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罷兵條件

字數:6351   加入書籤

A+A-




    一份公文打破了張大帥的好心情,引得他拍著桌子大罵:“他媽了個巴子的,混蛋!”

    張學良這段時間沒有太多的軍務,偶爾的去錦州,在奉天時間多,今天他就在帥府。公文是張作相送來的,事情重大嘛,必然要開會研究,顧維鈞是第一個得到這個消息的人,所有這些人都在客廳裏邊等待著。

    張作霖忙中偷閑,跑出去閑逛,本來的偷偷摸摸的,這下子可好,所有人都在等他,當然也就知道啦。這張大帥要想逍遙一下還是不容易。

    除了剛才提到的幾個人,參加會議的還有榮臻。既然人都到齊了,馬上開會,幾個人都到了小會議室。這種會議是少不了趙三本的,他同時兼任會議記錄員的工作。他是大帥的參謀處長嘛,也是職責所在,東北的大佬們也都習慣了。

    “少川,你先介紹一下情況。”

    這種會議,曆來是張作相主持,所以他先說話。少川是顧維鈞的字。

    顧維鈞說道:“大帥,南京方麵保密很嚴,事前我們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中東路是東北的事務,我東北方麵有權參加這種外交的交涉。可是我們連最基本的知情都做不到,南京方麵做得太過分了。”

    在這種場合,張作霖一般比較沉穩,不會搶著說話,但是今天他的確生氣,所以他接過顧維鈞的話頭就說道:“南京的蔣某人是個什麽德行咱們早就知道,他關心的就是剪除異己,削弱異己,今天這件事也同樣是為了這個,他想借蘇俄的刀來殺我東北軍。說到底還是為了權,為了爭天下,坐天下。要是這麽說,他也沒做錯,寫在史書上也是心懷大誌,謀取大業,也是英雄豪傑了。當然了,這需要他日後真的座上龍椅,一統江山。那句話怎麽說來著,啊,對:‘成者王侯敗者寇’。他要是成了‘王’,我們就是‘寇’,他今天耍的這些心計,也就是‘英明決策’了。哎!這天下怎麽就沒有看得透的人呢?個個的都去爭那把椅子啊!

    好了,不說這個啦。我們東北委曲求全,還不是為了抗日?還不是為了抵抗外辱?還不是為了咱們這個國家?蘇俄與小鬼子聯手,那麽小鬼子再次向我中國開刀的日子就不遠了。特別是我們與蘇俄這邊一開戰,小鬼子必定趁火打劫。他們現在沒動,那是還沒準備好,準備好了立即就會動手。眼看著中日大戰在即,咱東北軍為了抗日,還要繼續忍辱負重,咱們要對得起國家,對得起祖宗!所以南京的事就算了吧,這一篇翻過去,是非留待後人評!

    南京如何不說了,我們就議論一下對蘇俄的策略。能不能和?他們談的這個條件怎麽樣?行不行?咱們希望的結果是什麽?”

    張作霖也是太生氣,才長篇大論的講了這麽多。俗話說無欲者無畏,張作霖知道自己做不了天下,他消除了爭天下的心思,事情就看得清楚明白了。“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是有哲理的。如果張作霖存了爭天下的心思,他也就“身在此山中”了,自然不會看得這麽清楚明白。

    他的這個態度,東北軍一係的大佬們能懂嗎?不見得,包括張學良也未必。東北軍越是強大,就越會滋生野心,也可以叫“雄心壯誌”。

    張作霖定下了調子:今天的議題就是中蘇能不能罷戰,條件是什麽?這可是軍國大事了,其他人沒什麽,顧維鈞可是頭一次參與如此高級機密的會議。

    張學良這段時間的任務就是研究日後對日作戰的策略,這與國際大局有關,研究的多了就會有所心得,因此,考慮了一會,他先說話了。

    他說道:“父親,我們這次對蘇俄的作戰,起因就是蘇日聯盟,所以我們停戰的條件也是與此有關。達不到目的我們是不能停戰的。可是蘇日聯盟是秘密的,我們依據的是情報和分析,因此,不能把它拿到桌麵上談。另一層,蘇俄即便保證不與日本結盟,這個保證有效嗎?所以這個條件不是談判能解決的。可是,如果好處足夠,也不是不能談判停戰。由此來說,也可以談條件。

    南京談的這個條件怎麽樣?先不說我們要不要贖買中東路的道理,老毛子退出黑龍江他們照樣可以支援小鬼子。當我們與小鬼子打得筋疲力盡之時,他們還是可以出兵奪回黑龍江,所以說南京談的這個條件不行。

