較重要的:第一是稅,荷蘭人不能一視同仁,對華人征收歧視性的重稅。荷蘭殖民者對於荷蘭籍的人群稅賦很輕,稅種少,還免了不少的稅收項,對其他人卻是重稅。表麵看似乎也算公允,荷蘭人當政,是統治者,享有特權似乎也是天經地義。可是由於土著人的懶惰,他們都屬於窮困階層,則賦稅就加到了華人的頭上。
東北軍政府的稅收額度控製在百分之五,已經算是戰時的重稅了,隻有對蒙古省執行了百分之十的超重稅,那也是治理的需要。可是荷蘭人普遍征收超過百分之十的重稅,營業稅高達百分之十四,並且苛捐雜稅品種很多,就屬於殘酷的壓榨了。爪哇的華人們不堪重負。
第二個難於忍受的是,荷蘭人經常性的以各種借口抓捕華人,運往他處充當苦力勞工,不少人都是一去不複返。東印度的錫礦規模很大,礦山裏的勞工基本都是抓來的。當然被抓的都是華人的下層民眾,荷蘭人也不會貿然地觸及士紳階層。荷蘭人抓苦力也不僅僅限於華人,本地土著他們抓的更多。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學校了。華人希望增加學校,擴大規模,使得所有的適齡學童都可以讀書。而殖民者則希望縮小華人學校的規模,實行愚民政策。殖民者的正規學校都是荷蘭文化教育,並且對非荷蘭籍的人群規定高學費,普通人根本就進不了這種學校。荷蘭人還以審查教材為借口,幹擾華人學校的日常教學。
邢士廉認真地記錄,不時地詢問,最後總結了以上的三個方麵,準備與殖民當局交涉。同時他也再次告誡各位士紳,他說:“各位不要期望過高,要向前看,看到抗日的嚴峻局麵,那麽與荷蘭人的矛盾就是暫時的了,日本人一來,這些問題就都化為烏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抗戰。日本人如果占領爪哇島,則殖民壓迫將更加殘酷,甚至還有大規模的殺戮,那時候就不是教育問題了,也不是被壓榨的問題,而是性命之憂了。從這個角度說,現在與荷蘭人隻要不爆發大規模的衝突,都是可以忍耐的。
比如說,我們華人可以退一步,答應保持學校的現有規模,不增加,不擴大。以此換取荷蘭人停止對華人教育的打壓,並出動警察,以官方的名義保護學校的安全,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還可以要求司法審判要公開、公正、合法,避免隨意抓捕苦力。如此等等,使得社會矛盾得以緩解,出現一個穩定的局麵,我們就可以全力地準備抗日戰爭了。
各位一定要認識到,日本人才是最凶惡的敵人。我們對荷蘭殖民者的退讓,保持緩和的關係,是符合你們長遠利益的。甚至,我們幫助荷蘭人保住他們的殖民地,延續荷蘭人的統治也比日本人來了要好的多。”
的確是這個道理,在原本的曆史中,日本人對南洋地區的掠奪和殺戮不亞於日本人在大陸上的罪惡。例如,已故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就曾經進過日本人的集中營,幾次險些被殺掉。他的回憶錄中還記錄了他自己在遇到日本人時,因為鞠躬90度不到位,而被毒打的情節。日本人規定,華人和土著,當遇到日本人的時候,一律行標準的90度鞠躬禮,否則就是犯罪,就要被抓捕。
邢士廉的這種告誡恐怕也是說說而已,對於爪哇華人們來說,荷蘭人的壓迫是實實在在擺在眼前的,日本人的威脅還很渺茫,他們會更看重眼前。不管怎麽說,告誡還是必要的,東北軍不希望他們與殖民者的矛盾激化,所有的力量集中於抗日符合中國的利益,也符合南洋華人們的利益。
“朝代更迭,官服也不同了,邢大人使團的新官服符合時代的潮流,看著比前清的官服更威風啊!”
一位紳士忍不住誇讚起來,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前清就有捐官的製度,不知道新朝有沒有這個規矩呀?”
“是呀,是呀......”
耐於麵子,他們沒有直說,但意思已經表達清楚了。
邢士廉笑著說道:“這種新官服也是才開始試用,國內還是動亂不止啊!政府暫時顧不上......”
然後就是介紹一番,品級如何表示,功勳榮耀增加什麽裝飾,職務、身份、履曆如何反應出來。也翻出那本書上的文字和圖形,對照說明。這種用服飾反應身份的東西就是讓人一眼就能識別的,說起來麻煩,實際上很簡潔,一看就懂。這些人就躍躍欲試了。
邢士廉說道:“榮耀之心人皆有之,你們希望有個尊貴的身份,這也是心向祖國的愛國表現,我東北軍政府當然會鼓勵的。各位願意捐個前程的,事後可以到我們使團來,定會讓各位滿意。”
邢士廉還真是搞外交的材料,捐官這種事也讓他說的冠冕堂皇的,嗬嗬,又有的賺了,幾十套衣服也是大價錢呐!
在座的各位都喜上眉梢,弄這麽一套衣服有多光彩,這也是光宗耀祖啊!
......
