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有糧心不慌

字數:5742   加入書籤

A+A-




    讀一讀中國的曆史,缺糧幾乎是常態,社會的變遷、王朝的更迭也與糧食不無關係。朱元璋說:“廣積糧......”,咱們的太祖也有一句名言:“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些都是見證。

    原本就糧食不足的中國,今年又遭遇了曆史少見的大洪災,問題就相當的嚴重。特別是日本鬼子一直虎視眈眈,如果此時小鬼子大舉進攻,中國的缺糧局麵會使得抗戰無力,國力更是處於下風。

    東北不缺糧,可是以東北一地之力量不足以保證全國的糧食供給,中國的人口還是太多了。當時的統計數字不準確,有說四億五千萬的,有說五億的,總之人口很多。

    如果是現代的農業技術,東北的糧食可以養活五億人口,但是當前的技術不行。

    糧食問題很嚴重,直接關係到抗日的大局。為此,趙三本再次向張作霖進言。趙三本有什麽辦法呢?兩個字——進口。

    前邊我們說到了中國的曆史,那麽我們可以找一找印度的曆史(很遺憾,印度乃文明古國,可是沒有編年曆史,他們的曆史要到中國的史籍中查找),再翻翻南洋諸國的曆史。在它們的曆史中可是從來就沒有糧荒!原因很簡單,哪裏雨量充沛,天氣炎熱,農作物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灑下一粒種子就能吃一頓飽飯,糧食多的吃不完。要不英國人把印度稱為“王冠上的明珠”呢?糧食不光是食物,它還是工業原料,這個我們不說了,中國人都知道糧食的重要性。

    現在不是有中緬印鐵路了嗎?東北在達卡不是有商務聯絡處嗎?在南洋各地也有商務聯絡處。把他們利用起來,大量地收購糧食,通過鐵路、輪船販運回來。僅僅是這兩邊的糧食差價,那就是最賺錢的生意。賺了錢,也解決了中國的糧荒,一舉兩得。

    張作霖看完趙三本的建議報告,提出了一個問題:“三本,你可要知道‘穀賤傷農’的道理!過低的糧價會挫傷我們的農業,讓農耕萎縮,這就得不償失了。”

    他經營東北多年,也曾經在北京主政全國,“穀賤傷農”的基本常識還是有的。

    這就要說說糧價,不同的貨幣有不同的價值,折算麻煩,還容易糊塗,因此我們用硬通貨白銀來計算,這個價格還是很穩定的。糧食的計量單位為“石”,一石等於120斤。一兩白銀等於31.25克。

    注:現代中國市製一斤等於10兩,一兩等於50克。這是新中國60年代後改的,目的是方便計算!?“斤”的分量並沒有改變,依然是500克。老計量單位1斤等於16兩,1兩等於31.25克。

    ......

    計量白銀的“兩”很特殊。這個計量單位已經使用了上千年,並且它與貨幣、財政相關,是改不得的,改變了會造成混亂。所以在說到白銀多少兩的時候,那個“兩”都是31.25克,絕對不是50克!

    白銀的“兩”等於31.25克,其他的“兩”等於50克。有點混亂,可是沒辦法,你就得記住,否則就出錯。

    不少人都是搞不清,有誤會。例如,有人就說:舊社會的一斤等於現在的一斤半還多,因為那是16兩嘛。這就大錯特錯了。新舊社會的“斤”都等於500克,如果有出入那是另外的政治、經濟原因,說白了就是有人為了私利的胡作非為,並非中國的計量單位有問題。

    其實老祖宗傳下來的一斤等於16兩是非常科學的。當現代的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時,人們才認識到二進製的科學性,16進製是二進製的變種。把1斤=16兩改為10兩實在是得不償失。

    ......

