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扒鐵路
字數:5542 加入書籤
1931年的3月,南方已經是春暖花開了,北方的氣候也開始轉暖,西伯利亞的嚴寒過去了,但依然是寒冷的冬季。東三省、熱河、寧夏等地,氣溫在零下十幾度,可是蒙古、漠北依然在零下20度,西伯利亞大草原還在零下30多度。天氣轉暖,但是這個溫度還不足以融化冰雪,因此依然是冰天雪地,道路難行。
這個溫度下,人們已經可以適當的戶外活動了,東北軍的特別縱隊也就要出發作戰了。第一支隊從烏裏雅蘇台地區出發越過唐努烏拉山,進入了唐努烏梁海地區,他們分三路向北部邊界挺進。特別縱隊配備的航空隊,出動偵察機,執行偵察任務。第二航空隊也開始陸續向唐努烏梁海轉場,準備支援作戰。但是此時極北地區的氣象複雜,飛機的飛行還是小範圍的,不能大規模出動。
唐努烏梁海還是茫茫的雪原,部隊裝備著大量的爬犁。即便使用爬犁,也需要工兵開拓道路。因為積雪太深,馬匹無法行進。必須用履帶車在前頭開路,配合人力整修道路。新裝備部隊的防寒車隊在行軍中大顯身手,成了開路先鋒,這倒是這種車輛的一個新用途。每個連隊都有一隊這種車隊,每隊七八輛車,它們都行駛在隊伍的前麵開辟道路。
新裝備的防寒車,在動力機車的前端探出衝角形狀的擋板,像推土機的樣子,作用是分開前麵虛浮的積雪。他們劈開厚厚的雪原,地麵的雪也被壓實了,便於馬拉雪橇通過。
當然危險性也是有的,厚厚的積雪下麵,如果是深深的溝壑,那是看不到的,車子開過去,就會墜落其中。因此遇到不熟悉的山地,還是需要小心探路,好在此地還是平原居多。
這支隊伍現在打著的旗幟是四色旗,其他的與東北軍沒什麽區別。這個旗幟就標誌著“西伯利亞人民共和國”來到了西伯利亞大草原。
蒙古省的鐵路已經修到了烏裏雅蘇台,今年的夏季將修建第三期工程,即烏裏雅蘇台到克孜勒。這條鐵路將保障這次作戰的後勤物資。將來還要考慮直到西伯利亞大草原的一兩條支線,用於支持戰爭。
......
克孜勒西北500裏之外是另一個大城鎮阿巴坎,收複唐努烏梁海時在這裏還打了一仗,攻破了俄國人據守的城堡。此地居於唐努烏梁海中部偏北,但是最北端還是太寒冷了。因此,第一支隊的第一分隊就在此紮下大營,作為這一路出擊部隊的基地。此地的氣溫已經在零下三十度了,這一階段的作戰就靠防寒車隊了,沒有防寒車輛的確行動艱難。
由阿巴坎向北500裏就是蘇俄的遠東鐵路線,那就是這次出擊的目標。一個團有十個防寒車隊,他們將輪流從阿巴坎出發,向北出擊,完成破路的任務。
西伯利亞大草原的確是蘇俄的一個弱點。蘇俄的遠東特別集團軍現在還不足十萬人,他們的重點在濱海和興安嶺一帶,就是我國的黑龍江省周圍。那裏的確是重點,如果沒有強大的兵力,麵對著日本和中國的東北軍能行嗎?從那裏直到烏拉爾山,上萬裏的國土都是這個集團軍的防地。那麽非重點地區,平均每公裏能有幾個人?
