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戰雲密布
字數:5102 加入書籤
東北軍一拳打在了蘇俄的軟肋上,給這個龐大的帝國來了個一刀兩斷。這個地方太偏僻,自然環境太惡劣,距離蘇俄的腹地又太遠,蘇俄有勁使不上。偏偏它的歐洲部分又是火藥桶,處處冒煙,想大動幹戈的用兵而不能。遠東已經中斷了交通,那裏兵力不多,就是有兵也不行,因為斷了交通也就斷了物資的補充,再多的兵也成了軟骨病,被釜底抽薪沒了力氣。
斯大林急得團團轉,也是沒有多少辦法。他找來了外交人民委員,就是外交部長李維諾夫,焦急地問道:“日本人怎麽還沒有行動?他們在等什麽?中國的反動軍閥張作霖已經在蒙古發動了戰爭,這是多好的機會呀?日本人為是麽不動手?你過問一下,必要時去一趟東京......哦,還是電報聯係我們的公使吧,你就不要去了。”
斯大林也想起來了,李維諾夫也去不了東京啊!此時還沒有載客的飛機,遠東的交通被中斷,從大海上走有多少安全感不說,一個單程就要兩三個月,甚至半年。這種外交訪問絕無可能!
蘇俄催促日本鬼子動作,小日本怎麽樣?能有行動嗎?難,很困難!第一難題是缺錢,打仗打得是什麽?就是錢啊!沒錢寸步難行!第二缺少物資軍火,第三,缺少飛行員。飛行員在滿洲都打光了,再培養一批談何容易?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了空軍的重要性,日本人更是感同身受,缺少空軍,沒有製空權,這個仗怎麽打?
日本的精英恨不得今天就出兵,可是出不去呀!
......
趙三本有了顧慮,說話就少了,建議也少了,但是有些關鍵之處他還是要給張作霖建議,不能讓東北軍出大紕漏。今天他就有一份建議擺到了張作霖的辦公桌上,這份建議是防空,做好大規模空戰的準備,還有一項是要準備應付朝鮮的變局。
需要加強防空的理由也不太複雜,空軍機動性強嘛。在西伯利亞戰場上主要體現在偵察上,地域太大,人口稀疏,傳統的偵察手段就不適應了,那就要動用空軍。可是雙方都有空軍,單獨的偵察機就不行了,很容易吃虧,至少要一個中隊出去吧,於是就會引發空戰,空戰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雙方都在動用空軍,就會想到空襲。哪裏是最好的空襲目標呢?那當然是黑龍江啦,在蒙古能有什麽目標?蘇軍不能在黑龍江打大規模的地麵戰,敢不敢發動空襲呢?真沒有把握,那就預防吧,有備而無患。
這就是趙三本在報告中的分析,他認為,不久的將來,蘇軍的空襲有可能成為主要的作戰方式,戰場在蒙古,那裏當然是重點,可是黑龍江省也要防,一定要做好防範,也要有大規模空戰的準備。
張作霖看了報告,找來趙三本,當麵詢問商議。
趙三本說:“黑龍江省有老毛子駐軍,他們也占有不少的地盤,他們難免就會有機場。這些機場在咱們家裏,這是不能容忍的。現在就要展開偵察,老毛子一旦在黑龍江有動作,就立即端掉這些機場。目前的飛機巡航半徑都不超過300公裏,我們的防空就以此為依據。高射炮、空軍機場都按此做好準備。”
張作霖:“把五常的炮兵、裝甲兵還有那幾個軍校都向南撤,這個地方老毛子最清楚,我們也損失不起。”
東北軍總部直屬的第一炮兵師、第二裝甲旅的駐地都是五常,軍校也在那裏。這是當初中蘇合作的基地。
趙三本:“是,我記下了。不過蘇軍要空襲五常,他們的航程不夠。不過大帥的命令時對的,有備無患,特別是軍校,我們損失不起的。”
張作霖:“現在蒙古前線有第二、第四航空隊,力量算是比較強了。黑龍江有第六航空隊,弱了一點。第五航空隊在天津,也是重要位置,輕易不要動用。第三航空隊正在恢複之中,可以考慮調動到五常(也是第六航空隊的駐地),加強黑龍江的空軍力量。第一航空隊前兩天來的報告說他們已經裝備了一個大隊的新型轟炸機,有18架,另一個大隊也在開始裝備。哎,我們的空軍不夠用,還要加強啊!”
