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長江洪水
字數:6537 加入書籤
南京政府的反應也很迅速。在甘肅雷馬之亂後的第四天,東北軍政府發表聲明的第三天,也發表了聲明,聲明稱:“接到報告稱劉主席被禁,如果屬實,實屬反叛中央,目無法紀。責令雷,立即讓劉主席恢複自由,令其行使職權。中央命令,絕無更改!青海、甘肅等地的部隊、官員均應遵守中央號令,違令者必究!”
東北都發聲明了,南京哪能沒有動作?也許是被東北軍政府逼得,不得不為之。
其實還真是這麽回事,南京想不表態都難。
“蔣主席,東北都說話了,咱們不理睬不行啊!這會失去民心的。那些大小軍頭們怎麽看咱們中央?會不會疑心到中央?”
這是陳誠在進言。的確,雷鍾明就是個師長,隨便就造反了,中央如果不表態,或者表態支持雷鍾明,那擺明了就是中央策劃的!這個黑鍋想不背都難。這會讓那些諸侯們心頭不安,保不齊什麽時候就輪到別的軍閥身上,這些軍閥將作何感想?中央的權威何在?
楊永泰也說道:“蔣主席,東北已經態度明確了,如果雷鍾明做了甘肅省主席,難保東北不會借口出兵幹預,以寧夏軍之力取甘肅不難,甘肅可就成了東北軍的了。劉鬱芬到底還是軍閥,他還頂著國軍的名號,還有青馬、隴南馬,這甘肅、青海就是個亂局,我中央在這亂局中也便於操控縱橫。怎麽也比交給東北軍強啊!”
這兩個高參的話都點在了要害之處。就這樣,南京不得不發個聲明表態。但是不管怎麽說,南京的聲明很嚴厲,也很權威,畢竟他們是中央政府嘛。這個話已經挑明了:甘肅省主席就是劉鬱芬,別人坐這個位置,那就是造反!從這個角度說,南京的聲明比東北的聲明要有力量的多。
也就是說雷鍾明永遠不能做合法的省主席!南京政府的權威有限,但是合法與不合法那還是天地的區別。雷鍾明若是非要當這個省主席,你名義上就是反叛,就是“匪”了,在中國眾多的省主席中,這可是頭一個。雷鍾明的翅膀有多硬?能承受得了嗎?
南京的聲明中同時也點了青海的名,說他們“均應遵守中央號令,違令者必究!”這就是說南京知道青海扮演了什麽角色,你們要收斂一點!
在這一係列的壓力之下,以甘肅的第11師為首,第16師、第22師等均發表通電表示維護劉鬱芬。
青馬、隴南馬這兩家,在中央大義的震懾之下,不敢亂動了,已經出動的軍隊都停下來,原地待命。如果再有軍事行動,那可就成了反叛中央了。西北這幾個馬家敢嗎?
蘭州的雷、馬二人可就真成了騎虎難下,不知所措了。他們後悔了,有心放了劉鬱芬,認個錯,但是怕劉鬱芬報複。劉鬱芬脾氣暴烈,什麽事不敢幹?
在這種形式之下,寧夏方麵軍的政訓官趙維禎上校帶著一個排的警衛來到了蘭州城。在城下遞出信件,要求進城調停。對於雷馬二人,東北軍的到來就成了救命的稻草,於是雷鍾明忙不迭地命令開城門,放趙維禎進城。
餘下的事情就很簡單了,東北軍出麵確保雷馬二人的人身安全;釋放劉鬱芬;召回第11師護衛蘭州;對17師、34旅進行整編等等一係列行動順利進行。趙維禎帶著雷馬二人及其親屬家眷、部下死黨離開蘭州,送到寧夏保護安置。到此為止,蘭州的局勢平靜了。
反過手來,劉鬱芬調集部隊收複永靖地區,並且攻入了青海境內,打得馬步芳屁滾尿流。還是在東北軍的勸說之下,劉鬱芬沒有進攻西寧,總算是維持了表麵的和平。
隴南的馬鴻逵不等劉鬱芬動手,自己趕緊縮回隴南,嚴加戒備,生怕劉鬱芬部打過來。
劉鬱芬上報南京政府,表示對中央的感謝,當然也少不了表忠心,唯蔣主席的命令是從!劉鬱芬更是帶上厚禮,親自赴銀川致謝。
西北的一場危機化解了。
南京的蔣介石很滿意,中央的權威得以維護。南京也命令他們的情報係統介入甘肅的亂局,利用各方勢力互相牽製,使西北的局麵得以控製。
劉鬱芬則更加依靠東北軍了,死心塌地地靠過來,並且開始暗自商議:易幟五色旗,歸順東北軍,這是後話了。
......