    我想,如果我們拿回海參崴,蘇俄就失去了遠東唯一的優良港口,他們想支援日本鬼子也就困難了。不管蘇俄能不能點頭同意,我認為這是我東北的最低條件。”

    榮臻緊接著說道:“少帥分析的透徹,我完全同意。黑龍江、中東路我們可以不提,蘇俄繼續占著這條鐵路也沒什麽,這麽多年了,不是一直這樣嗎?長遠的看,老毛子早晚得滾蛋。所以我們別的不提,就是要伯力和海參崴,以伯力為界,伯力以南歸還中國,這是他們濱海區的南半部。我們占領此地,就可以有效地控製蘇日之間的運輸通道。即便不能中斷他們的貨物往來,也控製了大部分。”

    伯力就是烏蘇裏江匯入黑龍江的河口,是中國地圖上東北方向上的最尖端。從伯力向南到海參崴,這一塊土地是蘇俄遠東國土的一小部分,麵積不大。但是,它卻是遠東的精華,屬於人口稠密區。其餘的地方都是自然環境惡劣的人口稀少之地。

    這兩個人的發言應該說分析到位,比較透徹,張作霖也是頻頻地點頭,表示讚同。

    張作相說道:“漢卿和龢生說的不錯,我也同意他們的意見,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不能罷兵。大帥,外交的事情怎麽辦?”

    張作霖說道:“剛才我說了,我們還要忍辱負重,我們還要尊重南京,他們是中央政府嘛。談判是他們搞的,後麵怎麽談還是他們的事,少川,你把我們的意見上報南京外交部吧,怎麽處理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顧維鈞問道:“大帥,經此變故,南京的外交部有可能邀請我們派出代表參加談判,我方將持何種態度呢?”

    張作霖:“他們邀請,我們就參加。任命王家楨作為我東北軍政府的使節,參與談判,你就不必去了。”

    王家楨是東北軍政府駐南京的聯絡官,常駐南京,張作霖的這個決定,就降低了東北軍代表的身份,也算是一種抗議方式吧。

    張作霖又轉向正在低頭做記錄的趙三本,問道:“三本,你可有什麽建議?”

    趙三本抬起頭來,麵帶微笑,說道:“這些處置辦法已經很完備了,下官沒有其他的見解。”

    實際上趙三本是有看法的,他近來一直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因為他已經有顧慮了,有心事了,他在擔心自身的安全,這是自保的表現。隻要東北軍不犯大的錯誤,沒有太大的原則出入,他就要低調,藏拙,不能張揚。特別是在張學良的麵前,一定不要多說話。他現在的安全保障就是張作霖,張作霖才五十多歲,身體健康,隻要張作霖在,趙三本還是安全的。

    趙三本這幾個月來,一直在幫張學良策劃今後對日作戰的策略,可以說與張學良是朝夕相處,這個過程讓他能深刻地了解認識了張學良。張學良與張作霖絕對不一樣,雖然不能說張學良誌大才疏,他的本事還是有點的,但絕對不是傑出的領袖。他對趙三本就表現出猜疑和不信任。做領袖的猜疑下屬,這可是致命的弱點。曆史上這種例子很多,比如崇禎皇帝,那可是明朝十幾個皇帝中最勤奮的一位,智商也不低,可猜疑下屬卻要了他的命。當然了,明朝滅亡還有很多別的原因,那是大勢所趨,難於扭轉,猜疑下屬也是重要的一條。

    曆史上張學良用謀殺的手段處置常蔭槐和楊宇霆就是集中的表現,這二人真的該殺嗎?即便是反對張學良,也不等於反東北軍呀?難道你張學良就反對不得?張學良殺死常、楊之後,對待他們的家屬很優厚,這也說明了他虧心。趙三本可不想步此後塵。

    好了,趙三本的心思以後再說。那麽他還有什麽意見沒有表達呢?一個是濟州島,另一個是滿洲裏。

    我們相信張學良能夠想到濟州島,張作霖也能想到,但是他們都沒有提,那就是他們認為在與南朝鮮和蘇俄關係惡化的前提之下,濟州島不能發揮實際的作用。所以,就算是能夠重開濟州島基地,在戰爭中也起不到什麽作用,搞不好還會成為累贅,陷入被動。當初撤出來不就是這個原因嗎?

    趙三本是什麽意見呢?