第三航空隊在蒙古作戰時損失較大,正在恢複之中。第一航空隊是東北軍的戰略轟炸機部隊,目前在寧夏。它的第一大隊裝備了“道尼爾do-17”轟炸機,是吳忠飛機製造廠剛剛生產出來的,已經是單翼飛機了,載重三噸。由於它的機身細長,得個綽號“飛行鉛筆”。每個小隊裝備兩架,一個大隊18架。第二大隊正在裝備。
從自衛來說,東北軍有六個航空隊還是可以的。對日作戰也沒問題,可是對上蘇俄,還是顯得力量單薄。唯一的優勢就是第四航空隊裝備了機關炮。
趙三本說:“我們在蒙古隻有庫倫、烏裏雅蘇台、克孜勒這三個勉強算作城市的重點,也要通知他們做好防空準備,重要的機關,人員都要遠離城市,另外找地方建營地,以避免突然空襲的損失。”
張作霖:“好,按今天議論的情況,你寫一份文案,交給總參謀部,讓他們參照執行。”
對於朝鮮方麵的可能變局,趙三本的分析如下:
蘇聯自己在遠東發動戰爭的能力不足,那麽他們就有可能發動代理人的戰爭。朝鮮的分界線上已經有了摩擦,蘇俄還可以鼓動南朝鮮以“統一朝鮮”為借口發動戰爭。蘇俄隻要提供槍炮武器就可以了。還有一種極限的可能性,那就是日本人也加入進來,形成蘇、日、南朝鮮三方的聯盟共同作戰。不過趙三本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日本人在占領朝鮮期間對朝鮮的統治、鎮壓、奴役過於殘酷,朝鮮人在感情上很難與日本人合作。
張作霖說道:“這場戰爭讓老毛子很被動,他們選擇不到好戰場,所以朝鮮就是比較好的選擇了。蘇俄出錢出槍,南朝鮮出人,目的是讓我們兩麵作戰。我們也可以照方抓藥,出錢出武器,與他們較量一番。”
趙三本:“大帥,其實我們也是能出人的,中國人口眾多,隨便湊湊就是幾十萬兵。”
張作霖打斷了趙三本的話,說道:“不行!咱們東北本來人就不多,不夠用,不能去填朝鮮這個窟窿。出點飛機大炮沒什麽,不能出人,最多隻能派軍事顧問。”
趙三本:“大帥英明仁慈啊!不過我說的不是咱東北,我中華大地上可是有不少的大小軍閥。現在內戰少了,他們的兵還是養著的,不但不裁軍,恐怕還要擴軍。這些軍隊日久無事就會滋生是非,莫不如給他們找點事情做。我們號召一下,提個口號:抗蘇援韓,保家衛國!向中原的諸侯們募兵,組成出國作戰的誌願軍,十萬八萬的還是不在話下。讓他們各軍自帶軍火裝備,咱們東北可以承諾,不足的部分,東北軍政府負責補齊。中國各路諸侯的兵也是正經的軍隊,好歹素質也不會太差。出兵朝鮮打得是國戰,是光彩的事,怎麽也比內戰強不是?我估計他們會踴躍地響應。各路部隊組成聯軍,咱東北軍出個司令部,派出一批參謀軍官就行了。大帥,我這個辦法可行嗎?”
張作霖:“讓我想想......這也有些道理,國戰嘛,維護的是國家的利益,利益人人有份,國人也要人人出力呀!嗯,有點道理。不過此事牽扯太多,還要想想,也讓軍政府的有關部門研究一下,不要出紕漏。”
他們議論的誌願軍也好,支援飛機大炮也好,這些都是未雨綢繆的計劃,現在朝鮮還沒有戰爭,因此也就不是現在馬上需要實施的。
......
位於安東、新義州之間的鴨綠江大橋,從去年春季起開始勘測設計,去年8月開始施工,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到了今年7月初終於建成通車了。
這是一座公路鐵路共用橋麵的橋梁,就是類似於城市有軌電車的那種路麵。火車不通行的時候,汽車就可以行使。
這座大鐵橋的橋墩比較高,為的是橋下可以通行輪船。被炸毀的那座舊橋,是采用中部橋體可以旋轉的方式讓船隻通航的。
貫穿朝鮮南北的鐵路,是日本人修建的,北端到達新義州。現在南北朝鮮的分界線成了戰場,這條鐵路在三八線被中斷了。有了這座橋,北韓的鐵路就與中國的鐵路網連接了起來,並且兩國的鐵路都是標準軌,火車可以直通。其政治、軍事、經濟上的作用重大,眼前南北朝鮮的戰爭有可能越打越大,東北大量的軍用物資就可以快速地輸送到韓國。
在原本的曆史上,抗美援朝的戰爭中使用的是那座日本人修建的舊鐵橋,在戰爭中被美國空軍炸毀,中斷。在我們的故事裏,是為了抗日的需要被東北軍炸毀的。現在北韓又麵臨著新的戰爭,但是中國的國力已經不同了。任何一個敵手如果想用空軍炸毀鴨綠江橋那是不可能的了,在東北軍的家門口,任何外敵也不會取得製空權!現在不但東北軍的空軍強大,北韓的空軍也不弱,他們也有兩個航空隊,擁有各種戰機160多架。他們的戰機來源於中國東北、英國、美國。最大的特點就是裝備了大量的東北產的“教-19”型飛機,該機型的優點是價格便宜,容易駕駛,它為韓國培養了大批的飛行員。
中韓兩國擁有強大的空軍力量,任何人也休想在北韓的上空逞凶狂!
在鴨綠江橋的兩端和大橋上有幾十門高射炮和幾十艇高射機槍的陣地,炮口直指天空,他們日夜守衛著大橋。
在鴨綠江的中國一側是東北軍第六軍的部隊,這是一個甲種軍。在鴨綠江的韓國一側是韓國第一軍,按東北軍的標準,它也是甲種軍。可是這個軍很特別,它的軍費由韓國負擔,可它是歸東北軍指揮的,軍長,以及團以上的軍官都是東北軍的軍官。該軍的駐地就是中韓邊界的韓國一側,軍部在清津,那裏是中國的租借地。
韓國還有第二軍、第三軍,都是兩師兩旅的編製。這三個軍,再加上空軍、海軍,北韓擁有十二萬部隊。除此之外,他們還有相當規模的地方軍。
從今年的年初起,朝鮮的南北雙方就為了封鎖邊界而開戰。當然這是為了配合東北軍撤出濟州島的行動。可是摩擦始終沒有停止。其原因是北韓聲稱不準封鎖邊界,可南朝鮮不封鎖不行啊。到現在為止,雙方還僅僅是炮戰,地麵部隊很少接觸。到了今年的夏季,衝突有所升級,北韓也得到了東北軍方麵的通告,說朝鮮半島上有爆發全麵戰爭的可能,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東北軍的空軍、海軍已經加強了鴨綠江地區的警戒。
朝鮮戰雲密布,也是一觸即發。(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