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集中營
字數:5561 加入書籤
原本的曆史上蔣介石通過吳鐵城鼓動張學良收回中長鐵路,爆發了中東路事件。這一次南京政府找蘇俄談判中東路,兩個不同的事件,目的是一樣的——削弱東北軍。現在是張作霖當政,這種借刀殺人的辦法是騙不了張作霖的,他不會像張學良那樣上這個當。但是南京政府與蘇聯談判收回中長鐵路,那的確會導致蘇聯向黑龍江增兵。可是東北軍也是有準備的,黑龍江的部隊都做了調整,也有預定方案。第一,東北軍取守勢,必要時可以後退讓出一些地盤。當然了,滿洲裏以西地區不能讓,那裏有第五軍的主力部隊。第二,遠東鐵路已經斷掉了,蘇俄的遠東特別集團軍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成了泥足巨人,它還能有多大的力量?蘇聯的遠東部隊隻能越打越弱。東北軍隻要招架住它的三板斧,它的弱勢就會暴露出來。
所以說蔣介石的這個算計很難達到目的,隻能暴露南京方麵的齷蹉。
3月10日,蘇聯終於爆發了,發表嚴正聲明,抗議東北軍侵略!說是東北軍不宣而戰。照會南京政府,以向中國宣戰相威脅。
南京外交部沒有說拒絕的話,隻是說南京政府需要調查真像。這就是推脫,不理睬。實際上南京才不怕蘇聯宣戰呢,南京與蘇聯隔著老遠呢,他們甚至盼著蘇聯宣戰才好,他們就是希望削弱東北軍嘛,兩邊打起來才稱心。
東北軍政府的外交廳立即予以回擊,也發布聲明,並向各國駐華使節發放備忘錄。東北方麵說:蘇聯的西伯利亞發生動亂,是由於哪裏的各族人民不堪蘇聯的殘暴獨裁統治,奮起爭取自治。東北軍支持西國的正當行為,他們的權益應該得到保障。蘇聯指責我東北軍侵略是毫無道理的,我東北軍政府拒絕無理的指責,並堅決支持西國民族自決!
東北軍當局的這些說辭非常對西方國家的胃口,他們即便不聲明支持,在感情上也是心向東北一方。
5天後,蘇聯又發表聲明,說入侵蘇聯的是東北軍收編豢養的沙俄白軍,是俄羅斯的敗類、反動派,他們企圖複辟沙俄封建王朝的統治。
這一次回答蘇聯的是西國廣播電台,廣播說:我們希望找到安娜斯塔西婭公主,希望她能回到俄羅斯做俄國的女皇,希望俄羅斯在安娜女皇的帶領下走向安定,人民能夠吃飽飯,避免無端的逮捕殺戮,避免流放,避免死在集中營。
西國的這個說法就是以毒攻毒,你說我複辟,我就公開的承認,我們就是要複辟!讓你再也無話可說。西國的這個複辟說法,在蘇聯可是要殺頭的,但是在俄國的確有不少的舊勢力在希望變天。並且,複辟的口號也更適合特別縱隊的白俄官兵們,他們的確是俄國的舊勢力的殘餘。張宗昌也是個軍閥,他們反動到一塊去了!
在西伯利亞地區存在著大量的流放罪犯的集中營,西國的這些言論如果散布到這些流放罪犯的耳朵中,其影響將是巨大的。
安娜斯塔西婭公主是怎麽回事呢?
蘇聯屠殺了沙皇的全家,一個沒留,可是唯獨漏掉了小公主安娜斯塔西婭,此人不知所蹤,這是個曆史之謎。在這個年代裏,有好幾個自稱為安娜斯塔西婭的人,當然可能都是假的。現代的資料認為美國的哪一個安娜比較可信,可是此人非常低調,四處躲藏,難見真容。
要是真能找來這位公主,還是真有用,可是東北軍方麵沒有做這方麵的努力。遠在數萬裏的大洋彼岸,找一個東躲西藏的人談何容易?除非她自己走出來。再說了,安娜公主願不願意出頭還難說,東北軍何必費這個力氣?
斯大林敢宣戰嗎?