    他的意見就是要回濟州島基地,以此作為談判的條件之一提出來,這一條就是檢驗蘇日同盟的試金石。蘇俄對待日本國的態度到了什麽程度,用濟州島可以檢驗出來。所以要濟州島是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即便蘇俄真的同意東北軍重新進駐濟州島,在現階段,也是象征性的保持存在,東北軍不能真的駐紮重兵。東北軍存在於濟州島,對於日本國就是巨大的威脅,日本人總要顧慮自己的後方,對日的牽製作用極大。並且東北軍隨時可以搞一點小動作來檢驗蘇日同盟到了什麽程度,有沒有鬆動。

    因此東北軍提出恢複濟州島的政治意義是巨大的。不管蘇俄歸還不歸還,它都是個試金石。

    滿洲裏有什麽情況呢?

    蘇俄的遠東鐵路被中斷,對於蘇俄來說用談判手段解決是最好的,談判不成就要動武。蘇俄的第一出兵方向當然是唐努烏梁海以北地區,現在的斯大林還是信心滿滿的,他認為中國還是個腐朽落後的國家,東北軍也沒什麽了不起,在蘇俄自己的國土作戰,他戰勝東北軍,把東北軍趕出去的信心還是有的。另一方麵,在歐洲不太平的情況下,他還不能擴大遠東的戰爭,把戰爭局限於西伯利亞是最好的。所以他們會從東西兩個方向出擊西伯利亞,收複失地,恢複鐵路。必要時也可以考慮攻入唐努烏梁海。

    可是,當西伯利亞的戰爭中蘇俄人敗了會怎麽樣呢?那就要選擇其他方向了,最便利的就是滿洲裏地區,其次就是新疆了,再沒有別的選擇。

    從滿洲裏向南有個呼倫湖,呼倫湖的沿岸地區都是平坦的平原,與蒙古的庫倫大草原連通為一體,沒有地形障礙。蘇軍借助鐵路在滿洲裏集結重兵,直接向庫倫地區進攻,那就抄了東北軍的後路,唐努烏梁海的東北軍就成了孤軍。除非東北軍向南退入河套地區,或者翻越阿爾泰山退入新疆,別無出路。

    這本來是蘇俄一個好的作戰選擇,蘇軍將領也有這樣的提議,但是被斯大林否決了,他沒有選這個方向。第一是前麵說的斯大林相信能收回西伯利亞,把戰爭限於局部。第二,遠東被截斷,遠東集團軍是一支孤軍,能自保最好,在滿洲裏作戰要冒戰敗之風險。戰敗了,遠東的國土就沒了。

    可是,當西伯利亞的戰局有了結果,蘇俄戰敗成為事實的時候,斯大林就要垂死掙紮了,滿洲裏的戰爭也就爆發了。

    趙三本沒有說話,那是因為東北軍已經有了部署,第五軍的主力就在庫倫地區,等在那裏。第二,滿洲裏現在還打不起來,還有時間。現在唯一欠缺的就是沒有在那個方向上緊張地備戰,彈藥糧草、戰略預備隊都沒有考慮。

    ......

    東北軍索要海參崴的這個罷兵條件,斯大林是絕對不能接受的,這個結果也是預料之中。對於蔣介石來說也算正中下懷,他本來就沒想要和平,這兩家死磕才算是最好的結果。當然這次談判收回中東路也就不可能了。對於東北軍就算個小插曲,西伯利亞的仗還得接著打。

    隨著天氣的轉暖,西伯利亞冰雪融化,大地回春,萬物複蘇。東北軍與蘇軍的仗也是越打越大了。蘇俄從東西兩方麵出兵,兵力的總數也接近十萬了。可是,在這麽廣袤的地域裏,別說十萬兵,就是五十萬、一百萬撒下去也見不到幾個人。勝敗先不說,蘇軍要尋找東北軍的主力決戰就是難上加難。

    在中國的曆史上,這樣的戰例太多了。像明成祖朱棣多次遠征蒙古,在大草原上轉悠半年也找不到敵軍的影子。電視劇雍正王朝大家都看過,年羹堯大軍西征愁的是什麽?還是找不到對手!

    現在裝備換了,有騎兵也有汽車,有飛機也有大炮。可是在方圓幾千公裏的大草原上,而且是渺無人煙的大草原,尋找作戰目標同樣不容易。要知道,作為對手的東北軍也不是軟柿子,飛機、大炮、裝甲車也是應有盡有,逮住機會就會咬一口!

    在西伯利亞可以讓大軍作戰的時間是有限的,過了九月,大軍就要撤出,不撤就凍死!這是多麽嚴酷的現實啊!

    蘇軍大舉進攻唐努烏梁海,進而南下進攻蒙古行不行呢?不說別的條件,單說寧夏、熱河、吉林等周邊省份到達蒙古的直線距離都小於一千公裏,而距離蘇俄的歐洲腹地,距離遠東的濱海區,都是數千、上萬公裏之遙。就憑這一條,蘇軍也是必敗無疑。

    西伯利亞的戰局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271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