四川,宜賓。
7月底,中緬印鐵路正式通車,就在這段時間裏,四川的氣候顯現出異常,大暴雨頻頻,江水漲滿,城鎮內澇排泄不暢,房屋被淹,街道都可以行船了。此時南方的房屋多是木結構的,尚能抵抗洪水浸泡,但是也有不少的泥坯建築,積水一泡便房倒屋塌,轟隆隆的聲音不時地傳來,真令人心驚膽戰。山區有的地方已經出現洪水、泥石流襲擊的災害。
由於年初時東北軍政府已經給常蔭槐發來一份關於預防洪澇災害的文案,以指導宜賓地區的防洪抗災。
去年遼寧的水災常蔭槐是知道的,他也為東北能夠抵禦洪水災害感到自豪。
......
民黨在四川已經建立了黨部,這當然是在劉文輝的協助之下,作為四川省主席他提供了很多方便,還捐出一處宅院做省黨部的辦公地點。
民黨今年有一份特別的工作,那就是製作一部去年遼寧抗洪救災的電影。做了十幾份拷貝,組織了十幾個放映隊,在長江沿岸和南方各地放映。
民國時代已經有電影院了,但那是上海、南京、武漢這一類大都市才有的。一般城市的放映辦法就是找一塊場地,露天放映,當然也是免費觀看啦。費用由政府承擔,更多的是本地的富戶、族長之類的行善出資,請來放映隊。
這部影片就叫“1930年遼河平原抗洪救災”,名字平鋪直敘,沒有什麽藝術加工,為的是讓人一看就懂。在宜賓城就先後放映多次,影響很大。
電影不長,隻有半個多小時。有很多珍貴的曆史場景,資料很詳實。從東北氣象專家預測有洪災的可能性開始,東北軍政府提前做抗洪的準備,囤積防洪物資,勘定危險地區,加固提防,劃定溢洪區等等。最震撼的就是抗洪的現場場麵,東北的軍民頂風冒雨奮戰在大堤上。東北軍的勇士們手挽著手,奮不顧身地堵塞決口。還有災後的救助重建、消毒防疫等等。
當然了,張學良的光輝形象反複地出現,他是抗洪救災的總指揮嘛。在大堤上冒雨演講,挑擔打樁,親自上陣。
這些鏡頭中屬於原始資料的隻有文件和照片,有動作的鏡頭都是製作電影的時候補拍的,像張學良等官員的鏡頭也是把他們請到拍攝現場補拍,補錄音。這種情況也不能算作造假,在民國時期是很普遍的做法。例如,平型關大捷的戰場照片,林彪等指揮員在戰場指揮戰鬥的照片,那就是事後補拍的,但是誰也不能懷疑其真實性,它依然是珍貴的曆史資料。
這部影片的廣泛放映,讓更多的人受到教育,提高了全體民眾的防災意識。這樣一來,即便政府方麵沒有作為,民間自發的抗災行動也會減少損失。作為民黨的一項工作,也提高了民黨的聲望。
......
在接到東北軍政府防洪的指令後,常蔭槐不敢怠慢,積極行動起來。加固沿江的提防,疏通宜賓城中的排水溝渠,對低窪地帶的居民區都做好了遷移的準備和動員。
同時對於四川的這一段鐵路也都檢查加固防洪措施,重要路段則設置監視觀察的哨所,用電話隨時報告險情。
護路隊和保安團則做好了搶險的準備,囤積搶險物資。在宜賓和鐵路沿線也建立了民間的搶險隊,民間的健壯男子都組織起來了。
如此等等,還有很多。常蔭槐當初看到這份文案的時候,也曾經懷疑:遠在東北的政府,指導四川的防洪為什麽這麽具體詳細?但是他不敢怠慢,有了上邊的指導,如果因為他執行不力而造成損失,那個罪過可就大了。因此,他是堅決地執行,親自督促檢查,在執行中,因地製宜,他又增加了不少的條款和辦法。
因此,宜賓的準備是完備的。
與宜賓的情況相同,在長江沿岸、運河沿岸有不少東北軍的兵站或者聯絡機構。還有中投行投資的幾個大型的廠礦、企業、工地都無一例外的接到了東北軍政府的防洪通知,他們也和宜賓一樣做好了防洪的準備。
時間剛剛進入到8月,在宜賓,金沙江、岷江兩條江匯合於此,滔天的洪水滾滾而來。宜賓的軍民頂著瓢潑大雨匯集與江堤上,常蔭槐以及護路隊的大小軍官們也都登上提防指揮搶險。低窪地帶的居民,危險房屋的居民開始有序的撤離遷往地勢較高處,多戶居民合戶而居。
由於宜賓事前準備充分,洪災到來時井然有序,因此,保住了提防,城市損失很小。
在鐵路線上也是多處連連告警,火車及時停靠就近的車站。洪水、泥石流衝垮了幾處路段,險情十分的嚴重。但是由於對險情的觀測及時,鐵路全線下達了停運的命令,從而避免了車毀人亡的大事故。
