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真假公主
字數:5235 加入書籤
吳佩孚率領著第二支隊打跑了蘇俄第6騎兵師的師部,下麵就要全力以赴的對付哥薩克的第65騎兵團了。這個騎兵團還是在救援阿拉木圖的命令之下快速地向阿拉木圖城而來。當然了,他們有電報通信,他們師部撤離的消息還應該是知道的。可是,即便是撤退,也要通過阿拉木圖呀!巴爾喀什湖以北也有道路,可是敵情不明。前不久第64團不就是在那裏被擊潰了嗎?所以,無論如何他們也要通過阿拉木圖這條路。再說他們的師部還在前麵,他們需要匯合。
哈薩克的地理特點就是地域遼闊,巴爾喀什湖這一個局部就是方圓四百公裏,相當於我國中原一個省的麵積了。這麽大的區域,又是平原地帶,可走的道路應該不少,東北軍堵截一個騎兵團有那麽容易嗎?
應該說有可能堵截不成功,即便有飛機在監視著他們也不行。比如他們在幾百裏之外通過,東北軍即便知道了,行軍幾百裏,倉促間能建立完善的防線嗎?阻擊騎兵部隊沒有完備的防線是要吃虧的。東北軍也有一個騎兵團,可不是人家的對手,同樣的人數,東北軍必敗。
東北軍的攔截行動也有一個有利之處,那就是東北軍設立的防線位於主幹道路上。
在南北400公裏寬的平原上,其北部,就是靠近巴爾喀什湖的那一邊,是荒漠戈壁(此時的沙漠還沒有現代那麽大,並且是斷斷續續的),道路也是有的,也不是不能通行,而是通行困難。馬匹行走於沙地上,行進吃力艱難,車輛則無法通過。大軍飲水也成問題,這裏的胡泊全部是鹹水湖,就像海水一樣,是不能飲用的。人煙稠密之處才有水井。這些因素促使哥薩克騎兵首先要選擇通過阿拉木圖的道路。
東北軍沒有駐紮在阿拉木圖的城內,在迎著65團的城東麵設立了防線,城的西麵也有一道防線,那是防備第6師師部的,萬一他們殺個回馬槍呢?防線的情況類似於前些天薩雅克阻擊戰的情況。這條防線也有漏洞,因為東北軍兵力不足,主力隻有第617裝甲團,並且沒有裝甲車,他們現在都是步兵。兩千多人的兵力分別占領兩處高地,防線的總寬度隻有三四公裏。如果敵軍繞道通行,則東北軍隻能炮擊。步兵出擊進攻騎兵是要吃虧的。優勢是618騎兵團隱藏於東部,他們可以突擊敵軍的後隊。
1月5日,在東北軍攻克阿拉木圖城的第二天,哥薩克第65騎兵團終於還是來到了阿拉木圖的城外。也正是因為他們走的是大道才能這麽快。
由於東北軍有空軍充當偵察員,哥薩克人的一舉一動都在掌握之中,哥薩克人就沒有這個便利了。哥薩克騎兵在明處,東北軍在暗處,這又是東北軍的一個優勢。
哥薩克騎兵團的前鋒受到了阻擊,他們就知道遇到了對手。於是集結部隊,準備戰鬥。哥薩克的第64團被擊潰,其作戰情況第65團不知道,阻擊的對手有多強,作戰特點是什麽他們一概不知道。於是,薩雅克戰場的情況今天再現了一次。這也是沒辦法,同是哥薩克人,進攻的路數自然相同,他們的遭遇也就相同了。
首先出擊的是一個連隊,一百多騎兵衝擊東北軍的陣地,當然也是試探佯攻,火力偵察。
東北軍的前線指揮官依然是支隊長鮑爾沙克,他還是命令用機槍打,百十人的騎兵還不是小菜一碟?一通掃射敵軍就退了。然後是哥薩克一方開始炮擊、東北軍的大炮有限度的還擊,不但重炮沒有露頭,步兵炮隻動用三門迫擊炮,能壓製敵軍炮火即可。
哥薩克人開始組織大隊的騎兵衝擊,結果遭到了東北軍的炮兵、地雷、鐵絲網、機槍、榴彈發射器等猛烈還擊,哥薩克進攻的騎兵傷亡殆盡。
到此為止,與前幾天的戰鬥類似,可是後麵就不同了。
鮑爾沙克命令來到了哥薩克人身後的地618騎兵團做好出擊準備。然後就命令那四門重炮開炮,轟擊敵軍集結地。重炮的射程遠,哥薩克人沒有防備,不知道對方居然有重炮。當炮彈落入哥薩克大隊騎兵的人群中時,哥薩克人的隊伍一片混亂,四麵散開做防炮動作。
“第618團出擊!”