趙三本的回答是:“蘇俄不敢宣戰。不宣戰是局部戰爭,宣戰就是全麵戰爭。如果蘇聯對中國宣戰,兩國就進入了敵對的狀態,漫長的邊界、海疆就都是戰場了。中國是在家門口作戰,蘇俄的重心在歐洲,有萬裏之遙。地理上他就吃了虧。就算南京政府不打,東北軍的勢力在北方,很多地點都可以開戰,並且隻要條件有利,隨時隨地可以打,防不勝防。
就算中國不是太強大,可中國是大國,人口是蘇俄的幾倍。中國也是文明古國,不是尚未開化的落後民族。因此,隻要開戰,那就是漫長的持久戰,速戰速決是絕無可能的,蘇俄受得了嗎?它的歐洲部分並不安寧,那邊出了事怎麽辦?這邊再和談停戰來得及嗎?”
對於中蘇之間的突變,國人大多是糊塗。
“怎麽中國侵略蘇聯啦?咱們從來都是抗議別人侵略呀?......”
“......對呀,我們從來都是正義的,我們正義地反抗八國聯軍,正義地反抗列強侵略。這回怎麽不正義了呢?我倒是想當一回侵略軍呢......”
“那你就到東北軍去吧,也去老毛子那邊胡作非為一把,啊?殺人放火玩女人,哈哈......”
“......看不懂,八成是編的,侵略也找個好地方啊!那裏冰天雪地的,侵略一塊地皮也沒用啊?”
“也說不定是老毛子自己造反,胡編排咱們中國人......”
“恕我眼拙,看不懂。”
現在世界有危機,但沒有大戰,還是和平天下。西方列強對蘇俄就是圍堵“赤禍”,沒有與蘇俄站在一起的。有了這個立場,能有支持蘇俄的嗎?不少國家不願意多事,不說話,保持沉默,也是暗暗地稱心。英美是大國,不能輕易地表態,可絕對是偏心的。歐洲的幾個利害相關國家可就忍不住要湊火了。像德國、波蘭、土耳其等等,那是巴不得的希望中蘇大戰一場。中蘇一開打,他們的機會就來了。
日本人的反應也是這樣,中蘇一開戰,他們就想卷土重來。
......
從3月初特別縱隊的小股部隊多路出擊開始,持續了一個多月的破路作戰,從東端的克拉城到西端的新西伯利亞城,在長達七百多公裏的遠東鐵路線上展開了行動。局部破壞鐵路的地點就有六處之多,每一處都扒掉了三五公裏的鐵路,並且是鋼軌全部截斷運走,枕木變成了出擊部隊的燒柴,蘇俄的遠東鐵路被截斷了,即便東北軍此時撤兵,這條鐵路在短時間內也極難恢複。
東北軍一方受兵力小的局限,沒有冒然地攻打車站,小車站也不打。因為敵情不是特別的明朗,哪怕隻有幾間房屋的車站,其守衛的兵力也難於預料。幾十人的小部隊,並且缺少重裝備,打車站就劃不來了。
蘇軍不是沒有反應,應該說反應的力度很大。
俄軍的鐵甲列車被擊毀了兩列,蘇軍從兩端又派出兩列鐵甲列車,但是鐵路斷了,鐵甲列車也就過不來了。與此同時,從東西兩端,蘇軍都有大部隊沿著鐵路調動過來,也是由於鐵路中斷了,大部隊隻能一路上設置營地,開辟道路,修複鐵路,在嚴寒中一步一步地爬行。在被破壞鐵路的這一段上,蘇軍的零散守衛部隊也開始集中兵力,尋機作戰。但是,蘇軍的這些軍事行動都受到了西伯利亞嚴寒和積雪的限製,部隊行動困難。
東北軍的小車隊沒有建設要塞的能力,遇到強敵隻能後撤躲避。但是蘇軍是沿著鐵路線行動的,東北軍的小車隊靈活機動,蘇軍在明處,東北軍在暗處,這就是冰天雪地裏邊的遊擊戰。行動困難的蘇軍很難抓到東北軍的影子,而東北軍隨時會抓住蘇軍的弱點襲擊他們。
東北軍沒有打車站,卻端掉了一個集中營。
西伯利亞曆來是蘇俄流放罪犯的地方,列寧本人就曾經被沙俄關到西伯利亞的集中營裏。因此,在整個西伯利亞地區關押政治犯的集中營特別的多。東北軍的小車隊幾乎無孔不入,到處遊走,就難免歪打正著碰上集中營。這種集中營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幾百裏的草原上特別的孤獨,罪犯如果逃跑了,在沒有別人幫助的情況下,隻有死亡。即便在夏季,在荒無人煙的荒原上也能餓死!冬季就更不要說了,幾個小時就可以把人凍僵!