    好了,我們還是說糧價。用白銀定價,一石稻米是一兩五錢到二兩五錢之間。從現在往曆史上推,幾百年上千年都是這個價,浮動變化不大。而南洋、印度的米價連中國的半價都不到,一石稻米不足一兩白銀。

    那個年代裏,交通貿易都不像現代那麽便捷,而且還有不斷的戰爭、動亂,所以兩邊的差價很大。如果正常的販運,把關稅、運費都計算進去,利潤也是非常豐厚的。大規模的進口稻米,就會拉低國內市場的糧食價格。這就是張作霖所說的,糧價低就會有“穀賤傷農”的後果。

    趙三本說道:“大帥,糧食的市場價格好辦,今年元旦第一天南京不就宣布‘關稅稅則’了嗎?咱們國家的關稅已經自主了,就算我們不提醒,南京也會提高糧食的進口稅,這點事情他們還是能搞明白的。這也是南京方麵憑空取得的一筆豐厚的關稅,他們不會不上心的。退一步說,南京太遲鈍,沒有提高關稅,從抗日大業上來說,人們吃飽肚子更重要。如果我們的人民、軍隊飯都吃不飽還如何抗日?

    總之,糧價是南京的事情,用不著咱們操心,我們隻管放手做糧食生意。賺了錢更好,不賺錢也要做,這個關鍵的時候,千萬不能鬧糧荒。這是我的建議,請大帥斟酌。”

    張作霖:“你說的也對,通知張景惠、王永江過來商議一下,讓他們準備資金和外貿的貨物用於購買糧食。讓達卡的商務聯絡處收購印度的糧食,從鐵路運往宜賓。告訴常蔭槐,如果雲南的海關關稅不足,咱們在宜賓自設海關加稅。

    南洋的糧食全部海運到青島,青島的海關在咱們手裏,關稅咱們自己收。”

    東北在馬尼拉、雅加達、新加坡的商務聯絡處都組織有商船隊,雇傭的商船大部分是西方國家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安全,避免日本人攔截。所以南洋各國收購的糧食則海運到青島上岸。這部分關稅就由東北收了。

    東北方麵資金和貿易的貨物充足,準備的充分。貿易的機構也很完善,再加上東北與南洋的華人關係良好,容易組織貨源。所以,不出兩個月,到了十月底,第一批南洋的稻米就在青島上岸了。隨後,宜賓的大型糧食批發市場也建起來了,來自印度的大批糧食從宜賓發貨,沿著長江水路運往四麵八方。本來預期的糧食漲價風潮沒有出現,也沒有糧食短缺,全國的糧價平穩,供應充足。

    中緬印鐵路在雲南的口岸當然會有海關的,這處海關當然是南京中央政府管理,可是地處雲南,本地的地頭蛇也要分一杯羹了。

    雲南也是類似於四川,從進入民國以來,內戰就沒停止過。內戰的鼻祖蔡鍔就在雲南嘛。龍雲擊敗各路大小軍閥,也是今年剛剛取得雲南王的地位。這個海關也就有龍雲的一份啦。

    不管是誰,對於利益都會瞪大了眼睛盯著,所以東北進口的大批糧食一入境就引起了注意,很快就有了新的糧食稅則。由於東北購入糧食數量大,這一筆關稅就肥了南京,同時也肥了龍雲。

    對於南京來說失控的海關還有一處,那就是廣州的海關了。許崇智獨立性太強,對於南京來說,就失去了控製。今年廣東也鬧了水災,他們也會跟進進口糧食的風潮,但是由於他們與中原交通不便(還沒有過南嶺的火車),他們對於中原大局沒有什麽影響。

    從印度和南洋進口糧食利潤豐厚,不長的時間就引來大批的商人跟進。東北方麵不在乎這點收益,有別的商人加入進來也是好事,關鍵是要解決中國的糧食短缺,說到底還是為了抗戰。這些商人賺了錢,同時也為抗日大業做了貢獻,雙贏的局麵不是很好嗎?