四川宜賓的抗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保護了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事後東北軍政府對常蔭槐和四川護路隊、鐵路員工、各地的搶險隊給予表彰,頒發賞金。當然了,東北的報紙電台也會大力地宣揚。
四川的幾條主要的河流: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均發生了大洪水。洪水匯集到長江之中,出三峽,向東直瀉而下。
屆時,長江的中下遊也是暴雨成災,江河脹滿。四川的洪水加入進來,造成長江全流域洪水。沿江堤防多處潰決,洪災遍及湖北、湖南等中下遊幾個省,直到長江口。
從7月末起到8月初,僅僅十幾天的時間,長江沿岸數省都淹沒於洪水之中。有抗洪準備的城市僅僅宜賓而已,南方十幾個省損失嚴重。
南京政府措手不及,南京城也淹沒於洪水之中,大街小巷都是往來船隻穿梭。
東北抗洪救災的電影還曆曆在目,蔣介石也想模仿東北去年的抗擊水災,親自上提防指揮演講,可是長江提防處處潰決,已經沒有了完整的提防,想表演一番,卻沒有防洪的現場!沒辦法隻好退而求其次,尋找合適的救災現場讓老蔣去表演一番,裝模作樣的指揮、演講。宋美齡則選擇醫院、難民營慰問災民。然後南京的報紙電台則大力地宣揚,播錄音,登照片,也是轟轟烈烈的場麵。
在整個南方的洪水災區中,隻有四川宜賓這一城一地是東北軍的地盤,可是這裏的抗洪防災措施完備,極大地減少了災害。這是個突出的樣板,凸顯出東北治理地方的能力。東北方麵的宣傳,僅僅限於抗災救災上,沒有故意地拔高自己的形象。一個宜賓,一個是去年的遼河抗洪救災,特別是那部電影的宣傳,與目前的長江災區比較,對比差距太大了。有心人總是有的,對比之下,南京的形象就大打折扣了。此時的人們還沉浸於災害的痛苦之中,事後對南京的批評風潮難以預料。
曆史上這一次洪災,造成了長江中下遊淹沒農田5000多萬畝,淹死十四萬五千人。其中兩湖災情最重,湖北70個縣中就有50個縣受災,洪水都波及到了河南的南陽地區。南京、武漢兩大城市均被水淹,武漢、南京市區大部分水深數尺至丈餘,許多街道均可行船。長江中下遊一片汪洋,洪水浸泡達三個月之久。洪水過後,饑餓和瘟疫又導致大量的人口死亡。
這就是曆史上1931年大洪水的慘狀,是中國近代史上自然災害的一個極限,創了紀錄。幾年後還有一場大災害,那就是黃河的花園口決堤,不過那是人為的災害,不是自然災害。在我們的故事裏,有所改善的隻是小小的局部,主人公真的沒法改變,災害也就基本上按照原來的曆史上演了,這是悲劇,也是萬般無奈。
試問:如果事前東北方麵用某種形式,大聲疾呼:“預防洪水災害!”別人怎麽看?說“東北別有用心!”那是極正常的,恐怕沒人相信,也沒人真的幹實事去防洪,洪水的損失照舊。事後呢?真的來了洪水,人們怎麽看?說“湊巧!”就夠客氣的了,恐怕會說東北是“喪門星”,說要“遭報應”的,說是“妖魔!”
水災損失巨大,接下來的災難還沒完。災害是多方麵的,但糧食短缺是第一位的,民以食為天嘛。因為受災之地乃中國的糧倉,我們列舉一下重災區的省份: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這六個省是重災區,這幾個省就囊括了中國魚米之鄉的富足之地。這幾個省糧食幾乎絕收,那麽中國不但今年麵臨著嚴重的饑荒,幾年之內,也改變不了糧食短缺的狀態!
問題非常之嚴重!
中國的災難就是日本人的機會,正在蠢蠢欲動的日本人怎麽會放過呢?他們會抓住這個機會滋事。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274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