在這種集中營中,看押的兵力並不多,也沒有重武器,誰能想到會有部隊進攻集中營呢?絕無可能!可是這種少有的機會讓東北軍碰到了。
在克拉城以西,東北軍的小車隊是被一條窄軌小鐵路引過來的。窄軌鐵路一般都是小型的礦山、林場修建的,有鐵路,那裏邊定然有內容。鐵路已經被冰雪覆蓋了,看來這條小鐵路冬季裏很少使用,是個偏僻的所在。有鐵路就有電話線,東北軍小隊剪斷了電話線就順著這條小鐵路摸了進來。
撒科帶領的車隊在克拉城以東,眼下這個小車隊在克拉城以西,他們間隔著幾百裏。
這個小車隊的帶隊軍官是教員徐德鋒。東北軍的政訓官配置到營一級,營以下在需要時派出政訓官領導下的“教員”,這是不固定位置的。因為徐德鋒是政訓官係統的,並非軍官,不便於直接指揮戰鬥,因此,這個小隊的作戰指揮是排長阿廖沙。
他們沿著鐵路追蹤到一個不太高的山坡下,在這裏幾十裏之內一棵樹也沒有,光禿禿的。
這裏要說一下西伯利亞大草原的地貌了。蒙古草原上極少有樹木,那是因為蒙古的地質惡劣,薄薄的草皮之下就是砂石,大樹無法生長。可是西伯利亞草原的地質是濕地,土地肥沃,土壤很厚,當然利於樹木的生長,所以這個地方到處是林木,當然都是抗寒的鬆柏樹居多,有密集的,也有很稀疏的。完全沒有林木的地方很少。
那麽這個地方,好大的一片,幾十裏之內沒有大樹,連山坡上也是光禿禿的,這就很特別了。再走近到二三十裏的距離,就看到了山坡上有人為修建的崗樓,上麵插著旗幟,再接近就看到了鐵絲網和低矮的建築,那些建築就是半地下式的窩棚,是人們防寒的居所。在高寒地帶,為了便於保溫,簡易的居所一般都是半地下式的,地麵以上隻有個房頂和小窗戶。室內有火炕,燒木柴,容易保溫。
在這裏的路邊,居然立著一塊牌子,上麵用俄文書寫:“西西伯利亞第37營地”。也就是第37號集中營。
整個營地裏大一點的建築很少,密密麻麻的一大片,都是這種窩棚。
特別縱隊的官兵都是老毛子,他們一看就明白,知道這是什麽地方,這是關押政治犯的集中營!
來到這裏的東北軍隻有一個車隊,兵力是少了一點。他們首先用電報向上級報告,報告這裏的方位和情況,請求支援,請求命令。他們不能等待,因為剪斷了電話線就驚動了敵人,等待就可能等來敵人的援軍。因此,得到上級的批準之後,他們立即組織進攻。一個小車隊不足三十人,但是,與集中營的守衛相比,他們有火力裝備的優勢。他們有三門火炮,有一輛武裝裝甲車,有兩輛帶防護的運兵車,可以徑直地衝擊營地。估計對方沒有火炮,隻有步槍,充其量能有一兩挺機槍,預計敵方兵力不會超過100人,並且大部分是蘇軍的內衛人員。“內衛”就是政治憲兵,他們整人有一套,打仗根本就不行。這種內衛部隊很容易辨認,他們戴的帽子是藍色的,還經常戴藍色的袖標,再就是穿著幹淨整齊,沒有髒兮兮的邋遢兵,其餘的與普通軍人區別不大。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264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