這是從後麵偷襲的好時機。618團的身邊也帶著一個炮兵連,加上團屬炮兵一起向哥薩克人開炮,與此同時,全體騎兵一千多人,喊著“烏拉!”殺向哥薩克的後隊。哥薩克人的炮兵在最後邊,首當其衝被東北軍的騎兵淹沒了。被炮擊分散開來的哥薩克騎兵形不成戰鬥隊形,被分割為數個小塊,多數被當場殲滅,也有落荒而逃的。這就成了一個完美的前後夾擊的殲滅戰。
在遼闊的平原上,東北軍的騎兵人數有限,也不可能麵麵俱到,步兵不敢出擊,因此,落荒而逃的也不少。有限的騎兵分散追擊,漏網的還是多數。再說東北軍的目的也不在於殲敵多少,幫助托洛茨基立足才是作戰目標。如果剩餘的殘兵敗將他們還對付不了,那也就沒有扶植幫助的價值了。
哥薩克騎兵的殘餘多數向北逃去,618團適當的追擊後也就收兵回營。敵軍的火炮輜重悉數被繳獲,戰俘又抓了五百多人。
到此為止,第二支隊基本完成了預定的作戰目標,帶著豐厚的繳獲,整隊向東,奔伊犁而去。當然他們會派出空軍和地麵部隊向北警戒,以防止托洛茨基的部隊突然出現。東北軍還是不能與他們建立正規的聯係。
吳佩孚還是有一些遺憾。他來到了巴爾喀什地區,看到了這裏的富庶,真是西北的江南啊,也算是魚米之鄉了。而且,此地從秦漢以來就是中國的國土,漢人也不少。他多麽想留下來,為祖國收複領土,保衛邊疆啊!
可是他現在懂得了,為了國家的大戰略,暫時還是不能收複此地。這是因為,如果中國在此時收複、占領巴爾喀什地區,那麽托洛茨基寧可放棄與斯大林的角逐,也會用他有限的兵力與中國開戰!那就達不到攪亂蘇俄的目的了。
......
1月9日,吳佩孚率領第二支隊安全返回到伊犁,常經武等待在伊犁迎接他們,為他們擺酒接風。此事處於保密的狀態,省主席楊增新就不宜露麵了。
按大帥府的指示,繳獲中的火炮、槍械,凡是可以翻新的均留給常經武,作為向托洛茨基出售的軍火。其他的,如繳獲的子彈炮彈也都留下。繳獲的糧食布匹也不少,這些也要留下。預計經此戰亂,哈薩克會缺糧,托洛茨基在此立足,不得不購買糧食布匹等物資。這些物資既是對他們的援助,也是國際貿易,要收錢的,不能白給。
部隊經過修整,處理這一次帶回來的戰俘(當然大部分依然是槍斃,這些人太可惡了),就陸續返回烏裏雅蘇台。後續的是立功受賞,開慶功會。然後吳佩孚卸任還去修鐵路。趙三本則返回奉天。
東北軍又打了一場不能宣揚的戰爭,轟轟烈烈,又悄無聲息。
......
1931年12月15日,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決議蔣介石第二次下野,林森代理國民政府主席,陳銘樞(19陸軍的頭頭)代理行政院長。但是蔣介石的這一次下野時間短暫,隻有六個星期,然後就複職了。
究其原因,是蔣介石的權威偏重於軍隊,是軍事領袖的形象,作為政治領袖威望不足,受到國民黨元老派的攻擊。客觀上是中原大戰和今年的水災造成經濟嚴重的不景氣,經濟不佳,政治就不穩,經濟是政治的基礎嘛。
在我們的故事裏,中原大戰避免了,中國大地躲過了一次災難。但是與東北軍政府去年在抗洪救災中的優異表現相比,南京政府抗災救災能力太差,蔣介石的行政能力明顯的不足,聲望下降。這同樣會導致政敵們的攻擊。因此,他依然按照曆史的軌跡來了一次短暫的下野。
這一次下野也讓蔣介石得以反思,使其增強政治方麵的努力,在行政上下更多的功夫,變軍事領袖為政治領袖。
他的這次下野,還有一個嚴重的後果,那就是日本人看到了機會。
按原本的曆史,中原大戰嚴重的消耗了國力,並且使得政治格局更加混亂。然後加上百年不遇的大水災,使得中國嚴重的缺糧。政治上在來一個蔣介石下野。日本人抓住這個機會就在上海挑起事端,由此引發了上海“一二八事變”。
當然這次事變也是導致蔣介石快速複職的原因。因為在國民黨中,還找不到更合適的領袖來替代蔣介石,蔣介石不出來,這個亂局就更加不好收拾。
蔣介石按照曆史的軌跡下野了,後麵的事情如何發展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
1931年12月20日,有一位波蘭女人名叫安德森夫人,她來到了上海。此事立即在上海,在中國,在俄國,甚至在全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她是誰?怎麽會有這麽大的能量?她自稱是僥幸逃脫了蘇俄當局追殺的俄國沙皇的小女兒,名叫安娜斯塔西婭,也就是俄國僅存的、唯一的皇家血脈。這個身份可是不得了。
安德森夫人僅僅是個化名而已,她今年才20歲,並且身份太特殊,還沒有結婚,哪能是什麽“夫人”?
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出品的著名影片“真假公主”演的就是這段故事。這個假公主居然得到了身在瑞典的俄國皇太後(就是安娜公主的親奶奶)的認可。當然那是電影的藝術加工,事實上1929年皇太後見了這位安娜公主,對她也不錯,可是卻始終沒有正式的認可她的身份。盡管如此,皇太後沒有公開地否認,也就等於抬高這個假公主的身價。
在這個年代裏,公開的假公主有兩個,來到上海的這個就是其中之一。還有一個,始終躲避著人們視線,及其低調,此人在美國。所以真假公主一共有三個。
我們的趙三本是知道的,上海的這一個肯定是假的。
這位假公主來到上海,行為舉止很張揚,公開的活動,拜會西方國家的外交人員、領事館人員或者他們的夫人親屬,還開了一場私人舞會,這舞會實際上就是公開的露麵,甚至招待了記者。她微笑著招手致意,不回答任何問題。她在上海搞得滿城風雨。
實際上她來中國的目的已經很明顯了,東北最高當局也在研究對策。
假公主的目的何在?東北的對策是什麽呢?且聽下回分解。
---297end---(m.101novel.com)