現在,由於東北軍出兵收複了蒙古和唐努烏梁海,蘇軍不得不防備,這才調動一些部隊守衛重要的點,一個點也分配不到多少兵力。重點的車站能有營連級的部隊就算不錯。說到底,還是路線太長了。
也正是這個原因,蘇俄才一直盯著蒙古,非要吞並不可,否則,他的遠東鐵路的確防不勝防。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在阿巴坎正北500裏處,它名字太長了,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字數,以下簡稱克拉城。
克拉城是蘇俄遠東鐵路上的一個大車站。這裏有一個南北狹長的胡泊、河流連接到阿巴坎。嚴寒的冬季裏,水麵結冰,正是最好的道路。車隊開上去就像上了高速路。這是一個重要的出擊地點,也是這次戰場的最東端,這一點出擊成功,則可以帶動全局。因此,特別縱隊一次出動了五個防寒車隊,分隊長撒科中校親自帶隊出擊。
特別縱隊的老毛子官兵久居中國,不少的人就取了漢字姓名,“撒科”就是一個,他原名薩沙科爾。“撒”姓也是中國人的姓氏,比較少見,多為少數民族,以回族為最多。現代的知名人物“撒貝寧”就是例子。
特別縱隊支隊之下的編製是團,這裏怎麽出來“分隊”呢?因為支隊之下有炮兵團、裝甲團、騎兵團,此外還有工兵、輜重等等。這一次第一支隊從克孜勒分三路向北出擊,兵種應該搭配使用,因此打亂原建製,劃分三個分隊。撒科是614裝甲團的團長,任第一分隊的隊長。支隊長聶卡耶夫上校也隨第一分隊行動。
還要說說天氣。這裏已經接近北極圈了,冬季裏就是漫長的黑夜,白天太陽從南邊將露頭,沒有多久就落山了。但是太陽隻是在地平線之下轉圈,天色就總是灰蒙蒙的,不是完全的黑夜,能見度也不高。氣溫則可想而知,不會很高,眼下這裏還是在零下三四十度左右。人們可以外出活動,可是很艱難。東北軍的防寒車就是為此準備的。
如果蘇軍知道了有人破壞鐵路,他們的出擊行動非常困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武裝的火車,在鐵路上行進巡查,除此之外就是狗拉爬犁,步行出擊幾乎不可能,一米多深的積雪人們無法行動,馬匹也是寸步難行。
經過六天的行軍,3月4日,撒科中校帶領的五個車隊來到了克拉城的東部地區。
基本的情報、偵察還是有的,克拉城有俄軍一個連,加上軍警不足兩百人。要想破壞鐵路,就要防備克拉城的蘇軍。
當然了,最好的辦法就是端掉火車站。可是一個防寒車隊最多30名官兵,五個車隊才一百多人,並且大部分是技術兵,戰鬥兵不足半數,這樣的小部隊進攻車站就不劃算了,不如憑借有利的裝備阻擊蘇軍。
這裏人煙稀少,幾百裏,上千裏也沒有幾個人。特別是嚴寒的冬季,曠野中一個人也見不到。這裏叫做城市的車站,其實也沒有多少人。城市裏的人都是圍繞著鐵路、商業、伐木等生活的。鐵路員工不過十幾二十個人,守衛的部隊、警察也不多,整個城鎮有一兩萬人就不錯。
撒科帶領的車隊遠遠地潛伏了下來,紮了一個小軍營,派出觀察哨,偵查了一晝夜,以便掌握鐵路上的行車規律,這一晝夜中每個方向隻有一列火車通過。列車不長,基本上是貨運車廂,每列車隻有兩節客車車廂。
撒科指揮著隊伍,又用了一天的時間,沿著鐵路線埋設炸藥,直到距離克拉城20多公裏處。如果此時有火車通過,他們會毫不客氣的炸毀。
他們掐斷了鐵路沿線的電話電報線路。如果克拉城中有無線電報,他們依然可以保持通信,這也是沒辦法,隻能撞大運。其實通信中斷本身就說明出了問題,想完全封鎖消息是不大可能的。