泗水港,李家宅院的客廳裏。
客廳的陳設也是土洋結合,地麵是厚重的柚木地板,可以隔絕地下的潮氣,不是大陸上的青磚鋪地了。正中是八仙桌,兩側各有三張太師椅,都是上好的木料,屏風都是鏤花雕刻的吉祥圖案,這是中式的。在對麵則是一套沙發圍成一個小天地。窗戶都是寬大的,有百葉窗,還上著紗窗,這又是西洋式的了。大廳正中一個南洋沉香木的香爐中焚燒著南洋的香料,縷縷清香滲人心脾。南洋的香料享譽世界,價格昂貴,幾乎等同於黃金。角落裏還有兩麵電風扇,靜悄悄地吹著微風,讓室內感覺涼爽。
雅加達在爪哇島的西側,泗水港在島的東側,兩地相距也有一千多裏了,可是雅加達的商會會長林惠清、副會長李某人,第二天的傍晚就到了泗水港,出現在李家的客廳裏。他們的交通工具柴油機動力的快船。
右側主座的太師椅上坐在一位老者,典型的福建客家人相貌,眼窩深深的。老者須發皆白,精神很好,那眼神十分的威嚴。此人就是李家的家主李孟雄。李家是爪哇島上的首富、老大,甚至可以說是南洋地區的老大。其地位不但有巨大的財富支撐著,還有成規模的銀行票號係統控製著南洋的金融業,更甚者,李家還控製著南洋地區的幫會,屬於海外洪門的一個支派。
幫會這種東西帶有黑社會的性質,沒有政治地位的豪門就要靠這種非正規的勢力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也讓荷蘭殖民者對他們有所忌憚。對於官府來說幫會就屬於惡勢力了,例如,東北軍在四川宜賓就為了鏟除幫會而大打出手,可是在南洋就要利用幫會了。這就是政治,政治經濟、軍事、權益的最高體現,不能用簡單的道理來說明,說不講理也行。
雅加達的李副會長就是李家的三子,名叫李叔庚。伯仲叔季,“叔”字就是老三。李家老大就應該叫“李伯某”了。
會長林惠清所在的林家是李家的姻親,按親屬關係,他應該是李家的外甥。
在前清年代裏,李家對於大陸的官府、朝廷就不親近,持敷衍態度,各路的宣撫官員根本就見不到李家的家主。民國之後,李家與同盟會、國民黨也是素無來往。由此可見,李家對大陸的隔閡很大。究其原因還是大陸的官府隻是把南洋華人當成搖錢樹,動不動就來南洋“籌餉”,卻從不關心南洋華人的疾苦,還經常稱海外華人為“叛逆之民”。
侍候的下人都被打發走了,客廳裏隻有這三人在說話。
“那位邢某人真是這樣說的?”
這是李老太爺在發問,顯然他是動了心。這一樁樁一件件,從募捐不索娟,到了解本地華人的疾苦,還有主動為他們訓練軍事人才,無一不打動人的心弦。
老太爺說罷,並不等回話,站起身來,在寬大的客廳裏來回渡步。
半晌,他回到座位上說道:“荷蘭是過氣的列強,可英美乃世界頂尖的強國,日本人敢來南洋撒野?抗日的話不可信。他搬出日本人來,背後的目的是什麽?值得玩味呀!”
中國人好思考,好權謀,但是有時候,因為考慮不周,也容易跑偏,今天李老頭就是錯誤的判斷。這倒是不能怪李老爺子,這個世界上太多的人都是這麽想的。包括英國、美國的精英和當權者,也都是這樣認為的,他們都認為日本人不敢挑戰英美的權威。所以,日本人偷襲珍珠港大獲全勝、攻擊南洋、印度洋,英國人倉皇迎戰,大敗虧輸,英國兵的戰俘就讓日本抓了好幾萬人。英美覺得太突然,他們一點準備都沒有,這就是認識錯誤的結果。
有資料說南洋地區英美兩國被日軍俘虜了30萬,試想,如果英美有準備,有基本的警惕,這30萬裝備優良的部隊配合著力量不弱的艦隊,有那麽容易被擊敗嗎?打幾個像樣的勝仗也是可能的。
李老頭在說話,那兩個人隻有聽著的份,並不敢插言。老爺子又說話了:“不過訓練幾個人還興許有用,我們還沒有正規上過軍校的人呢。我們選人、送人要嚴密,就不要選近枝顯眼的人了,從旁支挑選。邢某人的話說在了明處,難免要傳到荷蘭人的耳朵裏,所以,在明裏我們拒絕,暗地把人送出去。荷蘭人知道了也抓不到把柄。”
“是!父親。”“是!舅舅。”李、林兩位晚輩恭敬地答道。
南洋的華人不是沒有武裝,也不是沒有武器,而是太弱小。他們組織幫會是幹什麽的?還不是自保?要自保哪能沒有武力?但是麵對著殖民者的正規軍,他們那點武裝隻能是地下的,隱蔽的,不敢漏出來,隻能幹點偷偷摸摸的事。
他們也不懂軍事,幫會嘛,就知道打打殺殺的,哪裏懂得正規的戰爭?因此,他們也不知道軍隊的作用,能知道上軍校訓練幾個人有用就不錯了。送去幾個人,他們也是認為添幾個打手而已,思維上並沒有大的變化。
至於組建軍隊,對付日本人,他還沒想過。
不過李老頭的保密措施是有效的,可以做到人不知鬼不覺,就算荷蘭人知道了邢士廉所說的話,也毫無把柄。
李叔庚問道:“父親,那捐助糧餉之事......”
李老頭說道:“先等一等,邢某人話說的都不錯,倒是句句實在。可我們也要見到真東西。他不是說交涉嗎?我們就等著交涉的結果。該敷衍還是該攀交情,都看他的結果了。”
李家在商議對策,類似的場景也出現在荷蘭總督府,東北軍使團也驚動了他們,他們在商議什麽呢?且聽下回分解。
---246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