    參與的商人多了,貿易的渠道也就廣泛了、南洋地區也很大,像越南南部、高棉、寮國、泰國、緬甸等等都是糧食輸出的國家,這些地區的稻米源源不斷地輸入到中國大陸。他們的糧食有了市場,中國解決了糧荒,這也是雙贏的局麵。

    ......

    去年8月晶體二極管研製成功。單晶矽片的毛坯原料廣泛地出口到西方各國,眾多的科學家們投入到電子領域大顯身手。到今年開春以來,好幾個國家都傳出消息,不但二極管大家都製作出來了,三極管也陸續地研製成功。進而對於傳統的電子產品來了一次更新換代的變革,新產品紛紛湧現出來,對於民間來說最突出的就是小巧玲瓏的便攜式收音機。其共同的特點就是體積小了,由於晶體管耗費電力低,使用幹電池供電就可以工作,因此,這批產品都是可以隨身攜帶的電子產品。這些東西現代人很熟悉,也習以為常,因此就不細說了。

    可是還有一個缺口,那就是大功率的二極管、三極管正在研究,尚無產品。在我們關心的電子產品中具有發射無線信號功能的產品就隻能選擇變通替代的辦法了。

    比如我們關心的對講機,它需要發射無線信號,普通晶體管功率不夠用,於是隻好在電路中加入一支像電燈泡子的那種電子管,來完成發射功能。即便如此,這個變革也是巨大的。

    例如:部隊裏用的老的電報發射機,那是四五個大箱子,用導線連接起來工作。現在,全部電子設備裝在一個手提包大小的箱子裏就夠了。可是由於那隻電子管,幹電池是不夠用的,就必須有發電機供電,最少也要用一台手搖發電機。

    飛機上沒有通信設備,就是因為原來的設備太大,抗顛簸能力差,在飛機上無法正常工作。現在這種用一個泡子的電子設備就可以在飛機上使用了,飛機自身就有發電設備,引一條電線供電即可。這就是說,飛機上有了對講機。小功率的在局部戰場通信,大功率的可以與地麵通信。

    例如:

    “土豆!土豆!我是地瓜,你在哪裏?你在哪裏?請回答!完畢。”

    “地瓜!地瓜!我在xx上空......”

    這是空地通信。

    “026號,你的右後方有敵機,注意躲避!”

    這是戰場上戰機之間的通信。

    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背著一個箱子,高喊:“向我開炮!”那就是小功率對講機,也叫步話機。它就是晶體管的產品,那還是晶體管剛剛問世的首批產品。如果換成電子管,同樣的功能,那個步話機就要用汽車拉了,並且必須有發電機供電。

    在我們的故事裏,由於趙三本提前生產出單晶矽,這一類電子產品提前了整整20年。此時吳忠電子設備廠生產的對講機就是電影裏演的那個樣子。

    現在的技術就可以提供這種通信設備了。缺點就是那個電燈泡子,它在震動中容易損壞,所以通信隨時可能中斷。相信不久的將來,有了大功率晶體管,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對空軍來說這是革命性的進步。

    吳忠的電子設備廠就要製造這樣一批對講機設備裝備空軍。每一個飛行大隊,甚至是中隊都要有一台大功率的對講機,可以與地麵建立聯係,普通飛機也要有小功率對講機,建立戰場上的指揮聯係。有了這種裝備,東北軍的空軍就如虎添翼,戰鬥力將極大地提高。

    這是當務之急,東北會采取措施加緊完成裝備。

    東北出產的單晶矽貿易是有選擇的,對日本國、蘇俄絕對不會提供,他們即便得到單晶矽也是從非法渠道得到的,數量不會很多。所以東北的空軍對日、蘇兩國就有了優勢。

    對於陸軍來說,也急需這種產品。在前線作戰的各個單位,現在是靠有線的電話建立聯係。在戰場上,有時候可能來不及拉設電線,有時候可能被戰火炸斷電線。無線對講機顯然更有速地移動到觀察地點,指揮炮擊。還有坦克裝甲車,都需要對講機來完備通信指揮。(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