然後就是破路行動。東北軍破路不是爆破或者掀翻鐵軌,他們都有特製的專用工具。拆卸鋼軌,用切割機把鋼軌切割成兩三米的小段,每一段的重量都在50公斤左右。
鋼軌有輕軌、重軌多種標準,最重的鋼軌每米100公斤,這個年代貨運量不大,車速不高,都是輕軌,所以重量不大。
一個履帶機車,拉上兩三個爬犁,往返繁忙地運輸著。一段段的鋼軌和鐵路上的零散部件都搬上貨運爬犁,運輸到幾十裏之外的隱蔽地點藏起來。天暖之後,大部隊過來就可以用爬犁、馬車運往後方,到煉鋼廠回爐可以軋製成新的鋼軌。枕木則用電鋸破開堆在一邊,這是部隊取暖的木柴,工作地周圍都升起了火堆為官兵取暖。
自從電話線中斷,失去了聯絡,當然就不會有火車通過了,如果來了火車,那就是蘇軍的武裝車輛出來巡查。
在一處山腳下隱蔽著三輛車,都是機車拉著一個大雪橇車,一輛是武裝裝甲車,一輛炮車和一輛運兵車,旁邊一個小小的炮兵陣地上兩門迫擊炮已經準備就緒,山坡上一顆大樹後麵有兩名士兵,不斷地舉著望遠鏡觀察著遠方。他們的大衣都是灰白相間的迷彩色,隱蔽於樹木中,難於分辨。這是東北軍設置的最靠近克拉城的前沿觀察哨,他們監視著蘇軍可能出動的武裝火車。天氣很冷,至多半小時就要輪換崗哨,否則就要凍僵了。
有情況了!其中一名哨兵拿起了電話機,這個電話直通山坡下的運兵車。
“報告!遠處發現煙霧,距離15公裏以上,有可能是目標出現。”
“繼續觀察!隨時報告目標距離。”
“是!”
隨後運兵車裏用電話向指揮員撒科匯做了報告,他們距離不遠都是拉上電話線保持聯絡的。
“報告!已經看清了,是火車,車廂數量種類看不清。目標距離10公裏。”
“繼續觀察!”
“是!”
“報告,是鐵甲列車,大炮管子已經看到了,算上機車,一共三節車廂,機車在最後。距離7公裏。”
“觀察哨注意目標到達引爆點的距離,指揮引爆!”
“爆破手準備!”
蘇軍在這裏居然有一列鐵甲車,事先預計這種可能性不大,鐵甲車是重裝備,不會每個車站都有,今天還是碰上了。
蘇軍的鐵甲車開得很慢,它也是邊走邊觀察,預防的就是爆破。路麵稍有異常它就會停下來。當然特別縱隊的工兵也會盡力偽裝,不要被敵方識破爆破的位置。
“引爆!”
這是電雷管啟動的爆破,雙線、雙雷管,預防萬一的故障。
隻聽“轟”的一聲巨響,大地也隨之震動。爆破位置不太準確,把列車的第二節炸飛了,隨後是更多的爆炸聲“轟!轟!轟!”地連成了一片。這節車廂是彈藥車,彈藥殉爆了。這算歪打正著吧!因為觀察哨指揮爆破的目標是第一節的炮車,結果起爆慢了一拍,炸到了第二節。
彈藥車的殉爆可嚴重多了,炮車、機車全部掀翻,而且機車隨後就爆炸了,騰起衝天的霧氣。因為機車中有大量的高壓、高溫蒸汽,管路、鍋爐都是高壓狀態。高壓蒸汽的爆炸也很厲害。在寒冷的空氣中,高溫蒸汽就衝起高高的白色水霧。
特別縱隊本來是不準備出擊的,因為鐵路的鐵甲炮車隻要還能戰鬥,其火力是很強的,東北軍的裝甲車絕對不是對手。現在停在山腳下的這輛裝甲車,它有兩個炮塔,一個是重機槍,一個是榴彈發射器,沒有火炮。而對方的炮車上至少有兩門120毫米以上的火炮,還有其他火炮、輕重機槍等等。雙方力量懸殊,所以特別縱隊的裝甲車要躲在山腳下。可是現在的情況變了,蘇軍的裝甲車輛全部被炸毀,東北軍就要出動了,過去看一看,能繳獲點什麽?還需要重新設置爆破點,準備下一次的爆破襲擊。誰知道蘇軍還來不來呢?(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